以下的百度摘抄的: " O/ P1 X o7 _: [& x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 l( i. w, o1 F& R1 d) y7 i: H+ B$ ]
碑文首先阐明结盟始末说:“圣神赞普墀祖德赞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叶社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 。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强调结约的目的是“和叶社稷如一统”。
4 _) E' [* k3 p" N: @- j; j% X
) e5 b* e) b* {/ B: r5 l# o
然后追述和赞扬了历史上藏汉两族的友好往来和亲密关系。碑文中说:
" k4 @/ u3 l& k, h4 A. O& }7 J; ? K! M4 S- {) C
“……圣神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与唐主太宗文武圣帝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此后,圣神赞普弃隶缩赞(即赤德祖赞)与唐主三郎开元圣神文武皇帝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永崇舅甥之喜庆矣。”“……况唐廷谊属重姻,地接比邻。犹者,和叶社稷如一统,甥舅彼此思虑相洽,与唐主圣神文武皇帝结大和盟约,旧恨消泯,更续新好。此后,赞普甥一代,唐主舅又传三叶,媒怨碍难未生,欢好忱诚不绝。亲爱使者,通传书翰。珍宝美货,馈遗频频……”
% O! I" D7 E" \+ G0 s0 V
4 e+ R* A# A$ b) R9 F. Y
这些友好往来的记述,虽然偏重在统治阶级上层的来往,却是当时汉藏两大民族亲密团结的象征,表现了历史的真实,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文词也恳切真挚。
5 h' s' B: D% b. o2 r0 o% L
4 q9 {# t( p+ ~! B4 I$ t1 {- G 碑文还检讨了过去某些“弃却友好,代以兵争”的不愉快的事件,谴责了“开衅”的“边将”。
/ m6 _/ } ^6 u+ f6 o/ b R" ^
# s# _& \/ P: w 最后点题:“……圣神赞普赤祖德赞陛下……乃与唐主文武孝德皇帝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意绵长。结此千秋万世福乐大和盟约于唐之京师西隅兴唐寺前。” - O- Y1 A; b- H+ d
唐蕃會盟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