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 o- s. d0 U 变 迁 $ v9 d7 W% Z; P5 S: ~
# n3 i8 a) v, d& J
一条小死胡同,原来没名儿也没牌儿,老有人走到头儿又退回来的,都以为从这儿能通到大街上。 O4 r; M3 d. v0 z7 e# W# ?( a
胡同儿不长,人家儿也不多,几十年了就这三五个门儿。
" ]) b- w3 }+ E8 J) C7 ~4 |; X! T( u4 H 都是贫民百姓,谁跟谁都认识,孩子们见天儿一块儿堆儿玩,大人们只要时见着自己的孩子,在这堆儿里玩,言语都不言语一声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5 p$ `0 O( [8 D2 d. y- E$ F' `
只有那个小门儿里是私房。有俩孩子,娇嫩点儿,长得白白净净,就是瘦弱,不像别家孩子疯跑疯颠儿的。他家奶奶一到点儿就端着杯子出来了:“英啊、三儿啊,喝水嘞!”孩子们就一块儿哄着:“喝水嘞!喝水嘞------!”玩儿的正起劲,俩孩子也不情愿,尤其是三儿,有时还得扭屁股。小门儿里常进出的是三儿的爸爸,一个瘦弱的男人,带一付金丝眼镜儿。听说有肺病,不上班儿,但每周在中山公园有会议活动。从来没见过三儿的妈。 - V8 O) |' v4 z
平平静静的、一年又一年。胡同儿里安安静静,谁家也都不关院门儿。俩木头电线杆子,清清爽爽的几根电线上,常会站几只鸟唧唧啾啾的;中午,磨刀的喇叭会招的午休的人们甩出点怨气儿;下午,崩铁蚕豆儿的吆喝,又把人们从自家院儿里招呼出来;晚半晌儿,下班儿的、放学的,买菜的,胡同里热闹一阵儿,剩下就是孩子们的玩耍笑声儿,和各家院儿里流出来的一阵阵蒸饽饽的香气儿------。 6 x2 Y0 W# L4 N, x0 N: W" F7 x
相安无虑。
/ I. g$ f6 ]8 a: i7 D8 L$ h5 } 后来,孩子们都慢慢长大了,不再像混沌未开时那么放肆了,见到了,笑笑,打个招呼;男孩儿女孩儿就装没看见,低头儿过去了,其实心里都知道。
9 U0 b9 s3 ~ f7 H% y 运动来了,胡同儿里的院门儿开始关上了,都小心的呆在家里,就怕哐哐的声音是砸在自家的门上。私房小门儿里老有红袖章的影子飒爽。大家都小跑着过他家的门口儿,想看可不敢往里看一眼。黑漆小门儿那么穆重,透着股阴气儿。 b& W. {9 o. l
三儿的奶奶是地主,一下子就丧命呜呼;三儿的爸爸吐血了,但不是因为肺病。原来他是早期加入的民主党派,言论反动,还有点历史问题。再加上这点儿私产就有了彻头彻尾的罪恶------。 1 g U7 U: X7 [" t( `# }
英子和三儿,一个去了内蒙、一个去了北大荒。 # w$ V0 w+ v, ~: r9 ]. G
------。 1 v- T" A. L- _0 f6 R
有一天,小院儿的门,就换成红色的了。从那会儿起,门口儿也常坐着个奶奶。这奶奶大眼儿、胖胖的,跟谁都爱说个话儿。都知道她可不简单,俩儿子。大儿子是部队上一大官儿,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外地;二儿子在北京,在公安上,说话管用着呢。有什么事儿,您就说话——这是这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儿。可贫民百姓能有什么挨得上大事儿呢?! 5 Q3 W1 N) U2 d$ f1 {0 ]4 K8 ^& I
这房还是私房,成这奶奶家的了。拆了,翻建成了二层小楼,八十年代初就住自家的小楼儿,真是一件幸福事儿。
+ ^/ v& G" e- r; @4 A Y/ k3 \7 b胡同儿里的电线杆子早已经换成水泥的了。电线多了起来,粗的细的,有电线,也有电话线,鸟儿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了也就不来了。
2 F3 P6 a/ \) J2 ~$ M$ m) V; s 每日清晨的静寂中开始听到高跟鞋落在水泥地上的哚哚的声音。老人们说,这是私房楼奶奶家的二儿媳妇,长城饭店的经理。身材挺好,披肩卷发,走路扭扭的。小汽车儿在胡同口儿等接她呢,司机是一卷毛儿小伙子。 1 _2 ?9 u# `; i0 T. ~
早上接,晚上送,一来二去,小楼里就传出了男女争吵的声音,越吵越烈。私家楼奶奶也不常坐门口儿了,见人也只说孙子的事儿,孙子中学了,赶明儿给送国外念书去。 2 U9 ~6 R) W9 B* r. {* d/ T
终于,小楼分了两半儿,楼上给媳妇儿,楼下给儿子。小楼奶奶回老家去了。 . ]/ p/ F8 i5 k
胡同里从此多了一个门儿,是小楼儿的楼下新开的。
7 e3 R6 i+ P3 O, ^7 @0 } p- ] “长城饭店”带着儿子出国了,胡同儿里卷毛儿出出进进,酒商不断地给他送着货。他家的空调,主机在胡同儿里,一年四季的转着。磨刀的喇叭,稀罕的还会响几声儿,是卷毛儿定期给叫来的,磨他们家的菜刀。小楼的楼下再没有人出进,门锁着,有污水从门下流出时,居委会说,他们家的下水管儿又坏了。
8 o7 I& [: P+ x$ k0 F: y( f$ { 胡同儿紧里面儿的大院儿,已经全出租了。开饭店的、开小铺儿的、------,还不断的有人在胡同儿里贴租房启事,也有人遇着就问,有空房出租吗?最牛的是那个做珠宝生意的南方人,让自己的父母也别闲着,开个小伙房,让打工的弟兄们吃了便宜热饭,自己个儿还挣了钱。这下可热闹了,饭点儿一到,这不长的死胡同就让自行车给停满了,那家院门口儿,站着的、蹲着的,一个个捧着饭盒吃的可真香!远近有名儿了,男男女女都来了,边吃边打俏、乱扔垃圾、随地尿尿,------把个小死胡同折腾得无地自容。老街坊有了意见,居委会也来过,没用,打工者的需要,要不是翻建了,房租提高了,没准儿这会儿更热闹! 5 A7 [% R) X9 Q% g! F
仅有一家儿是北京人租了北京人的房住,是一路公交的司机,腿坏了,下来了。因养了良种狗狗,得有地方才行。住在这汪洋似的异地口音中,他把自己的两条大狗训练的威风凛凛。为了不吓着老街坊,他用滑动门儿把胡同一拦两截儿,狗儿就在它们自己的圈儿里活动。谁要是不小心碰开了门儿,那狂吠狂窜的劲头儿,得把人吓个半死。都叫他养狗的,他说得也对,在这环境下,我的安全谁管呢?
\7 l& y- i6 ^! u! G3 A" |9 h" [ 奥运一开、大庆一过、房屋一改,这景儿都没了,多的是每院儿门口墙上的煤改电的电缆箱、满墙的电缆线,和家家户户为应付撤了炉子而供暖不足新装起来的空调主机。
: y4 K3 t8 x* u! w' H# g 电线杆子又加高了,路灯亮的院儿里夜如白昼。但是,不仅晚上,就是白天家家院门儿都是紧锁的,有的还换了防盗门。胡同口儿开的几家店,开始把不用的东西往胡同里面放,躲开城管的检查。这下儿,不长的小死胡同儿,里面儿清静了,口儿上又开始了。
5 r* c6 I% d5 J1 |% ]3 B% v 去年,“长城饭店”回来了,快六十的人了,夏天还穿超短裙,现在可没身材了。见天儿早晚儿用婴儿车推着她的贵妇儿去遛弯儿,这狗狗爱炫耀,有人儿没人儿,一出门儿就叫,叫一路儿,谁都知道她来了。这胡同现在也就这点声儿了。
Q q+ W- K) x 小死胡同儿不长,虽然门儿都换成新的了,但还是这几个。只是胡同口儿已钉了牌子:此巷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