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02|回复: 16

慕陵西边的,圈圈里面的建筑是什么,那个殿比慕陵的隆恩殿好像大多了,哪位去过?[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19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慕陵西边的,圈圈里面的建筑是什么,那个殿比慕陵的隆恩殿好像大多了,哪位去过?

慕陵西边的,圈圈里面的建筑是什么,那个殿比慕陵的隆恩殿好像大多了,哪位去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大的图片大家看看,前面貌似还有一架牌坊或者是龙凤门(圈内),这个配置实在看不懂了,



发表于 2009-11-1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没错,华侨和华龙只差一字。

4 N. c& K5 D% L' q0 V

 

% l# D: \5 C2 z3 F

多亏慕陵的砂山相对较高,否则双陵并立,好东西都糟践了。

发表于 2009-11-20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在皇家陵园里面乱修的行为实在不应该。也不知道这个西陵管理机构有无权利阻止?
发表于 2009-11-20 0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一座现代陵园:

0 |6 M$ [5 A4 U

 

# z8 {' h- Z2 L, ]! M% h6 b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9-11-20 9:33:00的发言:
这种在皇家陵园里面乱修的行为实在不应该。也不知道这个西陵管理机构有无权利阻止?
9 z( ~5 Q" h, u8 j1 r0 l- o4 h5 h

放在以前用黄瓦就已经可以斩立决,造这个东西要夷九族的,有些东西平常人还是不应该消受的。

发表于 2009-11-20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现代陵园有什么名人在此安葬吗?
发表于 2009-11-19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像一个民国时代的陵园

发表于 2009-11-19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陵园?

发表于 2009-11-19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县世界华侨陵园-华陵

b. D, [) r8 D1 a

 

( ~" J2 C7 z' v0 S0 j! T2 l' H, \7 c

现代的陵园

发表于 2009-11-19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黄瓦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殿之后明显是一个宝顶,如果黄瓦的是大殿,这种式样的宝顶好像就慕陵和昌西陵用了,请教那位老师能介绍一下?如果是民宅,这个可是天子的礼数,普通百姓估计不大敢用吧?

发表于 2009-11-19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9-11-19 19:51:00的发言:
是华侨陵园吗?那里应该离崇陵很近才对。
4 A I A2 y; Z% w

崇陵后面是华龙,差一字:



发表于 2009-11-19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慕陵后面的砂山上远远地望过它:

& W3 Q- O# @# E& {* ?# ?/ ?8 e s

 

( X: L. b6 b( D+ j7 Q: ]

 

. v' R% y8 v/ N. o! F+ b! K1 ]


8 C" {0 w- G& \# Z

 

" \( O& I) d# v* U

当时逆光,我没拍这覆着黄琉璃瓦的庑殿顶的怪物。

+ U1 Y8 Q8 j0 g3 w' n6 i

 

* u; W; I, m* J4 k6 t! o, u6 s

 

$ }* |8 e* |; {8 z# m: q/ \. ~

这是某网友在慕东陵后面砂山上拍到的:

* w- s5 l w1 W; z2 U* n

 

0 C5 g, E1 G0 ~1 S* M* r6 @6 m

 

0 [3 t$ g: Q' O3 y% N


6 O" l5 ^0 d7 p/ K+ u8 K

 

, M* v7 f7 f3 S) s( |! x' S3 u

 

2 U8 [8 D* f1 W& z' h( K

 

. S n6 l) d( B- f

由卫星地图看,在怪物的南面疑似建有大牌楼。

0 ~* r) D4 l* p2 @

 

' u' W+ ~. O; u- N8 X. E. U

(牌楼在楼主原图片外稍南一点)

发表于 2009-11-19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华侨陵园吗?那里应该离崇陵很近才对。
发表于 2009-11-19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间铃音在2009-11-19 16:16:00的发言:
3 {3 O/ G: Z. `/ Z5 }8 v

易县世界华侨陵园-华陵

) \; G5 [1 U% J1 I7 C4 F4 X

 

5 n8 I* E% q. {" t$ s! F

现代的陵园

! q# F# H) d& {& O) n' X

华侨陵园在崇陵后边.

发表于 2009-11-20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1-20 12:33:00的发言:
该现代陵园有什么名人在此安葬吗?
8 c! @# y ?* `7 c( h) Q

C.P.老将军,名字没记住。

( L) ]' W$ L: e; z

 

( H4 b8 g& j. y& ^' X7 @

 

. @# D; O( _' U' R2 M, D

[转贴]:

6 ^7 m8 O `3 Y4 H& X

 

+ @4 `* Z/ q9 u

 

" F1 L3 s' P9 }) z3 A& U; c/ O

 

0 R* b( }+ D( N" {& p: [

 

6 I# d" \; I/ v( t- A' l) \
* v h; m0 y8 e

开国少将——曾雍雅,于都县人氏

* I0 V6 j, _+ ^0 C

发布时间: 2007-12-03 17:00

# i! U( p3 S% ~. u: A: H
@8 i$ e7 p8 ]* N: C* d& x1 J
% W$ h6 N! r7 J8 t: A9 k! ^" |

     曾雍雅是江西于都人,1917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7师宣传队分队长、红1军团保卫局指导员、红1军团政治部干事、2师5团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敌工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敌工科科长、广灵县县长兼县委书记、第1军分区3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区队长、34团政委、冀东军区第14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黄土岭战斗中,曾雍雅指挥的游击支队首先接敌,他们动作飘忽,行踪不定,忽而堵击,忽而后撤,既巧妙地缠住敌人,又不硬抗,使1000多日军无法摆脱,无法求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10旅旅长、独立12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9纵2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6军136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广西等战役。1946年9月曾雍雅指挥两个团和顺义县支队4000多人,对侵占杨各庄的国民党二十四军两个营发动进攻,毙敌76人,俘敌453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与此同时,担任增援的部队也拔除了南彩据点,消灭敌军100多人。此战扭转了顺义地区的战局。在辽沈战役中,他率领9纵25师以渗透战法穿过敌人30里防御纵深,插到锦州北面的营盘、白老虎屯一带,切断敌22师与锦州的联系,抗击锦州敌人的增援,配合主力围歼薛家屯一带敌人。在这次穿插中,师长曾雍雅决定向下二级指挥,营的干部到排,团的干部到连,曾雍雅掌握前卫连,为全师打开通道,边打边走,部队不断被分割、切断,终于在敌我犬牙交错下到达指定位置,当时锦州之敌在四野包围之中,25师在锦州之敌包围之中。25师在激战中同时完成了堵住北援南逃两敌的任务,5昼夜歼灭敌军2930名。锦州战役结束后,25师经过5昼夜强行军赶到黑山、大虎山地区,上级又命令9纵以25师为先头师,赶到营口。曾雍雅命令部队立即出发,整顿、动员都在路上。开头两天,25师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大休息,后来是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每昼夜行军200多里,终于赶到营口,切断了南逃敌军的海上退路。

+ R# G- X7 s& n1 H' P3 L3 y

     1949年46军由正面向衡阳前进。136师进至黄土岭地区后,白崇禧令其第48军先以一部诱其深入,尔后再以主力两个师向北猛插,包抄136 师。136师先头部队与敌接触后,起初并未在意,以为是零星小股敌人,遂派出一个团进行战术性包围,其余部队安营休息。次日凌晨,第136 师先头团继续前进至笙塘铺地区,再次与敌遭遇。仗打得十分激烈,敌人越打越多。曾雍雅立即将全师全线展开,仍有些招架不住。曾雍雅感到事态严重,一面调整部署,一面将情况报告军部。林彪命令136师就地死守,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136师是一支有很强战斗力的部队。该师出了个“白老虎连”,全军闻名。陷入敌军重围的136 师,又一次显示了遇险不惊、刺刀见红的顽强战斗作风,连续打退了敌人的6次冲锋。曾雍雅在半山腰的临时指挥所里守着电台,野司和军里来电:选择有利地形,就地死守,不可南进。如实在坚守不住或敌情有新变化,即向东南安仁方向突围。这时,右翼第407 团报告:正面敌人火力减弱,是否乘势打过去?曾雍雅回答:“坚守阵地,敌人是在用诱兵之计。”后因四野主力部队向敌军迂回,敌军撤退,136师终于有惊无险,仅损失了300余人。

( A* e: z1 F* M+ k

    1950年后,任46军副军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46军副军长、50军副军长参加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50军代军长、46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8年任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70年12月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据说这是林彪下达一号通令后,毛泽东根据康生的建议,将曾雍雅调离边疆。曾雍雅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1995年去世。葬于河北省易县世界华侨陵园中的将军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02:08 , Processed in 1.17139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