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_0 \8 m& B. s8 R: T 明代正德年间,在北京通县张家湾包办税务的御马监太监于经贪贿致富,将碧云庵扩建为碧云寺,并在后院为自己营造了“生圹”,即为活人预建的坟墓,因此碧云寺又称“于公寺”。后来于经被嘉靖皇帝治罪死在狱中,他的生圹没有用成。 / e% i2 d4 p+ U+ M
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太监魏忠贤又将于经遗留的碧云寺生圹扩建为自己的坟墓,《日下旧闻考》记述,魏墓之前排列着翁仲和石羊、石虎、石麒麟,扶栏都用汉白玉雕刻。 ; W& ]9 b5 I4 p0 X& w
天启七年(1627年),天启皇帝死去,崇祯皇帝即位,将魏忠贤撤职治罪,发往凤阳看守祖陵。魏忠贤行至河北阜城县时畏罪自尽,被崇祯皇帝下令将遗体碎尸万段,悬首于他的老家河间府示众。
/ K: Z1 [. e* Q1 C5 F1 {魏忠贤有个党羽葛九思,曾被清军俘获之后降清,后来跟随清军重返北京。葛九思将魏忠贤遗留的碧云寺生圹建为衣冠冡,并在两块墓碑上题刻魏忠贤生前的全部头衔:“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司礼监秉笔、总督南海子、提督保和等殿、完吾魏公忠贤之墓”。其中“保和等殿”应是“宝和等店”,是明代开设在北京灯市口的皇店,“完吾”是魏忠贤的表字。 - U: t$ r7 ^* O! _/ R+ `3 \8 Y
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年),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瑗巡视京西,见到碧云寺后院金碧葱郁占地数里,疑似前代王陵,经询问老乡才得知是魏忠贤的衣冠冡,张瑗奏请康熙皇帝传旨平毁了魏墓和石碑。 - s( R( f6 o- F# ]" i! H* q9 `
乾隆皇帝认为“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宏丽著称”,他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扩建了碧云寺,仿照杭州净慈寺增建了罗汉堂和藏经阁,在魏墓旧址上建造了一座大型的金刚宝座佛塔。魏忠贤遗留的石雕翁仲在建塔时被就地掩埋,2005年碧云寺施工时再度出土。至今在碧云寺山门前,还有一对明代石狮,相传就是魏忠贤在碧云寺营造坟墓时的遗物。 0 z) p3 F, B/ }8 I4 W; T& }. X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4月2日,灵柩移入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的“灯在菩提”石室中暂厝。4年以后的1929年5月22日,孙中山遗体移出石室,更衣之后改殓入铜棺,6月1日安葬于南京中山陵。移灵时更换下来的孙中山衣物和楠木棺封入石室成为衣冠冢。 2 p, H4 m/ {8 F4 V0 X
* u$ J; L: E! G此图就是灯在菩提石室
! a+ Q; ?1 s* q( P1 ~0 H2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