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9 W0 U3 P- x4 g1 { 0 z X4 ^& {+ L- v$ U3 M' q
打开电视,看《百家讲坛》。阎教授正在讲《正说清朝皇帝疑案》。 4 p) {9 V# L) U3 g$ [! f5 C
阎教授口若悬河、如数家珍。
6 D+ O. _4 j/ x' B/ ~) e( h听众们全神贯注、心悦诚服。
2 h' t* v- Y+ K, g0 y/ P妙语连珠,特记录一片段。 5 G% f8 \# L, U+ D/ }, E
精彩纷呈,供大家伙分享。
2 y6 e, e% v# z: g' M
m. u- n0 V9 z7 Z8 Y阎教授正襟危坐,正在讲道: O/ e, R7 K6 q" b, q* ~
“张勋率兵入京,溥仪第二次登极当皇帝,是为溥仪复辟或宣统复辟。这年为丁巳年,史称‘丁巳复辟’。但是,历史教科书及论著文章称作‘张勋复辟’,这很值得商榷。‘复辟’怎么讲?‘复’,《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复位。’意思就是恢复。‘辟’,《尔雅·释诂》:‘辟,君位也。’就是君位、皇位。”
- S8 R- r, t8 h2 @2 B
( n2 K* D9 @3 R. ~5 g! G音调陡然提高,喊道: + |6 E$ r' M6 u
“那要说‘张勋复辟’就是恢复张勋君位或者地位,张勋你不是皇帝,你仅仅是个安徽督军,有何辟之可复呢?” K# Z3 I Z* K" V
. |8 m+ u# _' w: g3 o稍顿,声音恢复正常:
}. }+ s8 A$ |" p! ?& C1 K“应该怎么说?我说应该叫‘张勋兵变,宣统复辟’。或者叫做‘张勋兵变,溥仪复辟’都可以。” 6 K. ~4 \) a1 C) N( S
) ~7 ]" g2 G$ ?: A5 Z @
阎教授“铁肩担道义”似地说: * ~) \' [/ t, `" G( h2 U
“诸如此类的错误,在历史教科书及以往的论著文章中,比比皆是。如果不立即纠正的话,将会在史学界造成很大的混乱。我认为‘辛亥革命’,就很值得商榷。‘革命’怎么讲?‘革’ ,《说文》:‘兽皮治去其毛’。《书·禹贡》:‘齿革羽毛’。‘命’,汉朝的蔡邕在《独断》中说:‘命,出君下臣名曰命’。《新华字典》‘革命’一词的解释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是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那要说‘辛亥革命’,就是‘辛亥’这个东西要‘革命’啦?” 8 O9 p8 j1 F- c
6 v3 b3 `/ v0 E6 o5 q" |0 f7 E5 n4 Q音调又提高了:
& H6 e' f/ D( {0 V8 D“‘辛亥’不是‘人们’,仅仅是个‘干支记年’有何命之可革呢?”
) u! z M# F6 _; q* o6 E1 K; B
8 G3 O$ |/ {% N2 Z阎教授抑扬顿挫: ! t5 H" z8 L6 F. y
8 |- Y- [: l5 Z& B- K' N$ B* N1 U7 h“应该怎么说?我说应该叫‘辛亥年间,人民革命’。或者叫做‘辛亥之年,共和革命’都可以。可是问题又出来了,我们知道,‘干支记年’是六十年一个轮回,也就是说,每六十年,就有一个‘辛亥’,那么‘辛亥革命’是哪一个‘辛亥’年呢?同样的错误,还有‘甲申易枢’、‘戊戌变法’、‘庚子之变’、‘丁巳复辟’等等等等。再举个例子:‘鸦片战争’,鸦片,你不是军队,你仅仅是一个毒品,你有何争之可战呢?应该怎么说?我说应该叫‘鸦片贸易,中英战争’”。 7 v5 P) C; d3 P+ ^+ p' E
B/ [$ W O& o4 d
好像咽了一口唾沫:
+ e& |4 i' L( N9 g “有一部香港导演拍的电影,叫《垂帘听政》,说的是同治皇帝年幼继位,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这个电影轰动一时,但电影名,很值得商榷。一说‘垂帘听政’,人们就想到了大清王朝,就想到了慈禧太后。难道‘垂帘听政’是大清王朝的专利吗?是慈禧太后的专利吗?我想,这个电影改个名更好,应该叫《慈禧皇太后和慈安皇太后在清朝同治小皇帝登极以后的‘垂帘听政’事件》。” , v ` f9 k& W7 _6 t
& b% h& b) b1 J+ h; C阎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道: ' F/ M# b& y0 ^- f0 n) p/ Z
“那么历史事件要如何定义呢?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及论著文章惯用四个字,这很像是成语。我认为这远远不够,用四个字是不能说清楚重大历史事件的。成语是不是很准确呢?其实成语也有很多是不准确的。 0 ^) _$ t; q, s! N
比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说的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有时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我查了一下,在《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画了一条蛇,再添上足,那么,添了几只足呢?没说明白。那应该怎么说呢?我说应该叫‘画一条蛇,添四只足’。可是还有问题,蛇添上四足不就是龙了吗?成语的本意也变了。”
2 t& i4 G b; K9 q8 [$ l, C + m# k, X4 A; c: g, }
阎教授没有受到观众席中笑声的影响,继续讲:
9 y+ D* ^5 c }% [
* f( Z! P) r# ]7 c: n% f“再比如‘狗尾续貂’这个成语,狗尾为什么要续貂,是在狗的尾巴上接上貂的尾巴吗?没说清楚。我读《二十四史》,《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弄明白了。貂,是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因为貂不足,用狗尾来续,不是在狗的尾巴上接上貂的尾巴,而是用狗的尾巴冒充貂皮。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我说应该叫‘貂皮不够,狗尾巴奏’,这样就对了,四个字的成语不行。” ' X' _, D' c; j5 `
* L3 {7 J9 J/ N" g# \" X
观众席中有掌声,阎教授微笑:
, z: i# n6 n% T$ i: E: f8 m+ G# F“同样道理,在历史教科书及论著文章中,给历史事件作定义,模仿四个字的成语,也不行。不能只用四个字。用几个字才能表达清楚呢?我认为用八个字比较合适。‘张勋复辟’我说应该叫‘张勋兵变,宣统复辟’。或者叫做‘张勋兵变,溥仪复辟’都可以,都是八个字。” $ q9 F6 f1 \# c' Q
' n, D/ P o) h2 d; D正襟危坐、手势有力: ) R* ]! x, ^& C* |9 V. ~ K$ G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对于历史事件,我们要根据史料,辨伪存真,揭开历史迷雾,恢复事件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我所说的‘正解’,它与‘戏说’的最大不同在于完全根据史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不进行艺术的渲染和夸张。对历史,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我们要用“第三只眼儿”看历史,如何用“第三只眼儿”看历史呢?今天先讲到这里,请听下一讲《脱了裤子放屁》,谢谢大家。”
7 Y& R. l: I: [ Y! N$ g 6 w8 B' k: n, {( R3 |% I/ I
声明:
" j- a5 q, F- l. p此《百家讲坛》非CCTV《百家讲坛》,阎教授也不是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