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3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说胡同摄影

  ( z6 d. K$ G% t4 |7 z

                                                                还说胡同摄影

' Y7 a/ W# f; H' i' |1 ~+ E" I8 \

 


; |+ x0 t `7 D D

    新的一年到了,而瞬间一个月又过去了,可胡同被毁坏的节奏,伴随着岁月的脚步,依然肆无忌惮,甚至并没有因马上登台的换届选举而稍有收敛,面对着日渐消逝的胡同四合院,怎么能够真正的记录住胡同文化的演化蚕食过程,除了从纪实的角度,把这些毁坏胡同文化的恶行,尽可能真实的记录下来,还有一方面,就是探讨如何要有一点艺术的思维境界,把我们心中胡同的神韵美感,通过摄影语汇的表达出来。在现实的胡同环境中,我们不要被泪水遮住眼球,不要被怒火刺裂双眼,而是要把残存的胡同景象,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表现出这个时代烙印的独特个性----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胡按套用)。

* B7 ^0 }. t7 {" t% o) i5 k

    之所以想起这个话题,有几个原因:针对自己,新的一年,要有新的态度;针对环境,无论胡同拆迁成什么景象,一定要情有独钟痴心不改;针对风格,搜集资料忠实记录与挖掘靓点艺术表现并行不悖;针对意境,努力调动更多的摄影语汇,借鉴学习突破重组的构思意境。

1 k. R! p9 e9 U" @- i

    龙年已至,反观自己以前的这些摄影习作,量的积累大于质的突破,甚至有原地画圈的重复堆积之感。虽然还没有完全找到问题的脉门,但觉得自己犯的毛病其实也很简单,一是在题材范围上没有专心致志的拍胡同,一是有了好的机会,并没有全部用在胡同题材上。

. h0 p7 e! y' ]; _1 X/ v

   新的一年有新的态度,也是自己的由衷之言。现在拍摄的技术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是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反而真正好的作品,真正有建树的大家,并没有太多的涌现。我以为当前的环境影响,一是普遍的浮躁,加上数码摄影的技术支持,潜心埋名研究摄影艺术的人就必然受到冲击,一是各种名目的商业摄影比赛,以摄影为名目,以高额奖金为诱饵,艺术搭台经济唱戏,使得人们很难洁身自好。再就是根本的一点,宣传舆论的工具军规党训,使得中国的文化大环境基本是昧着良心在互相欺骗,既反映不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也容不得艺术家个性的自由展现。所以即使数码摄影技术给新时期的摄影创作,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但是冷静客观的说,这一阶段(数码相机在中国普及开来的这段时期)摄影艺术作品的成就与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 P# V6 P8 g/ x; ?0 g$ w! c

    也许这是自己的偏见---艺术作品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应该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思维逻辑。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必须真实的反映现实社会的诸多现象,而艺术家更要有社会责任心,对于这些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敢于仗义执言,为社会的进步,奉献一些做人的基本良知。为此,自己虽然以前一直在拍胡同,但感情使由的因素是主要方面,但是时不我待,胡同作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瑰宝,已经离全面消逝的悲烈结局为时不远,把希望寄托在新一届的决策者的说辞,从现在的蛛丝马迹来看,只是胡同文化守护者的痴人说梦。所以,拍胡同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偏爱,更应该是一种责任!

+ l$ I ^9 j& P% l( e$ j( ?3 S$ c

     从拍摄胡同这个题材的审美取向上分析,的确胡同的景象,用“凄美”“惨烈”“悲壮”“惨不忍睹”来概括描写,一方面是毫不过分,一方面还是要“壮怀悲烈”。也就是目睹一个时代的变幻,无论是人为的悲剧,还是历史的必然,历史把记录这一瞬间的责任,巧合的机会与你,你既是一个受害者,同时又是一个亲历者。你可能扭转不了历史进程的举止脚步,但你可以冷静的记住每一个细节的卑劣与可耻,所谓“当胡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所以无论是完整的街道、完美的四合院,还是砖瓦狼藉,墙倒屋塌,自己都不要再固执像上世纪末那些胡同题材大师的拍摄审美模式,真善美的排位,已经把我们的思维逻辑说得清清楚楚,任何艺术的审美,首先是真,最后才可能产生美,如果仅从感官表层上看到胡同现状不够美丽,而舍弃这种文化消逝的题材表现,这就是本末倒置,所以也就无从谈什么善了。我现在甚至在想:究竟陋室空堂感人,还是当年笏满堂感人,历史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轮回,记录了辉煌固然可以感动人,但是记录了消亡未见其就不感人,甚至可以讲,正因为记录了消亡,反而会使当年的辉煌成为了铺垫和过程。

* ]* m# R9 d4 L3 ?' X; i

    当然,我是绝不希望胡同消亡的,甚至把每一个胡同的今天现状,都作为明天改变政策的终结之日,但是这只是一厢情愿,那么说句最俗的套话,化悲痛为力量,用镜头表达一份自己的拳拳之心吧。

, v7 J: s; \5 w; [7 }

    再说纪实摄影与艺术表现这个话题。一方面是题材表现的侧重点,一方面是同样题材怎样能够达到“德艺双馨”,也就是说纪实摄影怎样能够尽可能的达到艺术表现的境界。

4 T5 q9 n% q6 p. O' }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摄影作品养眼与否的问题。一个(一幅)文艺作品,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社会承认的普遍评价,同样是一个(一幅)作品生命活力整体健全的组成部分。我的老师曾经讲过,真正的文学巨著,是不考虑社会是否承认的功利之心的。当时我对老师所举的例子曹雪芹和梵高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从而也对艺术究竟起点于什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认识有它的相对性,我现在可以设想,如果红楼梦不被坊间传抄拓刻,而只是一些高风亮节的文人雅士闭门独赏,可能这部文学巨著就会与中国文化的进程失之交臂,而梵高的作品,在他后世如果不流入社会,可能永远也不会得到人们的赏识和拜读。所以文艺作品的社会性,也是文艺作品的本身生存本性。

3 E7 u, W/ e* M7 k3 z2 d) @3 T

    联系到胡同题材的摄影创作,纪实摄影是对于这个题材非常重要的生力军,但是绝不是说在这个题材的拍摄上只是纪实摄影一花独秀,而艺术摄影在这个题材的表现上,依然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忠实的观众。更进一步说,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并非冰火两重天,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看起来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有一段自己的确拿纪实摄影更要注重真实作为不能尽可能艺术表现的托词,今年看起来,这是很可笑的。而且非常客观的说,作为摄影作品,如果你在给观众第一眼的时候,不可能用艺术效果吸引住他的眼球,又怎么能够使观众驻足,从而品味你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呢?

7 k& R& u& l a8 f) Q

     关于胡同题材摄影的意境问题。从一个画面的构图到摄影创意的构思,到一个题材审视的意境,是胡同题材摄影都要认真思索的课题。

% T0 ]2 k! e6 W

画面的构图,既成的教科书可能有一些可借鉴的规律可循,而一个摄影题材的创意,就的确是一个“艺术”的问题了。如何把握一个画面的创意处理,千变万化,法无定法。既因人而异,又因物而异。所以表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画面的构图,而之所以形成这个画面的构思。确实是一言难尽的。

" o2 u8 ]3 W% N N

作为画面的构思这一话题,我也有意识地搜集了我所能见到的一些书籍,从而也得到了很多有规律性的构思模式。这些规律可以举一反三,也就是说艺术创作在某些方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4 l$ P4 }0 X. f2 I6 Z

但是画面的构思,如何创新,如何有个性,有些规律性的模式就不够用了。画面的构思的形成,实际就是由这篇文字所说的意境来孕育生成的。说大了是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心灵个性所驱使,说具体点就是站在文化的空灵角度,处理影像的具体课题。这个问题的确涉及了更深奥的层面,我一时还表述不清,但我这一阵确实对于如何拍摄胡同题材,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处理有了一种探求的渴望。

6 |) G! A1 w2 o4 m

    我在这一阵对于胡同摄影的意境,也想探讨一下,现并无成熟经验,现只想了两点。

" ^; U. l3 P5 ~1 u% s1 G9 A

    摄影界一直在对摄影风格中国化的课题关注很重,甚至似有定论:即使是像郎静山那样的摄影作品,也只是一种借鉴,一种借代,并不能说是中国风范的摄影风格。这一点我不敢多说,但我似乎觉得,从中国画看,画面的风格,似乎是与所画的内容也有一定关系,相对中国风格成熟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可能也算个佐证。稍微也演绎一下,譬如拍摄长城,拍摄徽派建筑,拍摄江南水乡,以至拍摄上世纪末的北京胡同,似乎在题材上,就容易与中国情调更便搭界。如果这种意见成立的话,那么是否现在的胡同现状就也能用中国风格来刻画描述吗?当然,现在自己还没有什么太多的实践,但我想,即使是纪实题材,如果想艺术表现的话,那么从用中国风格的角度来理解认识,是否我们的胡同题材摄影就更具民族特色了呢?

3 f, i w3 k, Z- \

    还有一点,拍摄任何一个题材,都是功夫在题外。所以当我们想进一步拍摄胡同的时候,我觉得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再重新审视一下胡同的兴起和没落成因。而历史上的胡同兴起,离我们太远,我们现在见到的胡同,绝大部分是清末民初的建筑,那么就以这个时段为研究的时段,可能资料和物证更为清晰一些。

' k! d# Q$ h! e1 f6 _9 I& q" I! @

    民国阶段,北京的胡同基本到了数量的最高时期,为什么没有遭到破坏呢?可能政治上北京不是都城,所以没有大兴土木,经济上囿于军阀混战,八年抗战,国党内战,没有财力支持,这都是必须承认的,但是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国府对于胡同的认识与党国有区别呢?我在揣摩:在政治上国府认为胡同并不会对他的统治产生任何威胁,在文化上认为胡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既然是统治中国,为什么还要毁坏老祖宗的遗产宝物呢?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杜撰,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一个清醒地认识,可能在一个如此那般社会的大环境教育之下,绝不会产生出梁思成这样的杰出精英的。试问一句,在现在北京精神的喧嚣中,别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胡同,已经成人的年轻人可能对于胡同也无印象了,至于那些道貌岸然的牛头马面们,或是他们的良心被狗吃了,或就是胡同已经在他们的大脑记忆中,根本是与民族,文化,道德,人性没有任何关系的了。

7 {# c& \2 {; ^( \' z6 u" N+ K5 g# h

     一个胡同课题的拍摄,绝对是一个民族文化沦丧与保护的原则问题,虽然还有很多朋友在精卫填海杜鹃啼血,但我还是觉得,今年的三月也不会给胡同的保护任何一个答复的。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还说胡同摄影(12,2,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用先进吗?

  " x/ D! p$ B) ~6 O! D' C" s

                                                          文化用先进吗?

2 l) R: K; V3 x

 


# R9 t' z2 N K t" G* ?3 |# N

    春节休息,除读了点书,就和朋友聊天侃山,说不上收获,只是一种自己的感悟。

2 ]# N3 ^& Z2 U

    片子拍到一定的时候,似乎又感到了一种新的压力,如何突破,如何进步,是近来经常困扰自己的问题。简单说,拍摄水平的进步,一是技艺的进步,一个是意境的拓展。技艺的事,似乎可以论招就式,可意境的变化,的确首先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 \' ^4 D3 g% f+ W" v+ m/ b

    上篇文字 ,已经接触到这个问题,就是艺术上的审美和摄影之外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转化。艺术上的审美,可能受个人好恶的偏好,取舍扬弃的最终结果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而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几乎是一个很残酷的等量交换为前提的交易,你连某种知识、学说、意识、思想,都没有听过见过,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你怎么能够进步,怎么能够“功夫在诗外”呢?没接触过(看过书,读过字)不要提,而即使是你曾经读过看过学过的东西,也未见能有多大比例转化升华为你自己的思想意识。

+ _* y& y2 N2 B

所谓要进步,也就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索的更深,梳理的更理性。所以说某个人的摄影技艺有没有突破的瓶颈,我觉得如果从高一点的角度来分析考虑一下,也许会有所突破,这也就是自己之所以想说文化这个话题的初衷。

* \: A8 D, R8 R7 S1 I! `& R

    文化是什么,无论是从字典词典寻章摘句,还是偷懒取巧从百度搜狐下载转帖一些文字,可能都可以貌合神离的给文化一个定义,而之所以说这些定义似是而非,不是说自己有什么精准的建树,而是文化这个概念,的确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文化有个整体概括的共通认识,况且,我想说的并非论说文化是什么,而是文化究竟用不用先进!

" U! ^: N1 ]* [0 f* r/ F5 [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我觉得可以基本上分为大家熟知的两大类,一是社会科学,一是自然科学,当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以为艺术(摄影)应该归为社会科学,(当然数码技术也是依赖于自然科学)

3 R: a, L$ }5 c2 h

     谈论文化,肯定离不开民族和历史,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提炼、梳理、归纳,升华而渐进生成的。所谓灭绝一个国家,首先就是灭绝这个国家的文化,灭绝一个民族首先就是毁灭它的历史,说明的就是这样一个攧扑不破的真理 。

- e4 s- R* x7 F6 ~" t1 y, D

     外国不说啦,拿中国来说,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多少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习俗,有自己的信仰。这一点除了在每年需要造假的新闻报道上,有几个穿上民族服装作秀的镜头之外,五十六个民族还有什么个性可言。我是纯血统的满族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在谱的八旗,可我一句满族话也不会说,一个满族字也不会写,一页满族书也不能认,至今充其量能够知道的也就是“萨其马”和蜜贡的区别了。

5 |# n8 t4 L$ _- o' B' T4 |5 y2 `

   一个国家某个民族的消逝,肯定折射着在这块土地上其他民族的现状,而一个少数民族的消逝,已经启示着是多个(多数)民族文化的湮灭和冷落,然后就是对于这个(国家整个)民族历史的诋毁和消灭。中华大地之所以孕育了这么多的民族,肯定有着必然的历史成因,而现在一个个少数民族的现状(或者说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现状)难道不会是“多数民族”今后的回光返照吗(多数民族文化的今后命运,肯定也会煮豆燃箕沦为践踏)。

' T3 ^( B- ]' c; t+ C7 Q. M5 Q

    我写这篇文字,绝没有想站在满族八旗的角度发泄牢骚,而是觉得同是炎黄子孙,多少个兄弟民族文化的消逝,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消逝的时刻了,谁也不用危言耸听,其实一个“先进”文化,确是已经把中华民族文化摆到了历史的择决关口了。

: }$ D3 w& |' s1 x* L

    什么是先进,我觉得首先这是一种对应逻辑的思维概念,先进是相对于落后而存在的。没有了落后自然就显不出先进,那自然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而孽生共存了。现在搞的扫黄打非,北京精神,肯定是先进文化,那什么是落后文化呢,党国历来就有: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的强权专制,那么什么是落后文化呢,文革浩劫已经给文化革命判了一个定论,可是体制决定这种革命依然会随着这种统治思路盘踞中华,所以统治者的文化永远是先进的文化,而被统治者(当然包括现今统治者曾经反对过的以前统治者)肯定就是落后文化,这样他们才能拉大旗作虎皮,自欺欺人的以自己是先进而苟活呢。

# b; T$ N- p: Q0 A, t1 ]: m

     退一步讲,现进与落后,其实和正确与错误没有丝毫的干系。譬如讲,一个马拉松比赛,获奖的金牌选手在人们心目中可能比最后一个坚持到终点线的选手,优秀几许,但是人们会把情感和钦佩更多的倾注于最后这位战胜自己的坚持者。再比如,化作春泥更护花,山花烂漫丛中笑,这是借助于自然景物来比喻做人处事的精辟哲理,也就是向世间证明着一个道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没有山顶洞人,周口店古猿的原始积淀,何以绵延至现在的反腐倡廉,和谐社会。

3 [+ K! L) w$ z# Q% ?' y$ z

   再先进的文化也不是从石头子里蹦出来的。其实就是所谓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未见其就是正确的代名词,发明了蒸汽机,就开始了资源污染自然,发明了核技术,就可以用原子弹卫星上天来搞核讹诈,克隆技术可以属于先进了吧,我亲眼见到了澳大利亚送给朱镕基那头大龙种牛的克隆儿子,但是凡见到这头牛之后的人,无不是揣揣不安:人类能被克隆已经是手拿把掐的了,一旦开个几届几中全会,造出几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德艺双馨克隆X二世,X 三世,来当代表的楷模,简直太小儿科了,那中华大地可能和谐得就绝对没有丝毫走调杂音的了。

) l' [0 Z8 J# ^2 g. W

     文化有落后的说法,不知取源于谁,其实就是找不出冤头债主,也用不着再以文革浩劫的僵死模式来谬体误传。优秀文化可以弘扬或是提倡,糟粕也可以争论或者改良,但是一种文化的生成,肯定有当时历史的必然原因,切不可以就挥舞先进或落后来武断对待一个民族含辛茹苦血汗培育的文化结晶。文革浩劫尸骨未寒,现在已经是电子信息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全地球只剩下(好像)四个,中国、古巴、越南、朝鲜)不要等到什么时候,地球村把中国当成世界的八宝山,我个人算不得什么,但也决不想随这些口是心非的先进文化人陪葬作俑的。

( G U, x& G" s& |9 v

     文化的学习,一是要有民族的良心,一个是要有历史的良知。开春那天去了十三陵的康陵。北京人有句话,去趟八宝山,灵魂就得到一次净化,而我觉得每去一次十三陵,灵魂就得到了一次升华。

2 J2 b- ]5 p7 t

     由于文物保护的各种规定,所以十三陵的康陵,平时是不开放的,因为立春,那个村有领导咬春,我们也就有机会拜谒了康陵。

- z4 C; ~# v5 V3 [7 Z' x

    受到的触动很多,只捡一例,就是墓地建筑用砖上面的铭文(落款)这种落款当时的目的,主要是工程质量的检验根据。一般是属地,年代,窑名,工匠这几项,有全都铭刻于上的,也有不同组合的,款式和大小都不尽相同,阴文阳文的都有,字体也是不统一的。康陵这种带落款铭文的城砖如此密集,如此清晰,的确令我心醉倾倒,也令我感到万一先进文化把这些也给落后了,这是不是满人忧天呢?

2 g. J. Q# o) `5 v" y2 S

    现在一说青花瓷,张口就是官窑民窑,朝代年号,用落款铭文(只要不是赝品)就能够说明物件的文物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落款铭文,也反倒成了这些砖瓦的身价标识。

]" U/ L9 D; j7 O* e" Y

    我在北京也见到过有铭文的砖瓦。十三陵定陵的金砖最为著名,还有一些有城墙建筑的偏远角落,多多少少都有铭文的砖瓦出现。但是可以惨痛的说,能够见到的有铭文的砖瓦建筑,已经基本毁灭的差不多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年前我去通县南大街(北大街已经荡为平地)在普通民居的青砖上也发现了有铭文落款,好一阵窃喜。事后又自责,本来是很正常的历史延续琐迹,现在反而成了文物珍宝引为惊叹,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民族文化,竟然沦落到从雪泥鸿爪中寻踪觅迹,面对着这些无声的见证,还能耻说什么文化呢?

7 `& g8 i/ T2 l9 V2 G9 z

    先进的对立面就是落后,把自己摆在先进的位置上,也就是把自己摆在了所谓的落后的对立面,那么每个老百姓尽可能知道一些究竟什么是落后文化,也就明白了对立面的先进文化是神马东西了!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文化用先进吗?(12,2,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莓与化肥

  % O# d5 _1 ^2 g% B

                                                                草莓与化肥

4 C- @* K( i. X4 `. w

 


' R" F' J5 J4 T4 g' ]' J* [3 J" U& O+ Y! Z

    北京的春天,是喜欢摄影的人,最难捱的季节。景色景色,没有色哪来的景,北京的春天只要别赶上沙尘暴,就是老天爷有眼了,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只是拍拍化冻开河的一些题材而已。

$ L( x( I6 `% ~0 E

    既然闲来无事,也就只能看看电视,上上网,听听广播,虽然是新闻瞎说,结论评论咱不听,不过有什么事还不能都瞒天过海吧.捡几件热门的,咱也掺和掺和。

5 B2 n: ^9 b4 b

     A“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这句话对于我们插过队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比老毛语录背的不差。

- v' R3 V% f! ^7 L3 R1 P! J- A% l

     东北十年,多少也知道种庄稼的一些常识,尤其是如何提高产量这个最终的目的,什么间作轮作,秸秆还田,都是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但是,中国人总要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政治误导,粮食本身的产量的期待值,早已超过了粮食质量的本质,也就是说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不顾自然规律,不管粮食本身究竟给人类的生命生活提供什么,已经不是生产粮食的目的,而只是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最后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害人害己全部使用化肥了。

3 ~- o' ^. l7 W' _: m- o- D. }

化肥是什么,说白了,化肥不仅仅是粮食的大烟,而且就是毒害人们生命的慢性毒药,不管是不是农民,都知道无公害绿色食品对人类的生存的意义,所以才有那些专供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的绿色基地。而这两天甚嚣尘上的草莓世界大会,据说都已经弄到了交通管制的火热程度,可我总觉着这个事有点瘆的哼。在这之前我也去过几个草莓大棚采摘过,除了价钱上贵点不算,就是那些草莓的形状颜色,都跟画一样的漂亮,我打怵了,而吃到嘴里,那个甜呀,(不是香)真让我更联想起一句话:最美丽妖艳的花是罂粟。

! f0 E( p" O( C& @4 Q1 y; e6 o8 |

    我见到的草莓种植大棚,有无水繁殖的,也有盆栽的,当然成批量的还是种在地上。无水繁殖和盆栽就别提了,肯定是所谓的营养液培植,而大田的草莓,稍有一点农业常识的也会知道,没有肥料肯定不会开花结果。可是大棚的种植,一不能靠轮作兼做,也不能靠秸秆还田,只能靠施肥来补充营养。我是知青,知道有机肥是农家肥,无机肥是化肥。过去北京人吃点抢季的青韭蒜黄,都是靠多少大牲畜的生物链在支持着,而现在的多数大棚周围原来几乎就不是熟地,更别提有什么农家肥了,根据我的猜想,只能用化肥了---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么只要是用了化肥,那么用多少,用了之后草莓本身的有害物质比例,吃完之后会对人体本身产生什么危害,我想在当前这种利欲熏心的市场大环境之下,稍微一想就会后怕了。

+ Y; M$ Y% s" {+ T* T: M

    而所谓的世界草莓大会,还有两点也是中国特色。一是所谓带世界字头的事情,或是根本没有什么世界上的任何权威组织承认,只是中国人自己的瞎编乱造,或者就是外国人已经玩剩下的,没有任何油水,甚至世界其他地方国家没法混下去的事情才拿到中国骗钱闹事。一是当地的官员为了捞取政绩,掘祖挖坟坑蒙同胞在所不惜,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这两种可能都是举办这几次大会的必然因素。

$ H E# A2 v' t8 C8 F0 a% r

     B 昨晚上看新闻联播,提到了雷锋五十周年的社论。还是中国人用滥了的一句话:为了打鬼借助钟馗。

8 r e( p" s) k4 y9 j6 K5 N3 v2 n

    这个社论使我联想起文革的一些事。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说是海瑞,打的就是彭德怀;爱国主意还是卖国主义,说是清朝的事,打的就是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批周公尊法反儒,说是评论孔子周公,打的就是周恩来,而当时这些文章都是出自两报一刊,当然包括人民日报,所以现如今人民日报一出社论,我就不由得想起一句话,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文革玩剩下的东西,怎么现在还是黔驴技穷,仍在弄这一出呢?

+ @6 z5 ?1 E+ z9 d; b8 i. ?( }

   我们小的时候,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什么雷锋,王杰,刘英俊层出不穷,可我们那时候已经情窦初开,也偷看一些外国小说,觉得日记本身是私人内心独白,怎么就成了教育的课本了呢?甚至童言无忌,也在议论,难道这些个20郎当岁的年轻小伙子,就没有想过搞对象吗?可到了文革的时候,这些偶像全都被推翻了,理由就是一条,没有阶级斗争的意识来改造世界观。

. K( r& t' M7 ^

    不过50年过去了,反倒觉得这条理由还真有点那么个意思,雷锋本身的事情或者是日记,是真是假先放在一边,但不提阶级斗争是说得很准确的。

/ v/ g' [2 n% ~: P Q* n

    2012年的中国有没有阶级不知道,那有没有阶级斗争就更不知道了,所以推出一个50年前不讲阶级斗争的偶像,作为50年后的一篇社论来又做文章,即使是小儿科的把戏,也可以逗个壳子。

7 A" J/ ^' |" _" P! x$ R# _( U

    没有阶级,可有阶层这件事还是很多文章在经传发表的。那阶层之间肯定没有阶层斗争了,但是不是有阶层矛盾呢?可能是有,否则就不会有和谐社会的提法了---因为中国特色就是什么话必须反着听。

/ ~# t+ G6 `5 i" u4 I4 V

    其实中国的英模偶像不胜枚举,为国捐躯的有,精忠报国的有,含冤致死的有,刚直不阿的有,为什么不提这一段呢?老百姓不懂得国家大事,唯一知道的就是不患穷,唯患不均。雷锋做的事永远解决不了物价飞涨,而和谐社会童话与贫富差距的谎言 ,就是雷锋活着当了国家发改委主席,也难以自圆其说。

+ D) r9 e$ M' F; F2 u5 a1 \# P- b

    据说,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有雷锋的牌位(我也见到过类似的照片)也许这不是传说。但是资本主义的豢养的走卒,怎么能够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相提并论呢?可如果这真是事实,那么之间的共同点就是一条---军人。但又必须提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军人和无产阶级思想的军人,要想在军人这个层面上摆到一起,那么就得把所谓的思想也得抛在一边。而究其本质讲,军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军人是没有思想的。而国家是什么:“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那么,军人个人自己的思想反而成为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不是本末倒置,就是脑子进水了!

0 R$ B; E! h+ g# C- b

     C 说到新闻,谁也迈不过王立军这件事。不过我还是受文革的毒害太深,“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所以每天只要有机会,总是看新闻瞎说的。好像王立军的事,在新闻联播里没有提及,可能这种事情比起桑给巴尔耗子搬家,多米尼加土豆开花更不值得上中国的央视新闻。这件事,无论怎么掩盖,有些事可是板上钉钉。王立军肯定去了美国领事馆,王立军肯定受过中央各种数不清的美誉勋章,至于王立军是蒙族人还是汉族人,他曾经开车撞过谁,那都是中国特色---不值得聒耳。

; E6 ^" E4 H& i2 l8 Z6 g* \+ N& ?

    如果说王立军揭发了薄熙来老婆贪了多少黑钱,而王立军本人,也利用职权贪了多少黑钱,似乎和说煤是黑的面是白的一样,想弄倒一个人,在中国很简单,当年弄CXT的时候,有一条罪状就是他霸占一台照相机,只放在他的办公室。更何况现在改革开放又这么多年了,别说在位的不敢提财产公开这件事,就连王储候选人也把自己的子女办成了绿卡,所以这些事都是非常正常的,拿这些事说事,只能说明说事的人自己脑子有病。

3 b5 y; g: D8 Z/ N0 R' `5 H

    那王立军这件事能让老百姓知道点什么呢?一是王立军的事肯定和新党国的组阁有关,关系到薄熙来的政治命运,也关系到这一派的政治命运。一是王立军绝不是和薄熙来的将帅不和之争,这里面肯定有大书特书的文学素材。我记得CXT出事之后,《天怒》一本书,轰动全国,最后下架查办,还把我的一个同事也牵连了进去。好像毛老头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中国现在的民主党派还敢不敢自慰为党,当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决定的,而党内有没有派别,虽然中国一直在新闻中“胜利召开、一致通过”但薄熙来、王立军事件,还是让我们老百姓闻到了一点党内派别的味道,至于是不是如此---世界的前进,来自于事物内部本身矛盾的运动,如果连这种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都不敢承认的话,那21世纪的信息时代,和即将重组换代的党国领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没有,还真得沏杯高沫慢慢的品来。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草莓与化肥12,2,2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涂鸦小记

  4 t8 u" [ s( h; g, c

                                                            胡同涂鸦小记。

! J: u4 [: p2 h- R3 Q

 


8 V7 ?# {8 D! X

     现在我们看到的胡同创意涂鸦这种风格的图像,多是通过绘画在胡同用各种颜色在墙壁上绘画,做出嘻哈的彩色图案。这种图像一般都很随意,具有幽默搞笑的风格,在北京胡同,我也见到过很多各类的涂鸦作品,由于拍摄时间跨度较大,只能把手头的一些图像凑在一起,对于街头的这种文化现象,有个大略的了解。

1 Q( }; A* B0 N' U) Y' O

     英语中的“graffiti”意为“涂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费城宾夕法尼亚州的graffiti。制作者将自己的绰号以及自家门牌号之类涂绘于墙面等介质上,后来扩大到汽车、火车和车站站台等不同表面上做graffiti,墙不再是唯一的介质。 从字面上解释:涂(随意的涂涂抹抹);鸦(泛指颜色)。“涂”和“鸦”加一起就成了随意地涂抹色彩之意。

2 {6 o1 \, g/ B* U+ _

     涂鸦这个词既是一种绘画风格的表达,其实在其它领域也有借代:

3 G0 K1 H$ I8 R. w; j

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多用作谦辞)尚欲勉强涂鸦,以求指教。

8 I7 W$ z0 Z# ?8 `( e) M: l

    也指艺术上的各种颜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觉描绘出一种色彩的特殊风格。

Z- p( V) u4 h- g

乍看起来,涂鸦这个词似乎是外来名词,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涂鸦这个词,早已出现过。

0 O9 }+ X! o3 M" V, @/ h, M. Y) l

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因以“涂鸦”比喻书画或文字稚劣。多用作谦词

1 j$ i1 c& D. \& E- [. F$ q

  明·管时敏:《墨窗为越人赵撝谦赋》:“我嗟涂鸦手如棘,屡欲从君问奇画。”

0 E5 s. h5 k8 C6 a7 v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

/ B4 J0 w- F' p- f: J. A

  《孽海花》第十四回:“这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

' r6 h. i9 Y: m; v h3 J6 r" x; F3 s& A

    现在发的这组片子,分四个内容:

8 @+ h7 s( |- w. ~( T

     1 观音寺街贾勇卤煮店里的壁画;

" A. n2 r/ l0 a3 [5 o" G7 [" V

     2玉河遗址,北河沿东南侧,也就是被拆迁的织染局胡同这一带;

0 e6 m( v' _, t6 ?: F- c* ]

     3 沙滩把角路南面工程的围墙;

4 ]3 w' E" u3 c, z/ T

     4 北京各个角落拍摄的涂鸦影像;

! S' m5 C# S: e/ |( N9 N

     坐落在大栅栏西口对面的观音寺街,里面有着异常丰富的北京文化底蕴,有很多历史建筑风骨未消,而使北京摄影发烧友最熟悉的当属玩黑白大画幅的贾勇开的那家卤煮店,尤其在去年连续搞了两次胡同题材的中外影友摄影展,使得更多的朋友知道了这个地方,关于贾勇和他的摄影作品,我已经在博客中发过几篇文字,而我去那里除了看片子吃卤煮之外,吸引我再三再四的来到这里等原因之一,就是墙上的这些涂鸦作品。我不是搞美术评论的,所以也说不出太准确的感受,但我觉得,形象的经典、造型的幽默,京城的韵味,画风的老道,以至画面随建筑变化而行云流水的构图,京味十足的北京俚语,使人觉得一种真正的老北京味道浓郁其中。也许我是短见,似乎在北京能够见到如此水平的涂鸦艺术作品,可能当属这里屈指可数。

) c4 a2 l- }4 g1 q' [7 @

    玉带河工程,说是通惠河景观的延伸,但是随着当年主管这件事的区长陈平,调到国家大剧院,这件事现在成了烂尾半截工程。从后门桥到东不压桥这一段,基本开工渐见成色,而这个河道的南段,就从平安大道断开,北河沿东板桥这一段,只是把住户都拆迁,房屋拆得七零八落,河道浅浅的挖了个沟,现在反倒成了地铁的基建工地。我从小在这里出生长大,有着深切的感情,这一段有两个小学,一个是东板桥小学,是我的母校,现在已经夷为平地,另一个就是织染局小学。从依稀的印象感觉,这座小学不是当年清朝的织染局,至少也是个寺庙官宅,而现在展示的那一组图片的旧房位置,就是在这一带。

% M* y6 B+ ]$ o) d

    这组作品,看得出绝对称得上涂鸦美术的典型之作,虽然内容上很随意,但也能揣摩的出,作者肯定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至于表现了作者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作品诉求,我也不好妄加评论,我只是觉得,民间如果有这种心态的人士,在这种环境之中,画出这样的美术作品,对于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北京文化,也不失为一种风采光鲜。

0 _5 d6 d& |, C; O' [7 p

    沙滩街头的这组作品,典型的是一种为宣传服务的街头游戏。(也有可能是某个宣传片的外景地布景)估计这些作者,也是有一定绘画水准的。从作品内容看,无非是当前无关痛痒的话题,但如果记录下来,也是可以作为北京文化现象的一种历史记录。北京现在这种街头的涂鸦作品还有很多,主要是为了建筑围挡做装饰,以前常见到用罐喷漆作画的,也很有特点。

5 y. U! @% q/ r* `; c! G- c

    最后就是这几张散落画面了。798是街头涂鸦艺术的鼎盛之地,如感兴趣,这里的涂鸦创作,的确很有欣赏的空间,我搜集了很多,平时玩味学习,很有收获,这里只信手拿出了这两张。至于其他那几张,我倒觉得是非常值得搜集的一个题材,作为整体的北京文化,兼容着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不同的意愿诉求。现在街头扭大秧歌,跳交谊舞的人们,也许在舞蹈的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这种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使得娱乐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处理得越发简单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给喜爱绘画的朋友,也能开辟出一些空间,我想北京胡同的美术创作肯定会有令人瞠目的作品出现。

. X6 s& D1 D) h+ P' r7 M

     其实现在涂鸦除了在以上的这些地方出现之外,我已经在很多郊区新建的寺庙围墙上,也见到了这种几乎可以和涂鸦相提并论的画作,当然内容多与佛教的宣传有关。但看得出,这些作者很有可能都是出于自己本身的意愿,而不是受雇于人,所以在内容选择上,从表现手法上,更具有民间的乡土气息,虽然不能说这就是新时期的民俗文化,但多少能够感觉到,这些人画这些画,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也从这些画面,表达着自己的意愿诉求。

/ P3 |4 ~+ L/ A; _- z! R; E

     生活本身的美在于发现,而这种发现我以为是源自发现者对于自己生活的乐趣自信。

0 U& t1 O2 j* [# R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涂鸦小记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

  # a6 U6 D1 O/ U* s% M; Q

            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

, u7 I" E5 ]( N9 x8 X! {

fficeffice" /> 

7 b0 y5 i& Z9 R2 _) q5 O

 

9 }5 X, h( b( F! k6 m% H/ C

     与一些朋友闲聊,说到了摄影人多愿意到西藏去拍片,究竟这种冲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议论对于自己拍摄胡同很有启发。

8 i) C' R: K+ a+ g+ P( V, O

     我以为,其实去西藏拍摄的朋友,除了拍摄蓝天白云,哈达牦牛之外,更多的是藏民喇嘛,佛教寺院。也就是说按中国摄影题材分类的风光摄影虽然有一定的比例爱好,但更多的人,在拍了大同小异的风光题材之后,似乎觉得这些东西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拍到,就把镜头转向了人文题材。人文题材拍什么,可能最让人注重的感觉必然是宗教的那种地域特色,我想从众多朋友的片子中,我的这种感觉似乎还算准确。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人们为什么要到西藏去拍宗教题材呢(也就是说,人们把宗教作为了西藏的一个典型符号)。我以为,是那种西藏诸多民族对于宗教的虔诚行为,感动了摄影者的拍摄冲动,这样说,是因为可以从众多的片子中得到一定的印证。这就要问一句,是宗教本身的教意,感动了拍摄者,还是宗教信仰者的虔诚表态,感动了摄影着呢?也许是我的偏见,我觉得是后者。如果这种认识是成立的话,也就是说,拍摄者拍摄的是一种表象,是一种买椟还珠的浅层次取材行为。这样说究竟对不对,我和很多朋友也聊过这个话题,什么是佛教,什么是喇嘛教,是么是密宗,什么是藏传,几乎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一知半解,但是,他们对于那些长拜的藏民,虔诚的转经,已经震撼了他们,使他们感觉到了,人们不仅需要的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需要精神的支撑,而只有在这块地方,才感到了人们如果有了信仰,才是一种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6 ^ H) [) G* z6 M5 l, W

     但是我有一个朋友的一种见解,很有启迪:一个思想上封闭的社会,很容易出现历史热、保健热、旅游热和饮食热。满足口腹之欲的人们渴望活得更久,等待明天来临。排遣现实中压抑的方式,以不停在世界上游走的形式实现,大把大把找东西填充反而越走越不满足感觉到的空荡,他们在对历史的刨挖解构当中找寻失衡世界的平衡点,这个时候,书籍对心灵的秤砣作用一点也体现不出来了。从这些字里,我似乎感到了一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好像大家对于某种事物(去西藏旅游)比起打牌,泡妞似乎高雅一点,可本质上究竟这些事是否就有仲伯之分呢?从这篇文字上看,其实只不过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而寻找不同的“失衡世界的平衡点”罢了。这么说可能有一点伤众,不过细细的想起来,这可算是一个表象与本质的具体话题。

( N2 c* m' b! l/ s

    这两天又上网,看了一位网友(李楠)的文字,写的水平很高,我也没大弄懂全文的含义,但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要想进步,要想发展,首先要有一种怀疑的思维方式,至少我是从这篇文字感觉吸收到了这种感受。

+ n9 v ]$ L e* j' m8 l* r% V

    细想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 O; S3 x& d( ]3 w& K$ `; {9 L

    说别的,咱还真拎不大清楚,还是用胡同摄影的事来佐词吧。

0 O5 s# N* q2 j7 O) ^! w; y. V* z

    现在的胡同摄影,为什么越来越走下坡,除了环境外界的原因,有没有摄影者本身的问题呢?内因是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理解认识有没有偏差来思考(怀疑),我想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

j7 g9 Y7 P4 b$ e. d9 [1 X

    从文化角度讲,胡同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伟大结晶。对于这种历史结晶的认识和评价,决定着对于胡同这个摄影题材取决什么态度的关键。可能有一些朋友,已经能够认识到,胡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都城建设”的文化理念,既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取向,又有别于中国那些不是“都城”的城市的建筑理念,正是这种“有别”,使得北京的胡同已经能够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到几千年的一个完美作品,从文化,道德,观念,人本的各个方面,向世界向时代标示着一种民族的伟大和健全----评价胡同价值的鸿篇巨著俯首皆拾,我所说的只是九牛一毛。但是能对胡同的存在意义有一定认识的人,可能我接触的有限,至少拍摄胡同的摄友们,北京的还多一些,外地的朋友可能就不能强求了。

. t0 t/ ]8 O l

     再退一步说。如果胡同的本质已经很难是拍摄胡同的人一种决定性动力,那么胡同的表象,是否能像江南云雨,北国冰雪,黄河壶口,五岱烟云那么可以从表面上基本体现事物的整体呢?非常现实的说,北京的胡同已经惨不忍睹,面目全非。胡同的本质首先是,胡同的格局,实际是统治阶级都城建设的鲜明体现,其次四合院的格局,同样是中华文化道德理念的具体体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把胡同拆的七零八落,把四合院塞填的伦理全无,如果不是对于胡同文化有一定知识的话,从现在残存的现状表象,很难拍摄出上面所说的这些结论。

; m7 k& A3 W4 h

    这就又说到了所谓的文化先进,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做着一些统计,北京的胡同到了民国是一个顶峰,而到了党国建立开始走下坡,文革的毁坏,地铁的修建,只是点线的破坏,真正大规模毁灭胡同的恶行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那么可不可以问一句,什么时候开始的改革开放,什么时候开始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什么时候北京开始平安大道和两广路肆无忌惮的挖坟掘组,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怀疑”的态度联系起来看待胡同的拆毁的起因和本质呢?

8 G' A7 K6 B2 D1 a( O' w

    任何一种优秀作品,都是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着自己的一种看法,一种立场,一种态度。拍摄胡同的现状,一方面是忠实的记录着历史,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在“批判着现实”。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先进的文化只是教化我们只能沦为一个螺丝钉的话,那么我们能不能“怀疑”一下,谁在拿着螺丝刀,把握每一个螺丝往哪个战车上充填呢?

3 U3 x6 J8 z: o/ A7 d

   补白: 昨天又看到一条消息,说冯骥才到米市胡同康有为故居看了情况,到政协特委发言,结果引发了很多的连带效应。我看了这条消息,一是苍天有眼,人心未泯,一是康有为故居的事,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难道这点的事,还非得全国的委员来关注,北京才当个事,非得天津的外来和尚,才能把北京的这本胡同经念一念吗?

; K9 O `5 I& j# O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摄影的表象与表质12,3.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消逝探源

  $ }- {! D0 c/ o) ]# P) [

                                                           胡同消逝探源


: S9 r+ g1 [# q8 s2 x

     看了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远的不说,北京曾经叫过顺天府,也被大兴县和宛平县管辖过,在东城还有大兴县县衙遗址。据说明朝为了建北京都城,从南京迁来了大量的居民,以至当时的北京城,几乎没有土著北京人居住。后来清人入京,八旗居住城内,其他的民族(色目人,蒙族)掺混其中,而汉人就迁居赶到南城(当时的外城)。但是北京城的胡同,不但没有因为统治阶级的更替,民族人员的变换而停滞发展,反而把胡同作为了一个国家,一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而传承延续,发扬光大,所以简单的从居住人员构成的变更,而牵扯到居住习惯或人员密集程度角度讲,胡同的毁灭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是把北京人轰到北京城之外,然后再把自己的子民和亲属安插期间,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换句话说,北京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北京,更是中华民族的北京!而北京人“应该是个文化群落的概念。认同和尊崇北京文化的人才是北京人。并不在于他的血统和户口”,所以可以“怀疑”把北京人迁走,把北京的胡同毁灭,有着历代统治阶级对于自己王朝建设首都的阴暗心理所致动机。

/ s& {) D, k# f8 ~" n$ N9 n

 如果说上面的推论,我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想,可是,为什么党国却这样丧心病狂的拆毁北京的胡同呢?目睹这种全人类全世界都不能容忍的恶行,难道我不能有一点点的怀疑,一点点的独立于北京精神病症状之外的独立思考呢?

$ D& V; D4 Z+ A2 j

     党国自然得从毛说起,毛据说没进过故宫,却在故宫城墙上徘徊过三回,毛口说推崇“甲申三百年祭”可据说现在的灵堂位置是他自己选地暗示于人的。当然从理论上,梁陈方案已经把道理说得无可辩驳,我就不用再鹦鹉学舌,但从一个普通北京老百姓的层次讲,咱们也能从民间的俚语打诨之中再“怀疑”点胡同的话题吧:很多人把周都当成了一位菩萨,对他我保留看法,但他对北京的拆毁,究竟起到了一个国家总理的良心职责没有,苍天有眼;说到文革株连的彭真,也是一位北京的市长,难道文革被体制本身发动的浩劫而豆萁残杀,就能够不再提起他没有负起一个地方行政长官应负的责任吗;还有所谓的清史专家吴晗,在拆毁北京的事情上,言行令人作呕,但他也没能逃出体制本身的清洗自残,而现在的乔国老,有文字明文记载着,他就是“组织部来的年轻人”那个告密者,而且也是拆毁北京的摇旗鼓噪者,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得到历史的惩罚,因为拆毁北京城这件事,是一件由党国体制本身决定的对于北京文化的恐惧心理所驱使的,所以一个能在八年抗战中,坐岸观火,扩张势力的农民统治意识集团,他们既使是不择手段爬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们的内心依然对于之所以能够孕育奠基了这个统治宝座的北京文化如坐针毡,打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敢正视北京城的恐惧心理。容我再“怀疑一次”:明王朝建京,从南京迁来原来的属民,如果说绝不仅仅是为了市场繁荣,而清王朝建京,把汉族人赶到南城,就绝对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现在大举拆迁,把原来的老北京人(应该是个文化群落的概念,认同和尊崇北京文化的人才是北京人。并不在于他的血统和户口)赶尽杀绝的拆迁于六环之外,我觉得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因此还用多说吗----爱屋及乌,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孕育北京文化的平台和堡垒,荡平北京文化,不拆毁胡同,坚守北京文化的人就有根据地;不拆毁四合院,坚守北京文化的人就可以负隅顽抗,为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了消灭北京文化所以才拆毁胡同四合院来斩尽杀绝。

+ W" w1 W9 q' X7 ]/ p

    最后一次怀疑:为什么这么恐惧(仇视)北京文化,因为北京是近代革命的发源地,而北京人目睹了几朝几代 “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的风雨变幻,北京人知道什么是爱国---我爱大清国,谁爱我呀?所以历数从戊戌变法,(X、X、X)到前一阵的反低俗先进文化,哪一场运动,开始都是想运动人民老百姓,而到头来凡是搞运动的人,到头来都是被运动给运动了,这就是北京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文化的高明之处,也可以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一种表象,而这种环境之中,养育了一方水土的一方人,他们的思想意识,才是北京文化之所以是北京文化的本质!

7 Y( B5 v( ?6 \3 y" h& E

    北京话有一句:咬死䦆头硬犟。

* ~2 O8 B$ O$ h4 G$ ^! n

    一个礼拜的两会过去了,没见到任何关于廉政和物价的报道,我想人之常情,临换届了,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也是中华民族多年信奉的一条中庸之道。可是学雷锋这件事的确弄得像黔驴技穷的实在令人难以忍受,而北京的代表,居然还能把北京精神与学雷锋混在一起驴唇不对马嘴,真让人感到了这些委员代表的与时俱进的德性。

3 w2 [) P/ T7 S! K' _

    也听到了一个花絮,就是冯骥才作为政协“别委”到米市胡同康有为故居处查看了一下,然后会上发言,引起了一系列的连带反应。

+ }) r5 m* @0 {) O

原文请见:http://www.wenwuchina.com/news/detail/201203/08/153292.shtml

1 b: D( K$ B; j

这里面提到了几个人;

7 c' c" G- t3 u+ K

“一个网友网上发帖”。我们这帮(用词不恭,但的确是一大帮)拍米市胡同这么多年了,到头来 今天才有一个网友出头之日,只可惜,这个地区已经拆毁的实在无法让人睁眼看一下了。

8 C: S1 s1 b2 V* Q2 A

“著名媒体人士闾丘露薇”。现在不是提倡什么走转改嘛?可现在北京的媒体跑到外地走转改,而在北京的中央媒体,反到外国去走转改,那么眼皮底下的事,难道真是灯下黑吗?

3 h( ?8 U2 b- N6 S) D; q

“许钦松委员亦就此发言:“昨天中午我接到一个消息,说康有为故居要拆。”首先有这样的委员,我们还真觉着能让他“代表”一回。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代表委员,尤其北京市的代表委员,没有说这件事的呢(也许许钦松是北京的)人们不愿意被代表,是因为代表首先不是民,这一点有数据就不多说了,但这些家伙是不是人还真得两说着,因为是吃人饭就得拉人屎,如果想当个人连脊梁骨都伸不直,说话口不对着心,看着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都被人挖坟掘祖了,还在那里热烈鼓掌,一致通过呢,那舔着脸还真能当代表吗?

H6 _* }# Z1 ^5 B+ {( @

“列席会议的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坐不住了”。首先对于文中所说新局长能够有这样的态度和办事节奏,表示赞赏。但是一个国家的文物局长,一是要靠法律制度来进行管理治理,而不是救火队员,二是虽然全国这么多的文物景点破坏的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治理到位,但也绝不能靠开两会,委员视察,媒体报道才零阵磨枪。

) W4 a% X% G3 ?

最后说道冯骥才,是“别委”这是个什么职称,是不是又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产物呢,令人费解。

8 {( T N, x/ u

这个两会,开了一礼拜,还有什么逸闻趣事,听到再开聊吧。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胡同消逝探源(3.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

  8 _; U/ Y6 C' W7 F' r

              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

7 X8 _8 k/ V/ w# L; n6 m. f1 ^

 

5 \( M* |# D( ]) Z

fficeffice" /> 

2 h; s+ Q R# b: s7 S

    纪实摄影这个分类,似乎是中国的分类方式,我也见到过一些关于这个词汇本身的争论,以及这个词汇产生,延展,定式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把纪实摄影从题材角度来定义,看来不是很准确,只好自己想了几点:

% P6 Q' B' b+ r9 Y/ z

    1 相对于艺术摄影,纪实摄影讲求的是真实:

' V4 Y9 y) w |( i$ a

事实真相的真实记录;

7 Y" v1 U' s2 o$ J" h) Y% j1 V) K [

拍摄手法的还原真相;

8 \9 M3 G: i2 M, k* Z

后期制作的技术调整限度;

9 w% Z5 a9 F$ i

整个作品的摄影纪实本质;

9 f& q, V% ^1 U |

    2 纪实摄影的作者,要有“真善美”的摄影拍摄准则:

# D( e& [4 L% u9 `

      真就是 真实、忠实、纪实;

5 E4 }" n4 [/ G/ L3 A

      善就是 心善、头善、眼善;

. I+ M9 |8 l& V0 p; n

       美就是 人美、心美、图美。

2 u, a/ X, C8 u0 J) W2 q0 g

      这些因篇幅关系,就不展开说了,有机会可以在任何平台上交流

9 `! o* y0 B" M7 J

    3我说过几次,自己的摄影技艺水平在北京的这些网友横向比较,心知肚明,但我有一个优势,岁数虽然偏大一点,但我们的阅历,我们的思想,是我们的优势,而纪实摄影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作品有没有思想内涵,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人玩摄影,除了为身体健康而快乐摄影之外,如果想让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够表达一些自己的素质品味的话,我还是愿意多拍一些纪实类的摄影作品。

! L# q X C3 F: ^

    关于纪实摄影话题,我也直言不讳的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这也借用两句摄影人的话:十米之内皆风情,你把50米之内的事情都弄明白了吗?从我个人讲,有些风光、MM以至一些赶场走秀的活动,我也拍过多次,但是我觉得,如果真是想搞纪实摄影的朋友,最好把自己的视角关注点放在自己身边,放在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上,只有你真情倾注的题材,才有可能拍出打动观众心灵的作品。

; Q4 }0 ]0 ` J7 [8 r9 c

一 纪实摄影的实质是拍摄具体地区的文化。
     
那么某种文化的构成,首先是人,其次是物,而最具特色的则是景。这是纪实摄影的三个基本要素。纪实摄影里的人,不完全等同于人像摄影;任何事物的感觉感受都是存在于一个具体的时空当中,在考虑某一具体物象单元的时候,无论是拍人,拍景,都要把它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之中去作艺术处理,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能具备地域文化特征这个大前提的艺术审美趣味。

4 ~9 h3 y( x2 p2 h

   二 分析纪实摄影中的人
     
为什么把地域中的人。摆在拍摄内容的首位,这样的提法关键是:地域环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地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则是生活在这里的人
   
怎么看待具体地域中的人呢?按职业分,按岁数分,还是按阶级收入,按民族性别分呢?这都可以,但又似乎和地域中的人这个前提定义不甚吻合。我们拍摄人,都知道要拍出神,但是纪实人像摄影这个神,不是人像摄影泛指的精气神,它必须要有特定环境的风味底蕴特色。简言之,如果把一个婚纱写真,或是证件胸像的精气神和某一地域的人像审美摆在一起,那么这件事,不言自明,就不用多说什么了。
   
上面提到的精气神,既是所有人像题材都统一的审美取向,但又提出具体地域环境生活的人的精气神,应该具备典型的地域特色。那么这个环境中的人,这种典型的特色,是建立在哪种相对合理的区分,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解认识观察上呢?以我个人的感觉,我把这种环境摄影审美所需要表现人的时候的区分范围,设定了三组,(老居民、新移民、观光过客)这样,我觉得就可以把某一特定环境里面出现的人,和具体的地域特征概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 ]5 r6 B. r2 q. L- b1 D8 f! i

什么样的照片能够打动人?什么样的照片能够让人百看不厌?我想,只有那些充满情感表达的照片,才能做到。
   
一组非常好的纪实作品。  好在1,审美。当我认为眼前这些场景是美的,(不是糖水感官,或是作秀掠影)而是你发现此瞬间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时。这就需要你端起相机时,首先要能感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作者要是对某些场景没有强烈的美的心灵感受,就看不到,就不会拿起相机记录、传播。2,逻辑。组图里图图之间、图题之间都有清晰的逻辑联系。作者拍摄的时候,脑子里目的清楚,拍摄才干脆利索。3,才是技术。才是怎么拍。对焦清楚,相机设置正确,适当强调构图,是第一位的。而后期修正必须把握一个适当的尺度,但也绝不是绝对不存在合理范围的调整。  

/ J9 @: ]( ~/ x+ G) y( S8 z! v

    我觉着摄影本身除了有自娱自乐的功能之外,至少要要表达一下个人的思想看法,然后再可以考虑是否可以为这个大环境做点什么,尤其纪实摄影,一定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也许我们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看到了想到了,但是囿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做到改变什么,那么一种真实地记录态度,一种为历史留下真实的影像,实际也是我们为这个国家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献出的一份自己最简单的摄影人拳拳之心
    我不是说纪实摄影不讲求摄影技巧,而是衡量一张纪实作品,首先是他的思想性,那么我们很多网友,是否可以不必用新手做借口,来认真反思一下,是否觉得摄影不仅仅是乱按快门而后快呢?
    对于一张片子的评判,我想最好我们这些同龄人,把自己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片子结合起来,那样即使有什么技术上的瑕疵,也好在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上交流。

1 _# u: n4 G0 ]+ ] u- u/ C& a

    纪实题材因为需要叙述的对象,很多时候是一张片子很难表达完整的,所以需要有组照的拍摄心理,而拍纪实题材组照,要有逻辑性。整组片子要针对一个主题去拍摄,这样看似散,可其实内在的逻辑性极强,

! ?, c( l E$ P, j( D4 r

    在一组片子里肯定有几张是所谓的风光片。针对这些片子我就说两点。一是一组纪实片子,要有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缘由、发展结果、最后有拍摄者之所以拍摄这篇作品的倾诉点。所以纪实片子的场景(背景)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每组片子的技艺水平要想整体高一些,这写片子侧重环境背景的片子就可以看出你的摄影功底。而融合与整组片子组片子。其实纪实摄影语汇的运用也非常精致,所以我一直认为纪实摄影并非不讲求摄影技巧,而是不显山露水而已。

# I& l. P" d ]2 `7 ^

    这组片子是前几天在婺源拍的,虽然看着有那么点意思,但依然感觉自己是过客,属于没有真正抓到婺源地域特征(内心灵魂)的人像纪实片子。

4 i Q' ]3 e: E7 |. n1 X$ ]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纪实摄影的人像拍摄(4.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红歌造影

  # y* q" j: f3 b3 X7 ?5 i0 c

                                                       唱红歌造影

1 X; f4 h# V* G% ^5 ]5 M& ~

 

' ` c4 H, s; x$ c$ S/ n2 \0 [

 


. s: R" I; @* N3 K2 Q. ^2 X$ y

    唱红歌的事,现在已似乎是昨日黄花,如果说太多的话,好像是四大损“踹寡妇门”似的。不过我在唱红歌风头正劲的时候。也说过不同的看法,到如今,咱也不是非要干破鼓乱人捶的事,我只是觉得,薄干这种事,肯定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咱老百姓也看不大出来,可真是把这件事暴露出来,一听还真有点“七八年再来一次”的那个架势。

. l& w+ v( J. Q9 a0 [

    当时,我对于唱红歌,是因为我跟着拍摄了重庆来北京唱红歌活动的几个分场,而后又跟着去了重庆一趟。从表面上看,历来党国都是运动群众,所以无论是北京还是重庆唱红歌的人,应该只不过多是“受蒙蔽的群众”绝对不能称之为“摇旗呐喊的走卒小爬虫”、“社会基础”。

1 F5 D$ s$ L/ S* `- l( b' q

    重庆当时的气氛,按现在说法,王某的打假,是薄黑吃黑指导思想执行部分,但从重庆市面上看,一是遍街都是公安民警的便民服务点(我有照片发表为证)一是遍街都是从深山老林里挖来的一抱多粗的各种树木。据当地人讲,治安秩序,的确比以前有了改进。这些事情,也许都是表面现象,按政治经验讲,“狼子野心还没有暴露出来”。可是唱红歌的事,似乎没有像北京街头那么普遍,只见到了一定数量的街心广场休息点,都挂上涂写了唱红歌园地的字样,但我去的几天,没有见到一个景点有人在那唱红歌,最多的是打牌或是喝茶,至多是侃山搞对象,所以重庆的唱红歌,究竟是什么本来样子,不得而知。

$ Y0 R _7 G& D2 Q

     上一分段有一句“似乎没有像北京街头那么普遍”。其实正是我写这些文字的本意。我写重庆唱红打黑那篇文字的时候,也写到了重庆的打黑在一定意义上,可能对于社会治安老百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伴随着那种知遇而安的老百姓心理,自然也就会出现唱红歌的那种跟风起哄的现象。但是基于唱红歌是在打黑的基础上的连带产物(现在看来,绝不是仅于此)所以唱红歌只能是具体地区具体管理的一种办法政策,绝不可能成为一种模式,甚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指导思路。但是北京为什么也有那么多唱红歌的呢?我没事扫街,见到了很多这种现象,也拍了一些,也就多想了一些。

% N/ L6 A5 s; b, W0 g! F

     北京历来是各种运动风潮的发源地和消纳场,发源地的事情咱们就不多说了。而所谓的消纳场,也是自己的一个借用。菜市口既是戊戌六君子的升天之处,也是无知百姓抢血馒头的悲剧现场,文革浩劫,光荣的登上天安门城楼是在这里,而英明领袖华主席粉碎四人帮,啷铛入狱也是近在咫尺。所以北京人能够参加五四、四五、XX、同样就有抢血馒头,高举XXX你好、60大庆依然扛着思想万岁的牌牌的一些杂碎狗怂卖身求荣。

4 }% U; U, y6 i/ Z2 G% k3 S/ H

    一个首都,既有孕育这个首都诞生,革命,产生的沧桑百姓,同样每一个新产生的统治者,更要千方百计搜罗走狗小人,来为糊弄视听充填局面。从明朝看,就有从南京迁来的大批子民,而到了清朝,就更成了国策,所以才有了寄语史册的南城文化。这些迁来的人,也有不得已而为之老百姓,也有为了借助新王朝的兴起,加傍梦想参与一杯分羹的投机者。

% [" L4 `/ F. b9 l! A/ b/ x

    从北京的现实来讲,历史上的1949年的变更,是一次北京人口构成的决定性变化契机,而到了改革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了北京。作为一国的首都来讲,每一个国民都有在自己的国家首都谋生发财的权利,但来的人肯定是鱼龙混杂,那些在新王朝中,得到了一口牙秽的,他会对主子变着法的摇尾乞怜,也有一些进了京,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本性决定就会对自己的主子呲牙咧嘴。

# |# O' Z [$ G* a5 d6 M4 a

     我不是说唱红歌的某些人,就是这些外地来的不甚得意的分子,但从我上面拍的片子来看,似乎这些人也似乎并不太像真正的北京人。究竟他们来自何方,我没有兴趣做太多的探讨,但为了对这个时代负责,我的镜头也给他们留下了映像。

3 E; C; p1 A& ]8 B0 U8 G& j; v& C

    唱红歌发生在北京,那么姑且这些唱红歌的人,就算是北京人吧,至于上面片子里的那些人,就让历史去判定吧。

1 a5 g# H5 B2 }8 l7 u& e) f

   北京唱红歌的,首先是政府组织的作秀行为,随着薄的离去,这些唱红歌的献媚行为的作俑者,好了算是一场闹剧,可弄不好,就是下一届政府,挑选走狗的一条鉴别标准----你曾经站在哪条线上为谁摇旗呐喊,所以老百姓跟着唱两句红歌是个娶媳妇打幡的事,可当官的组织唱红歌的事,我想在18大之前,这些东西每天每夜都得把心吊起来了。

& e o) n5 g" d% {/ {4 N7 z

   我作为一个纪实摄影的爱好者,既要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更要把一些没有发生,难以预见的事情准确的捕捉下来,这才有意思,这才是慧眼!我不敢说对唱红歌这件事有什么确切的预料,但经过文革浩劫的洗礼,我知道前后出现的这些跳梁小丑的表演,以忠实历史的态度记录下来,也是自己不枉为一个纪实摄影爱好者的名分。

) u" d, W2 {3 z+ K4 I( ^

   唱红歌。有三个不同组合。唱歌、红歌、唱红歌。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拍摄这些司空见惯的唱红歌行为时,观察问题的角度出发点。

: b& A! j# F2 k1 M; E( Y

   唱歌。北京唱歌的群众活动非常普及,既有政府组织的主旋律“红五月歌咏比赛”,也有大街上从扭大秧歌到交谊舞的各种自娱自乐的老百姓唱歌跳舞活动。因为中国的特定环境,很难说现在的流行歌曲不受到文革浩劫的影响,尤其现在街面上活动最积极的分子年龄来看,基本从岁数上推算,都是存活过文革的青少年时代,所以那个时代的教育,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熏陶,虽然在感情上有对文革的深恶痛觉,但从具体的歌曲唱词上,并没有太多脱离和那个时代的烙印。我是那个时代过来的,除了那几本“外国名歌200首”之外,电影插曲也不是完全就没有舆论工具的钳制,而到了文革,中国的文化一下被割裂,歌曲演唱也完全成为文革浩劫的子产品。尤其到了样板戏年代,几乎连《长征组歌》都不准唱了,剩下的只有毛语录诗词歌曲,所以可以这么说,当人们想通过唱歌来怀旧的时候,也许正是这些文革味异常浓厚的歌曲,反而到能引起这一代人怀旧情感的原因所在。

8 @) t7 r! W0 K0 k% W& H# N

    这就实事求是的提出一个问题,现在这些歌曲,之所以被人们在传唱,其实并非是这些歌曲的歌词本身对于这些唱歌的人有什么歌咏传志的阶级感情,而只是这些调调,能够勾起一些人某些对于自己一些曾经失去的记忆的反响罢了----所以可以讲,从唱歌的角度来讲,说街头有人唱红歌,就可以佐证老百姓喜欢唱红歌,纯属扯淡。

$ d+ ^ G7 N: ^. G" M x: X0 t

   红歌。那么到底什么是红歌,红歌是一种中国特色,完全可以认为是文革阴魂的再现。既然有红歌,就得有黑歌,那什么是黑歌呢?谁敢说哪首是黑歌呢,至多可能只是那些已经定性反动组织的会歌,也许才会判定为黑歌。而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黄色歌曲一说,除了那些外国歌曲,中国更有无数首歌曲曾经被冠以多次这顶桂冠,现在谁还相信黄黑歌曲呢,以此类推,哪还有什么歌曲可以称为红歌呢?

# f9 w e" s$ Y) {# R

   最后一个词,就是唱红歌。如果是政府行为就另当别论,如果说是老百姓在唱红歌(我在上面拍摄到的那种映像),我想不外乎三种:一是纯是走卒,上面咳嗽一声,下面就摇尾乞怜;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疯撒邪,拿着花圈当花环,骂你还不带脏字;还有一种就是很客观的讲:歌曲的歌词本身,甚至当初这首歌产生于什么背景并没有任何意义,之所以唱这首歌,只是一种曲调上的熟悉而已,只是能勾起一些怀旧的情感为好,如果是选唱了某首当年的流行歌曲,能熟会唱的人多一些,在大众场合下,一呼百应就是某支歌曲的选择标准。

& X- f4 n( y1 Z( g- j: `

   我不想对于我片子拍摄的这些唱红歌的人们说什么,其实自娱自乐,只要不影响别人,在现在的大环境里,我们都是能接受的,虽然我看了几次,每次总有一种文革死灰扬起的恶心,但是作为一个纪实摄影的爱好者来讲,各种社会现象,都可能反映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而不能仅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镜头的指向,如果我们想真正抓住时代进程脉搏,既要认真的分析每一种形成风潮的态势,也要在这些事态启蒙阶段就有自己清醒地认识----为以后的拍摄专题留下伏笔,这组片子虽然说不上很养眼,但确是我拍这组片子的用意所在。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唱红歌造影(4.12)

发表于 2012-4-18 0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盛世中国!
发表于 2012-4-18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朱哥!

0 E# D$ K8 s& m) u9 B$ p X: A

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汾酒清香杏花村

  e0 N" e( u2 x3 B( j" r, P6 }

                                                  汾酒清香杏花村 

1 B K2 L7 ?* v; O

 


' a0 F, h. S3 U. ~0 \; k$ b" z

    4月初,有幸和博联社的良师益友去杏花村,探寻汾酒文化。归来之后,感受颇多。

0 E, ~/ G. j# ^' i* Q+ r* f

   首先,汾酒文化源远流长。这些方面有很多文字记载,我也就不再赘述,但能亲临此地,目睹身受汾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确实是精神肚腹双丰收,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知识,也尽情的领略了汾酒那种清香醇厚的独特风韵。我在这两天的三顿正餐中,几乎喝了近二斤汾酒,除了特色的四种酒之外(汾酒、竹叶青、玫瑰香,白玉?)喝得多是“净流”,据说是66度。一行朋友,有比我喝的多,一顿几近一斤,但没有一个醉倒,虽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但能在汾酒的家乡,喝到真正的汾酒,绝对的质量保证,是我们这些网友没有喝高的关键保证。

& [* R( w0 I: W" y9 C0 S

   其次,汾酒的产业规模,使我这种几乎没有见到过大型造酒“工业”的人,开阔了一种眼界。据说现在酒业的老大老二就是茅台五粮液,而汾酒位居探花。去年汾酒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00个亿。我曾经在东北兵团喂过猪,而那时候,猪舍同时并排都设置着豆腐房和造酒房,所以我对造酒的工艺流程比较熟悉。后来回到北京,也参观过一些大型的造酒国营企业,但是因为企业文化构成的不同,和亲眼见到的汾酒厂的意思不尽相同。由于自己不是干企业的,所以对这方面也看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只是从自己浮光掠影拍的一些片子,能够感受到,这个老厂的蓬勃生机和各方面建设的强劲活力。

9 M) `; C+ j$ k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也许是因为自己在北京拍胡同已经养成的思维习惯,总想探求一些民俗民风、古迹文化、地方特色,所以在完成了拍摄现代汾酒厂的工作镜头之外,我的主要兴趣关注点,放在了上面这几个部分。

. N! ]4 ^" N2 G

   由于时间太短,目不暇接,再加上酒香诱惑,所以这次的杏花村之游,只能是一次探路而已。文字的思路也就按着片子的排列写吧。

. n& ]/ m* Y2 m

   路途。从北京到杏花村,500多公里,坐动车到了太原,山西的博友开车接站,从太原到杏花村也就是50来公里,一路上,春色挡不住,小麦泛翠绿,去往杏花村的路上,自然酒的广告路牌也是一道景色,有意思的是,太原也在搞什么精神,可谓京城有动作,地方必跟风。

3 i$ ~, @( `3 N

   到站。到了之后,好友寒暄一下,进行座谈。之后必然是向往已久的汾酒之饮就拉开了帷幕。上面已经略有表述,就不多说了。

* _) `. O7 Z, M7 I. r( X

   参观。第二天是正差。因为早餐要到8点半,我就提早起床,先在厂区浏览了一下。酒都宾馆在厂区的东侧。我出门往西走,图片中出现的一些景色,就是厂区广场,中学校园,(为了观看方便,我把晚上厂区的片子也放在这里。)山西也去过一些地方,像这里环境整治管理比较到位的地区,还真不多见。

& M! X8 g' K/ `: Y7 u0 N

     (按参观时间顺序是先到的杏花村附近的太符观,但因片子是按区域排列的,就先说厂区的景象。)

' x4 o' x$ U$ J1 [" R

     从厂区的新大门进入,安排了三个景点:展览馆、制酒车间、园区。

6 z* L) D+ u. F/ [8 }

     展览馆是头牌。里面的展示的各种展品,含金量很重,尤其一些文物珍品,使我这个对于酒文化不甚了解的人,很是开眼。名人字画,也是反映出中国各界人士对于汾酒的各种心态,细品别有韵味。当然,展览馆的目的是弘扬企业文化,自然有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是了解汾酒这个品牌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

" z1 K9 y8 Q4 r! K: N

    园区的景色,设计布局费了一番心思。“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了杜牧的这句杏花村,很多有识之士都想把这个杏花村,论证为自己所在的地方。这个园区里很抢眼的就是杏花村酒招、牧童雕像,再加上辅佐的雕塑群像,倒是让人们相信,这里是真正的杜牧所指的地方。实事求是讲那眼古井和摆放的一些切实可信的史料文物,确实也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7 k/ u& O% ]* a! ]

    酿酒车间。因为我做过酒,所以对于工艺流程并不抱太大兴趣,只是关注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造酒企业,与原始的手工作坊有什么突破性的变革发展,也许造酒本身就是一个传统农耕的产品,挖掘到根上,最基本的劳作程序,还是由手工劳动来完成,说好听点是保持老品牌特色,说的严酷一点,世间很多事物,至少到现在并非用计算机机器人就能全部替代的。

6 v$ X5 P4 p* M( U: @5 A

   至此厂区参观一行到此结束。回到酒店,吃了一顿汾酒佐餐的山西涮羊肉,至今回味无穷。

- b! v( [+ i- Y

   太符观。太符观离杏花村很近,是这次活动相当有文化价值的参观景点。由于时间仓促,未找到文物保护的牌牌,也就没有看到现成的相关文字资料。

. ?. n7 g @, X6 _ N8 K9 ^

   根据在观内的仓促拍摄,发现了两块牌匾:一是承安年间石刻铭文,文字清晰确切(经查资料,承安是金代章宗的年号,距今近千年。承安元年是公元1196年)一是明嘉靖年间的碑刻。而观里矗立的经幢,文字没有细看,甚为遗憾,保存的几块石碑,颇具北魏石雕的风格,究竟是什么时候的文物,还需再询。

' V6 z) Z, k& T0 g

    观里并非很大,但可观赏的文物极多。

* B6 y+ J+ Q) d: c% V8 s' k6 R

    房屋建筑。我是非常关注屋脊的骶吻。龙的造型与我们在北京常见的故宫明清时代的风格迥异不同,更为张扬生动。而大殿屋顶上的琉璃瓦也不是同一颜色,这在北京很少的地方才能见到。

! q$ l z2 k1 Z4 ?5 D. E

   观内的雕塑就太伟大了。龙是我在北京一直关注的题材,知道在北京用龙作装饰的地方,必须与皇家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北京的宗教建筑中,龙的雕塑是异常罕见的,可这里众多的龙不仅神态精妙,而且保存的异常完整,我揣度,或是这个太符观的年代距把龙确立为皇家专用形象的朝代要早很多,或是这个太符观与皇家有什么更加亲密的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 F* l4 {% o6 P% K; W3 L% c6 Y

   这里的雕塑,除了立柱蟠龙之外,就是雕像。这里的雕像有男有女,有皇帝大仙的借喻比代,也有平民百姓的亲民情志。可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也是一位博友良师的的指点)这些女神像,竟然是小脚。这是在北京的神仙造像中,我从没有见到过的,如果谁对这个题材有兴趣的话,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鉴证。

. v3 S6 j5 i! m8 C1 ^# Q! c2 G* x# ?

   观内的壁画,基本保存完整,由于参观时间太短没有做太多的关注,但仍能看得出,造型的完整完美,色彩的光鲜饱满,尤其构图的气势,不是简单的民间臆想简单涂鸦,而是群体形象各有丰姿,有待细品。

' ]( A: d# N! w i l5 _9 J

    观内的雕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神像背景的立体雕塑。据一位博友讲,似乎叫云雕。因为这些雕塑生根于檐口墙顶部位,挂立于山墙上部,与屋内落座的神仙雕像相互呼应,极具效果。我在北京也去过一些道观寺院,如果说北海小西天的雕塑是立体群雕使人瞠目,而太符观这些雕塑由于处理成俯视的角度,会使信徒百姓更加形象的联想天上仙境。这是我在北京根本没有见到过的,有机会一定还要认真的再去此地深入拍摄。

) a* T8 ?. }) f

     杏花村。杏花村是一个古镇。我没有到百度去粘字,只凭我的星点所见而言。

9 j7 p+ @6 E- y. {% B

     杏花村酿造汾酒,汾酒扬名杏花村。我们参观了杏花村的老酒厂遗址。外墙建筑基本完整,老酒厂内的格局也依然保持完整,虽然院内的建筑已经基本被文革毁掉,可借于现在汾酒公司的刻意保护,在格局风格上严谨保持原貌的保护语原则,进行了复建修理,再加上一些古建文物碑刻砖雕的点睛画龙,使得参观的人们,还是能够基本想象出当年杏花村汾酒厂风骨品格的。

! S. A! f( G* C0 R d* m- u# k1 w

    杏花村从现在看到的景象推测,当年仅是一个村而已,甚至达不到“乡镇”的级别。从地名上看,自己到了附近的东堡村、西堡村小逛,这都是杏花村毗连的村落。从房屋建筑的格局规模来看,和山西那些商贾云集的名县望府不可相比,所以太精巧的砖雕门楼没有见到,可最有特点的是,这些残留的古建筑老民居,建筑的非常紧凑结实,并且都是高墙深院,高墙至少在两层房屋以上,院内的墙上都有马道围墙,临街的墙面没有窗户,根据揣测,这也是一种防御性较强的民居建筑形式,这也不全是杜撰,从东堡西堡现在残存的“堡墙”遗址上,可以看得出,这里曾经也是通商好事的繁华之地。而我在很短的时间扫街,也拍到了在这里的“杏花邮电支局”以及相连的供销社和信用社。据当地人讲,上个世纪末,发了大水,淹了这里(我们也见到砖墙上水灾的侵刻痕迹)这里就是当年杏花村现在能见到的一些景况。

( `0 f. i0 H3 \6 ~; {! z7 ~

    一个品牌孕育于一个地区,作为有识之士,应该有反哺之义。从杏花村周边的情况来看,表面上还是看得过眼的,我们没有深入其中,所以不能信口开河,据汾酒的掌门人讲,去年职工的平均收入已到54000元(不含中层以上干部),这个数字,在北京也是较高的,而这里的消费水平不言自明,图片中一个售卖的楼盘,平米价2700元,所以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发展,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理念的构成,是离不开以人为本,振兴家乡造福乡里的社会责任的,对比北京这些中央机关,军队大院,市府单位霸占文物遗址的丑恶行径。我倒是觉得:这些单位的掌门人,可以到杏花村看一看,你到底是公仆还是神马东西。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汾酒清香杏花村(4.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05:55 , Processed in 1.26752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