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21|回复: 1

若干年前我写的一篇关于东苑的文章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26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访明代皇城东苑

8 L5 L# J$ Y, t: t
8 }3 S5 i7 a! e: `$ [5 j
2 O6 x) \/ [% V5 J; h+ X* Z6 D

8 _$ ]# n5 v: _

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在明清两代被称为“西苑”,因其地处紫禁城以西而命名,而明代在紫禁城的东面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东苑”,历史上也称该地的部分地区为“南内”。其大体位置位于今天的南池子大街两侧,几百年前这里的大街两侧分布有玉芝宫、重华宫,龙德殿等建筑,又环以河湖,使得这里的风景俨然和江南一般。 |7 W& I) T1 |4 g* ~3 M

                      “玉芝宫”背后的故事 ) y$ t1 \! V) X

出故宫东华门,沿着南池子大街向南,在右手边的通往太庙东门的胡同里隐逸者一座专为奉祀嘉靖帝生父明睿宗兴献皇帝(系追封)的祖庙“玉芝宫”。明代的正德皇帝因为无有后嗣,因此当时的皇太后张氏和廷臣商议,准备迎立正德皇帝的堂弟——兴献王朱厚熜为帝,因为他的父亲,已故兴献王朱佑杬是正德皇帝的父亲孝宗皇帝最年长的弟弟,因此依照礼制,朱厚熜便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廷臣们给他提的条件是尊孝宗皇帝为父亲,而称他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孝心十足的嘉靖皇帝虽然开始答应了这个要求,但即位后很快便发起了被称为“大礼议”的政治运动,即要求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称孝宗皇帝为伯父,这自然引起了保守派的群体反对,但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容不得廷臣们的半点否定。这件事情的高潮是以“左顺门(今故宫协和门)跪谏事件”为标志的。当时这些持反对意见的廷臣集结于上朝的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广场东侧的左顺门里,在那里向孝宗、武宗(即正德皇帝)两位皇帝的“在天之灵”哭诉,即向他们“诉说”当今天子的做法如何不合礼制,嘉靖皇帝一怒之下,命令锦衣卫对跪谏的廷臣实行“廷杖”,结果导致当场毙命17人。这场斗争以嘉靖皇帝的胜利而告终。不但他的父亲被追封为“睿宗献皇帝”, 而且他还对太庙的祭祀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嘉靖二十四年,他下令拆除原来的太庙大殿,改“祖宗奉于一堂”的制度为一帝一庙,结果在今天太庙这块地方出现了九座小庙宇。但老天似乎不保佑他,九庙刚刚竣工不久,就遭到了一场雷火,其中的八座均毁于这场雷火,唯有奉祀睿宗皇帝的庙宇存留,这就是后来的玉芝宫。嘉靖皇帝闻听这件事情后大为震惊,认为这是祖宗对他的警示,因此马上下令依照原样修造太庙,并把睿宗皇帝的神主(皇帝去世后的牌位)连同以前八位皇帝的神主一起迁入了新修造的太庙当中。而这座新修造的太庙,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前身。从此玉芝宫便被冷落了,只是被作为“睿皇帝庙”原址存留下来,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有人上疏称睿庙殿堂之内生出一朵硕大的灵芝,迷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大喜,认为这是非常灵异的事情,于是钦命这里为“玉芝宫”,并且大加修饰,于是玉芝宫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但是随着明朝的灭亡,玉芝宫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或许是毁在了李自成农民军的那把大火中, 或许是年久失修自然坍塌,总之在清代这里成为内务府所属的机构之一—门神库,这里专门负责为清宫印制门神画。至今玉芝宫仍存有残墙,逛太庙时您可以到东门里,北侧的残破的红墙即是玉芝宫的唯一残存的遗迹了。 1 j/ i! d2 }( ~' }( \. F3 N

玉芝宫原址现作为中国联合国协会及外交协会用地。 2 ], |8 r- d; B* K% e( A

                   “飞龙桥胡同”猜想 0 E' D( J4 i8 N

明代出了一位“俘虏皇帝”,即明英宗正统皇帝,他曾于正统十四年被蒙古族中的瓦剌部俘获,在漠北囚禁了一年有余。而在他刚刚被俘之际,初于安定军心民心,明政府拥立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为皇帝,而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这位景泰皇帝虽然在一开始对皇位还抱有“坚辞不就”的态度,可事后的事件证明皇权对于他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一年后英宗回到北京,他的这位弟弟以极其冷漠的的态度迎接了他,甚至连见都没有见一面就直接把英宗皇帝“请”进了南内(今欧美同学会一带)囚禁起来。这一下又是七年多。直到景泰八年,有一位叫徐有贞的朝中大臣趁景帝病重,联合一些人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位,而景泰帝事后不久即暴卒。有人认为他的去世和英宗皇帝有很大关系。英宗复位后,对他曾经居住过的东苑一带很有感情,因此大加修葺,甚至可以说是改造,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即是位于今飞龙桥胡同附近的龙德殿建筑群。这里是东苑中除重华宫以外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据记载这之后四十多年的正德年间,南城喂养的金鱼每天要消耗蒸饼白面二十斤,足以见这里建筑规模的宏大。天顺三年十一月,这项工程竣工。人们看到的除了华丽的建筑之外,还有工匠们在院子里种植的大量奇花异草。并在其余隙地内种植瓜蔬,还引水进行灌溉,使这处宏伟的建筑群平添了几分乡情野趣。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皇帝还要命内侍陪儒臣们在这里赏宴。南城的繁华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后期,据记载嘉靖皇帝还曾多次在这里赐宴群臣并试骑良马。但至明末南城逐渐荒废。根据《酌中志》等古籍的记载,我绘制了龙德殿宫区的复原平面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亭台桥榭无所不包,而其中最为精美的建筑,即是后来用来命名这条胡同的飞龙桥。这座桥在明代称“飞虹桥”,主体建筑材料为汉白玉,桥身雕有狮、龙、鱼、虾、海兽和波涛,十分生动。宫内传说这座桥是郑和从西域所得,由此可见这座桥的雕刻有别于我国传统的雕刻手法。可惜这座桥在明末即毁,清代则误传为“飞龙桥”,并以此命名了一条在龙德殿旧址上形成的胡同(即今飞龙桥胡同)。龙德殿旧址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衍变成为民居,但从《乾隆京城全图》中似乎仍能看到一条明显的河道痕迹(如下图)。而且龙德殿宫区的中轴线仍十分明显。在中轴线西侧有一条弯曲的小胡同,我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过去从太庙东侧玉河中引水的河道故址,本想做一番调查,但却发现那里已经成为工地,但愿施工中能有一些考古发现。 ) o6 F' k+ E& ^$ F/ ?

                       重华宫谈往 % Q8 S" o7 }& C4 L

提到“重华宫”三个字,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御花园西侧的曾经作为乾隆皇帝潜龙邸的重华宫。但在明代的时候,东苑也曾经存在着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名为重华宫,据史料记载,这里的规制和紫禁城内的乾清宫相类似:正中为重华门,重华宫,东西则像故宫的东一长街、东二长街一样有两条长街,其中西长街两侧的建筑有兴善门,丽景门,长春门,清华门,宁福宫,延福宫,嘉福宫等,在明代这里主要是为妃嫔和皇子女停灵之所。东长街两侧的建筑则有广顺门,中和门,景华门,宣明门,洪庆门,洪庆殿等,这里是供奉番佛的地方。重华宫在清代成为了睿亲王多尔衮的府第,以后由于多尔衮获罪,这里被改建成了喇嘛庙,即玛哈噶喇庙。而其南部的部分建筑群则被改建成储存皇家用缎的缎库。而今天缎库也衍变成为了南池子宾馆。 ^# Q+ v/ d2 F$ u% _0 I

重华宫东南有崇质宫,俗称黑瓦殿。景泰年间明英宗即被景帝囚禁在这里。受到了非常冷落的待遇,据记载某日英宗皇帝觉得肚中饥饿,向光禄寺(皇帝的大厨房)的官员索要食物,而光禄寺的官员们竟不予理睬,只有一个叫张泽的小官吏认为这样做太过分,暗中为英宗送吃的,并说有朝一日英宗复位,这些官员均要受惩罚。果然,几年后英宗皇帝夺门复位,光禄寺的官员们均遭惩治,只有张泽一人幸免,并被封为光禄寺卿(掌管光禄寺的最高长官)。在英宗被囚禁的几年时间里,景帝为了兴建位于今天东城区的隆福寺,命宦官大量拆毁南内的建筑,如翔凤殿的石栏杆等,并大量伐毁南内周围的树木,这引起了英宗皇帝的极大反感。等到他复位,这些宦官也无余被严厉惩治。而南内也仿照大内制度被修葺一新。崇质宫在清代被改建为普胜寺。明代在崇质宫南侧还有一座建于菖蒲河之上的阁楼,名涌福阁,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在清代已基本无迹可寻。 2 @& i7 Z" ~; o; a; d) T3 `

重华宫的西南则是皇史宬,是明清两代储藏皇家档案的地方,每年的六月初六这里和古今通集库、銮驾库要进行晾晒档案文件及物品的活动。而且在这一天宫里面还有吃过水面及嚼银根菜(即藕的新嫩秧)的习俗。 0 a9 Z( N, M9 F* R& i+ c

几百年如烟云而过,东苑早已不复存在,但东城区政府近年在菖蒲河上兴建了公园,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它不仅再现了昔日东苑的繁华,也为整日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一处休憩的好去处。到了周末,您不妨也到这里逛逛,除了感受一下昔日的过眼烟云,也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 H4 Z9 e8 H# H# S6 h2 d3 y9 R

 

8 G$ [1 q/ T) C

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东苑,我更知道南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0:11 , Processed in 1.12392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