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11|回复: 9

今天是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来京演出70周年,不知北京有什么纪念活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4-2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9日,黑龙江日报和黑龙江音乐博物馆(我国首家音乐博物馆)共同举办了纪念夏里亚宾来哈尔滨演出70周年音乐会暨座谈会。下面是策划方案:

纪念俄罗斯伟大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

来哈尔滨演出70周年活动策划方案

    今年适逢中国-俄罗斯年,又恰好是号称世界男低音歌王的伟大的俄罗斯歌唱家夏里亚宾来哈尔滨、上海、北京、天津演出70周年,黑龙江日报为促进中俄文化的交流,拟与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省声乐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纪念夏里亚宾来哈尔滨演出70周年的活动。

    活动内容:

    一、专题音乐会,演唱以夏里亚宾的保留曲目为主的俄罗斯歌曲。时间约为30-40分钟。

    二、座谈会,由音乐界、地方史专家参加,介绍夏里亚宾生平和当年来哈尔滨等地演出的情况。时间约为一小时。

    三、参观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里面有对于夏里亚宾的介绍)。

    活动地点:

    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二馆在一处,且有小型音乐厅)。

    活动时间:

座谈会:2006年3月19日15时

音乐会:2006年3月19日16时30分

夏里亚宾1873年出生于俄国喀山一个农民家中,因家境贫穷,从小做过鞋匠、清道夫、搬运工等。但他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又十分刻苦,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而终于跨入神圣的音乐殿堂。19岁那年他在提弗利司首度登台演出,就此走上职业歌唱家之途。沙皇时期,夏里亚宾就是最红的宫廷歌手,声名远播世界,为俄罗斯争得了很高荣誉。

   1901年,旅美德籍工程师伯里纳和约翰逊合作,成立胜利讲谈机公司,请夏里亚宾进行录音,使其荣幸地成为最早涉足唱片业的音乐家,《伏尔加船夫曲》深沉悲壮的歌声从此传遍各国。

    十月革命后,新政权同样十分器重这位著名音乐家,1918年,夏里亚宾是最早被苏维埃政权授予人民演员称号的艺术家。当时苏联国内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夏里亚宾要求到国外演出,1921年他获准出国。几年后,他在旅居巴黎期间因向白俄难民捐款而交恶红色政权,被撤销人民演员的头衔,国内的财产也被全部没收。从此,他只能云游世界。这段时期,他在世界各地举办演唱会,以其庄严的举止和富含抒情之美的歌喉而征服听众。如今,夏里亚宾的冤案终于得到了澄清,俄国政府将他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两处故居都改建为纪念馆,夏里亚宾重新被视为俄罗斯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1935年底,夏里亚宾到亚洲巡演,中国是其中重要一站, 1936年2月至4月他先后在上海、哈尔滨、天津、北京等地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著名指挥李德伦就是在那一年看了夏里亚宾的演唱会,并为其艺术魅力折服。1938年,夏里亚宾于巴黎辞世。

    夏里亚宾在哈尔滨下榻于马迭尔宾馆,于3月16日、19日、20日在美国电影院(后为东北电影院,1997年公布的保护建筑,于1997年拆除)举行三场独唱音乐会。如今,许多俄罗斯朋友来哈访问、旅游都要寻访这段历史。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介绍,夏里亚宾在北京演出的场所就是北京饭店,即如今的贵宾楼。

塔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说:没听说北京的音乐团体有什么纪念活动,但俄使馆打算举办一个小型的纪念演出。

我说:如果能在他当年演出过的位置举办这场演出该多好。

于是安德烈驱车带我们来到贵宾楼,试图感受一下当年的情景。遗憾的是贵宾楼内部在修缮。

真的是非常遗憾。夏里亚宾在哈尔滨曾作演出的美国电影院本定为三类保护建筑,却在1997年被市文化局违法拆除。在北京的演出场所又修缮了,但愿能照原样做到修旧如旧。



座谈会上。正在发言的男士是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黑大博物馆馆长段光达,右二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导著名翻译家邓军。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的老教授及五六十年代毕业的俄语系毕业生组成的老枫树合唱团用俄文演唱俄罗斯古典、民间、当代歌曲。

著名翻译家王育伦教授正在用俄文演唱《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即普希金的诗《给凯恩》,格林卡曲。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动力区文化馆的男女声四重唱《晚钟》、《田野静悄悄》、《纺织姑娘》。这些演员都是业余的。


北京饭店贵宾楼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夏里亚宾来北京时,门票售大洋六元一张。今年是俄罗斯年,但愿我的家乡的人们还记得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作家、翻译家、画家高莽先生在座谈会上的电话发言:

俄罗斯伟大歌唱家夏里亚宾在哈尔滨点滴
   

   在中国举行俄罗斯年的开始,听说黑龙江日报在我的家乡哈尔滨举行纪念俄罗斯伟大的歌唱家夏里亚宾的活动,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哈尔滨是以音乐闻名于世的,哈尔滨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我觉得这和像夏里亚宾这样的音乐家造访哈尔滨市有直接的关系。

   夏里亚宾在晚年的时候,非常想到东方访问,因为他一直忙于在欧美的演出活动。所以他说他要庆祝自己演出50周年时,希望能够自豪地讲“我曾经到过东方。”

   这个理想终于实现了。他到中国来时已经63岁了。他这样说,我在演出之后就准备告老还乡了,搬到一个农村去,留起胡子和长发,钓鱼、打猎,甚至改名换姓。让大家就此不知道我了。

   因此,到东方、到中国是他的一个很大的梦想。那是1936年春,他终于来到中国演出。当时他对哈尔滨的印象不是太好,他说:“哈尔滨太脏了。”但他又补充了一句:“春天来了嘛,春天处处都有泥泞,这也不例外。在巴黎也是如此。”但是哈尔滨人,哈尔滨的观众却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记得我那年刚10岁,正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读书。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夏里亚宾,我在学校里也早已经听音乐老师讲过、课本里也介绍过夏里亚宾的事迹。

   夏里亚宾是一个真正劳动人民出身的伟大的艺术家,他几乎什么活都干过,甚至当过搬运工。有一次,他还和高尔基一起去考合唱团,他没考上,高尔基却考上了。后来他在国外漂泊十几年,始终未能回国。但是他一直是热爱祖国的。

   他到哈尔滨的时候,是从日本到了上海,又从上海坐船到大连,从大连经过沈阳、长春来到哈尔滨。到哈尔滨的日子好像是3月7日。他到了这座城市以后就病了,所以他的演出时间延迟到3月16日、19日、20日。我记得当时哈尔滨的报纸还报道他第一次演出时发烧37度。第二次登台时,陪伴他的人说,本来夏里亚宾的身体还是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他不愿意使大家失望,所以他还是带病给大家演出了。

   因此他在哈尔滨演出时身体欠安,但他唱的歌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不仅对俄罗斯的观众有很大影响,对中国观众也有很大影响。

   当时,夏里亚宾住在中央大街的马迭尔旅馆,他将要演出的美国电影院就在附近的一个街道里。他自己一人散步去看过这个电影院,并且比较满意。所以整个演出给他的印象也非常深。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早知道的俄罗斯歌曲就是他唱的《伏尔加船夫曲》,我们学校里也是不断播放这首歌,而且学生们也爱唱这首歌。

   夏里亚宾还演唱了好多歌剧。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夏里亚宾这个伟大的歌唱家的话,俄罗斯作曲家们创作的许多杰出的歌剧要想推广到欧洲甚至推广到世界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出现了这么一个声音优美的男低音,所以他把俄罗斯那种浑厚的、深沉的歌剧带到了欧洲,带到了世界。

   当年,夏里亚宾来时,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飘荡着夏里亚宾的歌声,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商店里都悬挂着他的照片,许多人都盼望能得到他的签名。

   这还有一个笑话,因为他住在旅馆里经常需要签单,后来旅馆的侍者又拿来一沓纸,他说怎么还让我签单呢?侍者说:不是,是大家求您给签名呢。

   当时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俄罗斯歌唱家维尔金斯基也来哈尔滨演出,但是从艺术成就和艺术影响方面来讲,夏里亚宾要比他高出很多。

   当时也有些中国老师们趁夏里亚宾来访期间向学生们推广那些俄罗斯民歌。

   夏里亚宾在巴黎逝世后,举行了非常盛大的葬礼。而且他的遗体经过剧院时,当局就希望他的遗体在剧院门前停留一段时间,让大家和这个伟大的俄罗斯歌唱家告别。

   前苏联解体前,把夏里亚宾的遗体从法国巴黎移到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安葬。我曾到他的墓前瞻仰。(高莽)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文化层面追寻理解

——写在夏里亚宾来哈演出70年纪念日

曾一智

坐在电视机旁,等着看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没想到,在两国领导人致词之后,上演的第二个节目就是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片断。这正是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的保留剧目。那一刹那,我仿佛听到从70年前传递到今天的歌声,心里充满感动。

    从开始策划纪念世界男低音歌王夏里亚宾来哈尔滨演出70周年活动到最终实施,始终处于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或感动的状态。相信我们的合作者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家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先生也有同感。

我们这一代人,本是泡在俄苏文学艺术里面长大的,对俄罗斯文化有天然的亲近。因此,夏里亚宾的名字是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列宾、列维坦、格林卡、柴科夫斯基的名字一样铭记在心的。还记得小时候就经常在收音机里听被称为“中国的夏里亚宾”的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演唱夏里亚宾的保留曲目《跳蚤之歌》、《伏尔加船夫曲》等,那沉重的深刻的忧伤的俄罗斯民族的特性从那时就深入我的心灵。我曾说过,俄罗斯同我们一样,都是承受过苦难的民族,而由于信仰的原因,他们对于苦难有着深层的宗教意义上的理解。而这一点,恰恰是从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的俄罗斯文学艺术作品中体会到的。

哈尔滨曾经是一个居住过许多俄罗斯侨民的城市,也因此成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那时,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现为哈尔滨铁路文化宫)、商务俱乐部(现为哈尔滨科学宫)、马迭尔剧场(现已无存)每周都有音乐会,并且经常有世界著名音乐家、音乐团体的访问演出,我从当年的音乐会节目单上了解到那曾有过的辉煌。不知世人是否了解,当年俄罗斯侨民中的音乐教育家培育的中国学生,有很多都在当今的中国音乐界占有重要位置。这一段历史已经具像地浓缩在苗笛先生个人创办的黑龙江音乐博物馆中。

今年是中国“俄罗斯年”,我得知在这一年中,俄罗斯方面安排了许多文化交流的项目,这使我非常喜悦。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最完美的使者本来就是文化,在文化层面的意义上追寻理解才会有更好的合作。

我还记得在1998年采访哈尔滨老俄侨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姆亚托夫(我的米沙叔叔)时,他提到19363月夏里亚宾来哈尔滨演出的盛况,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夏里亚宾与哈尔滨有关。1999年到海参崴访问时,在街头发现大幅的《鲍里斯·戈杜诺夫》的广告,夏里亚宾正是以在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中饰演戈杜诺夫而著称。惊喜之中立即找到设在地下通道里的售票处。售票员拿出时间表打着手势告诉我,演出日期在20天以后。我这个仅会一点儿俄语单词的人问道:“普希金、穆索尔斯基?”售票员点头:“达(是),普希金。”然后摇头:“涅(不是)穆索尔斯基。”我明白了,这不是穆索尔斯基为普希金的诗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作曲的歌剧,是话剧。我说:“我喜欢夏里亚宾。”那两个中年女售票员惊喜地笑了,她们把手放在心上连声说:“谢谢!谢谢!”并且热烈地说了许久,我从个别单词听出是对那出剧的介绍。那是由于音乐带来的沟通。很久很久以后,当我的一些朋友提到在俄罗斯受到的轻慢时,我却仍然感动于这种由于对文化的尊重而得到的尊重。

在联系座谈会和音乐会的参与人员时,得到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军、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黑龙江大学博物馆馆长段光达的大力支持,而远在北京的高莽老师也送来了饱含深情的电话发言。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协会主席格奥尔基·梅里霍夫博士、澳大利亚哈尔滨-满洲历史协会主席伊格尔·萨维茨基听说此事都非常激动,他们在第一时间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我们的尤拉(格奥尔基的爱称)还在电话中用流利的汉语表达他的祝贺。长期居留在哈尔滨的澳大利亚籍老哈尔滨俄侨尼古拉·扎伊卡和黑龙江大学外教德尼斯·别佳什也来到会场表示祝贺。还要特别提出的,非常感谢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为此次公益活动无偿提供使用场地,而我的朋友塔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也给予大力支持,我深信这一切都是出于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而此次活动正是在中俄两国朋友共同为文化的传播、传承付出的努力中完成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些遗憾。这次活动本应该安排在夏里亚宾当年演出的剧场美国电影院(后为东北电影院)进行,但那个在1997年被公布为保护建筑的剧场竟然在1997年夏天被私自拆除。此次音乐会本应以演唱夏里亚宾的保留曲目为主,但哈尔滨竟然没有找到能唱《跳蚤之歌》的演员,《鲍里斯·戈杜诺夫》就更是奢望了。幸亏还有男中音曲凯对于《伏尔加船夫曲》的优美诠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老教授组成的老枫树合唱团,他们演唱的俄语歌曲不仅仅是对俄罗斯文化的介绍,也在向人们传递重要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信息。

希望通过中国“俄罗斯年”的多方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达到中俄两国人民在文化上的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应该是最终的目的

 

 

 

发表于 2006-4-5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好像并没有专门举办纪念夏里亚宾自己的演唱会,有几场是俄罗斯演唱会演出了他的节目。
发表于 2006-4-5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饭店是科学和艺术的结缘之所。在二三十年代,北京饭店不仅是科学交流的场所,而且是艺的圣殿。当时的北京饭店有自己的乐队,担任指挥的是燕京大学的奥罗普教授,这支乐队能演奏难度比较高的中外名曲,也为舞会伴奏。北京饭店的舞会所以有名,除了有带弹簧地板的舞厅外,也因为有这支乐队。
    每年的平安夜降临,北京饭店都要请燕京大学合唱队来演唱亨德尔的名作《弥赛亚》,听众则大都是各国外交官和外籍人士。燕京大学合唱队阵容强大,在当时是屈指可数的。《弥赛亚》是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它只在正规的殿堂和音乐厅中演出,特别是在演唱第二部分《阿利路亚》时,即使是国王也要起立,这已经成为聆听这部名作的传统。这是一部世界合唱艺术中的经典,难度自然相当大。燕京大学合唱队每次演唱前,都要在范天祥教授的指导下,反复排练,直到炉火纯青后,还要在贝公楼大礼堂进行预演。
    平安夜和圣诞节那天,燕大合唱队在北京饭店正式公演《弥赛亚》。几百人的合唱队在范天祥教授的指挥下,由悠扬的风琴伴奏,无论是领唱、轮唱、还是四声部的大合唱,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再加上北京饭店那高雅的环境,良好的音响效果,真可谓珠联璧合,使那美妙的合唱仿佛来自仙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升华着人们的感情。有人不禁感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现在,一些燕京大学的校友还珍藏着那时的门票、节目单和照片,尽管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成了卓有成就,白发苍苍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是会津津有味地谈起那青春年少的往事。
    当时的北京没有正规的音乐厅。北京饭店不仅因为有高雅的演出环境和世界著名的“贝森多芙”三角钢琴,成了中外艺术家展示才艺的重要场所。还因为北京饭店的音乐会,可以向全世界进行无线电实况转播而独具魅力。那时北京有一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只用英语广播,以播送音乐为主。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演出,就是这家电台播送的主要内容之一。徐志摩先生就曾经在信中谈到他在英国收听北京饭店音乐会时的情况。因为在这里举行音乐会,会随着电波飞向世界,中外音乐家们也就争相在北京饭店举行演出。
    在北京饭店举办过音乐会的各国音乐家很多。其中有名扬四海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当时的英文报纸《北平日报》曾报道过奥罗普教授设宴款待海菲茨的消息。
    著名小提琴家克莱斯勒也曾在北京饭店演出。《美丽的罗丝玛琳》、《爱之喜悦》、《爱之悲伤》等都是他的杰作。他创作的《中国花鼓》,是一首以中国五声音阶写作的小提琴曲,现在已经成了中外小提琴家们最喜爱的曲目之一。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俄国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他被称为“低音歌王”。他的演唱浑厚、富有弹性,音域十分宽广。
    当时,有一位中学生,靠了向父母和亲友“拉赞助”,在北京饭店欣赏中外音乐家的精彩演出,其中有美国著名小提琴家阿尔曼演奏的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夏里亚宾的演唱会,尤其是他的那首《伏尔加船夫曲》,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指挥大师的李德伦。李德伦曾回忆道,1935年,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刚刚从绥远采风回来,在北京饭店演奏了他的名作《思乡曲》等作品,李德伦曾经前往聆听。一首《思乡曲》,在随后的三十年中,不知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尤其是海外留学生的思乡之情。李德伦那时正在师大附中学习,教他学习音乐的是李惠年老师,李惠年老师还是一位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学校举行音乐会,她常常在学生的伴奏下表演独唱。逢此时,还常常会有一位校友被邀请参加音乐会,他就是后来和李惠年结为伉俪的汪德昭先生。据李德伦回忆,“著名的科学家如李四光提琴就拉得很好,声学家汪德昭也拉得不错。我就是听了他的演奏下决心也学琴的。”
    据李德伦回忆,那时候,汪德昭拉过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不过,作为一个痴迷北京饭店音乐会的中学生,李德伦不知道,汪德昭那时也对北京饭店有一种情结。因为他仰慕的法国著名科学家朗之万就曾住在北京饭店,他一心想成为朗之万的学生。那时无论是李德伦、汪德昭还是李惠年,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二十余年之后,李德伦成了著名的指挥家,而影响他走上音乐之路的汪德昭成为中科院院士、声学所所长,我国国防水声事业的创始人。李惠年则成了中国音乐学教授,和李德伦成了同事,不过李德伦一直对李惠年教授执弟子礼。他还多次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提到汪德昭夫妇是如何影响他走上音乐道路的。这也是艺术和科学的一段佳话吧。


(边东子)
发表于 2006-4-5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里亚宾
  俄罗斯的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一次赴美演出时,在海关被人认了出来。
于是,大家就议论起他的美妙歌喉来。一名海关人员听后就请他去透视一
下颈部,他大惑不解。“请原谅,因为大家都说你有一副金嗓子,而贵重
金属是不可以私下出口的。”海关人员说。
匿名  发表于 2007-8-19 17:22:00

他真的很牛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9:11 , Processed in 1.13459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