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8|回复: 20

随想随拍[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8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8 E& a/ f* a1 d' G2 P5 ~& v7 c

   今天到西单看一个影展,顺便又看了电影《孔子》 。看完电影,突然想起了不久前网友顺德会馆在回复我的一个帖子时,提起他儿时住过的地方——海柏胡同,而这条胡同中有两位清代的文化名人,其中一位就是孔子的后人,《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另一位则是《日下旧闻》的作者-朱彝尊。这样便让我定下了今天拍记目标——海柏胡同。  

! P% d1 F7 W; J7 G: [3 q4 v2 {

   据载: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胡同最早有一座明代古刹海波寺,所以又叫海波胡同。得名为海柏胡同是缘于海波寺内有很多明代古柏,人们习惯将海波寺叫海柏寺,胡同也就随着叫海柏胡同了。这条胡同在清代时曾有不少文人居住,故在两侧的四合院内多有紫藤,“古槐、紫藤、四合院”成为海柏胡同的别样风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海柏胡同尚在,海波寺亦存,但已变成民居大杂院,其红墙古建仍能看出一些原来的风貌。

- S6 `' [5 }0 ? s7 M* I

   西单距离此地不算远,乘车三站就到了。穿过窄涩的小巷,我来到了贤人们曾经住过的地方,但眼前的情景实在令人凄然。找来找去我找到了顺德会馆网友住过的院子-海柏胡同16号。这个院子尚有人居住,不过实在是有点儿破败了。院内的古槐、紫藤早已不见踪迹,唯有翻修的不成功的亭子立在那里,给人以某种遐想。。。。。。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随想随拍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买票在2010-1-28 1:19:00的发言:
 这地儿从西四过去的话 怎么走啊? 哪天兴起了画点素描去
* Q' J. d. E! Z3 s

 

) s# B( V! V/ `* l+ v

就是宣武门外面一点啊,好找。

! ~0 Y3 @3 j3 c" d/ Z" t

那什么商场大楼的后面。

- M: y6 W: ]/ U5 S0 x; z |$ z

 

发表于 2010-1-28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片儿好,追根溯源的精神更佳!

发表于 2010-1-28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儿从西四过去的话 怎么走啊? 哪天兴起了画点素描去
发表于 2010-1-28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0-1-28 0:4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 q( @+ R3 U# r4 J# A/ U

 

$ ]: [/ r+ u: `/ N

 

& ~, o. t, P9 [7 D

重修的……以前的历史味道更好……

发表于 2010-1-28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非常的感谢南城老师,望着你的佳作,又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 G! l$ U( }( R5 E. q$ |$ {

    您辛苦了,南城老师 谢谢.......

发表于 2010-1-28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欣赏南城老师的片子!
发表于 2010-1-28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先生,此图向您订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0-1-28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业,好片。
发表于 2010-1-28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10-1-28 14:00:00的发言:
敬业,好片。
# m5 M7 {8 |3 X( P

      同感,黑白更有味儿!

发表于 2010-1-28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追踪溯源,南城老师拍的好
发表于 2010-1-29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黑白片更适合表现胡同的肌理和质感,感谢南城的好片,辛苦了!
发表于 2010-1-29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南城先生新照有感;

! Z1 I% t+ j$ i) j( R0 F

 

5 O4 N! q3 a, o4 K

残垣断壁古城南,老槐寒枝也凄然。

: M' s, f- F% s) V# m: v' Y

 

- y4 R5 X4 N% s1 t! z9 e

故人随风云散去,满目疮痍非华年。


发表于 2010-1-29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凄凉的院子。
发表于 2010-1-29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心酸
发表于 2010-1-29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凄凉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55找乐儿在2010-1-28 22:11:00的发言:
7 p F, }- ?: o

凄凄荒草院,

6 I# ^9 y0 I% c3 b

摇摇欲坠亭。

^; {7 K$ N6 W% }- e V

昂首一古树,

1 X% H& U, g( i1 z) g, ?

翘盼主人归。

3 G X6 I7 N; |5 P% G- F# S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2801830164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9 y+ Z$ X1 B/ k

多谢找乐兄题诗点睛!

发表于 2010-1-28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凄凄荒草院,

1 x P4 @. t' G \+ `; O5 Z

摇摇欲坠亭。

& w2 n X) t6 Y

昂首一古树,

8 K, [% Q8 V% F/ F7 a# J

翘盼主人归。

% V( j0 P) i4 L- V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并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支持!鼓励!
发表于 2010-1-29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华不在,风韵犹存!是很凄凉,但是真的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断壁残垣一洞间,石鼓犹存门两边;古树亦在,旧亭惨败;廊角一瞥,枯木横卧。怎一个凄凉了得!物是人非,物是人非,怨谁?

; j# T, N' j+ s

 

! ]7 i8 S3 @$ g% F. {

 

- ^/ l/ j: {% E- F

我们总是关心这些,我们心疼着,可是,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每次看到这些东西,都忍不住再去触摸历史,去想象以前,但是一代又一代,我们总是在面对那些遗迹尤其是有着历史文化色彩的遗迹或者废墟凭吊,若干年后,也许,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也会成为别人凭吊的对象,谁知道呢?该怎样想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诚谢各位关注!鼓励!

) w4 |$ t$ X# K0 _" C! A" H2 A

再谢了然客老师赐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2 13:26 , Processed in 1.17056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