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23|回复: 17

2010年1月23日周六拍记+讲座活动通知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8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1月23日周六拍记+讲座活动通知

+ C* Z8 U6 m: A( n$ n

1,集合地点:北海公园西门(文津街)。

5 @ L) y3 ~4 O- {, N0 ^

2,集合时间:1月23日周六9:30

% ?; z- t9 a) E7 ~/ A* ?

3,行走路线:沿北海公园西案向北,中午出北门,门票自理

6 G J# H) g3 l& [% f* K

4,12时30分:午餐,可以在爆肚张,也可以自便。

6 j; ~& t9 h2 j. d

5,14时,食烟火斋在爆肚张讲座《北京通史演绎·明北京》。

5 L* b4 U" }9 }

联系电话13522872255掌柜

- A$ t0 y" M# [1 c( J# R6 P( v4 y4 ]% y

请陆老师跟贴发布拍摄景点及讲座要点

* {8 [# u. j/ e+ G8 d8 a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9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去学习~~~
发表于 2010-1-18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没看到这则公告,呵呵,报名!

发表于 2010-1-18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4 B3 }, u0 y* m8 V- {

      有年票,参加!

发表于 2010-1-18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有年票,报名!

发表于 2010-1-20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到北海去看鹬蚌相争吧











发表于 2010-1-20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到北海去看鹬蚌相争吧文字说明

  # w; X9 q2 b. {! l+ \4 o R7 W' ]1 I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赵国将要征伐燕国,说客苏代为使赵王明白赵燕两国相争会让秦国有机可乘的道理,就给赵王讲了一个寓言。苏代说,这次臣到赵国来,经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一只鹬(长嘴长腿的涉禽)去啄蚌的肉,蚌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日不下雨,明日不下雨,蚌就干死了”!蚌说:“今日不放开,明日不放开,鹬就憋死了”!两者互不相让时,被渔翁一起捉去。

) t! [5 z& N: a

在颐和园和北海公园里,各有一处以“鹬蚌相争”典故为题材的艺术趣观。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给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庆贺60岁大寿兴建的清漪园。那时的清漪园中就有长廊。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清漪园也被烧毁。现在的长廊,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起,慈禧在清漪园旧址上重建颐和园时建造的。
  颐和园长廊木结构的梁枋檩柁上,绘满了“苏式彩画”。其中“鹬蚌相争”的画面就在长廊西部秋水亭与清遥亭之间的外侧南部廊檐下,画着蚌夹住鹬嘴不放,一个白胡子渔翁和一个红衣小孩张开双手乘机捕捉的有趣场面。

; [! p) a4 \. P; c9 s; [

在北海公园内西北角,“小西天极乐世界”方殿以南,有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大石碑,是1770年乾隆皇帝60岁时,为万佛楼落成而题刻的诗碑。万佛楼,楼高3层,面阔7间,是乾隆皇帝为了庆贺生母崇庆皇太后80岁大寿而建,曾是北海最高大的建筑,因楼内的壁龛共放有1万余尊金佛而著称,其中大金佛重588两,小金佛重58两。1900年,八国联军中的日本侵略军将万佛楼内的金佛全部掠走。1975年,万佛楼被拆除,原在楼前的乾隆诗碑,后被移至现今所在处。

- G7 @2 q; n1 d" g0 ^2 o) M$ B

这座诗碑体积庞大,通身布满繁复而精美的浮雕。在刻着海水波纹的底座上,雕有出没于浪涛之间的鱼龙海兽虾蟹,最为奇特的,是在汹涌起伏的海浪上,还雕有“鹬蚌相争”的画面。只见那蚌壳微张,紧紧夹着鹬的头,而鹬则扑动双翅,似在奋力争脱,十分生动有趣。在北京众多的清代碑刻中,雕有“鹬蚌相争”画面的,这是唯一的特例。

, S! R2 A. m0 Q2 y1 O

乾隆皇帝在诗碑上面的题诗是:

9 y2 y* N' [; B) G2 P6 `" P3 O

乾隆三十五年,御制万佛楼成,是日瞻礼得句

! i# Y/ K. C' F- z3 h" I

六旬庆延沐慈恩,(乾隆皇帝自己60岁)

0 }, t3 D X. |% k5 D, a1 q

发帑范成两足尊。(拨款铸造了两尊佛像)

" ^' F* c1 X* O# E3 w

数计万因资众举,(因为众人赞助,所以有了上万尊佛像)

+ Q! ], n# S+ O6 G6 ~; k& d7 y( O" x

层看三此建楼鶱。(鶱,读音“先”,鸟飞状。三层高楼飞檐似鸟飞)

$ H& q' }! h. }* ]/ w

香花卜日瞻礼始,(挑一个好日子举行瞻礼)

a0 x3 V! j" l/ T

福德被民愿力存。(福德覆盖了民众)

+ q; h& q$ w9 ^) C4 N( N

设曰遐龄祈寿算,(祈求长寿)

/ z5 E3 ~! l9 }) A. L

肫诚还以祝徽萱。(我从胃里真诚地祝愿老太后长寿,肫,读音谆谆教导的“谆”,“鸡肫子”的肫)

0 I8 F7 f) a, d: S% \# w7 E

问题出来了:

- r& s' c2 D# H

1,既然万佛楼里面建有上万个佛龛,可见众臣赞助捐赠万佛,也是预先计划好的。可惜最终便宜了日本鬼子。大金佛588两,小金佛58两,以此平均是588+58除以2=323两,再乘以10000尊=3230000两。难怪中国后来穷了。

7 q& a5 P( j, w) o& Z

2,乾隆诗碑既然是祝寿主题,雕刻就应该都是吉祥纹饰。但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如何也和吉祥不沾边吧?什么意思呀?只有去问乾隆皇帝了吧?你们谁去问问?嗷呜。。。

发表于 2010-1-20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到北海去看铁路吧

  # c& w J8 i* B

此文曾于2005年12月23日发表在《中国档案报》

* y9 r/ }: q* D' d

五龙亭旁有铁路,清朝第四条铁路在北海

# |" {# Z: K4 v5 H: Y

撰稿:陆元

8 K- g/ y T' S, v9 U* G

 

2 ^6 A0 e" `8 @8 H6 F

清朝第一条铁路,是同治四年(1865年)英国商人杜南特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的长度仅1华里的展示性铁路,后被步军统领衙门以引起“群情骇怪”为由责令拆除。第二条铁路,是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铺设的淞沪铁路,后因撞死行人被官府出银收购后拆除。第三条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铺设的唐山至胥各庄运煤铁路,但因守旧派官员借口火车会惊扰遵化皇陵,仅限用驴马牵引车辆。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李鸿章发起在西苑铺设了长度3华里的游览铁路,这是清朝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四条铁路。

8 J4 g: U, |: F. j& D" g1 e

西苑,是皇家游览休闲的场所,因位于皇宫西侧得名,包含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以即将结束垂帘听政,由光绪皇帝亲政,需要预备退休养老的场所为由,提出要兴建颐和园和扩建西苑三海。建园工程和筹款工作竟然由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承办,身为海军总理大臣的醇亲王奕譞,意在讨好慈禧,以促成自己的儿子光绪皇帝顺利亲政。而兼任海军会办大臣(相当于副大臣)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则意在笼络慈禧,以使自己推行的洋务运动得到支持。当时为扩建西苑而劝说中海墙外蚕池口法国教堂迁往西什库的交涉,就是由李鸿章办理成功的。这件交涉的经过题刻在西什库教堂碑亭的石碑上,游人可以参观。

/ ~1 m6 i9 Y0 D1 a& d" ~9 i; N

李鸿章早就主张兴建铁路,但一直遭到守旧派官员阻挠。为了获得慈禧太后的支持,同时也让她见识一下火车并非“喷火怪兽”,李鸿章借扩建西苑之机,在醇亲王奕譞的协助下,以进献为名,在西苑铺设了一条供慈禧专用的游览铁路,并向法国新盛公司订购了1台小火车头和6节车厢。

) k+ O# C2 T9 B, Q

这条游览铁路南起慈禧在中海新建的寝殿仪鸾殿西侧的瀛秀园,向北经紫光阁,出中海北门福华门,进北海西南门阳泽门,在五龙亭处转弯向东,直抵北海北岸的镜清斋。清宫档案尚存醇亲王奕譞于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给慈禧太后的奏折,称小火车运抵北京,已由海军衙门验收,“坐车六辆内,上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陈设华美,制做精工。中等坐车二辆,行李车一辆,亦俱材质光洁”。

# v0 p1 e; g. S, Y4 T h4 J

由于西苑铁路在北海五龙亭转弯处通道极为狭窄,东为湖岸,西有“极乐世界”建筑群,难以拓宽,因此在岸边水中紧靠着五龙亭最西端的“浮翠亭”建造了一座6孔石桥,让火车从桥上通过。

4 U+ s% }1 U2 ?2 c; h

1900年,西苑铁路被八国联军破坏。各项史料提及此事时均未指出破坏原因,但是当时洋人正将铁路由北京城外延伸至城内,很可能是为了掠取北海铁路的器材设备挪用于进城的铁路。1924年,西苑北海辟为北海公园对外开放时,铁路被彻底拆除。紧靠“浮翠亭”的6孔铁路石桥至今犹存,已成为岸上通道的一部分。而当年慈禧太后那台小火车头,直至1969年才被作为废铁拆除处理。有人认为,新中国50年代兴建十三陵水库的工地上,曾使用这台小火车头搬运土方。

6 a3 e* t% G6 g9 n# I* B! W! d

 


发表于 2010-1-20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底有点儿忙,好久没参加活动了,神支~~

发表于 2010-1-20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名参加
发表于 2010-1-22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上早班,下班后过去。
发表于 2010-1-22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utao在2010-1-22 13:37:00的发言:
, h7 W, {: e/ R

每回看到掌柜办活动,不论是外拍或是讲座,

% f) A ~1 _$ h3 J

亦或是饕客聚餐都令我羡慕不已。

' H) G e) I! J" l) N# }' j: b% p

我真的很想叁加大家的活动,

3 j- n( I3 N0 ]# F$ Y3 Z

虽然与大家不熟,

% ?! w) U3 S8 z/ _

但是常常上论坛欣赏大家的文章与大作!

% j9 `1 x7 `0 F+ M

小弟人住在台湾,

5 e7 }% p w3 h% m F3 J2 k

老家在南京,

: d1 j2 x6 @6 A6 q# Z2 N

对於北京有说不出的喜爱与向往。

( s: V% }/ O2 t+ E# E& b0 Z

期待以後造访北京时能恰巧遇到掌柜办活动,

" |1 l- Y$ R0 u8 a: o% Q2 O0 S8 ]

能让小弟向各位先进学习学习。

" p# ~: b! Q% R9 I7 u' |+ h1 Q9 v

 

& I( \$ r* i0 R, d" ]9 ^1 T. S. d

预祝此次活动顺利成功!

* {2 k% i: {- F# ?

 

' v( {) c- Q% T) L# H

 

0 { W2 k/ S( _# p! c' n' c

欢迎台湾同胞……

' m% d h! P' g$ R9 w. y& Y

 

) Z2 y- y) g2 e# {

 

& s( h- M4 o( y# R0 e0 [) Y

 

发表于 2010-1-22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回看到掌柜办活动,不论是外拍或是讲座,

$ _! k, y. t4 V. x( i0 K. b

亦或是饕客聚餐都令我羡慕不已。

9 e! p- ^7 o7 d* Z% f

我真的很想叁加大家的活动,

\1 r' Y! j; |& x

虽然与大家不熟,

& p- ~# ?. e" b

但是常常上论坛欣赏大家的文章与大作!

/ P* S* T/ G0 _/ I2 f$ o

小弟人住在台湾,

) U: `2 ~* _2 n9 d- m! s( C- D

老家在南京,

; x/ g* S6 B8 p* k

对於北京有说不出的喜爱与向往。

+ Q6 p5 L" N) J5 Q2 E8 c$ o( V

期待以後造访北京时能恰巧遇到掌柜办活动,

" E5 y( b z7 H8 G1 l9 K! b

能让小弟向各位先进学习学习。

& y6 w( f9 r' {, U; \8 N$ X+ @4 I

 

( r8 P5 v3 k1 u( J

预祝此次活动顺利成功!

发表于 2010-1-22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讲座:明朝的国号为什么称为“明”?

  ; ~( B& E0 [2 V) R' I0 C: |

朋友们,大家好。上回书说到,1368年,元朝的至正二十八年、明朝的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夜开健德门出走,逃往草原,元朝统治结束,明朝统治开始。

' [: \8 E2 C; p1 V

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15帝,享国163年。自忽必烈建号大元起,历经11帝,98年。元朝的国号“大元”,源自刘秉忠依据《易经·乾卦》解释卦辞的《彖传》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而来。《彖传》,孔子所作,“彖”,有利牙之猛兽,断也。

/ |; Z& T, Z; N' K: W

 

* }, m+ g& b- v

第一个提问:明朝为什么叫“明朝”?明朝的“明”是什么意思?

6 c4 A; c: s. _; |1 r. |; w

《乾卦》的《彖传》后边还有词呢:“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 a7 c; N9 j2 {9 e2 I

刘秉忠不仅依据这一段话,将元朝国号定为“大元”,而且依据这一段话,将元大都皇宫的正殿定为“大明殿”,大明殿前方的大门定为“大明门”。打开大明门,来了大明朝。风水、谶纬,你信不信?不由你不信。

* O' g9 D8 l2 r5 P( Q

 

; z; o8 d9 J5 m7 T3 B' T5 u

9 m/ }2 S+ x7 J' h1 s- y: u

卢沟桥宛平城,原名“拱北城”。

. l6 H, X) F! E8 p" X

因卢沟桥为京城要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皇帝迫于农民起义军的威胁,以及关外清军屡次的入关侵袭,下令以13万两白银的造价,用两年时间,在卢沟桥北端建了一座“拱北城”,以驻军防守,拱卫北京城。至今在南侧城墙上,还有许多城砖铭有“崇祯十一年窑户××造”的字样,任凭风雨侵蚀,殊为可惜。


0 H* M8 X9 T9 w0 s! Y& P" U. i

城砖铭文:崇祯十一年窑户古守信造,崇祯十一年窑户高以节造。

+ }/ T6 \' i q1 K5 Z! g

! J' S5 ^: I' g0 J( }) r+ P4 c. L

崇祯十一年,是1638年,建成拱北城以后,北门称为“顺治门”,南门称为“永昌门”。

) d0 b) A4 H1 _( c/ ?- m: S( @

谁知道到了崇祯十七年,就是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为“大顺”,建年号为“永昌”。也是1644年,关外的清国,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即位,建年号为“顺治”。李自成的“永昌”,清国的“顺治”,南北夹击,崇祯皇帝“拱北”不成,自己“墓木拱矣”。

+ @6 ~: W2 [6 {

清朝顺治元年,清军占领北京,改拱北城名为“拱极城”。北门仍称“顺治门”,南门称为“威严门”。

1 G4 |, p1 T/ o4 ]* z

类似的事例也还有。老北京城门的名称始于明朝,被清朝沿用。明清两朝的气数都在城门上边写着呢。明朝亡于崇祯:崇文门。清朝亡于宣统:宣武门。至于说到正阳门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

: Z8 D* a1 s* ~ ]6 I: G5 w/ L

 

( p( o. N9 }" |1 n9 C& W

当然,朱元璋创建的明朝,国号称“明”,也源自朱元璋当过“小明王”的部下。楔子结束,以下转入正史。

6 P& s, m! R+ ~# @

欲知正史如何?周六爆肚张餐馆的讲座,我们渔樵闲话。

发表于 2010-1-21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皇帝腊月初一日早晨在北海阐福寺

  T. X% |" Z+ G5 H# N( n4 x4 E

五、金杯饮屠苏,朱笔书福字

! |. F& Q k3 T

我国自古有新年饮屠苏酒迎春的习俗。王安石过年时写的《元日》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也要在他的寝宫养心殿里饮一杯屠苏酒。他这天专用的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称为“金瓯永固杯”。金瓯寓意江山,“金瓯永固”意即“江山永固”。1月11日《法制晚报》“买只金杯学皇帝过年”的消息说,市面正在限量销售80只金杯,每只售价30万元,其样式就是仿照乾隆“金瓯永固杯”制做的。

) J0 V4 w- m9 j. W* z1 f/ q: ^$ {

百姓过年贴福字,有时还会倒着贴,取谐音为“福到”。

7 h8 w* K% Q: N. _1 s6 @

对福字含义最早的阐述,见于儒家经典《尚书》,说是人生有5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终。按此说法,享福的前提是要长寿。乾隆皇帝寿达89岁,儿孙五代同堂,居历代帝王之首,所以他晚年自认为五福俱全,自称是“五福五代古稀天子”。

5 K% _- C$ P8 u# F

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皇帝每年腊月初一早上,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有个曾考中探花郎(第3名进士)的王际华,在乾隆朝为官30余年,共得赐福字24张,退休后他将这些福字全部悬挂在自家的书房,称为“二十四福堂”。



发表于 2010-1-22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去听讲座!
发表于 2010-1-22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妈咪一起去
发表于 2010-1-23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8 19:55 , Processed in 1.17207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