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庙”的称谓有多种指向,从明清皇帝祭祀祖先和宗教神的角度,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历代帝王庙、文庙这八处。
2 t' z/ X" W) L9 z7 n0 i5 c! d太庙,是供奉本朝故去皇帝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以东,为“左祖”规制。陪供有功皇族和大臣。每年四月初一、清明、七月初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皇帝诞辰和忌辰、登基、大婚、凯旋献俘等节庆,皇帝都要来此祭祀。现在是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 c/ z! [ [+ I9 h" |" r5 P# P* w& `# |奉先殿,皇宫内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1417年,清顺治十三年重建,次年(1657年)建成,位于紫禁城东路。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大庆典之前,以及每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大祭。皇帝祖先诞辰、忌辰、元宵、清明、中秋等日,皇帝在此行礼。 a6 w+ H ~& ]: K. @% H
传心殿,皇宫內供奉先圣先师的地方,位于紫禁城内文华殿东。奉有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周公孔子等像。皇帝于每年经筵前遣官在此祈祷。 2 \" C% s) R3 k4 `% }8 }: H: l
寿皇殿,供奉皇帝之影和停放梓宫(帝后棺椁)的地方,始建于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现址重建,位于景山后正中。每年岁末年初皇帝在此祭祀。现在是北京市少年宫。(将迁出) ) m$ U( Z. J2 W! d/ b$ C
雍和宫,原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府,建成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位于北京安定门内以东。因系“潜龙邸”,后改为著名藏传佛教寺院。 ) o- N2 s" O+ [* o0 S4 r$ Z
堂子,皇帝祭祀萨满教诸神和满族祖先的地方,原在台基厂北口路西,后被八国联军焚毁且划入使馆区,于南河沿南口路东重建。每年正月朔日和季春、季秋朔日皇帝在此大祭。后被拆除,现在是北京贵宾楼所在地。 4 n7 M( H$ z+ y- y
历代帝王庙,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名臣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多次重修。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2003年全面腾退、复建,整修一新,对外开放。
; B3 J+ G! [/ H; `& }8 a/ U' c文庙,即孔庙,皇帝祭孔的地方,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多次重建,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每年仲春、仲秋上旬丁日、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皇帝在此祭祀。现在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 o: ~/ g" ]( J5 s# l- v! E$ ~
“八庙”还有以下说法:
( E' O5 V) b4 V6 ^佛教八庙:贤良寺(已不存、现在王府饭店所在地)、法源寺、广济寺(位于西四西路北、现在是中国佛教协会驻地)、广慧寺(位于宣武区老墙根南,已基本不存)、拈花寺(位于西城大石桥、基本不存)、柏林寺(位于雍和宫东、保存)、龙泉寺(位于陶然亭路南、大部为陶然亭小学)、旃檀寺(因旃檀佛像得名、清末已毁,现在是国防部所在地) ( t9 K. s2 i! t
藏传佛教和道教八庙:隆福寺(藏传佛教寺庙、已经全部失存)、护国寺(藏传佛教寺庙、现仅保存后殿)、妙应寺(即白塔寺、藏传佛教寺庙、已修复开放)、普度寺(位于南池子大街以东、明为洪庆宫、清初为多尔衮王府、后为藏传佛教玛哈噶喇庙,后改现名、已逐步整修)、雍和宫、白云观(道教全真派第一丛林、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驻地)、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路北、道教寺庙、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地方)、朝天宫(道教寺庙、位于阜成门内以北、1626年焚毁) % x# d- f; a: C! H$ n$ c
八座神庙:宣仁庙(位于北池子路东、祭风神的地方)、凝和庙(位于北池子路东、祭云神的地方)、昭显庙(位于北长街路西、祭雷神的地方)、时应宫(位于中南海紫光阁北、祭雨神的地方)、都城隍庙(位于西城成方街、现已部分复建)、都土地庙(位于下斜街路西、已不存)、山神庙(即东岳庙)、太岁殿(位于先农坛内) $ B3 j/ R4 W% i" r( X# T
八处清皇家寺庙:宣仁庙、凝和庙、普度寺、真武庙(道教寺庙、位于地安门桥)、昭显庙、万寿兴隆寺(位于北长街路西、安置老太监的地方)、静默寺(位于昭显庙南、已成民居)、福佑寺(位于北长街路东、藏传佛教寺庙、新中国成立后为班禅驻京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