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 A& f# v, V
锡器现在在北方已经很少见了,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当中,锡器还是很受欢迎的。在五十年代以前,锡器几乎是老北京家庭的必备之物。不论是祭祀、庆典还是日常用具,都离不开锡器。
, W( G5 Q$ P7 `% `' q4 l. I8 a1 \其实锡器是我国自古就使用的金属器皿,历史要比瓷器还长。无论帝王公侯,还是豪门巨贾,都对锡器宠爱有加。就是普通百姓家中,也会有几件锡器。据说锡制的器皿,不但光亮如银,而且还有杀菌保鲜的功效。所以锡器不但用于祭祀庆典的摆设,而且也大量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制成酒器、茶器、储水器具等。 + U2 U) A# Z0 m2 g8 O
修理和制作锡器的匠人,在北京已经消失很久很久了。六十年前,在胡同里就能听到“焊——锡镴酒壶唻”的吆喝声,解放后就很难再听到了。老北京人管锡器的原料,不叫锡,而是称作锡镴,也有写作“锡拉”的,比如北京有个“锡拉胡同”,其实就是锡镴胡同。真正意义的锡镴是指锡和铅的合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焊锡”。俗语说的“银样镴枪头”,说的就是锡铅合金的特征——外表银光锃亮,内里却经不起磕碰和锻炼。而我们一般说的锡器则是由锡和铜、镍等金属的合金制作的,为的是既保持锡的光亮和延展性,又能增加锡的强度,单纯的锡太软,不适合制作日用器皿。 * W) b0 Y9 I+ Y+ e. Y9 S3 w
在我国,很久以前就懂得使用锡器来做祭器和食用器皿。尤其是与铜器配合,使用在祭祀场合,大有金银合璧的富贵之气。用锡做的祭器,比如蜡扦,香炉、供盘等等,摆在香案之上,发着闪亮的银光,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所以旧时的北京人家里,大多都有几件锡制祭器。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化蜡扦”里,就说的是一个老人把锡器蜡扦化成条状,充作金银,以换取不孝儿的赡养的故事。可见锡器在老年间使用之广。 + A( P2 U" b9 K& P6 q& ^) F' z
由于锡是一种无毒,耐腐蚀的金属,所以锡器还常用于生活日用器皿的制作。比如酒壶,茶叶罐,储水罐,以及暖脚用的“汤婆子”等等。就连老北京的铜火锅的里面,也用锡镀上一层,以除铜锈味。
n8 H; ^( }! S" g锡器虽然有许多优点,可是它硬度较低,不耐低温和高温,也是它的致命弱点。锡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磕碰或是过高过低的温度,使其受到损伤,所以锡器的修理也就在所难免。说是修理,其实大部分是重做。
9 O- e5 `3 j( ^# m, s锡匠修理锡器的时候,都离不开一座小熔炉,用它来熔炼锡。锡匠熔炉和补锅匠的熔炉类似,只是熔炼锡的器皿要大许多,也有的就用小铁锅代替,因为锡的熔点只有两百多度,所以一般的器皿都可以经用来做熔锅。锡匠另一种专用工具就是用于焊接的吹焊管。锡匠在制作和修理锡器时,都需要焊接。锡匠的焊接使用一种叫吹焊的工艺,和现在打造金银首饰的银匠用的方法类似,只是把用氧气瓶供气,变成用嘴来吹气而已。火源一般用煤油灯或是蜡烛,锡匠嘴里叼一根细细的弯头铜吹管,对着火焰轻轻地吹气,把火焰吹向需要加热焊接的地方,使其达到焊接的温度,进行焊接。
L8 s. _2 A+ b1 \% T锡匠更多的是为住户重新打造锡器,而不是修理。锡器使用年长了,除了磕碰变形以外,更多的是锡器的外表因氧化产生的一层氧化层,使锡器失去耀眼的银亮光泽,变得灰黑或是紫黑色。这时就可以化不多的钱,让锡匠重新打造一个样式更新的,或是打造一个别的器皿。 1 E8 O- V, j2 X
锡匠制作新锡器,都是在住户家的院子里面当场制作,住户怕的是锡匠偷锡,出现“缺斤短两”。一天做不完,锡匠会把工具放在住户家里,第二天再接着做。 5 N) H& v2 m* r$ l2 ?+ d/ ^! Q
锡匠制作锡器时,先要把旧锡器熔化,浇注成所需的形状,一般是片状。经过划线裁剪,再打造成形,并对接缝和小部件进行焊接。比如做一个酒壶,先要按尺寸下好料,再卷成筒状,作为壶身,对缝处进行吹焊。再将壶底、壶盖、壶嘴、提梁等一一焊接上去。最后还要进行打磨抛光,使锡器通身显现出白银般的亮光。
) L- k" m6 K/ \) o1 O, D; w整个制作过程,尤其是熔化锡和焊接的时候,都会有一股特殊的味道飘散在院子里,虽不是香味,但很好闻。我小时候见过锡匠做酒壶,至今对那股味道不能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