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楼的“老五在此”朋友您好!请勿动气呀! 恕我用词不当, 已更正如下-----“虽然这可按地名的由来直呼帝王、闺秀的坟墓地名,”----这可以了吧?
2 F4 z" P' |& J K1 A2 I
6 A* U' X) d( r; L* i! \" A0 B* x4 c
5 q5 K' z7 t7 D [ p6 @
$ A: Z2 G, }8 \$ F 广州的确有“人民路”, 那是"文革"改的遗称没有恢复原名的缘故, 原来是三个路名,南起为"太平南路",中段"丰宁路",北段"长庚路".羊城的"北京路"也是"文革"才改名的,原来叫"永汉路". 至于"建设“几”马路",那一带是比邻“红花岗”烈士陵园和“黄花岗”和"先烈路"之间的,这里在旧社会坟茔遍野, 很荒凉的, 只是在新中国的建设大潮里诞生的新生活区, 修路就称"建设"第几"马路; 此地特别是在开放改革后,这里高楼大厦云集,以"花园酒店""友谊商店"等成为广州天河新区发展之前的高级商务区, 与“环市东路”、“东风东”路(文革前是“德宣路”,其实“德宣路”路名比“东风路”更好。)一起成为上世纪末的CBD区域,接待外宾的核心区。 |8 b. X& Z, V8 g; z
我也感觉“文革”前的或解放前一直保留的广州路名更有味道,或更反映古老的历史,如“起义路”虽也代表“广州起义”的历史大事,但原称“维新路”亦反应清末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维新变法”的大事,或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路标. 这附近还有康\梁他们当年讲课的书院,这是老广州的古老中轴线--------由北往南贯穿越秀山、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一直沿当今的起义路直达海珠广场的“解放广州”的纪念碑、海珠桥、珠江。 b9 G/ y. ]7 K. H' q0 A% d
还有“文革”期间,广州“大南路”被改名为“延安一路”,“文明路”改为“延安二路”,“东华路”改为“延安三路”,“多宝路”曾被命名为“新风路”,这些都在1982年予以恢复原来的老名称。
8 D) G* B B8 ^# w/ m 广州市有黄花岗公交车站(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夕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有烈士陵园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还有位于市东北郊区的银河公墓公交车站. 此外,就不用这些名称作地名了. 如中国大酒店(广州)南侧的"南越皇墓博物馆"是两千多年前的遗址,我们这里不会用这个名称来做公交车站名称的. 又如国民党抗日的“十九路军坟场”也不会用来作车站名称。
# w- t9 m) y- g1 v) P
( W) v/ T3 H. f0 D( H2 q 我是随便闲聊北京、广州和五湖四海的民俗,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啦、“各处乡村各处"例"”也!(“例”----广州方言意为“例子”、“风俗样板”。
1 |" b$ K( F. p* P8 x, {
* W% v$ B! v2 ? O; \$ ~ 谢谢析津志、老五在此等和本坛的各位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