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66|回复: 7

金龙袈裟暴露建文帝最后踪迹《转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6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生在600年前大明帝国都城南京的“建文帝谜案”一直为老百姓津津乐道。当年,明成祖朱棣“靖难”军进入南京时,建文帝人间蒸发。建文帝到底去了哪儿?2008年初,福建宁德上金贝村发现一座具有明代皇家气派的舍利塔,考古发现将舍利塔主人身份指向建文帝。近日,南京大学教授潘群、郑和后裔郑自海、明史专家马渭源等特邀前往福建宁德,经过3天详细的考证终于认定,这就是消失了600年的建文帝陵。昨日,专家们返回南京,记者第一时间对此次重大发现作了专访。 : u" u1 t+ l7 M4 _% b

    【现场直击】上金贝村舍利塔显露皇家风范 ! M2 c9 O- ]* o- V+ @

    “潘群教授、马渭源先生和我一行是在8月25日出发抵达福建宁德的,在那里一共进行了3天的考证,主要任务是实地考察古墓以及与当地研究专家举行研讨会。”昨日,刚从宁德归来的江苏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郑和第十九世孙郑自海先生告诉记者。“这一行的重要收获是,南京城600年来的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案告破。” % {9 p( _2 d w% q. H

    据郑自海介绍,上金贝位于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是一个畲族聚居村,共80户300多人口,离市区仅有7公里。8月25日,潘群教授、郑自海以及马渭源先生一行来到金涵乡,在宁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王道亨先生的陪同下前往古墓现场。这座神秘的古墓位于村北500米的松林间,舍利塔坐东朝西,占地约有300平方米,成圈椅形。此外墓形制奇、墓刻落款奇,处处透出皇家风范。 1 T) q7 ]* C9 U0 \9 U

    所谓形制奇,第一,僧人去世后一般建塔不建墓,此墓却标示为“塔”,这十分奇怪。第二,墓的整体宏伟壮观,格局非同一般,三层六阔的墓坪,处处体现出一种缩小了的皇家气派。第三,墓的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弧形条石砌为高大圆拱,更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显然不是寻常和尚所能够拥有的,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1 u" L$ W7 Q7 L# n

    至于墓刻落款奇,该墓舍利塔墓刻落款为“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但没有镌刻朝代和纪年。此外,在舍利塔周围,郑自海还发现了与明孝陵形制相同的“闭嘴龙”石刻。在该舍利塔周边的另一寺庙支提寺珍藏的明初五爪金龙袈裟,也佐证了这种皇家风范。南京大学教授、明史专家潘群非常激动地为舍利塔题下了“明朝第二陵”的字样。 : A/ G i+ Y1 y+ ~0 u7 Z1 U1 h; q

    【专家考证】种种迹象表明这正是建文帝之墓 0 T1 y6 J. W$ k

    “这就是600年来史学家们苦苦寻找的明代建文皇帝朱允炆的陵寝。”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明史专家潘群向记者表示。“从塔的皇家规模和龙形袈裟,就可以判断是建文帝的陵。” ) s! |. j+ ?3 v+ x- o

    大墓形制直指建文帝 G# X7 A) V! B- F9 T$ f) O

    古墓的形制十分奇特,规模甚是巨大,格局非同一般。该墓可以说是“僧不僧,俗不俗,官不官,民不民;皇不皇,王不王”。潘群教授表示,僧人去世后,一般建塔不建墓,且不设享堂,这座舍利塔竟然设墓与享堂,果然是与众不同。此外,潘教授还在墓的周围发现了明初的莲花座和火龙珠。 , z% ~6 ]+ S* j

    “安徽凤阳朱元璋明祖陵莲花座与这里的莲花座一样,而火龙珠是元末明初藏传佛教的宝物,都是皇家用品。就是与同时代宁德籍一品大员、刑部尚书林聪的墓作一比对,林聪的墓也无此规格与规模,在这个地方,有谁的地位比林聪还要显赫呢?显然没有。只有一种解释,该墓墓主是外来的,地位比林聪还要高得多。在当时的明初,只有建文皇帝符合这一身份与条件。” & X7 A0 x/ W, n v& I! \, V

    此外,明史专家、南京凤凰传媒集团副编审马渭源先生考证,金贝寺古墓前竟然还有金水桥和金水河。金水河与金水桥是皇帝阴宅———陵寝与皇帝阳宅———皇宫等建筑群中的必备组成部分。而宁德市郊的金贝寺古墓前面的溪涧叫金水河,以前还有金水桥。这样的名称,直接将大墓的主人指向了皇家。 3 R4 S! v# z5 K' e) w v0 e

    碑文暗含“墓主姓朱” & t' Z5 q: z p: ?

    在考证中,郑自海发现了古墓舍利塔正面与反面两块碑刻上的文字,古墓舍利塔正面碑刻阴刻着二十个字:“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而反面碑刻的文字已经被铲平。奇怪的是,塔碑上却没有任何朝代、纪年。 ! ~) G: @7 I2 a: i

    “金襕”者,镶有金丝的华贵衣服也,“御赐金襕佛”,自然是得过皇帝赏赐的顶级僧人。但石塔上没有镌刻朝代和纪年,又十分令人费解,加之塔刻内容影影绰绰,又似字字有深意,这就更让人如坠云里雾中了。难道墓主人是有意在隐瞒什么?或是正相反,他是在对后人暗示什么吗? / k. v' @' x0 z9 c4 N

    福建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振镛研究员曾经率队对古墓展开过考古调查。王振镛认为,古墓题刻“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的其他文字可以作如下解读:“圆明”,是“明朝”和“功德圆满”之意,谁的功德最圆满?当然是皇帝。“第三代”,是孙辈之意,与“朱允Χ是朱元璋之孙”暗合。“沧海”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词意豪壮,悲歌转响,也合乎神州一统的帝王心理。“珠”则是“墓主姓朱,本是帝王”的隐喻。 & U0 q9 A" P" Q) C7 ]

    而为什么古墓没有任何朝代和纪年呢?按照封建时代的规定,墓碑不署年号为大不敬。意味着不承认本朝皇帝,那可是欺君之罪啊!“这恰恰印证了墓主人不能为人道的特殊而神秘的身世。而在当时来讲,普天之下也只有为建文帝造墓的人敢这么做。因为在墓塔碑錾刻自己的年号,这无异于自曝身世、自投罗网;而刻上永乐的年号,那又几乎是自取其辱。所以,只好不署年号。”郑自海先生分析。 2 Y% W/ H( q' [1 R

    至于古墓舍利塔反面碑刻被铲平一事,马渭源先生考证说:“从磨痕来看,碑面上的文字应该是阳刻。而且可以确定是人为的破坏。可以肯定,碑刻上定然是记载着当时不为人知的秘密。” ; z, T( z8 w; t

    五爪金龙袈裟只有建文帝穿 - d, w* Z/ ^5 T S4 C& w, w3 f% K

    “在此行的实物物证中,明代初期的五爪金龙袈裟基本就可以直接锁定墓主人就是建文帝。”潘群教授向记者肯定地表示。通过专家们从福建拍摄回来的照片,记者发现这件袈裟果然不简单,只见袈裟周边设计的图腾状十八只五爪金龙,均是闭嘴龙,而袈裟下半部内嵌“福寿”两字的宫灯状图饰,正是朱元璋的独家标志,而胸前上方有九条龙,下方有五条龙,正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 + u# [0 y V( @8 m

    潘教授告诉记者,在古代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是不能用龙的,如果用龙形图案那就是杀头之罪,在明初著名的“蓝玉案”中,朱元璋杀了蓝玉一家数百人,罪名中就有蓝玉在衣服的一个不显眼位置使用了龙形图案。“除了建文帝,谁也不敢用这样的龙形袈裟。”潘教授表示。 D6 Y& Q8 x( T. K! [% }: o, _

    【历史解惑】从南京到宁德,“一代谜帝”的逃亡人生 + S% A% U$ T! x; l

    建文帝墓既然在福建宁德,那么“一代谜帝”建文帝是如何从南京千里迢迢逃到福建宁德,最后安葬在上金贝古墓的呢?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郑自海先生通过查阅史料,向记者描述了一幅建文帝的逃亡路线图。 * Y6 f- J2 C M3 n

    建文帝从哪里逃出来?郑自海先生对此研究多年。他表示,建文帝和随从是从太平门至中山门一线的地下涵洞逃出。然后直奔城南的神乐观。建文帝沿途经过哪里?郑自海认定,建文帝从“鬼门”突围,离开南京城后,第一站应在神乐观。从神乐观出发,乘船沿胭脂河南下,到达溧水后,改走陆路。经溧阳沿官道入浙,到达浦江县郑宅镇郑义门。 1 _( I& }! B, j! ?/ J& Q$ H

    而建文帝是如何到达福建的呢?南京大学教授潘群先生表示,根据明末清初大学士查继佐的记载,建文帝在郑氏家后来纳过妾,还生了4个儿子,后来,根据朱元璋留给自己的路线图,建文帝又前往泉州开元寺,寻找一名名叫洁庵的禅师。由于洁庵当时已经调往福州闽侯雪峰寺,因此,建文帝又来到了雪峰寺。 : X5 l$ I* Y5 Z0 C# g

    “永乐11年,郑和曾经在雪峰寺见过建文帝,当时郑和泣拜在地上,抚摸建文帝的双脚,建文帝叫郑和起义造反,但郑和哭泣表示不能,回去后,郑和有没有把建文帝在雪峰寺的行踪告诉朱棣就不清楚了,学界也有说法是郑和曾经告发了建文帝,因此朱棣把建文帝软禁起来。但这些史料都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潘群教授表示。 @& C. F: d' ~

    不管郑和有没有告发,对于藏在雪峰寺的建文帝来说,却还是要认证思考“向哪里转移”的重要问题,于是建文帝一行便来到了距雪峰寺仅一天路程的宁德县金涵乡金邶寺(位于舍利塔附近),并在那儿终老而死。“建文帝是个好皇帝,找到建文帝墓意义十分重大!”在采访结束前,潘群教授再次向记者重申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7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出来说明这是和尚坟墓了啊?
发表于 2009-12-17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6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配张那舍利塔照片
发表于 2009-12-16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是被否了吗,这个和尚是元代的
发表于 2009-12-16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种新闻,无聊;

2 n# s7 U% X' |1 i* d% a8 S

 

7 u' m7 U @6 X5 l$ @+ f

又是都是猜测,没有一点确切证据

发表于 2009-12-16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了.还是出家为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14:03 , Processed in 1.13453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