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宝文堂。 “宝文堂书局迁到东四八条,毕竟还在,第四代传人还在坚守着,如今不知道哪里去了。据说牌匾上“宝文堂”的三个字,是当时的工部尚书贺慈寿所书,在公私合营时期被当成废品处理了。” 此言不错,那么迁到东四八条后怎样了呢?我有幸接触了它之后的历史。简说如下,迁到东四后与中国戏剧出版社一起办公,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单位两个牌子,但是宝文堂也有出版权,它的主要出版物就是金庸、古龙等人的著作,那时还没有版权这一说,而宝文堂的出版传统在这方面又是强项,所以金庸、古龙们是不要钱也愿在这儿出版的,宝文堂这时所出出版物,认真负责,几乎没有一个错字,史称“宝文堂版”到八十年代后期,因为三联出版用100多万元一下子买了金庸先生的全部版权,随之原有各作者都将其版权出售,而宝文堂由于没有这个实力,更由于体制之原因,其优势不在。其自身也不再有出版权。 因为人事的原因,1992年宝文堂与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家,分家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的一部分人员与宝文堂再次搬回东四八条52号,但是他们除了有这个名号外再也没有任何本钱。1995年左右,中国戏剧再次将宝文堂迁到中国戏剧出版社,之后由于出版内容出了问题,出版署取消了它存在的资格,至此一个老店就真正的完蛋了。 很多老字号也是在这样的被人拉来打去之中消失的。谁对此负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