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 \+ ]/ w3 A1 E5 f 北京有三千余年建成史------始于周武王七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初封蓟国:有八百余年建都史----始于贞元元年,金朝四世皇帝完颜亮从上京(黑龙江阿城)迁往燕京并定都“中都”。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二诸侯国“蓟”于“燕”。“蓟”与“燕”,就在今天的北京城和北京城的附近建城。当时蓟国的城在今北京城西南宣武区广安门内(故蓟国的都城是北京城的前身),燕国的城在今永定河的西岸的房山县琉璃河镇以东的董家林村。
3 t. b# t& ^1 h* |% J+ m春秋后期,燕襄公元年(公元前657—652),燕国兼并了蓟国并把都城迁到了蓟城。战国时的蓟城已是“富冠天下”,与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楚国的郢都齐名。战国末年,卫国人荆轲游历到燕国。
' W: f, n+ U6 Q2 A7 }$ i3 t秦始皇在位十一年,五次巡游全国,第四次巡游,他曾经太行山东麓向北,渡永定河到燕国旧地。三国时曹植也来过古蓟城。唐代幽州城位置基本上仍在蓟城城址上。开元二十年前后,高适 王之涣也先后寄予幽州。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到幽州,他慨然赋诗:“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 C' w8 w) k& T; X7 Y1 f
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都是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冲击出来的“北京湾”“北京小平原”上建都。纵观世界城市建都史,在布局、规模、延续时间三个方面,北京无疑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最后硕果,也是世界同时期都城建设的最高成就。 & N- K, U3 Z' e- A
元大都的设计与建设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基础。而如今我以看不见残破的高墙灰瓦,看不见古柳依依的护城河,看不见城墙间的槐树与椿树,看不见经历七个世纪的,环拱着皇宫的九座内城城门和七座外城城门,看不见元代就已经布局好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与街巷胡同格局。 $ ^. y5 p2 |5 S2 _1 _
1952年,北京外城城墙被分段拆除;1954年,西长安街上建于金代的绚丽的庆寿寺双塔被拆除(今电报大楼);1957年,外城七门中最大的前有箭楼、中为瓮城、后是城楼的永定门因妨碍交通被拆除----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正是最先从永定门进入北平;1958年,中轴上的中华门被拆除;1965年地铁开工,内城城墙被陆续拆除;1969年内城城墙被拆除。至此,就只剩下了九门之首的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东便门角楼和两小段城墙了(东直门城楼被拆除的尤为可惜,是北京唯一的明成化年间雕梁画栋阁楼式楠木建筑)。 ) W0 U7 A" M+ a
扒城墙时为了清运,专门铺了临时的铁路,老式的蒸汽火车拖走了比它更老式的城砖。 0 C& J2 w0 }, A5 \0 `% h1 E" ^' f
北京内城和外城城墙—这些砖石土木书写的史书——需要四千与万块砖。金代筑成,女真族领袖、海陵王完颜亮几乎征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运土是数万人从涿州始,至燕传递,当时参与搬运、烧、打造石料。上山伐木制城门的达一百五六十万人。军民死伤无数。 4 d, \( d! E/ E& }7 Y- t
明代修建城垣所需粗大木料来自云、贵、川、鄂等地。砌成墙的砖来自山东临清、柳城、河南安阳。皇家公厥的用料,琉璃瓦在湖南和北京门头沟琉璃渠村烧制,皇宫里满地的金砖在苏州烧制,花岗石是安徽的,青白石是北京房山的大石窝的。而石匠多位河北曲阳人。 # W J+ {* G; Y# O- Y
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中国人就修筑了最早的城池。 4 b6 {, }) [( R- W
明代的北京城墙庞大坚固,城砖厚十三厘米,重达十四公斤。清代,为了增加城墙的抗震度和黏结度,砌墙时用糯米、白面、桐油调和。
! j+ ~8 V6 W( C# K5 ?胡同——北京古老的城市小巷,城门被拆,必然殃及这些小巷。六百多年前,真是一条条胡同勾连着“内九外七”坐城门。现在在“四通八达”这一规划原则下,北京的胡同在推土机的轰隆隆声被碾作了碎砖瓦砾。胡同,元代四百余条,明代,一千二百余条,晚清,两千零七十余条,1944年三千二百条,1949年六千五百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千五百条。2006年一千三百二十条,而在这一千三百二十条中,真正保存了原有的格局的,仅剩下四百三十条。
! L3 U7 e; Y& o' I体现“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内敛而又向心性格的四合院,作为一种景观、一种传统、一种生活、一种艺术,他是北京的市徽,北京城的微缩,是中国的一个精致的方盒。1949年旧城原有历史建筑面积为两千零五十万平方米(包括故宫和寺庙),1990年上有四百万平方米,2003年仅剩三百万平方米,而这其中只有六百五十八处是指定要保护起来的。
8 ]- F9 _, `6 o8 g0 H$ G今天,四合院的数字仍在迅速这年递减,大量的王府、侯门、抱鼓石上趴狮的簪缨世家的豪宅、庙宇、寺院等文化观景被铲除。历史风貌保留比较完整的不足十五万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旧城的“加速改造”使“文化大革命”中都幸存下来的大量的文物建筑,老四合院毁于一旦。 ) W7 t) i' S# t; ~
倒塌的胡同陪祀着更早倒塌的城墙。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那么熟悉而亲切的名字;扁担胡同、烧酒胡同、库司胡同、香饵胡同,椿树头条等都已成为记忆。推土机推倒了老房,也推倒了原本伫立在那里的传统、故事和历史陈说。从宏大的精微,到底有多少建筑细节被毁弃?古都的衰落已宣告了建,筑哲学建筑美学的黯然和和统计学的无能为力。还有,那一种帝都气象,京韵京味儿的湮灭更是不可以言说的。 (请继续关注消失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