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5|回复: 4

[原创]2006年4月16日东四地区拍摄纪实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4-18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416日东四地区拍摄纪实

 

416日一时许,根据网站通知,大家来到了东四路口的东南角。拍记队伍中又出现不少新面孔,我也约了3个朋友,一个《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的编辑,一个画家,一个由广东来北京旅游的朋友。

拍记队伍依然由“掌柜的”、“虫子”带队,“城根”依然为大家鞍前马后地热心为大家做向导、顾问和组织活动。

这次拍摄行动按以往的要求是自愿组合或自由的进行,便于各自拍摄到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只要大致遵守行程和时间即可。

 

这次的拍摄行程:前炒面胡同→前拐棒胡同→礼士胡同→灯草胡同→演乐胡同。

前炒面胡同胡同的变化很大,西半段基本是上世纪“文革”以后翻建的,北侧是新建的俊景小区,虽然小区南围墙是中式灰墙,但给人感觉依然与胡同不和谐。胡同中间南侧有个翻新的院落据说是刘墉住宅的后门。整个胡同已经变得不像胡同了。

拐棒胡同向北侧一百多米外连接朝内大街,两侧是高楼。然后拐向东,胡同中间段向北是后拐棒胡同,向南是礼士胡同。向东到朝阳门内南小街。保存的比前炒面胡同要好一些。但也多是解放以后翻建的了。东段北侧也有楼房。

礼士胡同听当地人讲该胡同原名是骡市胡同,文革期间也曾叫过瑞金路二十八条。43号院门口有大型上马石。 61号院影壁上的砖雕很精美。63号院的影壁是在东厢房南墙壁上,在房顶的东侧有个烟囱,据“城根”讲:这烟囱是房屋烧炕用的。129院号是北京市文保的“四合院”,据说它原是刘墉府,现在是个私人住宅,不能进去拍摄,它有个汽车出入的门,说明该房主人的身份、背景非同一般。该院落外观大一看很像模像样,但仔细一看破绽颇多,是近些年重新修建的,“城根”指出:一是门口台阶是双数,而传统上双数是阴宅,住人的阳宅应是单数;二门前的石雕等很不协调,应该是从其他地方运来摆在这里的;三墙壁上的砖雕的沟缝很不规整、专业;四门前的上马石远比43号院的上马石小很多,虽然它的建筑规格要比43号院要高,规模也比43号院大,等等。

灯草胡同—起东四南大街,到东头是个丁字路口,向北是礼士胡同,向南是演乐胡同。15号院的房子正在翻建,为了辟邪,在其西侧的墙上镶嵌了写有“泰山石敢当”瓷砖,给人的感觉好象乡下人盖的房子,与胡同环境很不协调。

演乐胡同总体保护还可以。81号院保护的不错,但里面的房子装上了金属窗,改造已没有其神韵了。79号从外观看保护的也不错,但不能进去拍摄,它也有个汽车出入的门,表明了房主人的身份。75号院的二门是双垄脊结构,这样的门现在不多见了,门已经破旧不堪了。74号院是解放军总后的宿舍,保存的也比较完整,两扇门上写着“行义致多福,积善有余庆”,进去就迎面看见过门厅,它上面的砖雕很完整、精美,过了过门厅的影壁墙上的砖雕也很精美,院落分东西两个大院,据院里的人讲,当年院子是兄弟两人的,各住一个院。西院的南侧还有一个小院,以前所以房屋由走廊相连接,西院的南面的房子坐南朝北,东侧有个小耳房。59号院现在是朝阳区社区服务中心,保护也可以的。3号院北墙有4个保存完好的栓马桩。据“城根”讲这4个栓马桩规格一般,制作的也简单,有些地方的栓马桩制作的很精美。

整个的拍摄比较顺利,更辛苦的是“掌柜的”、“虫子”和“城根”,“虫子”拍摄的不多,而“城根”忙前忙后的招呼大家,回答大家的问题,没有什么机会拍摄。

我北青报的朋友一边与大家聊天,一边用数码相机拍摄,为其报纸版面搜集素材。

我的画家朋友这次来的很匆忙,主要是了解一下老北京网和拍记队的情况,所以也没有带相机拍摄,跟着拍记队走了一段时间就提前回去了。

我的广东朋友虽然比规定时间来的迟一些,但一路上也认真用DV拍摄自己喜爱的画面。

“小三”对上周没去沙河镇参加拍记队活动表示了遗憾,她还给我带来了她所在杂志社的杂志样刊,让我很感激。

我对“宣南胡胡”指出我写的上周拍摄记实的不准确之处,表示了感谢,同时,这表明自己对北京文化、历史知识的匮乏。

“飞哥”在网上、网下总能与人融洽相处,用他特有的积极、鼓励的言行去感染在网站发贴子和参加活动的人。

在胡同拍摄时,人们可以真正感觉到老北京人的厚道、质朴和古道热肠,感受到残存的老北京文化,体验到不多的老北京习俗,而我每次拍摄胡同都会被他们表现的行为所触动,对他们给予的帮助所感动。

 

十七时半,拍记队拍摄结束。大家在朝内南小街的一家面馆集中吃晚饭。一些参加拍摄的网友没有吃晚饭就回去了。“老老的北京”,“斑马”,“哪吒”,“正方形”,“印心”等几个人却从其他地方赶来了。

这次活动一共有25人参加,不算提前离开的。其中,女士8位,9位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人,从事媒体工作的有5位,1位是新华社的,1位是杂志社的,1位是北青报社的(即我的朋友),2位是《国际航空报》社的。这也表明网站的注册人数在增加,队伍在壮大,知名度也在提高,社会影响力在日益扩大。

晚餐间,大家在热烈的交谈着。我认识了“草长鹰飞”,他邀我去听知名学者的文化讲座,我爽快的答应了邀请。“掌柜的”提出这次拍的照片,大家都回去挑一挑,然后发给网站,大家表示赞同。“老老的北京”与我聊了一些网站的现状及今后的设想,使我加深了对老北京网的认识。北青报的编辑向大家提出约稿要求,也提出希望与老北京网进行交流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近二十一时,晚餐结束,大家各自离去。

在回去的路上,“蛀蚀”、我的广东朋友和我共同走了一段,就文化的保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说明:该文虽说是拍摄纪实,但主要记录了在拍摄活动中自己亲历的所见所闻,而自己没有经历的其他事、没有接触的其他人、没有深入的地方、没有观察到的情节等,都没有写进去,记录的很不全面,望大家海涵和谅解,谢谢。

 

清风不识字    

2006417日于海淀

6 h1 i4 D; s6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11:05:0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4-18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佟老师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和对我们大家的鼓励.

还想问大家一下,这次活动我们几个还没有到礼士胡同,看<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里面多个图片是取自礼士胡同,其中有张照片是南房,也就是倒座房后檐墙的砖雕特棒,不知还在不在,大家拍了没有.

发表于 2006-4-19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真实可惜了

发表于 2006-4-23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佟老师的文章,期待下一篇,下一篇,..........
发表于 2006-4-26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很愿意为佟老师做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2:50 , Processed in 1.12788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