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3062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10-18
最后登录1970-1-1
|
一路不眠,夜话上海
9 M0 g/ b3 `2 } 十一点的夜班火车,13个小时的硬座,三个不相往来的陌路人,一次不眠之夜。因为上海,因为世博,三位t109次(北京至上海)2号车厢的旅客相见恨晚,彻夜长谈。; Z# \) c) s1 i6 J! g3 Q& X
坐在车厢的座位上,面对着桌子另一边的一老一少,我微微有些忐忑。可一听到我是去上海参加世博记者的训练营培训,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8 O1 v! i' n& ~& k4 Q9 |4 d( h, l
陈阿姨今年五十八岁了,来自东北的哈尔滨,是个老知青,2003年举家迁居上海。作为一个”新上海人”,她这样形容上海:“一个宜居城市,重商,大气,温和。”还向我举了个例子:“春节的时候,这边初五的炮仗比年三十儿热闹多了,因为初五是送财神嘛!”她家住在浦东,向我推荐外滩的美景,“培训闲下来一定要去看看那的夜景,没得说”。因为丈夫是地道的上海人,所以谈起海派文化,陈阿姨津津乐道:“老上海爱看滑稽戏,现在又有了周立波的清口,年轻人都喜欢,上海话的魅力就在这里了。”“郭德纲在上海可比不了清口受欢迎啊。”
1 f4 u8 h, |1 |8 |/ n( _ 坐在一旁的小李是个学生,时不时插上一两句。他是江苏常州人,那句问候“你切发?”让我措手不及,后来明白那是问我“吃没吃”。他笑着解释,因为家乡话在北京学习的时候经常闹笑话。常州离上海很近,他想在毕业之后去上海创业。“我时不时就去上海逛逛,这个城市是属于探险家和创业者的,这里有激烈的竞争氛围和相对公平的环境,”说到这儿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美国人都有个纽约梦,我有一个上海梦。”
8 d5 Y9 A* G! i) f 提起世博会,我们谈到上海的中国馆、城市的包容性,聊老上海的里弄、新天地的风貌,城市新闻、老街故事无所不谈。 R' H4 P4 Z1 C3 @' Y% S5 l
不知不觉路途已经过半,看着我拿出来的干粮,陈阿姨说起城隍庙:“去上海千万不能错过了那的南翔的小笼包,汤多肉厚。东北菜口味重,可来这边很快就适应了,这边菜味道比较中和。”小陈接过她的话:“海纳百川,真的不是说说,这里不仅是饮食,风俗文化、建筑体系都是体现着包容性。现在的外地人口越来越多,楼越盖越高,整个城市都要往东发展了。”“不过真怕有一天上海会经不住这么多高楼,沉下去。它应该是中国最重的城市了。”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调侃了两句。5 X7 o! \- E6 x, ^6 w
“这里有像老北京宣南胡同群一样的文化保护区么?”我突然觉得那么多的高楼会对上海的历史古迹造成冲击。- z- D- p( ~: [/ c" U/ U
“上海不像北京,这里的老建筑大都是近代开埠之后的杰作,洋房很多,功能性还是很强的。原来的功能能保留就保留,即使更改了功能看上去也不显得生硬,”小李说:“有些弄堂,好多经过改造之后变成文化旅游的景点了。”
% V# _& u+ |' U: _) o 陈阿姨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C3 h; p7 W6 e* \( C+ a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过了长江,晨曦透过车窗,几个人有了倦意,小李快要到站。
% J7 f' u. x5 G6 v) ^6 U4 y" V 临走时他反复强调:“到了训练营一定要给我寄几张世博明信片,最好把你们培训时的照片发给我,我也帮你宣传。”
c p: y/ p/ | 我忘不了他走之前的眼神,诚恳而坚定。
- }! |& o7 h$ N5 g0 h5 h# s& o+ w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让我酸疼疲惫,但用陈阿姨的话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往外面闯一闯嘛,世博对你们是个机会啊,看你是能吃苦的。”; B" h, Y e* c& O. ~6 |% I. ^6 N
出了火车站,告别时刻她对我说:“在上海遇到啥困难了就给我打个电话吧,不用客气,想逛浦东我带着你,退休了有的是时间。”东北人的豪爽加上“海派”的细腻,我充分体会到上海市民文化中的好客与热情。( b3 Y+ \8 w6 w( w3 W& q; c+ p
毕竟惜一夜未眠,来到宾馆我倒头就睡,睁眼时天已黑下来,嗓子微微有点疼,初来咋到,可能水土不服。
$ n Y( p" I: { o 走在通往会议大厅的路上,看着同行的大学生们有说有笑,夜色下的复旦宁静而稳重。: C9 Q4 C# B0 \/ q! [; \
“我这有药,”同组的何天一听出我喉咙不适,冲我灿烂一笑:“我可是学过医的,日程安排这么紧,小心感冒啊。”
. |/ R1 {& g( K \4 e+ _ 耳边响起了把陈阿姨与小陈的期盼和祝福.....世博会,对与新老上海人,对与怀揣着上海梦的探险者,对与我们这群报道世博的年轻记者,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 ]. n9 e' ]0 y8 W7 w' Y' t 看着窗外的夜景,又是一个不眠的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