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U3 u7 L+ d8 O& m, y
又说风光摄影
P& ~! K* h7 W3 P1 t
) D/ f% q: W0 r) f% B& J- Y$ d 北京的金秋,的确很美,也许是地理地域的关系,所以北京的四季很分明,但是北京的春天,时间很短,加上前一阶段周边(主要是北京自己)不顾生态平衡,北京的春天就成了沙尘暴的代名词。实事求是说,在奥运会之后,北京的环境治理是有进步的,所以现在北京的春天还是能够感到春天气息的。
8 b/ }! Y% g+ {& Z0 ]5 N7 d 但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既没有国家、民族那种历史宏观的战略策划,市府市政又是为官一任,捞足为是,所以一年年的钢铁墓架,水泥森林使得北京越来越找不到中国古都的感觉了。上行下效,既然能把中央政府都挤在天安门周围,中南海还在一再的扩建,所以北京更得一亩三分地的再分配了。一是把北京人挤出去,(包括营生),一是把一个文化城市改造成为一个寄生孽宦的蛤蟆坑,这样,北京环境的治理,如同北京的公共汽车一样,票价低,说是为了缓解老百姓出行困难,其实骨子里为了谁的公车横行霸道都是一码明帐。所以北京的环境治理,除了老天是官民共享之外,其实真正作为一个城市的健全功能建设来讲,北京市现在没有了第一产业(不指专为特供粮油菜蔬的生产基地),也没有了说得出的第二产业,勉强有几条汽车生产线,也是这几年拾外国人牙慧才支撑门面的,剩下到头来就是声色犬马吃喝玩乐的第三产业了。 + @$ i6 A' p; a' l% k' k
旅游业,说白了就是吃喝玩乐的去处。当官的有会所,高尔夫,度假村,当然还有疗养院,门口站岗的深宅大院。而老百姓也想换换新鲜 空气,那么迎合需求,所以周边的郊区县就开始了农家院的建设。这也不是什么可指责的事,可是眼见稍微有文化的景点古迹,由于多是坐落在农村山野,如果想开那里的旅游资源,就得那这些老祖宗的老底子说事,结果村支书决定一粉刷装修,涂金抹红,到头来驴唇不对马嘴,他倒可是觉着这下可以明晃晃亮晶晶名正言顺的收钱卖票了,结果真正的文化价值,又遭到了一次致命的糟践。
& _# `; e0 x% T E* p: K; `6 ?6 {4 f 北京市说文化比唱的还好听,可胡同拆的比抢孝帽子还着急,对外宣传又找不到新的说辞,就如同把歌厅小JIE弄到展销会画人体彩绘一样,只要当时电视台能上了镜头,赚点政绩,转眼提裤子就不管刚才自己干什么了,所以经济搭台,文化作秀是现在时髦风尚。既然郊区也有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景点,也用不着跑外地去拍风光了,再加上有个摄影风光片的说法,所以这一阵,您到郊区旅游,肯定会见到好多扛着相机的人在按快门。
9 i0 M) Z1 }+ C' m& f" y; d6 O- G 扯得太远了,本来是想说风光摄影,一提起来胡同,就和祥林嫂似的,唠叨个不停。其实北京拍风光,拍市里面,我觉着一是皇家文化,(故宫、陵寝、寺庙、王府)一是平民文化(胡同,人文,古迹,四合院)拍郊区,一是拍文物古迹,一是拍郊区自然风光。拍文物古迹,自然要读一些必要的书籍,事先做一些功课,而拍自然风光就可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了,所以在这种大的拜金社会风气中,这种不拍风云,只拍风月的所谓风光摄影,自然成了一种令人叹息的审美取向。
. q$ N' `# U0 O& Y& X 摄影分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问,而摄影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是妄自菲薄,毕竟摄影不同于京剧,俺们知道它是怎么变得,也知道它那一肚子花花肠子。所以摄影分类,究竟有没有风光摄影,甚至应不应该这样分类,绝大多数发烧友也是人云亦云,结果是哭了半天还不知道谁死了,都拿着几张拍了花花草草,山水云河的片子,就认为这是艺术了,这是摄影了,这是文化了。说真的到头来也就是个自己骗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自娱自乐。其实这倒并没有任何可指摘的,任何人自主的行为,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只要自己认可,得到了满足,得到了快乐,这就是无可是非的。但我是想多句嘴,要是真喜欢摄影,即便是喜欢风光这个题材,我觉着还是应该从更深的角度读一些理论书籍,可能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更加贴近摄影的本质。 6 a; a& G5 X8 u6 [/ F. F4 Q
我喜欢拍胡同,当然也喜欢拍皇家文化,因为这毕竟是北京文化构成的两个互相依存的内容。但无论拍什么题材,有两个内容是躲不来的,一是人物,一是环境。我喜欢拍胡同风情,所以我一直并不觉得我在蜂鸟网拍人像,及在其他网站拍人体的那段经历有什么遗憾,我甚至觉得那是一种基础课,一种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我现在觉得抓拍起胡同里的各种人像,其实比摆拍模特要容易得多,因为拍胡同里的人关键在于抓神态,抓住了神态,人物本身的造型美不美就是第二位的了。而摆拍模特,既要抓住神态,更要讲求造型,讲求唯美,没有任何可以为你拍的不糖水不悦目而寻求借口,这种训练虽然不是摄影意趣的目的,但也是一种学习摄影的必经之路。 1 |& R/ ? r/ O6 J9 f
再就是环境。拍胡同,是拍文化,拍沧桑,拍情趣,拍人文。但是别忘了你是摄影人,你要用摄影语汇来和别人交流,你要用摄影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观察胡同,要用摄影作品来表达你对胡同的认识理解,要用摄影的艺术魅力来吸引沟通对于胡同文化还陌生的人们,来了解胡同,认识胡同,以至认识胡同,保护胡同,那么,究竟如何提高自己拍环境的摄影基本功,似乎也应该有一个自己在蜂鸟网拍人像的一个基础训练阶段,对于单纯的风光摄影(我是指没有特定的背景内涵),也要有一定数量的程式化训练,这样才有可能在拍摄胡同题材的时候,处理起环境与主题,表现与沟通的构图构思问题时,具体的技术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 R* ^( _! T0 A8 | 这么说,是不是把风光摄影摆在了一个小儿科的位置了呢?别人怎么想我不太清楚,反正我自己只把这个题材作为了一种摄影基础训练的程式化教材,真正把所谓的风光摄影作为一种自己摄影的追求来讲,我还真没有这么个心思。 作为一种作业,今年的秋天也拍了几张所谓的风光照片,也有一些心得。 3 D; k9 k) a1 o4 ~- O
秋天的季节,在每个地区肯定不一样的时间段到来,可是在北京,我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有一年十一就下雪了,所以每天观察秋色的变化,并不能以月份牌为准。虽然这有点絮叨,但我还是觉得,降温是一个条件,而温差变化又是一个条件,关键一点是别刮风。去年的风较小,所以叶子变色了,但留在树上的时间较长,今年就不知如何?还有树种不一样,所在位置不一样,河边和山沟的不一样,阳坡和阴坡的也不一样,公园里和郊区又不一样,所以想抓住变色的最佳拍摄阶段,是需要用心观察的。 : x: } |7 Y. P# I& e: H
风光片就是天气片,气象篇,所以既要听天气预报,自己也要有点经验,一般讲,雨后容易市内天气透澈,但是上箭扣山区拍片,就要再考虑湿度大小,也许会出云海,也许就黑云一片。
- o: y4 i( g4 | 有的地方地理条件不一样,譬如在河边山谷,颜色比较纯正干净,但是不容易拍出气势,而在山顶拍片,如果不是光照很理想的话,颜色又不会太饱满。所以起早睡晚,抓住色温的变化,也是风光片的一个要素。
1 E K" l* Q0 P9 N5 W 从构图上说,风光片一是取势,一是取质。抓大不忘小,随时回头看。就是来回同走一条路,时间的变化,观察位置的变化,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K H: q6 I& O8 g1 [7 |
风光片很讲求用光,当然侧光逆光用好了会非常漂亮,但是偏振镜还是比较适用于顺光,所以每一种用光都有各自的特色。不过这次去东北,我觉得,除了偏振镜要置办之外,渐变灰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次有些光比大的环境,片子就拍的不理想。
9 H+ n7 n3 A9 H$ O. u 风光片作为一种审美构图训练,可以以唯美为审美取向,也用不着有什么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虚假情结。但是如果适当的点缀一些人物,动物,家畜,民居,可能又是一种情调。我比较愿意在画面中把摄友作为构图的一个元素,有时候效果也是比较人性化的。
t6 R4 C4 y' ?8 d 风光片有不喜欢拍的,肯定就有喜欢拍的,这只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作为摄影的不同意见交流,我是愿意和各种不同看法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快乐的。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又说风光摄影(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