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3|回复: 1

[转帖]杨东平的博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名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4-15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认为,北京市在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四个发展定位中,宜居是最大的难点。城市应当宜居,是一种拨乱反正,也是恢复常识,回归城市自身的逻辑。哪一个城市不应当首先是宜居的呢?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实现北京的宜居目标固然困难重重,但我认为对于北京的城市定位而言,也许它还不是最难的,因为宜居环境是可以慢慢建设、逐渐改善的。最难的,还是“文化名城”。
  作为世界上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古都风貌、城市文脉能否保存下来,至今并没有很好解决。它难就难在不能像宜居环境那样可以逐渐建设,而是消失了就没有了。在近2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遭到很大破坏,胡同、四合院和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所剩不多,仍然每天都在流失。因为,它不仅要为国家首都的政治任务让路,要为国际城市的建设目标牺牲,也在为“宜居城市”献身。然而,当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标都实现了,而历史文化名城不存时,她还能再叫“北京”吗?
  时至今日,关于北京独特的城市定位、文化魅力,我们还没有形成共识。现在经常说“核心竞争力”,它是指一个城市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资源、价值和优势。那么北京市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是金宝街、CBD、汽车产业、中关村,还是800年古都文化?在很长的时间内,北京一直在追求香港、纽约那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震撼人心”的“现代化景象”,甚至直言要打造“中国的曼哈顿”,作为北京新的“城市名片”!其后果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功能逐渐杂乱,作为“国际城市”的魅力正在减退。
 如一个外国记者评价:随着中国争取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努力,中国可看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前几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来自各国的优秀建筑家没有掩饰他们对新北京的失望——他们以为还有一个“唐诗一般美丽的北京”!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北京,却像十几岁孩子般莽撞行事,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装?
  北京仍然在乐此不疲地“变脸”。关于旧城改造,从上个世纪50年代拆城墙起,我们已经付出了过于沉痛的代价。2003年,在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南池子拆旧建新的“保护”工程,曾引致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黄牌警告。在大栅栏重演的在古老历史街区开辟通衢大道、大规模拆旧建新、造“假古董”的“保护”模式,仍然是以房地产为本的“建设性破坏”的老路。其实,通过明晰产权、居民参与、政府提供小额贷款的方式进行自助式的修缮,对旧城、老街采取微循环方式逐渐更新,已经有现成的方法和经验,是可以实践和推广的。在旧城保护方面,北京实在应该改弦易辙,有所长进,建立“首善之区”的良好形象。
  顺便说到“城市名片”。在中甸抢先改名香格里拉之后,许多城市都坐不住了。珠海和四川的雅安都把自己定义为“浪漫之城”。雅号“蓉城”,以“美食之都”、“休闲之都”闻名的成都也不满意这一名声的“档次”,它为自己的新命名是“东方伊甸园”!然而,龙应台去年实地游访之后,却感到她失去了成都——她一直幻想着如《花间词》中万种风情的蜀中。她认为“最好的还是跟小巷里的人讲四川话,坐在榕树下,让一套日久年深的竹桌椅作伴,喝出盖碗茶不一样的感动”。她还建议这样宣传介绍成都:“诗社最多、读书会最多、桃花最多、桃花树下的麻将最多。”这真是令人心仪的城市理想。
  北京也有类似的问题。关于北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老舍之子舒乙颇不以为然,认为这仍然是“以新为美”的旧思维。他提出的口号是“老北京,新奥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4-15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新奥运"应该是咱们掌柜的率先提出的口号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4 17:14 , Processed in 1.11254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