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9年到2010年,北京的这一冬经历了多场大雪的“侵袭”。久违的“雪季”时隔数年重回北京,勾起了许多童年的记忆。 & `; g+ Y1 S: n8 ]. w- @
; J% l8 m: ^3 V& [! N; {0 g那时的北京经常下雪,人们也很喜爱雪。下雪的清晨,小孩子不是躲在家里而是走到室外,脚踩在刚落地的一层薄雪上漱漱作响。在零度以下的气温中疯跑着,感觉不到寒冷。当雪落了厚厚一地,大人开始组织扫雪铲雪。小孩则堆起一个个各式各样的雪人。戴帽子的、小熊状的、插着松枝儿的,不一而足。放眼望去,一片地上站满大大小小的雪人。有时候还能在雪人周围找到雪饽饽,这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们的杰作。再有就是打雪仗。不光是小时候,就是上了高中以后,这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上中学后雪球越扔越高,也越来越准,甚至能从一层扔到二楼窗户精准地砸到里面的人。一会儿过后,就能看到二楼、三楼窗户周围布满了被雪砸过的印记。到了上课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同学带着一身、一背的雪,呼着热气走进教室。每到这时,老师都会流露出同情而关切的目光,因为这雪化在身上着实不舒服。室内热哄哄的暖气一会儿就让人变成了“落汤鸡”。可就算这样,爱玩的同学等下课铃一响,又带着一身雪水飞奔出教室,继续到雪地上“战斗”去了。
7 f# Y% Q& Y0 `$ F 还有就是雪天的出行。虽说组织铲雪扫雪,但路上总会有些死角和漏网之鱼在等着大家。尤其是雪化了有结冰的路面,自行车骑在上面很容易摔跟头。还有上面有格子状花纹的方砖路,更是危险。自行车在上面经常不听使唤,方向极难掌握。走在这样的路上,要么下来推着,要么加十二分小心,否则很有可能人仰马翻。
8 {+ I6 s! c* o9 R- w5 W, f9 Z 对于路面的状况,最难为的应该是汽车。路况直接影响了汽车的速度。犹记得2001年底2002年初的那场世纪大雪。造成道路交通彻底瘫痪。大晚上下班时间由于各种车辆在路上寸步难行,人们只得下车步行。当时在北京的街巷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回家人流。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不少人是在夜里才回到家。这件事凸显了雪给交通带来的不便和应急措施的缺乏、不到位。
0 t$ i9 _# B- g$ A8 a 从那以后,北京还没有再发生过那么大的交通瘫痪。
$ ?+ o; q( D6 t* A" [: ? 每到雪天,还会有很多抢拍雪景的人,支着三脚架独立雪地里等待合适的光线。在天气阴沉的情况下雪会透出一种微微的蓝色,很有梦幻气息,像在童话王国中一般,这种意境也是摄影师的最爱之一。
$ V1 }, j: U8 P& v) }: ]4 f I, R; w 随着雪的融化,人们的生活会恢复正常,在这时会有人,尤其是小孩子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场雪了。雪在北京的冬天中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符号。
& x4 K; [8 r1 r2 ` - O$ ]( b- F* F* l V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gvsu.html,欢迎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