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44|回复: 32

[转帖]支石墓[含2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28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棚及石棚文化

  石棚,我国古代又叫“冠石”。《汉书·五行志》载:泰山莱芜山南“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因其状如帝王之冠,故《汉书·三国志》(二十七卷)将其称为“冠石”,这是我国有关石棚的最早文献记载。由此可知,早在2000年前石棚即被人们所发现。

  石棚的分布很广。据史料记载,欧洲、非洲、亚洲等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而我国的石棚多见于吉林、山东、湖南、四川,其中,辽东半岛南部石棚最多。据调查统计,仅大连、金州、盖州、庄河、岫岩、海城、新宾等11个县区,目前就已发现大小石棚54座,其中以盖州石棚山石棚为最大,海城析木石棚(又称姑嫂石)次之。

  而鞍山地区的石棚,除析木姑嫂石外,还有位于海城市东南16公里的牌楼镇小学南山坡的“牌楼石棚”、岫岩县兴隆沟乡粉房村的“大小石棚”等数座。其中岫岩一大一小两座石棚亦称“姑嫂石”,其中大石棚,套合整齐,至今保存完好。

  从石棚特征上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石棚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面上竖起三至四块石板,上面加一盖石,构成石室,如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发现的桌式石棚,亦称北方支石墓;二是在巨大的石板下,支以小石块,很少构成室状,如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棋盘式石棚,亦称南方支石墓;三是在地下用巨石构成墓室,上面加盖不止一块巨石,如欧洲发现的巨石墓。海城姑嫂石石棚即属于第一种,北方支石墓类型。

  石棚的用途,有人认为是一种巨石坟墓;有人认为它是宗教祭祀建筑物;也有人认为它是氏族部落公共活动的场所等等。经过长期的讨论,目前已基本趋向青铜时代墓葬说。
 海城析木石棚【又叫姑嫂石】的传说。很久以前,在这个村子里,住着兄妹二人,父母双亡,二人以采药治病为生。不久,哥哥娶了媳妇。嫂子整天好吃懒做,小姑勤劳能干。

  一年春天,山村里闹了瘟疫,很多人得了病,眼看草药快用完了,因哥哥忙着给病人治病抽不开身,就打算让姑嫂二人进山采药。

  这一天,天刚放亮,姑嫂二人早早吃过饭就上路了。小姑子扛着锄头走在前边。嫂子则挎着满筐好吃的东西,一步三摇地跟在小姑后面。不一会,嫂子走不动了,小姑见嫂子坐着不想起来,就让她在这里歇息,她一个人继续向山顶走去。

  嫂子吃饱了,见小姑越走越远,树林里的风声吓得她心惊肉跳,就对远去的小姑大声喊道:“姑姑———等等,姑姑———等等!”小姑拉着嫂子好不容易才登上山顶,顾不得累,忙着到处寻找草药。嫂子被山顶的美景迷住了,等她玩够了,见日头已经西斜,就对小姑说:“这山上哪有仙药?天快黑了,咱们回去吧!”已采满了一筐草药的小姑正要与嫂子下山,忽然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小姑揉揉眼睛,见眼前站着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好心的姑娘,快把那仙药灵芝采回去给乡亲们治病吧!”小姑定神一看,见正前方的石缝里长着两束黄花,闪闪发光。嫂子一听说有仙药,马上大声问:“吃了仙药,能上天吗?”老人走过来,笑着说:“岂止能上天,还能起死回生呢!”嫂子一听能上天,忙把小姑推向一边,拼命地向灵芝扑过去,还没等她到近前,“啪”一下被那光芒击倒。老人哈哈大笑,捋着胡子说:“要想得到仙药,石头得掀倒。”说完,扬长而去。嫂子抢过小姑的锄头,向石头砍去。刨了几下,她就累得筋疲力尽,躺在草地上不动了。

  小姑拿着锄头,对准石缝刨了起来,一下,二下,三下胳膊刨酸了,虎口震裂了,锄头刨断了。不知过了多久,石缝慢慢裂开了,灵芝草露了出来,嫂子看见,猛扑上去,拔下灵芝就要吃,小姑立刻拦住说:“好嫂子,你不能吃,这是给乡亲们治病的。”

  “你真傻,我们把它吃了能上天享福。”

  “不行,给乡亲们治病要紧,咱不能只为自己忘记有病的乡亲。”

  小姑说完就一把把灵芝夺了过来向山下走去。嫂子跟在后面边走边想坏主意,当姑嫂二人来到万丈悬崖边,嫂子下了狠心,一把抢过灵芝,就势将小姑推到崖下。嫂子正得意地望着灵芝,忽然灵芝变成了毒蘑菇,她正气急败坏地骂着,一脚踏空,也掉下了悬崖。

  第二天,当哥哥和乡亲们在山下找到她们的尸首时,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又出现了,讲了姑嫂采药的经过,并告诉乡亲们抢救的办法。按老人嘱咐,乡亲们分别在山上和山下搭起了两座石棚,将灵芝熬成的仙药先给全村的病人喝了,又将剩下的一碗给姑嫂灌了下去。

  三天以后,村里的瘟疫解除了。乡亲们都来到山上的石棚前,只见小姑的脸色由白变红,慢慢睁开眼睛,小姑化做美丽的凤凰,驾着祥云飞向天空。乡亲们又来到山下的石棚前,嫂子也睁开眼睛活了过来,她看到小姑飞向天空,忙喊:“姑姑———等等,姑姑———等等。”喊着,身子用力向上一纵,变成了一只布谷鸟……
照片来自banjin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转帖]支石墓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可以了。
发表于 2009-10-29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了,可是怎么能断定是墓葬呢?而且为什么要那么费劲的建这么浩大麻烦的墓葬呢?而且那么大的巨石是怎么抬上去的呢??
发表于 2009-10-29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也可能是看坟人的值房。大家没注意到,有好多地名叫“石板房”吗?原来就是坟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考古学家也在研究。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弄懂的。呵呵
发表于 2009-10-28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墓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就好。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目前墓葬可能性最大。
发表于 2009-10-28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真有意思
发表于 2009-10-29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又让韩国抢先了,中国地大物博,不在乎吗?
发表于 2009-10-29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尚可喜老乡在2009-10-29 16:54:00的发言:
恩,在我们辽南挺多的。韩国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再看我们?郁闷啊。你看照片上保护都不到位。更别说深入研究了。谢谢油油让我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3 e" j" ?( J9 K# r4 d1 m/ b! r

我也是刚巧前几天翻书看到的,以前没在意,心有灵犀了,楼主也发了这样一贴。不过韩国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确实很重视,中国到目前为止的也只是详细的统计在册的遗物,遗迹或是遗存,即便搞了文物普查,出了普查报告,可还是不能做到保护,毕竟地大物博,很多遗迹都在很偏远,很穷困的地方,甚至居民都无法得到温饱,何况文物。而且一旦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不再是单单的遗迹,而变成了旅游开发的景点,什么都和钱挂钩。。。很无奈,有时候真的很难对一些现象做出评论。。

4 y8 Y6 W0 l( Z! W: u0 ?

最近有一期杂志好像是中国国家地理,做了专题就是“中国弃老遗迹”,其实就是一些石室和石室墓,一些专家认为一些石室是给活着的老人的准备的坟墓,也就是说,在人还活着的情况下住进去,儿女或家人从外面将洞口封住,然后老人在里面静静的等待死亡,据说是顺应老子回归自然的理论,目前国内有很多这样的遗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我也是无意翻到的,好像是9月那期,封面是美丽的理塘。。

发表于 2009-10-29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体元主人在2009-10-29 21:15:00的发言:
怎么又让韩国抢先了,中国地大物博,不在乎吗?
; O, w5 N9 z' d$ ]

个人认为这不是抢先与否的问题,而是重视与否的问题。韩国很小所以任何一处历史遗迹或风俗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中国呢,往往重视起来的时候,物件已经不在了。。另外评选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有很多条件的,很多在中国都不符合,这样的墓葬韩国有3万座,而中国呢?很多问题显而易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努力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在我们辽南挺多的。韩国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再看我们?郁闷啊。你看照片上保护都不到位。更别说深入研究了。谢谢油油让我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发表于 2009-10-29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10-29 8:34:00的发言:
见识了,可是怎么能断定是墓葬呢?而且为什么要那么费劲的建这么浩大麻烦的墓葬呢?而且那么大的巨石是怎么抬上去的呢??
$ }% C8 o$ `: S. }4 c( P* k* }$ ?

这个就是墓葬。。

发表于 2009-10-29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墓葬在中国东北应该比较多些吧,吉林大学出过相关的论文集《中国东北地区石棚研究》,作者是华玉冰
发表于 2009-10-29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的支石墓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前天刚好在王府井书店里看过介绍,书名好像叫《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里面有比较丰富的图片,在旅游那块卖。。。

0 Y2 y: n: |% B! s! C; I

 

3 B# `6 N! T% t" x% G& E

以下为转载:

# J5 X$ Q( I. g2 [( h

 

: L- W1 t. U K6 U% A: J1 r& T- i

韩国世界文化遗产支石墓是史前时期石墓的一种,中国叫做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墓葬形式之一,是人类开始农耕文化以来所留下的巨石文化的遗迹。支石墓大部分为坟墓(一般是在地上或地下的坟墓上盖上巨大石头),也有的用于象征共同坟墓的墓标或祭坛。支石墓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亚、欧、非洲已被考古界确认的支石墓约55,000座,它们因地区和年代不同,形态有所区别。在支石墓地区分布中,以东北亚最为集中。

# ^4 o3 r' `) U9 U1 q

     韩国全国已发现的支石墓近3万座。其中,高敞、和顺、江华三郡的支石墓群遗址最具代表性,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三郡的支石墓群遗址,分布密集,形式多样。一般由厚重的扁平石块作支架和上托面,下面安葬死者遗骸和石器、陶器等随葬品。它们不仅是研究支石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遗址,也是研究史前文化现象和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 l, e% g0 r) b' k2 H! f- t- d5 {1 M

    高敞郡位于全罗北道。高敞郡支石墓群遗址面积8.38公顷,年代为公元前7世纪3世纪。1965年首次考古发掘。支石墓高15.8不等,石头重10300吨。已记录的各型支石墓达442座。位于梅山村(Maesan)的Chungnim-ri支石墓群是面积最大、形态最多的支石墓群。

; P* y* M8 P$ T

    和顺郡位于全罗南道。和顺郡支石墓群遗址面积31公顷,年代为公元前6—5世纪。发现于1996年。已记录的各型支石墓计287座。其中,Hyosan-ri 158座,Taeshin-ri 129座。这些支石墓因深藏森林保护区内,至今保存良好。

% C( o/ ^2 ?5 `3 q4 v

 

; J, A ], ]+ D/ c. q. z1 X! J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油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国家地方那么大,人口又那么多。各地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在说了国家好像对文物古迹都不太重视和保护。有名的古迹搞开发变成旅游区发展经济。没名的立块牌子就完了。
发表于 2009-11-13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叫做:石棚

6 E3 I* ~3 H' i6 c+ m h( L* m

韩国叫做:支石墓

+ C& V( V% p l, I) C

日本叫做:巨石古坟

( l' w& G7 G; c" v7 F4 p

 

; _8 M0 @6 Z: D& g2 Q

这种巨石文化在北半球分布很广的,不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具有特色;

$ a3 k- J6 r( u7 L8 m1 z

对于朝鲜国家来说,这个文化具有民族文化源流的研究价值,所以对待比较认真;语句不通顺...

8 y6 T3 I- S% q

北方新石器时代和南方青铜时代的积石冢,我觉得实际上跟这一地区的支石墓文化关联不多;

: g! b: n8 m; E9 W

辽东半岛的支石墓要比朝鲜半岛的年代早;

3 W& D( q# F7 `- F9 I [: Z }1 P% h

这种墓出土石器和陶器,偶尔有青铜器件,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代。

, |3 a) C+ w; m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这回知道的更详细了。谢谢瞌睡虫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你西瓜。呵呵
发表于 2009-11-16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

+ s3 g. y! V6 a! i1 i7 P2 }' ^ C

你这样想:从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在4000年前开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初级农业,爱吃鱼,制作的陶罐工艺较5000年前居然有了退步,他们用石片磨制箭镞,他们很可能还是群婚制,这个族群部落之中早有阶级分化......后来,有的高贵的人死了,人们在埋葬处立起巨石——这大概跟原始宗教有关........他们用磨制石剑和陶器随葬,虽然后来有了进步,但最初大抵是这样的。

; }6 Z9 ?3 g: }$ z

这些人不能确指是谁的遗民或祖先,也许和偏堡子文化有那么点瓜葛,但谁也说不清;大概还跟青铜短剑文化沾亲带故,又貌似表亲不近......后来在朝鲜半岛发展繁盛,这大概是那里距离中原较远、地理较独立的缘故。

! D( i, `0 v6 j- K8 [6 g/ Z

 

1 ^. T! Z1 ]0 i

 

发表于 2009-11-16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1-13 11:59:00的发言:
2 s, J- g, l$ C

中国叫做:石棚

4 f- H; a7 y+ t2 W# g5 x& \3 ~! S' L# f

韩国叫做:支石墓

+ R4 W* V+ ^7 y

日本叫做:巨石古坟

3 T9 D- i2 u/ f. M6 L H7 u

 

. l% \& p6 F% w/ V

这种巨石文化在北半球分布很广的,不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具有特色;

$ ?2 z( [9 r+ A

对于朝鲜国家来说,这个文化具有民族文化源流的研究价值,所以对待比较认真;语句不通顺...

8 C5 _, `4 v) J6 B8 `' {

北方新石器时代和南方青铜时代的积石冢,我觉得实际上跟这一地区的支石墓文化关联不多;

) K+ s, k k4 p s% q6 I

辽东半岛的支石墓要比朝鲜半岛的年代早;

0 |5 Z; Q9 E. _6 |

这种墓出土石器和陶器,偶尔有青铜器件,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代。

* C) b: {9 y4 ]% D3 m9 O0 h) V

 

0 u6 u% p1 L$ O9 X

我觉得都是朝鲜族人的。。。。

发表于 2009-11-27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群婚,我想起我手边的一个名片,主人叫“胡群姣”。。。咳。。。群婚?!
发表于 2009-11-27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C! `; H3 B2 G0 N6 y


 

# D- @% u2 K* |;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石盖墓-松岳山类型-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 b) z. |( {, o


 


+ m2 P! L, F4 C0 n1 V) o

跟小提琴似的

发表于 2009-11-27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朝鲜和韩国、日本通常把这个叫做“琵琶式铜剑”。

; g Z: T% {% ]/ s8 n1 V

它的名字应该是“柱脊曲刃剑”,通常只叫做“曲刃剑”;在中国有时候被叫做“辽宁式铜剑”。我喜欢收集这东西,最喜欢先秦的青铜剑了。

& J! u2 R8 g* A' r

这东西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到锦州地区、沈阳西南郊区、本溪、抚顺、丹东、鞍山的海城和岫岩、大连的庄河,出土很多。

' b5 l1 m4 g* |. w! z) `& r; A

这种柱脊上起棘的朝鲜半岛多见,中国出土的通常只有刃上起棘。

5 Z, ~; ]4 s! u) Z

不但积石墓出土这东西,土坑墓出土更多。

发表于 2009-11-18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09-11-22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1-16 13:37:00的发言:
8 f# ?4 g; t. D1 W2 o+ Y

不是。

7 v$ M* }7 R9 l+ R8 I8 |+ `

你这样想:从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在4000年前开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初级农业,爱吃鱼,制作的陶罐工艺较5000年前居然有了退步,他们用石片磨制箭镞,他们很可能还是群婚制,这个族群部落之中早有阶级分化......后来,有的高贵的人死了,人们在埋葬处立起巨石——这大概跟原始宗教有关........他们用磨制石剑和陶器随葬,虽然后来有了进步,但最初大抵是这样的。

, ^: S3 x: x5 D4 Q7 x

这些人不能确指是谁的遗民或祖先,也许和偏堡子文化有那么点瓜葛,但谁也说不清;大概还跟青铜短剑文化沾亲带故,又貌似表亲不近......后来在朝鲜半岛发展繁盛,这大概是那里距离中原较远、地理较独立的缘故。

- r, B1 T; g3 [- y/ B* i

 

1 _0 H+ x# @! x; c1 }- t$ o

 

0 E2 ]% Q9 i" S" H0 z& V* s" V

觉得他们还是一个民族。。。。中原并不多见,据说韩国境内目前保存的还有30000余座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10:37 , Processed in 1.20308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