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1-2 0:53:00的发言:3 c! P6 g) p {1 x S' w z
$ t1 S9 z' l k) S( t+ h% y, j
4 B" v: J4 y9 z: s十八罗汉的来历简介
% k4 `. |! \$ j! e0 _; W% F5 l
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0 B& h; O8 L Z, b ~
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公元2世纪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更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
, C* b1 W' k Y# i. V9 m2 t2 R6 k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时,绘图雕刻日益普遍起来。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推测画家原意可能是把# h; h6 _% b& }' K0 g
《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复了第一位阿罗汉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已
7 T+ y) g% q- O* I+ I' g; P. f5 k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的人有的是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休、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便很容易地在我国流传开来。
+ B% B, g, q9 ^6 }% l3 v5 p# Y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
" b& c) |* l' g; b+ N, h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十八”这个数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2 A, f5 A7 Z3 D5 r: b* u% P9 M, C
”、“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
3 q. \/ m( R$ ^ m% B; r“十八”情结有关。 十八罗汉是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加上另两位而形成的。# T9 W, Z, F/ F, f$ O% F' ^0 i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苏轼,他在《自南海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文中一一列举出十八罗汉的姓名,前十六位罗汉即《法
' B& t9 D/ G0 {! j( h住记》中列的十六罗汉名,新增补的两位罗汉,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这与第一位其实是同一位,只不过一
) C) `& p N2 V6 y* F8 J0 `个用全称,一个用尊称。后来,宋代志磐在《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见解,认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四大罗汉”中
$ x* K$ J( y# L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
6 z5 d+ v( i' }0 h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
9 k8 a! m, ?# S7 ?0 Y- }! f( g为准了。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后,影响越来越大,十八罗汉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庙中则比较常见,一般塑在大雄宝殿中,作为释佛或“竖三世佛”的环卫存在。
5 a, s7 S. o7 x0 Y3 m: C: ^; b 现在流传的十八罗汉因添加两罗汉不同也有数个版本,根据明清官窑瓷绘画中所用的十八罗汉图看,基本为如下成员。
: c Y% U: @8 i3 Y
一、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十八罗汉的第) N: ]* E9 Q G5 _% _
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另一说法是第
/ {$ U- o2 O" |% T3 Q" j0 `$ n* Q* Y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
3 h2 r/ f l/ K/ T9 O龙尊者」。
9 x7 ^; k: B* I, ?
二、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 b# K9 B1 x7 g0 O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 z+ D9 p1 ~% K7 E$ q/ q5 D
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罗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 ?7 n l: a+ Z3 P
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 l/ D0 H% z3 [
三、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 v6 x. l" T, ~+ t+ w* z) f
四、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身
* s! x* V/ ~' \1 z, `4 H) o R7 ~$ f+ O负经卷、东渡传经5 N- o8 v9 H6 U7 o+ L2 j, `2 Q+ h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
+ r; I- `5 j" q: U! Y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 t. V3 G, b3 \4 N! o$ U3 ^
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 t8 N. Z" u& p
五、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十八罗汉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 a; v: \& M ]
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
' `0 X" V8 U2 p* z( J/ z% [! f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 U3 p; ~: M7 @, D- U+ a
六、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 L9 x. c+ [" ?+ l& Y6 _ 七、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慈
/ N( ^5 e( P% Z4 i* I$ }祥老者、得道高僧 $ V- l: l- {/ ^4 I1 k/ M& e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微,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
- |# {' L- i* g: O% B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2 |) q: Z1 E; u l7 |
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
* H/ x5 x$ _# d7 H, X/ y% T9 u3 p; h
八、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 }; E5 I: }' v欢喜如意、其乐陶陶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带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
- ^8 Y A; M/ H& z! j蛇的袋。相传他在中国显灵。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粱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後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
2 Q$ ]! p6 }( z B# _7 X# k7 e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 R* F% i" u2 |1 p0 j7 \* Z 九、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威武标杆、警觉凝
" }: U/ L3 y0 c+ h+ E& {视
1 q4 _& ~6 R: R0 j禅杖在握、勇炽邪魔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 L l: z; |7 e2 \" U6 M& J
烂,结果要道歉认错。後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後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
% ?4 P# S) o* g/ ]6 B% |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 z+ l. y! ^% P0 s3 R9 W
十、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安6 E( O; R8 v7 _5 ^ }5 y/ S
悠自在、呵欠伸腰
4 t; Q) Y" A$ e$ Z神志灵通、自得其乐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 V/ j, b- W+ ?* {: A% j4 K1 n
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 j0 d6 k; g+ ~- D: K5 Y) G1 O
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 S! f; a, f' G! D9 g! [* N; [ 十一、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 |( X. l1 h( m# p 十二、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2 _ x b$ S* x
十三、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妖
" q4 ~7 E$ I! a' b* N3 \3 i魔除尽、玉宇澄清 + w1 o" y. U8 R+ G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
" o4 W$ q; V p- j8 i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6 { t( L) [$ ` a" h
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 O9 _ }% ~- |; U 十四、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 Vajraputra 的音译。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1,佛陀罗尊者原本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虎也能猎杀。后出家戒杀,将证阿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后,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
2.
6 M7 a @* k8 e }9 I" J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4 H4 p3 `& ]0 r, o% R+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 ;
- w- M5 I' d/ S' y9 y8 T( p, m6 t; X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 W3 |& {2 t" c" R* [- w7 P! p 十五、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开. {) X/ C8 j* x: Z1 A6 K+ V; ?8 q# Y
心见佛、各显神通 9 _) L' s' J: S$ t& _8 C* e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戌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兰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 o! w$ {5 H0 Q
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
, D8 }- Q9 ^- c8 `! G, T3 r+ t% o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 l! s" ]6 `' u6 a$ p# l
十六、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七层宝塔、佛法通
$ A1 n3 z. O4 P8 _& a6 m+ W6 y& d灵 + ^ D D5 t7 l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 p* l) r7 }$ J
由於塔是载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徵。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 p2 K3 ]0 a. r3 e- Y
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 y$ h4 z3 |7 e- f3 `7 Q1 I
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 K8 i) u o7 l& L% m& h$ J0 ` 十七、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後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7 \' [9 s6 T) c7 G7 b 十八、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 }/ {, {$ B- o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 n5 U* ]+ A! D, V7 S' }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5 w; C& ~3 d" w1 ?# a& |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 ?% t' B$ T0 I+ B# c
- q; l" {, V0 Y' F+ A A$ P3 M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