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21|回复: 10

[贴图]那王府---中国工商银行的高级私人商务会所探秘[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1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来源:京味儿

- ]5 w& B7 Q) w3 A4 @6 N

 

0 b/ Q* L; u# C

在京城老建筑中,王府建筑可以说是仅次于紫禁城的建筑群组。历经几百年的演变,留下来的王公府第大部分已支离破碎,散落在京城的角角落落,淹没在濒临灭绝的胡同里。但它们与生俱来的“高贵”外貌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总是能在一片灰蒙蒙之中给人一阵惊喜。几年来拍胡同经过了不少王府,但一直没有好好整理。近日的一次对那王府的造访,以及冯其利先生《寻访京城清王府》读后,使我萌生了把拍过的王府照片连同相关资料编辑整理的想法。于是工作就从那王府开始了。

那王府位于宝钞胡同甲19号,是京城内一座著名的蒙古藩王府第。那王府得名于其最后一代府主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落的札萨克和硕亲王那彦图。那彦图的先祖为清代名将“超勇”亲王策凌。策凌是元太祖铁木真二十一世孙,乃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赫赫有名的人物。因军功卓著,康熙将第十个公主下嫁于他。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下嫁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与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拉旺多尔济袭亲王世爵,他在宝钞胡同的原公主府在公主故后并未循例收回,世代相传。那彦图于清同治十三年袭亲王,成为宅子的主人。

那王府坐北朝南,规摸较大,从南边的国兴胡同中部一直到胡同东口,往北抵国祥胡同,现仅存原王府中路最北端两个并列的四合院,从北面开门,故成为今日之国祥胡同甲2号院。现存形制为,东院最南端为一座一殿一卷式垂花门,屏门上有彩绘吉词,悬山顶灰筒瓦屋面。院内正房五间,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带前廊,木构架绘苏式彩画。两侧各有耳房一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为座两卷勾连搭过厅。四角有转角廊,院中有两座太湖石。院后为七间后罩房。

西院最南部为花厅,三间带周围廊,歇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北房五间,双卷勾连搭,前带廊,硬山顶灰筒瓦箍头脊;前出轩,面阔三间,悬山卷棚顶,北房明间原有“退洗斋”木匾,室内有碧纱橱、落地罩、博古架,西梢间原为佛堂。东西两侧各有耳房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即与东院相通的过厅,院之四隅为转角游廊连通,院中有两座太湖石。西北跨院内盖有一西式二层楼。

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于1984年5月24日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B1 W- x- \1 R3 X" M9 c2 {; p

固伦纯悫公主额驸、喀尔喀超勇亲王策凌(史密斯基金会藏品):

$ ^' M5 i$ Z/ n- @5 S8 ~' K


[贴图]那王府---中国工商银行的高级私人商务会所探秘

[贴图]那王府---中国工商银行的高级私人商务会所探秘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祥实、好文、好片。
发表于 2009-12-11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09-12-12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机会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2007年9月16日拍的那王府大门。

+ h" z" q S7 d# g4 ~- A) y


# k5 b$ n0 N* k6 [/ s

 

- r- i; F X; l% ]$ b( L


那王府原有房屋三百二十余间,现仅存东西两座院落。关于那王府的衰微,冯其利先生在其《寻访京城清王府》中有这样的描述:“那王府的经济来源,原本依靠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落供给。外蒙古独立后,赛因诺颜部落撤到内蒙古数千人。这个来源渐渐枯竭。那王长子祺成武仆人曹宽用府契作抵押贷款两万元,到期后无力偿还,又转向西什库教堂神甫包世杰借款七万元。1931年,祺成武无法偿还债务,神甫包世杰到法院起诉。1933年,那王府败诉,迁出那王府……。宝钞胡同那王府址在四十年代后期由西什库教堂转手金城银行。解放后成为北京市人民银行、鼓楼中学、第七幼儿园所在地。”现在这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辟为会馆。会馆里有个砖雕,形象地描绘了当年那王府的地理位置和规模。白圈内的红字标注之处,就是现在留存的部分。

2 i3 ?& l- U6 L$ ]9 I% i4 Q&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东院

* p. M' w5 |( ^0 n

 

; F$ m, j6 |7 ~* W+ ?) A2 U; l# s

垂花门

; \8 G5 X* U3 [0 C {0 b

 

! U6 H* r" R% i' f: V) P! v5 \

 

5 D" V" u, h; K






2 [8 L6 T' T$ W" L* _/ x+ p& r

如今是工商银行在北京的私密会所,叫金融会所,据称只有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领导才有资格预定,而且只用来招待重要客人。

6 o3 d0 y, U" t+ [7 d# ?! w

 

. s* n8 ?0 h: g! z1 s

东厢房

4 S( h. B, w* |' E8 T* W

 

6 K# b0 {/ J3 m) h8 E. F

北房五间

5 z7 j1 I& b/ u* [1 g4 c4 W

 

- e% H) s( H: B; l



香港船东会访京团出席中国工商银行在那王府设宴,参观王府内钱币展览馆和太湖石古迹

+ Z% Q- g U5 K( ?/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垂花门西侧有小门通往西院

1 a6 C! I F0 }! I

 

8 Q7 u8 f* R. U' e- d0 Q

 

% f4 S# Y& {* {, R+ n" R


; f/ D4 N2 R, b4 u( [0 A. p

(二)西院

3 Y+ |$ I4 f* X* v! L5 g1 P- c4 u

 

, p& X9 I7 e+ t& J

南边是个花厅,三间卷棚歇山顶

3 I7 n D& L+ K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房是五间硬山顶,前出悬山抱厦三间,如今抱厦前的两棵树不在了

8 ^2 E0 Q$ E3 {( M' \! ]5 S

据说是府里的戏台,名旦尚小云的第一出戏就是在这里上演的——因为尚小云是府里的书童,被府里送去学戏的。这些有意思的传说给这座府邸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冯其利先生的书中也提到过那王府曾经有一座戏台,1918-1919年间,京城不少满蒙王公贵族的弟子经常在这里彩排,那王的长子祺成武也在戏中饰演角色。不知道两个传说,是不是指的同一座戏台。

/ G$ S2 v( Y1 [( V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这几根金丝楠木的柱子是老物件,如今可是非常稀罕了。

& k: o+ q$ n# F" r

 

% f! O# J0 {- @


& V8 A- U" `8 V, ^! ^8 p

这件木结构的茶室据说完全是按照旧貌翻建的,非常原汁原味。

& \& n3 {4 c8 s4 Y- ?

 

+ H6 r! s0 C9 S/ m- Y# ]+ X


$ `/ n9 n) s3 y/ N8 P3 |

尤其是这个顶棚,有的地方还保留了老构件。

, Y5 y! M3 _* ?4 _

 

, ~- M/ _( i( |


W" x5 S3 [" W" O8 T3 `# H) }

西院西北隅有两座洋楼,据说其一是仿照新疆蒙古亲王帕勒塔府内的小楼建造的,另一处是原金城银行的旧物。

那王府的周边已经是大杂院了。想来当年这里转手金城银行,又一直被单位占用,也许是王府的幸运,让这两座跨院能基本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昔日的王公贵族生活已经离我们太远了,我倒有些羡慕那些在这个院子长大的孩子们,这宅子被当作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在宽敞的院子里奔跑,沿着抄手游廊从东院穿梭到西院,在门口的垂花门那里捉迷藏……那该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啊!

4 ]- q0 ? L% c' M- w2 f1 A

 

5 Z5 U9 g" r0 W; }

全文完

7 {/ X7 X, E! L8 Q$ K$ K

 

发表于 2013-1-30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在这个园子里上的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当时是人民银行幼儿园,整托。每周一的早上父亲送我到西单横二条的一个单位食堂等班车,记得是类似红叶牌的面包车,超载是肯定的,但是那时的警察从来不管。每周六的下午,还是那辆车把我们送到横二条,母亲领我回家。周而复始的两年间,我一次次轮回着从从高兴到失落、从盼望到失望——就像大部分小孩都不愿意上幼儿园一样。终于在一个夏日的下午,午睡后正在吃冰棍,母亲突然出现了,帮我收拾了东西,推着自行车带着我离开了幼儿园——没有班车。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要上小学了。我的幼儿园生涯戛然而止,甚至没有向老师和同学们告别,但是对那个大宅子的记忆却永远也抹不去了。+ e, G" U6 S# T. X2 d, [$ P+ Y
      带抱厦的正房是大班的卧室,同时也是举行重要活动的大厅;对面的南房是音乐教室,里面有架大钢琴;厢房一边是中班卧室、一边是日常活动室,院子里有些活动器具。正房东侧的耳房是卫生间,记忆中是两溜长长的便坑,男生一溜、女生一溜,听老师的命令整齐划一地脱、蹲、拉,老师在中间来回巡视,严格禁止向对面张望。关于日常活动中记忆比较深刻的是这么几方面:看电视,就是一个像鸭子一样的卡通人物讲述科学道理,在黑板上写东西,然后用板擦一擦,全掉到帽子里;看幻灯片,就记得看过半夜鸡叫,老师一边讲一边换片子;夏天玩水,午睡后老师把同学分成两组,各发一些空塑料药瓶和水桶,在瓶盖上扎个眼儿,两个组互相滋着玩;生病,一般不会通知家长,园里的医生开点药就行了,关键是一生病就不用参加集体活动,生病的几个小孩在卧室里玩玩具,还能吃病号饭。由于那时父亲从事摄影工作,保留了一些照片。以后上传。
发表于 2014-1-7 0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王府在建筑规制方面与宗亲王府有何差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6 08:34 , Processed in 1.1832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