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碑廊里的御碑,全部是清代的皇帝赐给当时淮安的河道总督的,表示对他们治水有功的赞赏。御碑亭的第一块“澹泊宁静”御碑,是康熙皇帝在康熙14年赐给河督张鹏翮的。整个御碑亭的御碑,有5块御碑是乾隆赐给高斌的,一块御碑是乾隆赐给白钟山的,一块御碑是乾隆赐给高晋的。高晋是当时的江南河道总督,是高斌的侄子。乾隆25年赐河道总督高晋的碑文是“底绩宣勒”。
河道总督部院御碑林立 河道总督部院御碑林立 河道总督部院御碑林立 河道总督部院御碑林立 河道总督部院御碑林立
河道总督部院御碑林立
举报
“澹泊宁静”御碑
过淮安城
初来南国为观民,水郡临堤策骑巡。 富矣闾阎藏不匮,彬哉士庶许还淳。 就瞻特弛千军禁,感颂还怜一念真。 共受春温抒爱戴,岂辞膏泽及时频。
【作者简介】大清高宗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 - 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在位共六十年,仅次于祖父康熙。乾隆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数以万计,又精通擅长武术。主要施政特点 宽猛相济。乾隆十六年二月,乾隆首次南巡过淮安,御舟驻北角楼,登岸奉皇太后安舆,上自乘马入北门,由西门出登舟。乾隆一生六次南巡至淮安府,题诗数首。
好贴
说来惭愧,本县4水穿城(京杭大运河、古淮河也叫废黄河、盐河、里运河),城外还有个4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在过去发大水时真叫一个惨呀!在大清康熙爷那会,一场大雨就淹了大明朝的祖陵。再加上本县为运河重镇(河道、漕运二位总督都再此地办公),康熙、乾隆二帝每次南巡都必经本县,所以御碑就积攒了那么几块,见笑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7 19:55 , Processed in 1.12797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