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h9 k; Z2 P9 N8 n* M1 q7 \& \ 闲聊人像摄影(一) ) k$ y. b0 |9 |! t) c" r0 Z; h
(只作为当下人像摄影发烧友的一种状态表述) 6 n$ q. B3 O: G. S* C
5 Z" q+ U8 y P3 x& W
自己喜欢在发片的时候,也附上一点文字,自己的意思是:想看片的看片,想看字的读字。我自己也竭力想把每次发的片子和文字结合的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可客观讲,自己拍摄的图片,多是随机拍出来的,很少是想出来再拍,而文字多是有感而发,并不是什么具象东西的导引,所以文字和图片内容的不够吻合,这样的后果的确给看自己东西的朋友,带来了很不舒服的感觉,我也知罪,可如果想每篇文字都配上相当的内容,或者每组片子都在摄影见树方面码出几千字来,对我来说的确不容易,虽然我近两年来在给《北京纪事》配片子,今年6月号配了16张片子,即使是这样的几篇文章,也是因为首先文字不是我写的,而且几组片子多一半是以前拍摄的,极少有现用现拍的,所以要想玩摄影,玩博客,还要追求图文并茂的相互呼应,估计一个月能拿出一篇文字和内容都看的过眼的东西,就真不错了。
" D& m z4 y0 { {, H; w 不过,网友们的建议,我觉着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力图把文字的关注兴趣集中在与摄影、胡同相关的内容上,极力克制自己信马由缰信口开河,这一段自己组织了几组和人像有关的图片内容,并考虑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话题,这些文字不求高深,只求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尽可能的是自己近来的一些体味,否则就有堆砌凑活的味道了。
! I O0 b9 M- v5 S 人像摄影是一个大话题,随便谈什么都能扯个几天几夜,咱只是个发烧友,就想起什么说什么吧。 + O; P$ `. }5 V3 R
一 发烧友面对的人像摄影题材大略分析。 # F( Q$ [- L2 B6 U' `
1 网站组织的活动(外拍,棚拍) 6 R7 h# D2 O/ I W$ e
2 参赛投稿暨自娱自乐
2 s% @/ q' a8 s0 p, W6 B9 J 3 亲朋好友聚会留影
0 ^+ n4 \1 r( y 4 受邀拍摄亲朋婚纱 ( E5 h7 H/ x. N6 |# w& k
5 单位临时客串
! v2 C; e6 N0 n* r% g, } 6 上网交流 : T* j+ Y) ?* c
二 人像摄影审美细析
@; _& \4 ?, [; D 1 一个人审美的过程
4 } X# b, d9 ?" i6 E8 s Z0 h 2 表情与风情 1 q, d7 I* `2 k* s; k; ?) ^2 l, A
3 质感与性感
+ T+ l2 T; D' d% [( H* l 4 品位与气质
2 b+ r5 \4 `( f! Z% o: L% U, \2 k 5 形体与神态 * n& \' p' l$ |3 p
6 化妆与服饰
: B1 T8 {9 x; { 三 人像摄影审美的社会性
3 @+ s7 R2 k+ M& B! {- f/ e6 d3 G 1 从得意忘形到形神兼备 & f0 U2 G# u* t& g0 T- ?( Y+ i
2 天生丽质与个性好恶 , r" b Z d- L1 s% J
3美与丑的相对性 q1 G/ u5 y3 }6 x7 j( t1 y
4 在熟视的平凡中挖掘美丽的独特
7 I3 \ w9 Q J3 M# g 5你的心灵有多美,你的片子有多美。
! }* E4 }7 V! M% R 6功夫在诗外。 & I I1 Q1 @' w: r7 ]4 C
当我列到这三部分18条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的话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阶段,就已经感到这18条能说清楚(姑且不论说的对错与否),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陷阱了,所以先勒住话题,如果这话能够把舌头理顺,就往下说,不行就打住,别充大尾巴鹰。
$ G, _* _0 n) l* R一 发烧友面对的人像题材摄影大略分析。
! h5 I# e. I. Y' |" d1 @% w5 ] 因为现在这些文字是在自己博客上发的,主要面对网友,所以主要是对于部分网友的摄影发烧行为,做了几方面的分析。
$ u+ a8 x( n D* d7 U4 w 1 网站组织的活动(外拍,棚拍)
( ~: o" {0 r0 a1 Q+ m7 R+ P4 z 先说外拍。 网站组织人像外拍活动,无论是蜂鸟,还是其他网站,基本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内容,充其量就是MM的不同,或是景点的不同。 , J# _9 }6 F! j U
现在相对于这种网站活动不太一样的外拍活动,一个是老北京网的拍记队,但他主要注重的是胡同本身的元素,胡同人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个就是抓客网,最典型的就是银锭桥上的抓拍。除此之外,各种外拍大同小异。我个人曾经是04年就加入蜂鸟外拍的发烧友,回想起来,有这样几条经验:
' L. i0 e1 a( j" x8 m' A x' C0 O- F2 Y(1)自己要明确活动是拍风光人像,还是特写人像,这牵扯到机器镜头的配置,有些人带着广角头拍风光人像,姑且不说人像效果如何,焦段太短,你总跑到大家前面拍摄是多么的讨人厌呀。如果是特写人像,就要在带上长焦头的同时,最好带上独脚架,这样作品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 `# t: `+ J! P/ C9 y% G
(2) 外拍人像,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要明确,外拍就是在构图的时候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无论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都要有意识的处理好构图,如果没有考虑把环境因素带入画面,实际上就失去了外拍人像的意义。 , y4 W, N7 q$ a6 @' I: ~8 H& o) E
(3)既然是外拍,那么基本上是使用自然光拍摄,那么如何选择机位,就不仅仅是构图的问题,还要牵扯到曝光和用光。阴天还好办,要是阳光照射强烈,对如何处理好这个环节,是人像外拍的基本常识。 6 o$ x. M2 c ~6 ?% l% ~+ Q3 K
(4)外拍人像,尤其是网站组织的人像拍摄活动,蜂拥而上,大同小异,模特不知所措,而拍摄者饥不择食。我觉得在这点上应该慢半拍,首先是在几组模特当中,选一个自己对了眼的,然后不要着急马上拍摄,因为只有模特进入了角色,有了感觉,拍出的片子就自然生动。而且不要着急和别人抢机位,有时候别人不拍的时候,也许正是出大片的天赐良机。
3 A/ b7 l2 r# K9 d. U(5)如果跟着网站活动,分组拍摄,一定要跟对了本组的组织者。外拍活动,模特的姿势设计,背景选择,情绪调动,都是一门很有说头的学问,初学乍练,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不行;群龙无首,瞎乱指挥更不行。所以这一点虽然看着和拍摄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站错了队,您是拍不出好片子来的。
: o+ l# a+ V0 i0 O1 W8 G 再说棚拍。棚拍讲究的是玩灯,布光。除了有上面提到的那些方面要注意的话,还要注意几点:
9 C; G" H9 ?! s: y% G9 a3 H% A(1)要了解自己的机器。对于如何使用联动室内闪光灯,要有初步的常识。如果是几个人一起活动,还要考虑影室本身是否会备有引闪器或引闪线,否则,自己最好配备引闪器,而引闪器究竟哪种适用,一定要和影室技术人员沟通,否则带了引闪器,因不匹配不能用干着急。 ( P. V E$ n$ ] p% I( L
(2)棚拍,在技术方面就是用灯。初学者,一定要先和影室的老师请教,把自己的照相机的设置,放在与闪光灯同步的位置。而且要虚心请教,自己的相机是如何设置的,影室灯是如何调置的,一定要在拍摄的同时,尽可能的弄明白一些灯光的设置调度原理,这样在日后解读自己的片子时,也明白了如何使用闪光灯曝光的一些基本知识。
* B+ f- P1 m- G7 u) M. Y(3)棚拍如果是闪光灯,就要讲究互相礼让,否则大家都抢拍,不互相照应着点,不是照糊了,就是照憋了,甚至也会对灯具有一定的影响。
; c$ F6 U$ K- H, w: C! A3 k如果是长明灯布光,就要考虑使用三脚架。因为即使用了灯,实际灯光的照度还是不够的,因为用灯不仅仅是为了明度,更是为了造型,而摄影者为了保证快门速度,而一味的提高ISO,肯定影响成像效果。
/ A+ M+ b, m; u9 k(4)至与使用什么镜头。还是根据自己创作的目的进行选择。夸张变形,就用广角,而讲求像质,就用定焦。我观察到了有一个模特的眼睛特别有特点,就专门用老百微拍了一组(凉茶)效果也很不错。
) N2 }$ @3 R! L/ p7 L& Q4 } 2 参赛投稿暨自娱自乐 0 ^& c4 y$ Y+ Q! j
参赛投稿这个事,客观的讲:一般获奖的片子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固然新闻暴露赛事后面有那么多的黑幕活动,从发烧友的角度讲,咱们自己在全中国的整体摄影水平之中,只是一个爱好者群体一员的位置,我们可以反问自己,自己玩摄影多长时间了?相机的基本功能都明白了吗?您的作品感动了您周边看到这幅作品的陌生人了吗?还有就是,您自己认为和您这幅大体相同,而获奖的其他作品相互比较过吗?我不否认有暗箱操作,但一是您不必非要参加那一类(您觉着有猫腻的)的活动,还有,参加哪类的比赛,最好要对这个比赛的风气有所了解。
" B5 ]6 v% x8 L6 i+ M# A( e) i 如何参赛这类的书还是有几本的,有讲授如何拍摄获奖作品的,也有分析获奖作品是如何获奖的。开卷有益,我也看了几本,不见得看了这些书,您的作品就能够获奖,不过还是有一些误区,一些投稿的运作程序,一些审时度势把握投稿技巧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学习的。 * u5 m, u3 c$ F4 |
我也参加过一些比赛,说最熟悉的佳能沙龙摄影比赛吧。月赛我参加,因为我了解参赛网友们的大概水平,我自觉着,可以在里面有掺和的余地。而季赛,因有一大部分是平时不上网的老摄影发烧友,水平相对比我高,再加上现在季赛是冲洗成片再来比赛,虽然花费不大,但每次花上几十元,一点回报都没有,也不是个高兴事。所以我有时候去参观学习,真正参赛,如没有十分把握,绝不花钱买乐。
+ u4 T/ F& X( S' W! ?9 `# ^ 至于组织有奖拍摄,何乐而不为,又玩又乐,万一中了奖,也弄点酒钱。可现在这种活动(出于主办方的宣传炒作目的)一般周期比较长,而有心的网友,基本把团队活动作为第一次的火力侦察,而自己如果有条件,就再去几次反复进行拍摄,这样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所以您偶尔参加个活动,有了一张半张自己认为满意的照片,就参赛投稿准备拿头奖,我觉着还是不够成熟,如果再因为参赛生点气,就更划不来了。 ! j& X$ ?3 Y i" }) X! g
所谓自娱自乐,从人像摄影题材讲,基本是这两项为主要资源:一种是扫街抓拍,一种是各种展会。扫街和展会其实都是抓拍,除了要对基本功认真的锻炼之外,对于器材的选择,也要有所侧重。我个人觉得(因为我使佳能)我觉着如果无敌兔配上一个IS小白,再配上一支新百微,然后有一支独腿,基本就能够出大片了,我见到过有用200定扫街的,我觉着有点累。 4 S; u) L: b7 B
抓拍的同时,还有一个认识问题,就是“偷拍”我个人以为,这不牵扯道德问题,只是一种个人的习惯。所以即使我遇到了什么情况,我从心底一直觉着自己是正常正确的。其实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由于见诸桌面,有些话和方法只能底下闲聊了,不过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既不要胆怯,也不要硬顶,保护好机器,保护好自己是第一位的;一是分析对方的心理,对症下药,巧妙周旋,也许别人拍不出来的片子,通过你的公关就实现了,这也是一种人像外拍的基本素质。
( a. D2 d, M6 M+ [1 v6 o. Y3 亲朋好友聚会留影
" s+ R* w+ N& u- @ 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之中,无论是你技术很糗,一旦让你给别人拍片子,就心里打颤,还是自己认为已经是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艺术家境界,这些俗事您也脱不开,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所以你只要拿出相机让别人看见过,这种事情,您就得抻把手。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其实还是想把片子拍好---虽然审美价值得由被拍者评定---毕竟还是个乐嘛,所以这里头的事还真的琢磨琢磨。 2 [' Y6 q$ Z, P" R$ U& ~9 V
亲朋好友的拍摄,最难的是,片子拍得好坏,是由被拍摄者的喜欢与否决定的,这没有二话,您可能也觉着晕头,说句实话,现在有了数码还好了,原来胶片相机您不仅得给拍,还得给洗印冲扩,还得分头寄赠,有几份合影组照,半个月工资就得搁进去,搭了钱受了累,也不见得就能落好。可是您既然玩了摄影,这一出肯定躲不过去。 : Y( w' W; c! o6 y5 f+ ]
亲朋好友,实际分为亲戚和朋友两个群体,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亲戚的拍摄,直系的父母夫妻子女,亲系的兄弟姐妹,叔爷姑婶,孙男弟女。这里面也有不同的拍摄要点。
4 S* l( S2 l1 g9 l 我个人的经验。老辈人的拍摄,比较容易,最好是别人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您进行抓拍,而这种抓拍是摆拍基础上的抓拍,如老人的衣装,坐的位置,受光的角度,以及机位的选择,都要刻意的设计布置。找一个老人爱聊的话题,您不时的按几张,变换角度,等老人完全适应了,您再适当的调整老人的动态,最后来几张标准像,最好再来几张合影,我觉着问题就差不多解决了。
, c* R0 C% U. v) g$ O1 p 小辈的拍摄就更容易一些。可以多看一些影楼的作品和少儿的画册。小孩的拍摄,最注重拍出童趣,那么孩子就可劲的让他造,喜怒哭笑,撒娇耍赖的各种表情都是绝好的镜头,而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呆板的笑。太小的孩子,不能使用闪光灯。但可以多拍一些局部的特写,小脚丫,小脑壳,关键是构思构图,我现在也在这个阶段,拍自己的孙子,还没有太满意的照片,就是因为成人拍摄的模式心理作怪。
6 I3 Y7 r7 d' }! D* G( V6 H 平辈的人,男人,有时候一拍他们,就说我不上相如何,其实是一种假自尊,所以不要强求,可以抓一些特写,如抽烟,看电视,比整身的构图要来得快些。而中年女人最不好拍摄。本来已经是半老徐娘,可还要你拍出风韵犹存,这才是摄影师真正考本的科目。我个人的经验是拍特写不如拍半身,拍半身不如拍整身,拍单人不如拍组合,而拍摄最佳的契机,是在摆拍安排的前后过程之间,似摆未摆似就未就的瞬间,抓住动势,抓住不同的表情,尤其是她们姐们之间互相调笑的时候,如果能够抓住镜头,比端坐在那里更为出彩。而且记住,一定由你(摄影师)出面,让她门在拍摄之前,进行必要的补妆,虽然她们故作忸怩,其实都是客套,而适当的补妆,对于不经常近摄的人,的确有很大的作用。 1 h& ]+ U' q+ H
朋友之间的拍摄,相对来讲,语言沟通的便利要大得多,所以朋友之间的拍摄,摄影师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调动能力是很重要的。朋友之间拍摄,也许是有意组织的拍摄活动,也许是伴随着旅游而生发的拍摄内容,作为一名摄影人,如果参加了活动,就要考虑会有拍摄的“任务”放在你的肩上。所以你要在和朋友外出游玩的时候,只要你带着相机,你的头脑里就要有如何拍好片子的构思设想。
9 m9 O8 z0 f6 o3 t- Z7 @2 z 地点的选择。我只能说北京。北京如果给专门想拍照的朋友们拍摄,地点最好的是世界公园和植物园,那里的景别变幻多,游人又不是很扎堆,而且大小景别具备,很容易出效果,但是世界公园门票很贵(大约60元),而植物园最好自己带着便餐,否则就餐很贵。其他地方,虽然景色也许很美,但可能更适合旅游,而不是很适合拍摄。
. ^% v4 c3 _' n+ J 服装道具的预备。如果真是准备照相,一定要事先和准备拍摄的女士们提示,一定要带上自己换装的衣服,一是款式要有变化,一是颜色要有变化,跨度越大越好。 # H, W0 g/ J2 Z P2 a4 w3 _
提示化妆的问题。一定要尽可能的化妆,这样出来的效果,会比不化妆漂亮得多,而且作为摄影师,最好带一点小道具,如花伞,帽子,纱巾,墨镜,这也是很必要的。
/ Q5 N) ^2 L6 j3 g/ e* X2 O1 h3 x 可以带一个反光板,这样可以拍出更专业味的片子。至于动作的设计,场景的选择,这都需要摄影师有一定的功底,既要把人拍的尽可能的漂亮一些,也要把特定环境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个人特写和群体合影都要拍到,这样就更生动了。
% ]4 n) |3 |: a0 U: N9 x 4 受邀拍摄亲朋婚纱
7 q# V+ @* F$ K# j- C, w; i5 f 估计拍摄婚纱,基本是不会给自己孩子拍摄的,这件事还是一种套路活。
, C: X! f9 |( S: b 最好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劝说准新人不要到婚庆公司拍摄,性价比不行,由您操刀必定满意。其实这件事只是一个熟练工种,您的化妆师是谁,您的灯光照明灯具全吗?您的婚纱道具有几种,如果外拍,有装好几个人的面包车吗?有外景灯吗?最后,您上班吗,您能随叫随到吗? 3 S% \" K- B) C! L
我也给人家拍过几次,但我的条件是,最好由婚庆公司做主机位,他们该拍什么拍什么,而咱们只是副机位,这样套路活有了,如果您确实有艺术感觉,您再根据感觉拍几张,可能最后新人会喜欢您的片子,不过您还是要清醒的知道,化妆,道具,服装,车马,灯光还是婚庆公司的。或者打个折扣,由新人请专业的化妆师,自己带婚纱和服装,您当摄影师,最好能带个外拍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应付不下来,总得有个打板的,所以婚纱摄影,无论是棚拍还是外拍,都要慎重开口。 + m2 H, ~8 h$ t/ a: ^0 z. ?
如果是拍婚礼,我觉着还可以,不过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不是主机位。因为主机位,关键在于要把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要拿下,而不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就多拍两张,俗套就不拍了。
; `0 w# d h2 m 拍摄婚礼,基本是这样一个套路:确切了解新人住址(确定您是拍新郎还是拍新娘);了解拍摄起始时间是否从化妆开始;如果是拍新娘,是在家里拍还是在宾馆或影楼拍摄;根据与自己住家的位置,时间距离,确定乘车路线,上好闹钟叫早(最好不自驾车,因为新人家和举办婚礼的地方会离得很远)。到了家之后,先要拍摄这个家庭的大概情况;然后拍新人的卧室,拍些花絮道具,玩具装饰,这时候,就要刻意的找到婚庆的元素;然后和新人交流,沟通感情,了解婚礼的大概状况,确定拍摄的草案;这时候,就要着重拍摄新娘的化妆;如果在家里化妆,一方面要适当的注意重要亲朋的到访,一方面要请新娘的父母亲朋来欣赏画完妆的新娘子;等全部化妆完毕,还要设计几个镜头:让新娘打个手机,以示期盼;再就是让新娘站在窗帘旁,扒窗眺望,侧逆光的婚纱效果会很艺术;还可以适当的给新娘照几张定妆照。尤其是在饭店或是影楼,这种机会绝对有,而这种片子效果是很讨新人喜欢的。然后是准备新郎到家接新娘,藏鞋子,找鞋子,递红包,伴娘逗新郎,等打开屋门,新郎找完鞋子,再问临出门,新娘家是否还要放鞭炮;等这些事忙活完了,摄影师要先行一步,早婚车之前到达婚庆典礼现场;先把一些空镜头拍到,如婚宴现场,背景布置,签到路牌等等。等婚车即将到来的时候,摄影师一定要和喷花的亲朋讲好,要看好风向,确定喷放位置,千万不要早放,最佳喷花时间是:新郎下车,转过车身,把新娘已经抱到车的前侧方时再喷花,这样一旦新郎抱着新娘走到车身正合适的位置时,喷花徐徐落下,恰到好处。下车之后,步入殿堂,稍作寒暄,进行补妆。这时还可以拍几张新人的花絮。等到婚礼开始,如果是主机位,一定要站在门里的正前方,把新人步入殿堂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拍摄下来;等到婚礼开始,就要注意重要宾客的拍照,双方父母,领导,嘉宾,一定要搜索好哪个位置的亲朋比较上相,因为有的时候,要拍一些鼓掌的花絮。至于婚礼的每一步细节,都必须拍摄记录。争取在每一组节目的同时,随时拍摄双方父母;等到婚礼到了敬茶的时候,一般新娘都会流眼泪,注意抢拍;直到仪式结束,赶快先吃点东西,等新人换完服装下一轮的轮桌让酒也是很大的工作量;最后就是合影。
: m/ ^* X, d2 D 提请注意,要注意带好闪光灯和三脚架。既不要全用闪光灯,这样现场的气氛就影响了,也不要全用高ISO,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用闪光灯,最好每个环节分组,每组既有闪光灯拍摄,也有现场光拍摄。用现场光拍摄,一定要用三脚架,最好是连拍。
& W1 t- z W* x4 i9 n1 l* f 5 单位临时客串
! D; U) n/ E% Y: y 我说的这个单位,就是您上班挣饭钱的那个地方。我是吃官饭的,加之又是搞美工摄影,所以感受多一些,其实就是个体单练,您也得有业务官场的应酬,所以就占您点眼吧。
% S$ l. t. S+ u/ f 单位的拍摄,主要是几种,业务往来,领导视察,单位活动。
% P, T5 w2 O0 b/ \- ]- L9 c! X 我们图书大厦,业务量最大的就是图书签售,其次是一些展销活动。展销活动主要是拍场景,人像在其中只是很少一部分,基本上用不到什么近景特写,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显示展场布展的资料,而适当的点缀一些顾客的镜头。不过自己也动过一些脑筋,大场合的场面中,很难用很快的速度设置,因为一般都是普通室内光线照明,所以人很难拍的清晰罡实,与其倒不如,我干脆支上三角架,用慢速度,这样背景肯定是实的,而流动的人群,反而增加了动势,(我的一张片子《书海潮汐》,前一届全国图书节获一等奖。)而图书签售,也许是图书行业的个案,我只简单说几句:图书签售,有时蜂拥如潮,有时门可罗雀,我刚接触这个事情的时候,不知所措,光注意了大全景,而忘记了签售作者的精神面貌的拍摄,虽然手里现在有几百张这样签售题材的片子,说实话,很难说是人像摄影,充其量也就是个新闻报道而已。所以业务的拍摄,不要笼统的认为只是一个拍活,记录下来就行了,有这么几张片子说明有这么个事就行了,而没有对这种事情做人像摄影的艺术性思考,说句后话,本来有出版社征稿,我把这些片子拿了过去,其他的不说,就是因为主角(作者)形象不完整(还不是完美)成了一次未能成型的遗憾。 . G6 y* I+ d* z! \/ O
领导视察。中国特色。您要是想在这里混,想吃这碗饭,这一出您就得干好! 8 q- f* K6 @( s v2 b2 i( G
别的也就不多说,领导视察,一是把视察的领导拍完美了,更重要的是要把陪同的被视察单位领导(也就是您的顶头上司)给拍完美了。当然什么是完美,你我心里都明白。视察领导讲话时要潇洒,谈话时要风度,交流时要亲民,询问时要专注,而单位领导,听教诲时要谦恭,引导时要得体(不抢镜头)和员工交流时要表现融洽(不是亲民),而合影时一定要找准位置。 / _; [+ `* y- x
领导讲话,肯定得拍,一般讲话桌设在台口一侧的时候,你的拍摄,既要拍摄特写,也要注意把背景的会议主题背景拍下来;领导一般说完第一句话时,会抬一次头,以后就不好说了,而临讲完话,等待鼓掌也会抬一次头,一定要抓住。最好设置连拍,而不要贸然使用闪光灯。 8 T. k; S; L( _" c
等活干完了,您可别觉着万事大吉,得赶快整理,一是找好做好发新闻稿的片子,一是要把照虚了,把领导照的不完美的,闭眼的都赶紧删掉,要是您想多在这混几年,再找两张单位领导和视察领导完美合影的照片,作放大装裱的准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您再找地喝口水差不多了。 / `0 w+ f4 i! X1 V: R
单位活动。小单位主要是聚餐泡吧,而大一点的单位,工会,共青团都会组织个活动。这时候,您也别掉以轻心,有时候您没把谁拍好了,您把哪个小鬼得罪了,日后保不齐就是个雷。反正也是公务,我一般先把这件事需要说清楚的几个环节拍摄清楚到位了之后,我把相机设在傻瓜位置,让参加活动的人去拍摄,只要别把像机摔了,俗话说公家的东西就是抗造。再说,咱这也是让更多的人关心企业文化建设吗,最后拍成什么奶奶样,您也有个退身步----抽空您还能多喝两口。
+ D0 a0 a* U$ c1 w- S8 L9 O6 上网交流 , _( w% a! N! D2 n8 h& c! O- e
这个话题放在这一节的最后,就是因为它既好说,又不容易说好。其实人像摄影,自己打喜欢摄影开始,就喜欢这个题材。至于风光摄影或者其它,我似乎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距离感,觉得和我心中那种摄影所要诉说的感受,通过这么缥缈宏大的题材,是把握不住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还是选择了胡同题材作为我后半生拍摄内容的首选。但是我依然喜欢人像摄影,所以在胡同拍摄的选项上,自己设置了两个内容并存,一个是胡同风物,一个是胡同风情,而胡同风情就是拍摄胡同里的人。 6 \, k5 }6 C9 y' K6 I) Y
自己拍摄人像,多次提到过NZ80老师(恕想不起那个网站的名字了)和蜂鸟网。因为正是因为在网络上的交流,使自己认识了数码摄影,而网络的平台,使自己在上学补课之外的诸多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教益,而更重要的是网络可以使你很快的结识一些有共同审美情趣的良师益友,也许会有更替迭换,即使大浪淘沙,但金子最后终究会闪光的。 3 @5 H4 G. r0 |0 {* q
网路交流,我着重考虑的问题, 就是自己的态度,要真诚。固然我们是玩摄影,是因为玩,把我们聚集在了一个网络的平台,这是没有错的。可如果我们自己想进步,想超越自己,那么这三个字,就是两个意思,摄影,博大精深,我就不说什么了。而一个玩字,绝非仅是一种玩耍的嬉戏,而是一种素质,一种状态,一种审美,一种境界。有句话:做学问,玩艺术。学问是做出来的,就是要兢兢业业,业精于勤荒于嬉;而艺术绝对是玩出来的,艺术是行成于思毁于随;艺术不是当饭碗的业,而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架构状态,如果你想把艺术作为挣钱的术,那您拍得再好,您也只能是个匠人,而只有把摄影当做一种玩的理想境界,充分利用摄影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独特感受,而不是沽名钓利,才明白了艺术为什么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生活。 2 F) {6 D$ s; S! b
说了上面几句,似乎有些沾侃。其实我正是接触了网络,才对艺术的本身有了些许的看法。摄影是艺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摄影是流,艺术是源。但是网络毕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即使您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但绝不意味着您在网络中的状态,是一只出淤泥而不染的鸡群立鹤。您还是要交流,交流就需要平和的心态,要尊重对方,比你强的要虚心学习,不如你的,客气交流,持不同意见的,要注意回帖的用词语气,反对您的,也要有容乃大。
" J% Y* p2 s0 b3 W 具体到人像摄影,我基本上已经不参加花钱找个MM拍摄之类的活动了,我觉着初级阶段,未尝不可,但往下走,这种拍摄过于娱乐化,以下的这个回帖,就是我对这种活动的现在看法,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回帖时的一种态度和分寸。这是自己前两天在蜂鸟回的一个帖子: & E; w9 q2 Q& Q1 O
后海银锭桥上的C、N、S 8 V! v& m) Y4 o/ T5 }: J) L, v9 i0 N8 Z
$ n% P6 {% `5 p
很长时间没有回蜂鸟看看了,听说有一个帖子很火,看了看,有点意思。蜂鸟曾经最火的一个帖子是人体版 南山竹,有20余万的点击率,说明了当时的一种人们的审美状态。现在7万多的点击率,在时下也是一种比较扎眼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都是心平气和的玩摄影,就会对于这800多的回帖有一个理性的分析。由于自己没贴片子,也就不对片子说什么了,不过总给人一种感觉,毕竟这个话题的争论已经超出了器材版块的范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回帖呢?肯定帖子发出者的本意并非如此,而是回帖把话题的锋芒转到了这里-----后海抓拍银锭桥的审美评价。 7 p0 v0 H% R2 @7 ~1 J
我还可以说是蜂鸟的老网友,对于蜂鸟的拍摄风格,内容,做法,朋友,版主都有一些了解,客观讲,每一个初入摄影的网友,对于拍人像,拍MM,甚至那种拍摄活动之后的畅饮腐败,都会如醉如痴,我依然记忆犹新,甚至可以讲,现在我和当时很多的蜂鸟时的朋友,依然交往甚密,除了共同的审美取向,也因为蜂鸟那段时期,对于人像拍摄的意趣,对于网络拍摄活动,对于MM形象审美,都是日后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但是,不可正视的问题,如果往下走,人像拍摄,若不是搞写真或是婚纱影楼,手里的这些片子的价值是什么呢?社会请来的MM,拍得再好再美,反而是个祸害,老爷们不敢给老婆子看,年轻的不敢给对象看,偶尔有个观片会,也就是当时养眼,退一万步讲,报纸杂志也不用---肖像权解决不了! 为此,我比较现实的考虑改弦更张摄影今后的拍摄方向---拍摄内容:纪实--拍胡同有历史人文价值,拍胡同风光锻炼身体,弄好了还能整俩酒钱。 为此,我挥泪暂别了蜂鸟,把拍MM的快乐作为了一段故事,封存起来。 在拍摄胡同的时候,我接触了在银锭桥抓拍的一帮朋友。银锭桥本身的故事,帖子讲了很多,而什刹海,在北京历史上有什么样的故事,我这里也不多占各位爷的眼,但强调一点,作为北京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点,银锭桥是一个京城文化项链的璀璨项坠,它见证着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它表述着老北京文化的风情故事,它折射着世界对于老北京文化了解的一种渴求心态,它同样也闪烁着21世纪世界与中国文化互相撞击的魅力倩影。
/ K5 z# G5 E0 N1 B3 i; Q人像摄影,本身棚拍,摆拍,抓拍,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我可以直言不讳的讲,我是喜欢胡同抓拍的,虽然抓拍不如棚拍、摆拍那样拍摄的完美无缺,可那种真实,那种激动,那种再也不能重复的瞬间,甚至是拍出纰漏的遗憾,都是一种摄影艺术最为珍贵的独特享受。 也许,在抓拍的过程中,有的网友注重抓美女,有的网友注重猎奇,这都是可以朋言相进的,我想,蜂鸟组织活动基本不也是拍MM吗,所以有些过火之词,我是不太同意的。如果说,我喜欢在这里拍摄,就向着这些朋友,我也可以公开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我在这里拍摄,很大程度是拍环境人像,是在银锭桥这个特定的地点,来抓拍这些人像。客观讲,有些朋友可能和我的想法不尽相同,我想这也是我是老北京网,有些朋友是抓客的审美取向着眼点的差异吧。不管怎么讲,人像摄影,到了得意忘形是一个境界,而到了形神兼备又是一个境界,而我觉得现实一点讲,摄影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如果能逗点酒钱,再能给社会文化做一点点积累的话,我觉得也不乏是一种摄影享受的更好境界。 2 e7 t+ I D4 \; r
(上个礼拜,因端午太忙,没交作业,这次补上。)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闲聊人像摄影-1(1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