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68|回复: 32

记忆里的煤铺[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3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里的煤铺》
  这两天气温突降人们一觉醒来就进入了冬天,人们纷纷代开空调,开启电暖气抵御寒冷,有急性子的便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给暖气,说到冬天取暖不能不想起过去北京人的生活。倒退二十年,煤铺还是城里人过日子离不开的地方。尽管那时胡同人家已用上了煤气灶做饭,可是西北风一起,还是要搪炉子、安烟筒、买蜂窝煤。北京的采煤史虽早在元明时就有记载,但真正用于国计民生也就是百年的事。光绪年,一溜溜儿的运煤驼队踱进阜城门,阵阵驼铃声一直响到解放前夕。先是城墙根儿通了铁道(环城铁路),外埠的煤进了京。而后是京西的煤窑旁修起了火车站,煤这东西才堂而皇之地稳居京城能源之首。这已是民国十六(1927)年的事了。所以,寻常百姓家烧煤取暖的日子并不长。早先不烧煤,冬天又怎么过?小户人家都盘炕——点柴烧炕过隆冬;连澡堂子都烧火炕,浴者泡完澡,就在火炕上歇息。
  运进城的煤,要储存、加工、出售,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是煤铺的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北京城里煤铺的分布,受三个条件的制约:一是运输条件。由于通了火车,先是在各城关厢开设煤铺,进而向大街和要道延伸。1958年出了一种叫“581”的三轮汽车。它体积小,转弯灵活,特别方便向胡同深处的煤铺运煤;二是用煤手段。用煤人家最早烧砟子(块煤),后来烧手摇煤球。上世纪50年代,政府在各地片建了机制煤球厂,可以大规模生产。后来发明了蜂窝煤,力求运输方便、干净便捷和物尽其用;三是人为因素。从拉车叫卖,到送煤进户,煤铺分布越密,老百姓就越方便。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定量,按片儿供煤。“购煤本”上写着人口、住址和供煤量。煤铺所肩的社会责任,迫使它必须向胡同深处延伸。
   早先开煤铺的和煤铺伙计大多是河北定兴人。老北京人叫他们“摇煤球的”,他们自称“铁道西的”(“铁道”指京汉铁路。“铁道东的”多从事浴池业)。他们有的在煤铺干活,也有的利用农闲走街串巷,为那些积存了煤末的机关或住户摇煤球。他们把棉袍的下摆掖在腰带里,肩上扛着板儿锹和剁铲,身后扣个摇筐和转盆,远看就像落魄沧州的林教头。我原来居住的地方茶食胡同有个广兴园早先是戏园子后来改民居了叫广兴大院它那就有一座煤铺那时候崇文门外大街以西的老百姓 都指着它过冬那。 现如今,虽然我早已搬进了有集中供暖的楼房。我相信,烧煤取暖和与之共存的煤铺早晚要在北京城完全消失。但是,它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兴许将来的某一天,还要复原一座胡同里的煤铺做为老北京印象的一景那!

记忆里的煤铺

记忆里的煤铺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上学生炉子一直到89年
发表于 2009-11-4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张照片
发表于 2009-11-4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的小学到82年还生炉子,当时每年冬天到来之前都改课桌摆放位置,空出中间生炉子的地方。操场上来一批工人将煤沫子和泥摊在地上,然后用刀划成小方格,干了以后,在一个大柳条笸箩下面垫个花盆,把煤块放在上面摇。摇出来的就是冬天烧的煤球。
发表于 2009-11-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引起很多回忆。小时候生炉子,进屋看见家大人和面烙饼,我都掐块生面按成瓶子盖那么大的小饼,贴炉壁上,过一会出了香味,就可以吃了。
发表于 2009-11-3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1-3 23:30:00的发言:
不错!引起很多回忆。小时候生炉子,进屋看见家大人和面烙饼,我都掐块生面按成瓶子盖那么大的小饼,贴炉壁上,过一会出了香味,就可以吃了。
* @ i$ R! K! J/ e$ @+ Q5 C

哈哈!还把手绢洗完后贴在烟筒上,给熨斗熨过了似的,平平的。

发表于 2009-11-4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对面早先就有个摇煤球的小铺子,尽看他们摇煤球儿,跟个大草帽似的。机制煤球儿,光滑面儿,好看。蜂窝煤,好像有一阵子有的人家自己还会做,有个做蜂窝煤的器械,人都挺聪明的:))------,慢慢都得进博物馆了。

9 [0 i. b. K+ M3 x1 ]7 x* z

 

) m5 ]( e3 e, Q8 e( A9 J

现在买蜂窝煤不限量,但分时段,价格不同。

9 |! c( q; H q; Y. m

 

7 K/ O# Y5 N: @4 v/ p0 Z

我记得学他们把摇煤球儿的球字读成第三声?

发表于 2009-11-4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里还有煤厂。
发表于 2009-11-4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4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老家都烧大煤块,买煤论吨,都是东风大卡车一车一车拉回家!

6 p: p+ p* ?( T& U1 s

 

2 o- S1 o( b6 E5 } f) a. B+ S

澡堂子洗完澡睡火炕抽烟打盹儿,是神仙般的生活吧?!!

发表于 2009-11-4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我的老宅子不远有一个较大的煤场,每到要入冬,机器彻夜地开,压蜂窝煤,有节奏的哐当声清晰可闻,我居老宅的那些日子,深夜,都是这种声音陪我度过的,非常怀念!!

% a% V( h+ W' N

    楼主视野真够宽敞的,赞一个!!

发表于 2009-11-4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阜成门”不是“阜城门”

  & O+ @2 l0 z. H; i( k ~

阜成门,经常被人错误地写作“阜城门”,误为“城门”的“城”。现在的阜成门内大街上的门牌,就是错误地被写作“阜城门”的。其实,“阜”是“高山”,是“高大”的意思,我们说过,阜成门外有西山;“成”是“成就”,“阜成”一词,出自《周礼》:“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意思是说,周朝的六个部门的长官,各自率领自己的部属,领导着天下九州,在管理民众时,取得盛大的成就。

3 W6 z L4 S* N9 P

相传,在阜成门的城门洞里边,墙上嵌有一块汉白玉石雕,镌刻着一支梅花,以梅花谐音煤炭的煤,表示此门是运煤之门。现在的阜成门外,有一条“阜石路”,通往北京西郊的门头沟,而门头沟自元朝就是产煤的地方。

; d: | i$ F( e# K$ [4 l% M) h

讲述元大都生活风貌的元代古书《析津志》记载,元代的每年秋季九月,贩运煤炭的商人就赶着牛车去西山运煤,每天有数百辆牛车在道路上往来如织地奔忙,到了冬季,浑河,就是现在的永定河结冰以后,牛车可以过河直抵煤窑,到了春天,冰面解冻,河水泛滥,就不易行走了。还说,元大都的北山也有煤炭,但是质量不好,元大都的用户不愿意购买,所以北山的煤炭价钱低廉。

8 I& `% ]/ v1 R. M% g% ^) u4 [! |

民国时期,有很多拍摄阜成门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卖煤的煤铺就开设在城墙脚下。鲁迅先生1924年5月25日搬到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居住,到了10月21日,天气凉了,鲁迅一次买了1吨煤,价钱13元,另加车钱1元2角,想必也是在阜成门买的。

' P: W% W# b" Y

阜成门的箭楼和闸楼于1935年被拆除,瓮城和箭楼遗留的城台于1953年被拆除。

发表于 2009-11-4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则门”的说法

  6 A; |! `5 M0 C* I1 v# W6 u

阜成门的前身是元大都的平则门。1267年,元世祖皇帝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开始营建元大都。刘秉忠依据《易经》的典故,为元大都的11个城门命名。元大都的西城墙有3个城门,由北至南是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易经》六十四卦各自代表一个方位,《谦卦》代表西南方,平则门位于元大都的西南方,因此刘秉忠选取《易经·谦卦》的立义将西南城门命名为“平则门”。

( R; U* u* G/ v& I9 M

《谦卦》的组成,下边是代表高山的“艮卦”,上边是代表大地的“坤卦”,本来高山是高于大地的,在这里高山却在大地的下面,这就表达了谦逊的美德,而且,在平则门外,北京的西部,也确实有西山。谦逊,是平和的心态,这里有“平”字了,《谦卦》的解释又说“撝(读音“挥”)谦,不违则也”,就是说,发挥谦逊的美德,但是又不违背原则,这里有了“则”字了,“平则门”的命名就是出自这里。

发表于 2010-1-30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见过驮着煤的骆驼队进阜成门,卸在南顺城街的煤舖。
发表于 2010-2-1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1-3 23:30:00的发言:
不错!引起很多回忆。小时候生炉子,进屋看见家大人和面烙饼,我都掐块生面按成瓶子盖那么大的小饼,贴炉壁上,过一会出了香味,就可以吃了。
: v9 R+ R0 F7 |3 l: |+ E

如今的暖气片可烙不饼了哟,HOHO

发表于 2010-2-1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曾在煤厂看过,一个作蜂窝煤的人站在坑里用脚一踩出一快蜂窝煤的场景。

8 M- P! ^2 W* m/ ~: V, ]% C* k c

 

发表于 2010-1-20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11-4 0:07:00的发言:
2 V6 A5 U" d$ L8 t

我家对面早先就有个摇煤球的小铺子,尽看他们摇煤球儿,跟个大草帽似的。机制煤球儿,光滑面儿,好看。蜂窝煤,好像有一阵子有的人家自己还会做,有个做蜂窝煤的器械,人都挺聪明的:))------,慢慢都得进博物馆了。

/ u" q6 p# S3 m/ k* h9 `/ G J

 

. A5 e6 S: L5 U2 G1 e7 _5 X$ j$ k) g

现在买蜂窝煤不限量,但分时段,价格不同。

: B7 }5 a* \0 V: A% D

 

# }0 a2 f% ^! i+ Y

我记得学他们把茶食胡同球字读成第三声?

9 N8 o+ D/ X$ P+ t9 x

我听过以前伙计(摇煤球儿的)这5个读音,摇读3声,煤读3声,球读3声,儿读4声,的读地。

发表于 2010-1-20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煤铺的掌柜子大多是京西门头沟一带的,个体劳动者大多数是定兴的,后来个体摇煤球的分成了两派,极少数有实力者开了煤铺,成了掌柜子,大多数有技术的摇煤球的人加入了伙计的行列。茶食胡同煤铺的匾额叫“天泰”。
发表于 2010-1-20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然客!烧硬煤,,摇煤球,机煤球,蜂窝煤,(煤气罐)。
发表于 2010-1-19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张58-1  上海汽车装修厂制
发表于 2010-1-19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1-4 15:00:00的发言:
  ; ]2 Y( }! z% J( }4 f

阜成门,经常被人错误地写作“阜城门”,误为“城门”的“城”。现在的阜成门内大街上的门牌,就是错误地被写作“阜城门”的。其实,“阜”是“高山”,是“高大”的意思,我们说过,阜成门外有西山;“成”是“成就”,“阜成”一词,出自《周礼》:“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意思是说,周朝的六个部门的长官,各自率领自己的部属,领导着天下九州,在管理民众时,取得盛大的成就。

) ?( d: T5 ]( l7 v; z% l Z! P

相传,在阜成门的城门洞里边,墙上嵌有一块汉白玉石雕,镌刻着一支梅花,以梅花谐音煤炭的煤,表示此门是运煤之门。现在的阜成门外,有一条“阜石路”,通往北京西郊的门头沟,而门头沟自元朝就是产煤的地方。

3 d: ^* r8 [' Y! _

讲述元大都生活风貌的元代古书《析津志》记载,元代的每年秋季九月,贩运煤炭的商人就赶着牛车去西山运煤,每天有数百辆牛车在道路上往来如织地奔忙,到了冬季,浑河,就是现在的永定河结冰以后,牛车可以过河直抵煤窑,到了春天,冰面解冻,河水泛滥,就不易行走了。还说,元大都的北山也有煤炭,但是质量不好,元大都的用户不愿意购买,所以北山的煤炭价钱低廉。

& K/ b1 B$ o1 e" f$ j

民国时期,有很多拍摄阜成门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卖煤的煤铺就开设在城墙脚下。鲁迅先生1924年5月25日搬到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居住,到了10月21日,天气凉了,鲁迅一次买了1吨煤,价钱13元,另加车钱1元2角,想必也是在阜成门买的。

+ t5 T6 T( _4 F: Y9 C

阜成门的箭楼和闸楼于1935年被拆除,瓮城和箭楼遗留的城台于1953年被拆除。

7 O/ ]" b- Y( B: U, S | T( ~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提的“要关城门了”是不是就应该是阜成门遗留的门了?按照那时的交通规划护国寺那边主要出城路线就是阜成门了吧

发表于 2010-1-19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路丁在2009-11-4 0:07:00的发言:
2 A' U0 ]6 H. m! R3 }' w6 C) i' o

我家对面早先就有个摇煤球的小铺子,尽看他们摇煤球儿,跟个大草帽似的。机制煤球儿,光滑面儿,好看。蜂窝煤,好像有一阵子有的人家自己还会做,有个做蜂窝煤的器械,人都挺聪明的:))------,慢慢都得进博物馆了。

$ t9 o5 ~* l$ h s z* O3 T4 y( P

 

) }( c! h6 i. i8 e$ a4 `# G+ F

现在买蜂窝煤不限量,但分时段,价格不同。

, y2 c& @, O, S0 {: `# Z; b& k5 N

 

k+ E' Z! q! K- z

我记得学他们把摇煤球儿的球字读成第三声?

A9 _. [* T ^ G8 H

那不成保定话了么

发表于 2010-3-3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烧煤球到烧蜂窝煤,还记得借一个拉车去煤铺买煤,再后来就是由煤铺登记送煤~~~~
发表于 2010-7-27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西会馆在2010-7-11 11:13:00的发言:
看见那个摩托车,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小时了,那前儿每年冬天都要搬煤,呵呵
$ i2 Z! O5 l" R) h: M( e& y" \

是呀,那时搬煤是冬天的一项主要劳动,记得那时都是用一个大号搓板,把煤码在上边往院里搬。

发表于 2010-7-2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烧煤炉有关的两个物件大家还有印象么?一个是“水汆”一个是“烘笼”

发表于 2010-7-1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买票在2010-1-19 23:27:00的发言:
跟一张58-1  上海汽车装修厂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8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E- A( Z8 o. j4 b( }9 g" S

这都能找到啊,太牛了,当年给我们那副食店送油盐酱醋的就这车。因为车开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敦,敦,敦的。我就管他叫敦敦敦。

发表于 2010-7-12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在东城演乐胡同住,记的快到东口有一个煤铺,没有机器,用手工砸蜂窝煤。工人们站在一个齐腰深的大坑里,身前有一个蜂窝煤模子,将煤末子一胡楼进入模子里,拿大锤子往下砸,成型后用脚一踩,嘣儿,出来一块蜂窝煤。挺好玩的,我小时经常去看人家做蜂窝煤。现在回忆起来,大约是五十几年的事了。
发表于 2010-7-11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那个摩托车,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小时了,那前儿每年冬天都要搬煤,呵呵
发表于 2011-1-30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煤铺还代卖劈柴,锯成三四寸长。还有缸砂,青灰等等,秋后各家都要搪炉子用。
发表于 2011-1-30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爷们儿,话说到这还短了一块——“捡煤核儿”,穷人家没钱买煤,就指着孩子们出去捡煤核儿做饭取暖,解放前这样,解放后也这样。我记得小时候,锅炉房每天早晨起火,刚出炉的焦渣子在黎明的黑暗中是那样火红,一帮穷孩子蜂拥上去,先用脚把大块的焦渣子踹碎,再用手里的铁丝耙子把没烧净的焦炭拣出来……,赶上心眼儿好的锅炉工会用水管儿把焦渣子的火浇灭,便于孩子捡煤核儿,那时候锅炉房、火车站都是捡煤核儿的好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5:32 , Processed in 1.19444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