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北京,你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都,究竟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不知道的? 我常想,北京,你这个沧桑、安静的老人,到底还要给我多少惊喜才肯罢休? 四月,早春,桃花争艳时。但是这几天却总是阴沉沉的,德胜门依然车水马龙,而我的心情却异常的平静。平静,没有期盼今天的惊喜。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北京北郊昌平沙河镇的巩华城,从德胜门坐公车到沙河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 沙河站下车,初见郊区的感觉。穿过一条比较繁华的小商业街,十分钟左右,一座古城门已经矗立眼前了。
巩华城不大,城周只有1155丈8(东西、南北各径2里),如今城墙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四个带瓮城的城门。想当初明成祖决定自南京迁都北京后,便选定了昌平县黄土山(天寿山)为陵址,为了为北巡及谒陵之便,同时在沙河店南北沙河之间建有行宫,就是这座巩华城的前身。正统年间,此行宫毁于洪水,后来嘉靖驻跸沙河见到父皇行宫遗址百感交集,又考虑到沙河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决定依照以前的规格重建行宫。
据记载,此城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正式兴工,城高三丈五尺,由于南北二门为銮驾入出之处,要各开三门,中间的门要比左右的大,南北二门楼也比东西城门楼更加雄伟。城外有护城河,约离城六丈五尺,阔二丈,深一丈。行宫建于城内正中偏南,现在已经被拆除,建了沙河中学。迎正门(南门)有牌坊一座,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月,钦定城名曰“巩华”;城楼四门:南曰“扶京”、北曰“展思”、东曰“镇辽”、西曰“威漠”。十二月,工程告竣。 我们首先见到的就是巩华城的南门——“扶京门”。“扶京门”是巩华城四个带有瓮城的城门中保存最好的一座。据说,这座门上应该有汉白玉的门匾写着“巩华城”的,可是我们没有见到。门洞被堵上了,门前有一些工人在铺路,看来也许这里要重修了。对于重修,我向来是很担心的。凹凸不平的城砖、风化的土城墙、荒长的野草和小树,眼前所有的一切似乎已经向我们昭示了历史的凝重,而如果重修就意味着要把这一切变得干干净净、规规整整,那么很简单的道理——那就不是保存历史而是毁灭历史了! 绕到西边的小门,我们看到了北京市文物保护的碑,上写着“巩华城”。原以为这里是要收门票的呢,没想到尽管门口立着一道大铁门,却并没有人看管。门洞很深,很高,中间从上至下有一道深深的沟槽,这就是传说中的千斤闸的滑道。所谓瓮城就是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如果敌人攻破了城门进入了瓮城,那并不意味着他们成功了。这时,如果放下城门的千斤闸板,便请君入瓮了。守城的士兵利用瓮城上的垛口或箭孔,用箭、石、滚木便可以把出不去、又进不来的敌人全部歼灭。 我们也入瓮了,进了瓮城仿佛来到了一个小型的电影外景地。瓮城不大,四周的土墙把城围成了一个半圆形。城中散落着一些老房子,有的废弃了,但还能见到当年做饭的大灶,有的还住人。
城门的右手边有一条小路可登上城墙。城墙不高,几步就已经爬上去了。可是,城墙上的路却不好走。不知什么时候这里驻扎了好多“酸枣兵”,带刺的酸枣树枝把我们扎得很惨。真恨不得带一把砍刀,披荆斩棘把他们都砍倒。但是无奈,我们没有任何装备,只有进行“踩踏”战术。等我的靴子快变成刺猬的时候,我们已经绕了城墙半圈了。城墙上有一处稍显空旷的地方,也许是怕它坍塌,铺盖了好多石棉瓦,几个石头的柱础点缀其中。 再往前走,有一座废弃的小房不知道是干什么的。站立墙头一览众山小,远处的乡舍菜田,近处的古城土墙尽收眼底。我们谁也不愿多说话,鸡鸣狗叫、荒草黄土,仿佛自己是当年守城的士兵,而眼前的这一切都是我每日里无数次温习的场景。
东北角的城墙有一处小路,可以下去。下到底下,来到了一处真正的“瓮城”,城墙与一个民居把我们围在了里面。底下风景不错,破损的城砖加上一些新绿倒也相映成趣。
细心的网友发现一处墙上有一排整齐的圆形的窟窿,不知道暗藏着什么玄机。没停留太久,因为我总觉得这里像极了唐僧被妖精困住的地方,所以还是走为上策吧。顺便说一句,情人到这里幽会却是蛮好的哦~~,呵呵。幸运的是有小路可以从这个小“瓮城”直达大“瓮城”。在大瓮城中我们又停留了片刻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西门“威漠门”。
“威漠”是取“威震大漠”的意思吗?由于附近建满了民居,虽然西门与南门本相距不远,可是我们却要绕很大一圈才能见到这“威震大漠”的“威漠门”。然而,“威漠门”的气势远没有扶京门大,现已经成为当地的粮食公司的大门。斑驳的城门上钉着修理摩托车、加工被套的牌子。土城上长满了小树,干枯的树枝上挂着的各色塑料袋倒把黯然失色的城门装点得初显一点姿色。堂堂“威漠门”已经毫不显眼的淹没在市井的繁华之中。当地的居民们漠然地从城门边走过,只有当看见我们举起相机的镜头时,才好奇的瞄一眼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古城门。据说当地的好多房子都是拆城砖建的,也许这也是他们漠视古城墙的原因吧。当我们想要进城门拍几张照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由于现在城中是私人公司,所以禁止我们入内。在小小的争执之间,我留下了远处看不清的汉白玉牌匾和唯一一处能见到千斤闸板的照片,然后悻悻而去。 北边的“展思门”似乎离西门更远。再一次穿过民居,拐到一处幽静宽敞的林荫大道,继续往前走,“展思门”突然矗立在眼前。这个门上是有匾的,我见到了清清楚楚的“展思门”三个大字。 再往里走,瓮城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民居,有着三个门洞的大门,守卫在其后。我们直奔门洞而去,找到了清楚地印有“嘉靖十八年制”的城砖烙印。如今门洞已经成为居民的私人仓库,堆放了一些杂物和落满了灰尘的自行车。
从民居中穿过,我找到了一条可以登上城墙的小路。于是,一切景致又尽收眼底了。这里显然没有扶京门瓮城空旷,城中密密麻麻挤满了民居,如今只有靠想象勾勒出当年瓮城的整体风貌了。我站在这一“山头”上,见远处另一“山头”有人。于是思索着要找到一条通往那边的路来。突然,一只白猫窜到我面前,接着又惊恐地逃走,于是我按着它的逃跑路线开始了我的探险行程。这里依然长满了酸枣树,比扶京门上的酸枣树还要高一些,所以除了要注意脚下和腿部的酸枣刺外,更要注意不要被高处的酸枣刺划破了脸。一个网友被酸枣树枝钩住了,好久没动弹得了。我一个人继续试探着往前走。探险,我是如此地欣喜于这样的冒险旅程。于是,披荆斩棘、爬上爬下、手脚并用,终于到达了这边风景独好的境地。再一次远眺,远处三个门洞的“展思门”更显雄伟一些。如果能见到扶京门就更好了,那恐怕要到更高的山上了。
后面,大部队人马已经赶上,安静的城墙上突然喧闹了起来。 对不起,我们已经惊扰了宁静的古城,还有刚才那可爱的小猫…… 喧闹了一番,我们几个人叽里咕噜地“滚”下了山,去填我们早已经叽里咕噜的肚子…… (未完待续,下一篇:寻访纳兰性德家庙)
) b5 y6 Y$ J+ H0 x) \( E$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1 21:12: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