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6|回复: 14

[原创]走访沧州王翱墓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25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l0 Q% o @7 Y" Z, V! Y+ @7 B' ]

走访沧州王翱墓

2 h% l2 X s7 E; R, b6 m

侯磊


; X5 [$ T/ N4 _* I7 J0 i+ V0 \

沧州铁狮子立在平台上,看完后觉得不错,而且可以欣慰的是,目前铁狮子从内到外都有支撑,一时半会儿散不了,如果散了,那咱们也没辙。毕竟是后周时期的物件,留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V. I; M% l1 M! |

       我的旅程是从沧州到庆云老城,其中要路过孟村回族自治县。在铁狮子后面的展室上,看到一些这里的古墓,就顺道走访王翱墓。

2 J4 S/ A6 @ c9 A4 d: |

       王翱(公元1386—1467年),字九皋,明永乐、宣德、正德、景泰、成化五朝为官,是明朝重要历史人物,官主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明成化三年卒于北京,皇帝特赠为光禄大夫太保,谥号忠肃。史家认为就其政绩而论“并不在宋朝包拯、明朝海瑞之下”,由此看来,这哥们还是位名臣、重臣,而且《明史》上有他一号。而且网络上搜索一下,发现历史上对王翱的评价很高,而且还流传着和众多与他有关的小故事,但还是觉得他在历史上所做的事情比较偏,甚至一时想不到什么与他有关的重臣,只是在中学的一些文言文课外阅读中,有一些涉及到他的小文章,无外乎是称颂清官的一些故事。

7 }( @9 E" g- z! I6 q) t9 g: o t

       而查资料记载,王翱墓建于明成化4年,当时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0顷,建筑面积40亩,内砖墙围护,长宽各240米,略呈正方形。墙四周植松柏,正门座北向南,进门后中央为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着石猴、石羊、石侍俑,然后是两柱高约两丈的望天候华表。华表过后为四石马,两卧两立,东西相向,石马过后即为高大石坊,坊后一字排列蛟龙座碑四幢,正中两碑略高于两侧两碑(正中碑尺寸长3.68米×宽0.94米×厚0.24米;两侧碑尺寸长2.27米×宽0.90米×厚0.24米),西侧一幢是吏部侍郎叶盛的祭文,东侧一幢为成化皇帝朱见琛祭文,正中一幢为礼部尚书姚夔撰写的王翱生平行状。另一幢因侧倒多年,文字向内而遭雨水荡击,内容不详。四幢碑均为白色大理石质料,碑文书法清秀,打破宫闱风格,距碑刻约60米之前方,设石供桌,长丈余,宽5尺,下有石鼓支撑,石桌后有一碑亭,亭内嵌有神道碑一幢,再北10余米为王翱墓,墓丘直径约8米,高约6米。王翱陵墓解放后定为河北省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 x; t4 R: @0 C7 N

       只可惜,一切都不如人意。王翱墓在村边,一时没有什么人从这里走过,也无法打听出一些细节,我只是知道,铁狮子后面的展室里,王翱墓前躺着的一大片石人石马石像生全没了。太可惜了。

* e% l' |! j9 Z* t* H: @; c. L

       如今,王翱墓前仅仅剩下三个石碑,四头小王八。我觉得这种碑上加一圈砖头,再给碑上加个小帽子的做法没什么意义,看着破坏了碑原有的样子,而且除了破坏景致,似乎起不到什么保护的作用了。而且石碑上的文字已经不是很清晰,碑身上还有一些涂鸦。石碑本来是两大两小,而且碑前石像生成群,可惜看不到了。石碑后面的宝顶个头不大,据说,王翱墓一直没有被盗,但在文革中被挖开,而且王翱的墓志铭已经被拿走,至于有什么随葬品就不得而知了。

2 P5 Z# g. k G

       回家后,在查资料,发现王翱墓前的一大片石像生是在1998年被盗,已经被盗了十几年了,估计找回来的希望很渺茫,但愿几十年后再来这里,这仨碑四个王八还在。

: P- B3 P8 M- `- b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大烟袋也住那吧!
发表于 2009-11-25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候那些红卫兵就是打着革命旗号盗墓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离此500米处有常遇春衣冠冢,小侯看了吗?

9 B- X' x6 X& _0 b3 g4 L/ s( T

 

# [( D6 M" n9 b3 ?0 z4 W

不会吧?还真没看,当时方圆500米以内真的啥都没有,也找不到人问,呵呵

发表于 2009-11-25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U8 d5 r' w+ c( P4 Q

小侯同志真可爱,这是网上看到的:

/ y/ Q' b2 J: B; ` A" Y

 

0 J: J$ \. I+ D. W4 S

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王帽圈村的常遇春墓(衣冠冢)却鲜为人知。该墓已600余年,位于古黄河西岸的战国时齐燕两国国界的齐堤边(离孟村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齐堤50余米,离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吏部天官王翱墓500余米)。墓为长方形,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30余米,四围由高2.5米窑砖砌护而成。墓平顶,无碑竭,上面栽有200多株金丝小枣。村民王德栋、王德明、王春生、王俊、杨方亭、赵井财等数十人介绍:“这是常家坟,常遇春的墓。”村中唯一的常姓常福来说:“是祖上常遇春墓,每年天津、大港、沧州等地常姓都来上坟祭祖。墓顶上的枣树每年可收金丝小枣1500余公斤,收入2000余元,也算是护墓补助。”据史料记载和当地老人介绍,王帽圈村原名叫“赵常帽圈架子村”。古时两军交战抢渡黄河时,河水常打湿衣帽。兵士常常在此搭架晒头盔战衣,“帽圈架子村”由此得名。又因有赵常两姓居住,故在村名前又冠以“赵常”二字。后来,赵常两姓迁走,王姓居多,村名又改为王帽圈村。常姓在此村为回民,常遇春妹妹曾嫁孟村县。

发表于 2009-11-25 0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一张不是你拍的吧.
发表于 2009-11-25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1-25 1:40:00

2 ~3 a4 o, l1 t) S# N & S( S5 ?5 N/ |5 H1 i. x6 T9 ]* q, w. H6 Y, g! S6 T4 ] |
( Z& a R0 l( F
头一张不是你拍的吧.
1 v9 {5 K/ B% ~# h& w

 

$ L2 q$ ^1 x5 q0 f

     当然是我拍的,是我从墙上展板中拍的

发表于 2009-11-25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c! r- m5 ~

不错,依然很有观赏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还好吧,河北省有不少古迹,可以利用周末去看看

发表于 2009-11-25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
发表于 2009-11-25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8 C" T' m0 `1 g3 F. V

听说离此500米处有常遇春衣冠冢,小侯看了吗?

发表于 2010-1-5 0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墓还有石羊,石虎等物件,现在下落不明,一说被文物部门集中保护(沧州文物一书所说),一说被盗(当地人所说).
发表于 2010-1-5 0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张
发表于 2010-1-8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现在那几块碑都加了石碑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2:50 , Processed in 1.28123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