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36|回复: 23

2009、12、05 拍记之一[含8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6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年12月5日,天气晴朗,前来参加拍记的朋友比预计的多很多。这天的拍记内容相当丰富,片子拍得也不少。由于要事缠身,未能及时整理发帖,今晚先整理一部分发上来,其余将陆续上传。

4 P; @8 _, l/ v9 p; [; _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队伍集结中,陆老记录中。

- U1 ~$ e' n6 n" [! Y) a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1 p; D1 V& h5 v( z+ u% w* {8 T

队伍出发,第一站-汇通祠

6 \" K9 g# o0 s8 M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先研究一下碑文

0 v' ^" S9 e, _6 @( m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俯拍一张拍记队

3 P& d3 V3 f a2 |$ S1 o1 [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 z% ^4 q& n! ^* x

做工还不错的复制品

7 R0 q5 g( N9 q+ J6 w9 {6 F* J+ e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仰拍汇通祠山门

6 I# q4 L4 q0 |9 L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 s; k7 U: c4 V) O0 _1 I6 M. P

汇通祠内郭守敬纪念馆

. v" K: K; r9 K



陆老师在讲郭守敬的事迹

2009、12、05 拍记之一

2009、12、05 拍记之一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7 C* W$ b) v9 |

隔岸齐拍汇通祠

% d& I& s) u( z: s: l" g# U

7 o$ O& v# h' r+ t

板桥三条的一个院子,还有点儿老房子。

* e4 [' q# w6 S# k

9 @/ q- Q9 e) W; s0 X7 o2 D" G

由里向外观其景

7 ^( I* v# M$ h' c( z- d% c



今天的一个重点,机会不容错过。

9 q% _9 T+ P* M$ W! ]7 U e' h


拜访许林邨先生的家

1 i7 v# f$ j# R

许林邨,书画家,清末翰林院学士、知名书画家许叶芬之孙。曾任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书画会理事、齐白石研究会理事、北京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理事。许先生在书画、篆刻、制印等方面颇有造诣和声望,其多幅书画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南海收藏陈列,香山公园、北海公园、鲁迅博物馆也都有他的书画篆刻之作。
  
   “文革”期间,出于对老舍先生的怀念,许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在家中刻石碑“老舍先生辞世处 人民艺术家 六七年周年纪念”,趁黑夜立于太平湖畔。后老舍夫人赠以“大智大勇,无所畏惧;小巷小民,金石为开”四句题词。

$ N1 G% O9 B0 h. [* \5 |

 

1 d7 F" t( |8 ~* U. r

2005年春夏,92岁的许林邨依然思维敏捷,谈吐机智。每次与友人见面,天下大事、时髦名词,他随口道来。友人告辞,他必定送到大门口,彬彬有礼。友人走出很远,回头看他,他还在招手。友人又走远了一些,觉得他该回去了吧,回过头一看,他却还站在原地呢。

  2005年10月,许先生发烧住院,家人和朋友们都以为他很快会回到他的小书房,继续用他那枚放大镜看书、和老友谈笑。然而,这一次他却没有和大伙揖手作别,这或许是许先生惟一的一次“失礼”吧。

  许林邨先生走了,而我们还留在原地,在落阳余辉的“一粟草堂”前,仿佛依然能看到许先生挥别的模样。

' ?% W8 v- R* [* n0 J


这就是许老先生的家,看后颇为感慨。。。。。。

' B; t7 u# a$ J

 

2 l+ X! I) X: \9 G1 w

; M7 N+ P4 n+ N( l

许老的家人热情的为我们介绍

4 R# V3 {! ^3 _2 p( {; `


许家珍藏的一些名人字画

发表于 2009-12-6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的好片!
发表于 2009-12-6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去的还真不少,近40人,期待明天下面的片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 o1 o; ?5 U+ _. d9 m

许老先生的墨宝



# Q: ~: j4 j" O

由衷的感谢许老的家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发毕,谢谢浏览。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2-6 22:59:00的发言:
人去的还真不少,近40人,期待明天下面的片子.
2 A! \2 P/ f1 z9 D) I6 @% |

多谢刘老师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布衣亮子在2009-12-6 23:04:00的发言:
期待更多的好片!
% I& ?% V3 j) T* Q

多谢您的支持!

发表于 2009-12-7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未看完,知道后面还有精彩内容,原来去了许老家,当年之义举,流芳百世,值得一拍一记!
发表于 2009-12-7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陆老师的帖子有感。

7 ~* t) w3 M& u1 K: h, j

既然是组织活动,就要有组织纪律,如果说这是非组织人员参加造成,可以考虑以后的这样有限制的活动,由老北京网制作胸牌,非带此胸牌人,要由老北京网的组织者,强化管理。

" w& c+ ^ l' k6 M" u: [; p/ B5 z8 S1 |

要珍惜网站的声誉。人多,不能是乌合之众,我们在做文化的事,如果我们不文明,将如何面对我们说所做呢?固然人多显着热闹,但是希望这种热闹是最后一次。

& p- p U, C$ k; _

陆老师已经在做很多奉献资源的善事,不要急功近利,否则逐渐成气候的拍记新风尚,又夭折了。

/ ~' q. S. }8 y" }

我因为星期六这里签售,分不开身,很遗憾没能参加。

发表于 2009-12-7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9-12-7 8:21:00的发言:
9 l$ j; M4 W$ d0 B, b, _+ Z M% P5 l' K

看陆老师的帖子有感。

8 Z" L6 I5 `8 F* K4 o

既然是组织活动,就要有组织纪律,如果说这是非组织人员参加造成,可以考虑以后的这样有限制的活动,由老北京网制作胸牌,非带此胸牌人,要由老北京网的组织者,强化管理。

2 p- T& j0 d% u3 Z

要珍惜网站的声誉。人多,不能是乌合之众,我们在做文化的事,如果我们不文明,将如何面对我们说所做呢?固然人多显着热闹,但是希望这种热闹是最后一次。

: L# B _+ ]5 _5 W# W% C

陆老师已经在做很多奉献资源的善事,不要急功近利,否则逐渐成气候的拍记新风尚,又夭折了。

/ Q: r' `6 `, M9 Q! t

我因为星期六这里签售,分不开身,很遗憾没能参加。

/ X' M! z/ P6 \- B8 r# M7 x

 

* j: c5 l# j7 n9 E

这个问题,我早在前几年就向掌柜提出过。

) E/ z7 r E* x1 N) t: d8 o

 

: ~( C# R6 o1 i/ D! d

这种贴近百姓原生态的近距离拍摄,如何做到不扰民,确实是个大问题。很多人以为拿起相机,就是“无冕之王”,造成的后果是与拍摄对象的隔阂甚至对立。极大败坏了“老北京”拍记的形象。生活中的百姓,有自己的生活秩序和习惯,不是T台上的模特。

" S9 {/ W7 ^' G; q; P8 Y# i7 C

 

! [* ?( r: W+ M0 [1 `

因此,我建议: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强调纪律,强调尊重。这种无礼的行为本来也不是老北京人的传统。

发表于 2009-12-7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还得在拍记公告的跟帖报名上做文章了。
发表于 2009-12-7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批评不守纪律的个别拍记同游者

1,虽然老北京网掌柜一向欢迎广大网友以及没有注册会员的社会人士参加我们的拍记活动,但是鉴于我们安排的拍记活动有时会有一些特殊项目,需要提前掌握参加人数,以便妥善安排。

8 _( I+ D, c2 y* K) P& }+ D

2,例如2009年12月5日(周六)的拍记活动,事先联系了板桥二条胡同的已故著名书画家许老先生故居,主人答应允许进院十余人参观,但是事先并未允诺进屋。

N; E ]1 Z# |$ g, a. \& Z

3,又如小翔凤胡同的豪华老宅景点,平时应收门票10元,事先联系时,经理许诺如果一、二十人参观,可以免费。

3 [! W2 P4 P. [- L+ i

4,但是来了42人参加活动,半数不是网友,也没有报名,虽然我们欢迎您,可是您也给我们造成了失信于人的局面。

6 ?1 J. x% `! R6 ^* P$ @, Y

5,在许老先生故居参观时,我们临时征得主人同意,挑选了南城先生、骁骑校先生、555找乐先生等几名摄影高手以及一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代表,进屋拍摄,请其他人过后在网上分享图片。果然,南城先生精彩的图片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粟草堂”的面貌。

& c" Y3 W# q- T9 k$ k. y

6,为了让没有机会进屋的朋友们不致冷场,作为领队,我也没有进屋,我也自认为拍摄技术和机器全都不够水平,所以我自觉地留在室外,为大家讲述以前采访许家时了解到的情况。

7 S! I. W. \$ X

7,但是,就在我介绍情况之时,两个参加活动的中老年女性社会人士,不听劝阻,闯入室内拍摄。要知道,许老夫人已经92岁高寿了,人家住着平房西屋,室温也偏低,这二人闯入以后,只顾举着小卡片机拍照,也不随手关门,叫都叫不出来,你们于心何忍啊?你们不要信用,那是你们的自由,但是请不要陷他人于失信,行不行啊?

5 ^+ r) C. \. g: Y' r

8,以往,也发生过进入民宅拍照,被主人赶出来甚至骂出来的事情,现在,有了好的参观拍照机会,千万不要被个别不讲信用的人士给破坏了。但愿大家共同维护老北京网的信誉,同时也维护您自己的形象,行吗?谢谢您啦。

/ j: G* e. D2 `9 j, F& L

 

- N5 O$ y% {4 T( {+ x

当年,许老先生在文革中,就是在这间小小的书房里边,为老舍先生刻制纪念碑的。

! N' C: ^ M% |! s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5 Z. \) S e) n* P; O) z

 

! ~0 n% V8 A, j9 x

许老夫人92岁高寿了。咱们忍心过度打扰人家吗?

2 t( W' S' p. W( k2 r2 Q6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12-7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还是要有的
发表于 2009-12-7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不尊啊

7 I5 }# D# o) a# M

真是可悲

发表于 2009-12-7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啊!

& O6 ]& b1 S1 F5 T" f$ d1 `* Y8 d

周六因有事没能参加少了一次拿大家练手的机会和谗记--很可稀,嘻嘻!

发表于 2009-12-7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的机器都不错啊 羡慕
发表于 2009-12-7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像老先生这样有大家风范的人太少了。
发表于 2009-12-8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老先生的义举和个别“参加活动的中老年女性社会人士”的行为...................
发表于 2009-12-8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让个别人坏了咱老北京拍记的名声!
发表于 2009-12-8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说的对,活动要讲求纪律和规则,另外以后再组织拍记,公告里一定要把规则写进去,例如不报名不遵守纪律的不允许参加活动等。
发表于 2009-12-10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南城老师的拍记作品
. E/ p6 d9 `0 C& r5 d5 I. l$ j# s2 Q9 M9 ~" V) l5 {
几年如一日
/ |1 A, i: C% ]; Q2 k" M0 A5 A, g8 E- S# b7 A
坚持发贴
# L8 ]/ \; O8 |4 k) N! W, e* s- S( \! e' i2 l" J$ E
我辈楷模
3 C& p6 b$ o; v! {$ L# |) t! [
" `2 a, k7 M3 M当属南城
发表于 2009-12-16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以上观点,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参加啊?
发表于 2009-12-30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水潭那边的地铁出口。从那里我倒是走过一次到后海。感觉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0 04:35 , Processed in 1.2377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