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22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了一次,就想去第二次;春天的山桃去了,那你的夏天的雀鸣、秋天的彩霞、冬天的琼枝,就不想了吗?如果你在碧空如洗,苍山如海的时候去了箭扣,那阴晴雨雪,晚霞孤鹜,你就不想去吗?---肺腑之言呐!!

& e+ `& z, x! p2 z$ D1 Y) `

 

$ _/ M8 g+ v1 Q2 ?& c0 r) x

 

3 v0 g( C9 h$ m( x. f: o5 n

就去了一次,俺对洋芋姐姐说,这地方值得去一万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的  山野之约  给人的思考的确很多!
发表于 2009-10-30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为何很多人都喜欢秋天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头彩旦各风情---小探黑白片

  6 e6 c) ]. L& h7 f* x

黑头彩旦各风情----小探黑白片

" O% _& g5 N$ G

 

" q! c6 d. `1 C( D' l5 k9 N$ o! V

现在黑白片的作品,在摄影的各个题材领域里,都有很强的活动能力。除了对于黑白摄影在艺术思想深度方面的追求之外,可能也有个别的片子属于跟风逐波,这很正常。自己也不时的做一些黑白片,现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朋友们交流,以求指正。

" C9 x- H) {/ u; Y4 ^8 Z. _

    一 黑白片的艺术性怎样评价

& W3 N+ {" q/ R" s' G6 g- N

    我觉得黑白片与彩色片实际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并非黑白片是什么档次,而彩色片是什么档次的问题。如同京剧,喜欢它的人,就说它是高雅艺术,不喜欢它的人,就说它如何如何。我觉得单纯的从表现形式的不同,就断定其艺术品位的高下,未免有些强词夺理,所以我个人对于把黑白图片说的多么品位高雅,持不同看法。

4 Y" Y) K% y/ q

    但是黑白片相对于彩色片,的确有其优秀凸显的特色。黑白片因其在色彩的运用上,相对于彩色片更为精炼,所以在人们观赏图片的时候,会更容易贴近于作品本身的思想主题的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上,黑白片把自身的弱势,反而转化成了强势,这是一种在艺术上并不少见的现象。譬如小提琴独奏与大型交响乐、素描与油画,小品与话剧,等等,都是把某一方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反而有时候(注意,只是有时候)会比万紫千红,争妍斗嫔更为使观注者便捷的与作品的主体主题贴近,这是很正常的,这种便捷欣赏思维方式,只是所有思维方式的其中一种,而绝不是所有人的审美思维方式,都是同一不变的采取这种便捷思维,来圈定每个人的审美意趣模式的。

3 k8 I! X( O, t: f8 u- A h# @6 D

    二 因材施法,选用其强

/ D% a% ?8 J: ] V/ G

    黑白片之所以采用黑白的方式,来表示表现世界,的确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所有题材的片子,都用黑白手法来表现,都会有理想效果的。黑白手法是一种形式,如何运用这种形式来适应被表现片子的内容,这就牵扯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什么样的形式,一个是什么样的内容,必须把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然后再考虑是否采用黑白片的处理更为优秀,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8 W- \+ f+ t( m- v C

    譬如,很简单的讲,60华诞的片子,尤其是作秀女民兵的红妆,你用黑白来表现,那不是找擂吗,这是内容方面的选择,而有些大反差,弱层次的题材,如这次飞机过长安街,还有礼花,你要用黑白方式表现,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法看。当然一般都不会这样做,可把这样的问题极端化,既可以明确的说出,形式与内容,都是选择采用黑白方式的前提关键。

! V" b6 }- p. A$ _

    可是,现在也有一种用形式来掩饰内容贫乏的倾向,譬如,大家常见的胡同题材的拍摄作品。到了后期制作,好多片子,为了强化片子的古旧感,沉重感,凡是胡同一类的片子,都采用黑白片制作,乍一看,好像和题材有些贴近,但是看得多了,似乎有黔驴技穷之感。

- O8 \0 g0 m; w7 E" q1 B1 }8 V0 d

   尤其中国人似乎只把水墨画作为国粹,特指为中国国画,我想即使是美术范畴,中国的画法画技,宣纸水墨的表现方法,也只能是中国美术所有技法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称为首选领军的风格模式,但它也绝不是中国美术的全部,从此推论,中国摄影历来与中国的美术相依相伴,甚至把郎静山,陈复礼的国画风格的作品,作为中国摄影风格的楷模,就有些一叶障目了。因为如此,再加上历史环境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所以,有时候经常用黑白摄影这一具体形式,来赋予民族文化的光环,其实这是自作多情。我觉得,形式(表现方法)是重要的,也可以具有民族特色,但对于摄影这种外来艺术形式,现在严格的讲,还没有什么确实可以称得上的“民族特色的摄影表现形式”的大家宗师或是世界公认的作品。所以内容相对于形式,还是占主导地位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彩色、黑白),究竟有没有民族文化特色,主要还是取决于照片所表现的内容和拍摄者通过作品所体现出的自身社会情趣、审美风尚来定位的。

3 @) s3 a3 M; J# S G0 c

  还是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来探讨是否采用黑白手法。具体从胡同题材讲,黑白的手法运用,的确相对于其它题材,更为贴切,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很多人总是用黑白手法来表现胡同,虽说不上抄袭剽窃,但给人千图一面之感巨强,反而失去了黑白片所特有的清新简洁的夺目感受。再就是,胡同本身的很多内容,如阴晴雨雪,早晚色温,春华秋实,特定题材,是不宜采用黑白方法体现的,如果过于强调黑白片的艺术手法来囊括一切题材,似乎有些缘木求鱼了。

i. j* L2 f- [) F" e1 g3 D8 c

     三 怎样理解黑白片的艺术特色

' x/ _& `/ |1 s* q/ l! T

    这个题目自己也觉着这么说有些太大了,我只能说自己的一些理解。黑白片与彩色片的各具特色,除了在思想表现和内容形式的特有侧重之外,我记得在上夜大的时候,老师讲过:(数码相机之前)反转片,彩色负片,黑白底片这三种材质,数黑白负片的宽容度最大,能到6级。所以在科学技术上讲,黑白片的优势,首先在于它的宽容度。如果我们选用什么题材制作黑白片,从技术层面上讲,如果是PS反转,就要看你的前期拍摄的数码素材,在曝光分区上是否有合适的数据存在,而如果是你在前期拍摄时就准备采用黑白表现形式,就要考虑你所要表达的片子的思想内容,是否更看重片子的宽容度的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才可以考虑是否采用黑白手法来表现。我们现在见到的一些片子,不考虑自己前期拍摄的素材指数,是否适于制作黑白片,就一味的进行黑白片的处理,结果,本来在彩色片的时候,有些缺陷还不是很明显,可是一旦变成了黑白片,反而是画蛇添足巧弄成拙了。

* w* u: f* v. K4 {6 H

     四 对于现在数码彩色转黑白的一点理解

+ G" _. t/ e! O- K# Y- B, i

    以前的黑白暗房制作,按现在的数码术语讲,一是选区提取,增减曝光,这主要见贺延光的“我要读书”这张作品,除了当时孩子的神态是原始的之外,其他的光效构图都是暗房制作;一是增删叠加,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这种造假的图片比比皆是,中国最典型就是江青的庐山仙人洞照,前景的松枝就是叠加上去的。至于什么粗颗粒,中途曝光,图底翻转,虚光渐变,那时候,还可以拿来唬人,现在对于PS来讲,小菜一碟。

( A% T/ k5 N! B# d5 \) [

    我以为,对于宽容度来讲,数码文件的宽容度并不占优势,只能靠后期来找齐,所以使用RAW格式拍片,是解决宽容度问题的现实首选办法。现在的彩色文件转换黑白片,我个人以为,在PS上来说,应该是不受技术限制的,至少不像数码相机文件宽容度问题,受数码相机元件原理的限制,PS有几大功能,其中就有一个是色彩的通道管理,而黑白转换的质量如何,我理解就是对于通道知识的运用水平。

9 Y& w0 ?7 d) r# W! V$ G

    色彩三元素,色相不讲,色彩的明度,色彩的纯度,在转换成黑白的时候,都会转换成不同色相的灰,这种反映在黑白图片中灰的色相,实际就是不同色相,不同色彩明度,不同色彩纯度,在黑白灰的色相中的不同表现。具体的就不展开了,所以必须要明白,你想把一张彩色的片子,转化成黑白片子的时候,片子整体的色彩倾向并不是最主要的,是暖色调(红色)是冷色调(蓝色)都不是影响黑白表现的主要环节,而是在于整个画面中,各种色相的不同色彩明度,不同色彩纯度才是构成转化成黑白片时,黑白灰分布的关键问题。所以一旦要想把彩色片转换为黑白片时,从技术上讲,一定要有一种“翻译思维”,把画面中呈现的万紫千红,在脑子中翻译理解为单色的黑白灰,否则即使是在彩色片的时候,画面很丰富,很舒服,可一旦转换为黑白片的时候,原来对比的因素,几乎没有了反差,而色彩鲜艳的部位,可能还是黑白片的鸡肋。所以,要想转换黑白片,首先就要有这种翻译思维。

+ R {- F: t+ Z7 {

     即使是这样,色明度与色纯度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我们在PS通道的运用中,可以通过每个通道(每个色相)的明度和纯度地调整,丰富变化我们的黑白灰的阶梯层次,色块分布,我想在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黑白片的再调整,就会简单的多了。

( K/ j* c( z; k# J8 g2 x

    最后,关于采用哪种黑白转换的方式为最好,我个人以为,可以看看乔小兵老师的关于黑白片转换的那本书,就会对于通常我们所用的几种技法有所了解,由于这本书是面对专业转换读者群的,我自己一般是使用CS4里面的黑白来转换,客观讲,还是看的过眼的,加之我们又不是每张转换的图片都是用来做展览用,也不用专业喷涂,我想只要明白了原理。我们做出的黑白片,自己看的过去,一旦参赛,拿出去让专业单位再制作,至少在参赛备选素材的选择方面,我们多掌握了一些知识,终究会是天道酬勤的。


: O5 }' d c& m& ~5 P- ?+ W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09-10-30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老猪的文章,看老猪的照片。很有品位的。

5 F' ^; L7 q* Y/ O6 w( T

文章娓娓道来。无丝毫造作。朴实无华而诱人。敏锐而有深度。

! |$ f/ J8 X! }% O

这老猪可不是一般战士。

发表于 2009-11-6 0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爱,就有美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愿做未名湖畔一颗小小草

  7 k' b0 n$ H5 l% P4 u. h

我愿作未名湖畔的一棵小小草

" B% u) I( W6 W

 

/ q; ~0 l& i, P% T; v7 L

    今年是上山下乡40周年,实际只有我们69届是40周年,而真正的老三届,已经过了这个周年。可说不准为什么,认定今年是40周年,也许还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其实我想只要大家能够找个由头,给自己一个安慰,多少周年确切是哪年,是没有什么太大意思的事情。

3 E5 P) [+ }" N4 m2 v1 v' r

    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不进中央委员的圈子,应该是属于老年人这个范畴了。无论是夕阳多么美好,总是已近黄昏。现在中国人年龄习惯,50来岁的人还应该算是老年阶层的初级阶段吧。说来也巧,刚敲动这个话题的键盘,就接了一个电话,是中央电台10套《故事人生》栏目找我做个采访,看来,既使自己自以为心态年轻,而实际上自然规律毕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 ~0 W5 z4 g/ T! [0 m

    上山下乡,有些人说青春无悔,我觉得说这种话的人属于被人卖了还为人点钱的帽爷,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上山下乡是10年浩劫的衍生产物,也许作为一个人,10年的坎坷经历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笔积累,但是客观上讲,一个人16岁到26岁,有个词叫做“韶华”可能就是指的是这个年龄段。被流放在没有希望,没有文化,没有父母亲情,没有自我感觉的他乡异地,是现在人很难理解的。现在大学生做村官,也有志愿者到边远山区支边支教,好像有一丝上山下乡的感觉,但我想如果问到他们,我上边提到的四个没有,回答肯定是大相径庭的。

$ T7 D' o0 }3 ]! k% y g! Q

   毕竟上山下乡的年代我们熬过去了,苦难对于个人来讲,的确是一种财富。最典型的就是,每每我们知青聚会的时候,比我们小的人总是不无嫉妒和羡慕,他们没有那种经历,因为他们所缺失的不仅是个人的一段经历,而且同样缺少在那样经历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正的人性之间的感悟。而这种感悟,不仅比那段经历更值得珍惜,而且这段感悟的拥有,可以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风楷模。

' I2 P; O0 E- @

  上山下乡除了生活上的艰苦,亲情上的远离,文化上的寂寞之外,其实最令人不能忍受的则是,没有了对于明天的憧憬。 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了对于未来的希望,人活着实际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我觉得生与死都是一种自然的轮回,关键在于生或死的前方,是否都能还系有一种希望的企盼。

P3 e7 ~" Q- _) R! T' P0 |

现在评论上山下乡如何,如同评论文革一样,无论你说什么,历史不可能改写。文革给中华民族,究竟带来了什么损失,现在虽然说到是一种浩劫,但真正从根子上清算这种浩劫,现在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上山下乡,将会在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多大的作用,我是坚信不疑的。我从上山下乡开始,就梦想着上大学,回京之后,自己上了中专,大专,大本,依然觉得自己的上学是一种玩票,而不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涅磐,既使我的档案,我的工资.都说我是大本学历,可我每当走到正规大学门口的时候,我总要驻足留步,如果问我北京哪里最美,我肯定说:那就是北京大学。

, V, ^8 p/ S! N) y( T0 F

其实这里的景色并不是北京最美的选择,可这里独到的东西,确实是整个中华民族值得刮目的。我走在这里,似乎总能感觉出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道理,就因为人有思想。而中国人的思想源泉,究竟在哪里,在资本论,在独立宣言,我不想知道,因为我是中国人。但我知道,这里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构成,作出过伟大贡献。

6 R' K7 l& t' ^% F5 R: q a

但是,事过境迁,北京大学还是原来的涵意吗,我无权评论。我只能是漫步在未名湖畔,图书馆前,虽然面对的依然是川流不息的莘莘学子,可我不知道,这里还有谁能真正记得北京大学的校训,谁能成为下一座纪念碑的刊名者?谁能记起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谁是奴才,谁是填鸭呢?

# @0 Q% B3 \& I3 ]; W: ?. k9 M

睹物伤情。人生百年终是死,自己没能作出点什么,何必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呢。我们上山下乡,但还是挺过来了,似乎还是一种幸运,可我们自己生活的现状,是否就是人生活的真正含义,我不知道。而且更多的人,似乎和我一样,也不想问这个问题,似乎我们把生死都看透了,嘴上总说无所谓,其实我说并非如此,而是说也说不清楚,问自己,自己还没活明白,问别人,别人更把你不当人,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可以称之为人,称之为人的生活。既然你我都不明白,我只能把目光转向那些走向另一个世界的人,可是人或生或死,都逃不出这个轮回规律,而惟有自杀者似乎是一种异数,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其他的启迪。

& d! \+ N9 R8 D0 H

我检索了自己所知道的几个自杀的人,知识少的可怜,我又不习惯从互联网粘摘一些东西来充斥脸面,就记起了这几个人:陈布雷,张灵甫,老舍,张国荣,还有就是最近刚自杀的陈琳。

7 q& {1 G7 ^ U' D- J

陈布雷,被称之为蒋介石的文胆,我孤陋寡闻,除了在金陵春梦读过一些有关他的文字之外,就是在解放这个片子里,有他自杀的镜头,我觉得他如同毛老头身边的康生,陈伯达,不过他是自杀殉节的,而毛老头的笔杆子到头来好象不是自杀,很有意思。

* E0 E9 W. d0 i* l4 @. d

张灵甫,似乎更熟悉一些,其实我能知道的也就是红日里面那个电影形象。其实他无论是抗战英雄,黄埔英才,还是老蒋的五大主力,英明将帅,我并不相信我现在所能知道的这些文字的宣传,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军人,作为一个军人的职业道德,我不知道现在又长了工资的官兵,是否还有这种职业军人的本色,也许会有的,可我还不知道,因为中国的事情总是死后追认,盖棺才能定论,那这样的模式,自杀的将军士兵,肯定不会在此之列的。

x$ k0 m2 z) `: r0 ]" \, n$ F

老舍,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伟大作家,但是那个在太平湖边,捞出老舍遗体,并为之树碑的人,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以此推论,老舍是文化人,现在宣传更多的是他的一些作品,而他的死,他为自己的尊严而采取了自杀成仁的风范,即使是悲剧,也没有多少人给予表述申明。我想,我们看到的作品是伟大的,而如果人活着,就有可能出现比已经发表的东西更伟大的作品。可人死了,即使再宣传他的作品伟大,而没敢正视因为他人格的伟大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的成因,我想即使不是抽梁换拄,也是欲盖旎彰。

2 _' G) N' i& e. j

说到张国荣,我不是港台演艺明星的粉丝,我对他的认识,至多也就是一部霸王别姬,后来听说他死了,虽然有一些各样的传闻,我倒是愿意相信,他是为了自己演艺事业的突破无门而献身的。遍观现在的演员,别说有张国荣这种境界,可能能象梅兰芳那样蓄须明志,恐怕也是天方夜谭吧。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虽然历史上有小凤仙,李香君,觉得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偏颇,可现在的影视明星,舞台小丑,趋炎奉世,卖身投靠,固然是当今权色交易的陪葬者,可面对着所谓德艺双馨画皮下面见不得人的勾当,似乎说那八个字,真是有之过而无不及,而再想想张国荣,能把这些鬼魅魍魉当人吗?

$ h& Z4 [+ h- [2 X1 }" v, N8 i

这几天,又出现个陈琳。虽然也有一些风言风语,但说正面的评价还是绝大多数,这我没有发言权,但是从心底,虽然觉得一个人的轻生,毕竟是一种悲剧,但也觉得,如果她真是为了艺术而献身,我觉得这真是最最值得尊重的艺人风骨。但即使是为了感情,至少是为了自己心中对于自己真挚感情的坚守,走到这一步,固然是悲剧,也比那些财色交易的苟且之辈,高尚万倍。

0 ]5 N( _" b: ^8 z: a6 O% ~

说了这些,还是一个词,就是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脍炙人口,震天地,涕鬼神。可是现在益发这种精神不值得提倡了,甚至连自杀取义,也无人提起,似乎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周围,才是人活着的唯一秘诀。我突然想到,人是杂食动物,我们最熟悉的杂食动物就是猪和麻雀,而猪为了活着有口饭,就甘心被人豢养,而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成为豢养人的刀下之俎,而小小的麻雀,虽然长的不漂亮,吃的也不苛求,可谁也没见过几只被笼养的麻雀,不自由,毋宁死,正是这种对于自由的宁死追求,使得小小的麻雀,永远能够活跃在大千世界的自由之中,而猪,为了眼前的一口食秽.,最后只能拿生命做为偿还。

) d, b% E0 n9 k

人都说,越老越怕死,也许今天我在谈这个话题,说明我还没有完全变老,不过我倒是想过,如果现在能做期货,我可以把我的零七八碎先典押出去,等一旦归西,我生前先把自己的身价换成酒喝也不吃亏,也用不得劳人费事把骨灰撒在江河湖海,这也就算是我上山下乡40周年的一点感悟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09-11-6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片,读“我愿作未名湖畔的一棵小小草”后感:

" F: _1 |2 `8 n- S( a- r* ^) K" K

 

6 |. F$ C! Y; T7 q% r# {# f

         风云莫测,回眸心叹。

# |; }- F: u3 F

         被受熬炼,胎脱骨换。

( ?& R9 Y' r- M e0 l1 w! ` b

         韶华已逝,此身方还。

0 S* S. @. A8 {7 D# F# M

         岁月蹉跎,成了念念。

3 \7 u- @1 k9 B& K e: c% l( x# p9 |

         夕阳虽好,只近黄昏。

1 Y6 U6 q% F; ?% T6 r6 C

         童话秋天,一样无邪。

$ O4 N$ v. z" m e/ O; `( } M$ N

         未名湖畔,小草劲剑。

8 G; Q0 @, {3 @; o7 M

         脍炙人口,辉至气节。

! @5 l% h+ Q% c9 g9 d- [

         生死淡度,人生境远。

" @' V$ n9 J, Y- d2 Y1 C; g5 w

         尽洒情怀,与世长鉴。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雪的话--网络碎语

  8 D$ L: J1 y3 E2 G

初雪的话—网络碎语


9 A" ~3 X, m; \3 d

    萧瑟秋风今又是-----依然人间。

+ m/ i( \4 t) o" @7 g/ s

 

( a; U3 J3 l+ o8 b4 ~! D/ m

     又要一年了,单位让写总结,不过是好话说到,别给人添堵的常例,我倒是记得有句古训,叫做吾日三省吾身,我没有那么英明,只能够做到,快到年底,检索一下自己,还欠谁的人情(我没有借债的胆量),不要忘了,这就是最大的事情,至于其他,已经是夕阳偏落,乐得顺其自然,最多叫个劲,也就是每天早上要冲个凉水澡,姑且每次自己还有些胆怯,却也不愿听老伴的燥呱:冲那么两下管什么用,又浪费水,又还得刷浴室玻璃门。日子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过着,我很知足,因为我知道知足才能长乐。

8 J' H, Y0 u7 e0 B- N

闲来无事,自己能当个事的,也就是照几张相罢了,现在又多了点毛病,好像有点想写写博客。自己在博联社,新浪都占上位,而其他几个老友们经常神交的网站,似乎也渐成规律,星期五发稿,星期六日拍片子,星期一二作片子,星期三四诹点文字,说不上如何,只是觉得人老了,一方面是身体的器官部位老,一个就是思想意识老,其实老要张狂少要稳,不仅仅是一种举止做派,而更是一种心态活法,乐得网络是个虚拟空间,高兴了侃两句也无伤大雅,说点不中听的话,总比面对面能互相接受,不高兴了,也不像养个猫呀狗呀,花呀鸟呀的,总得惦记着。

) w6 d- m. @- C+ w9 c& j4 p: g6 o

    可话又说回来,文字也是一种载体,看着有些事,通过网络,比听广播看报纸要贴心的多,免不了就掺合两句。不过现在的政策也算开明,即使有四项基本原则,你说点着三不着两的话,浅尝辄止,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会被和谐。可你真正能看透一些事吗?未必。譬如上新浪网,是网友介绍的,他的点击率已经到了7位数,而我上了一个月。连4位数都没突破,自己的摄影作品水平,的确比他差一些,但这种臊眉搭眼的劲,还真难咽得下去,突然有一天,接到一个高级网管的短讯,说在博联社看到我的玩意,邀请我在新浪注册。我心说,我已经在那了,您可官不大僚不小。不过终得懂个礼,就把网址回复了,不到一小时,突然网页跟喝了蜜似的,骤然疯长,三天几近2万,虽然不能说自己有多么惊喜,但也觉着是否自己真有人缘了呢?可是三天一过,这股劲就跟抽完了大烟,点击率又半死不活了,幸亏是是个虚拟的事情,要是股票基金,稍微转不过磨磨的人,非得吃点药才行。所以网络上的人缘,点击率,可能也跟中国股市一样,有操纵的背影运作,您小打小闹,还能逗个自己乐和乐呵,要当真,您就真该买药吃了。其实博联社未尝也非如此,我知道自己不配在首页的某某村落留个名,但就有一些的确看不过眼的东西,却总能放在栏目的左边,有些较劲,其实这很正常。本来交接了摄影网管周老师,想套套瓷,结果人家给我打电话约我拍片玩玩,可我官身不由己,只能遗憾的回绝,想来很多事情,总要“统筹兼顾”。为什么把这句话写在16大以来的基本国策,肯定还是有道理的。

* m7 B: y1 [2 E4 m

    除了拍点片子,写写博客,能够摆上台面的,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看点书。前一阵看的书主要是,摄影,电脑,老北京文化这三类。这半年来,电脑后期似乎到了C4,PS就没什么新的发展了,什么HDR,什么POR,似乎都属于锦上添花的噱头,而摄影方面,倒是看了鲍昆老师的观看,再观看等等理论方面的书籍,觉得有些收获,至于老北京文化,奥运的风头一过,似乎新鲜的东西也不太多,所以看点闲书,附庸点风雅,这不看了龙应台的目送,还真有点感触。

3 L3 h0 [4 C0 G6 H6 z& v V$ M2 j

   这本书,这种心理状态,似乎和我们大陆这个年龄段的人,谈论的话题差不多,但是作者的阅历,尤其是从台湾的角度,来议论整个中国(不是大陆)的确很感人。没有什么大的道理,也不是在搞台陆统一的那种狗皮膏药,只是觉得是中国人,就可以用中国人的感觉,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虽然现在港澳已经回归,甚至是特区,我还是有句不知该说不该说的话:难道非要把最后一扇窗户给堵死了吗?台湾闹独立,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只是个“闹”而绝成不了事,既使世界真有什么“敌对中国势力”想掺和掺和,那这些人的国家政府,也不会让他们玩火自焚的。现在所谓的对台政策,就和央视的这个栏目一样,似乎在猴耍猴,给猴看,说台湾如何如何的话,就算不是造谣传讹,不是捕风捉影,假如放在大陆,其实也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甚至是蔚然成风,九牛一毛。看着这个栏目,反倒像看面镜子,像是影射什么,就更别提什么可怜可恨了。

! |7 U; d; o' l3 F/ O2 a" g& Y

    现在开明了,虽然莫谈国事是中华传统治国大略,但北京人爱闲说侃山,也是地方民俗特色。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是说明掌权治国的人一种风范,大陆上爱唱常回家看看,实际是一种悲哀。家长越心切,孩子越离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红楼梦是金是玉,好像有这么句话,叫做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台湾不离,大陆不弃,则会芳龄永继。而现在和外国人一谈点正事,就跟和人家说前门楼子,你说西瓜篓了似的,先让人家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然后再谈正题,风马牛不相及,令世人耻笑。外国鬼子自然愿意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来换取资源实惠,中国老帽还跟喝了蜜似的,我们又有了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想着真是还得回到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时代,也许还能闭着眼睛想世界。话扯远了,龙应台的书,据说还有被封杀的,不准出售的,可能是真的。因为咱们没有看到书的内容,也不便瞎说什么,但是如同蔡琴的歌,有邓丽君的时候,我们还年轻,还不知道什么是曲随心声,可没有了邓丽君这道彩虹的烁眼,我倒是觉得蔡琴的声音,作品,更有人的味道,其实很多港澳台的作品,我们是一叶障目,60年了,有什么还还放不下呢?固然是每一届都要有自己可以标榜的政绩凸显,其实我倒是认为:无为而治对于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两届连任算个屁呀,说实话,就说华国锋,无论现在把人家放在什么名分上,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没有他那一出,现在这些事,全是扯淡!

, v5 Z4 p9 q8 I! z

      话说到这了,再看有个博联社的网友说,这里似乎还是一个相对能见到一点真话的地方,我突然一种毛骨悚然之感,先不说什么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头先烂,就是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也知道庐山会议,本来是反左,等见到点真话了,就变成反右了。结果推而广之,凡是在大鸣大放党的英明决策时,说点真心话的人,几乎无一漏网,全被打成了右派,一个人失足成千古恨,别忘了,还要株连九族,查出身,查三代,查海外关系,结果所谓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人,几近一半都有各种亲戚血缘被瓜葛株连,想来我虽不是亲历亲为,但也洗礼脱皮,想想这些事,再看到毛泽东思想又万岁了,我当然不是说哪个是个攒,也不见的就是像上海钓鱼执法的那种引人上钩的阴谋钓饵,大家写点博客,无非是消磨时间,但即使网络本身不是乔装的地雷,但是网站上说的这些话,都是真实的字句,一旦对照万岁的毛泽东思想,或者毛泽东思想万岁的事落实在行动上,那我现在这种想法,可能不算是杞人忧天吧?

" V: t8 m) L, k Y5 X/ p' C p) a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09-11-14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15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角楼 初中的时候我经常去的地儿

: C1 l0 ?4 w$ P( Q0 c: [

一直到现在都是我的最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雪情未了

  + u6 K2 V" q/ j1 f! V/ _

人雪情未了

1 R, F9 N7 K: w! G0 }# `2 k

 

! ^$ A7 p: T3 i* }& z$ z

 

& L `, j8 O" G

     下雪了,大家都爱堆个雪人,看着这些雪人,我突然的觉得,我们的生命实际也和雪人一样,在自然的长河中,100年和一天,其实都是白马过隙的一瞬,可以得过且过,也可以把质量再充实一些,至少把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充实一些,似乎也对得起自己。至于什么叫充实,我想绝不是肚子吃饱了叫充实,而是脑子里有些自己的见解,才可以称之为充实吧。

, `) M1 U1 L6 G( F

      现在的风气,似乎越来越感到假是现在时尚的根源。60华诞,不知什么风头,最后匆忙换上了毛泽东思想万岁的牌坊,大家觉得有些怪异,可为什么换谁也闹不清楚。从毛老头那边讲,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而这些毛老头选集里稍微有点实际的话,即使是华诞挂出了毛泽东思想万岁的幌子,较真一点,还是一字一句也见不到在现今的几评几论上,反而不如有些俚语说的清楚:密切联系领导,理论联系实惠,表扬与自我表扬。为了紧密团结在周围,与其倒不如,干脆我们也玩儿个撂地摊,娶媳妇打幡----跟着哄,看看毛泽东思想是否真又万岁了。

# D/ u) l5 V: V7 M+ V$ H/ y

    先说修广场。有人觉得天安门广场多么雄伟,世界第一。第一不假,可这个第一到底意味着什么,广场是干什么用的?是皇帝领袖俯视人民用的,这种俯视的心理,需要一种建筑的承载,广场有多大,这种俯视的封建帝王情结就有多深。世界上有水晶棺的国家有几个,苏联已经撤掉了,(可能朝鲜有吧)也就是中国才有,如果无独有偶,算我孤陋寡闻,要是有这种玩意的国家,摆在这一块亮亮臊,可能就更有意思了。说起这事,又想起北京的中轴线,那边北起十三陵,这边连着纪念堂,本身就是个不言的结局,如果说这是十年浩劫的伟大杰作,那么,现在开始毛泽东思想万岁了,我倒是反思,我这个北京人,真有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没进过纪念堂,没跟着看过洋鼓洋号的升旗降旗,没花钱登过天安门城楼,也没进过第三代领导人的世纪坛,也就是去过几次十三陵,仿佛那些腐臭味,已经让我意识到,想万岁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场梦。

y- {: ?7 Q2 B7 ?6 s. C9 x

     如果您到过广场,即使没花钱上天安门门楼子,没看水晶棺材是否保鲜,但肯定见到过华表,那华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据说上面的那个蹲兽,别有寓意,门里的叫望君出,而门外的那对叫望君归,当然这还可以望文生义,但是华表的真正意义,道听途说,是贴皇谤的地方。老百姓告官,要是在县衙击鼓,就得滚钉板,以示冤屈苦大仇深。而老百姓想告皇帝,或想和皇帝直接对话,就可以把大字报贴在华表上面,早在封建社会,就用实实在在的标志性建筑,设立了永久的西单民主墙。当然,告官就得滚钉板,那么告皇帝,还不得先得扒层皮,不过,不管怎么说,华表竖在那,绝不是和现在竖的56根彩绘柱子一回事,而是证明就连封建社会的皇帝,也要给老百姓告皇帝一个名分,一个位置。

) O3 e+ C7 L" G

    我有时在想,自己只是个小学的文化,也就知道加减乘除,连我都唬不了的话,可能就真没啥意思了。据说给毛老头的评价是三七开,那么按照中国的规矩,接班人无论是第几代,绝对都是这种模式来运作选拔---绝不能功高盖主。那么毛泽东思想万岁了,邓小平理论只能是九千岁,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能是八千岁,到了科学发展观只能是七千岁了。以此类推,毛老头三七开,那么到了第几代人的是否就是对开,或者倒三七了呢?当然这属于街头俚语,胡搅蛮缠,但同样可以说明一个道理,毛老头万岁了,还只能三七开,还有三分的缺点过失,那后来人怎么就有可能不犯错误,没有缺点了呢?

0 B ~" W+ J3 c

      至于什么是缺点错误,咱们老百姓是没有话语权的人,怎么也说不到点上。但只求一句话:现在的被团结在周围或中心的都有可能甚至必须有错误,否则超过了万岁的人,那不就是在造舆论:下一个水晶棺材装的不就是他了吗?

3 ^9 p/ r* o5 l' j

      再说扩展长安街,说好听了是打开交通,这个话题,其实早在梁陈方案里反复讲的明明白白,只要你把中心(权力中心,政治中心),放在天安门中南海,那么任何通衢大道 其实都是误导洪流的罪恶源泉,朝九晚五,人们从四周涌向中心,越宽越长,越密越远,实际上则是把更多的危机祸害的比重系数引导浓缩到市中心来,这是傻子也明白的道理,人往高处走,你们制造思想理论的都聚在市中心,那么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人,心怀叵测想紧密团结在周围的人,能不削尖了脑袋往这凑合吗?实事求是的说,您到几个地铁的换乘口展一眼,究竟是因为地铁修多了,人分流少了呢,还是长安街修宽了,都坐公交车了呢?

* \: ~- p& u8 D- G2 O

      说国家大事,咱也不明白,就瞎说点照相的事吧。前两天又有个什么13届国际摄影大赛,获奖的作品,有的还真看不明白。金奖的那条外国人拍的在冰块里站着的鱼,我看不明白作者想说什么,觉着我理解的那种摄影作品的感觉也没有,而中国人获奖的那张拼凑的男女几何图形的片子,我既看不出摄影本身的语汇,也看不出有什么画面之后的弦外之音。肯定我的水平不如评委,但我也没见到《中国摄影》对这些片子的评讲,也不给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点拨点天籁之音。如果依照中国人的审美,看到其他的一些获奖片子,有的的确水平很高,我们还能通过看看这些图片,知道什么是摄影,什么是艺术,而像那条鱼,那个几何堆砌,有什么新观念指导下的新创意,烦您这些给了投赞成金奖的评委大师,也给老百姓掰持掰持,否则,我们也许心理不平衡,总觉着即使是国际大赛,一到中国举办,就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恐慌---既使是国际大赛,到了中国,也就变味了!!

* v, w2 @0 m5 A) s

     这三场大雪过后,全国又开始抗雪救灾了。我就闹不明白,小时候就说天上下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傻子都知道,瑞雪兆丰年。小打小闹,堵个车,断个路,用不着现在就开始铺垫,明年总结些什么抗雪救灾的英明决策,英雄事迹,那人家常年生活在寒带雪乡的人,就不活了吗?北京扫雪办,积水办,乃至抗旱救灾都是一个衙门,本来一年四季,阴晴雨雪,正常现象,一说下雪下雨,就赶紧往脸上贴金说我们出动了多少多少救灾的人力物力,而一段时间不下雨,就又跑到哪哪去慰问老乡询问墒情,到底北京缺不缺水,其实就是下个七七四十九天,对于北京也是杯水车薪。之所以这么闹腾,就是为了钱,为了政绩,为了骗人捞些资本。天总要下雨,就好好设计规划下水系统不就完了吗,不成,这就跟捞尸的那种行为如出一辙,人不死,不能救,因为没钱可挣,下水系统修好了,那这些糟人,这些政绩,上哪去贴金呀!

) d& ~* f- r+ F5 Z5 `) ~

    雪,还得下,情还是断不了,至于从皑皑白雪中读出点什么,那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心思了。

9 s( a5 M$ U* C9 p1 G; X8 {: p L% i. V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09-11-20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的——象领导


发表于 2009-11-20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喔喝,原来大斑的佳作都在这儿呢!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23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02老师,这人相貌绝像!!!高!!

/ m& k3 Y" T& @: t) I/ E1 {1 n2 {

 

C6 U* H0 [" r

猪哥,赶紧吃胖点这风采就出来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缺点(黑白版)

  7 ?) l; g! {) y* T# D) u

艺术=缺点(黑白版)

1 r* Y J. s9 ?( X* l. `- u

 

# T6 v' e# v' w4 v, ~7 r

     这一阵写了一些东西,自己觉着说的痛快了,可听的反映如何呢?心中无数,就有意识的和一些朋友进行了沟通,这是和MD的一些交流,为了书写方便,也就无所谓谁说的了。

0 g/ l \% Q& e4 \- _- k& H# G3 y' D

     一 艺术是什么,说的好象很唬人,其实很简单,因为艺术归根到底只是一种人的感觉,而不是客观生成的物质存在,当然自然界有很多天生很美的东西(不是事物)但它们绝不是艺术,而且就这句话来讲,也有可探讨的地方:

; U( I' o( s5 g; e, _

     1 自然界如果简单的分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那么无生命的“美”与“不美”,实际对于这个物体本体没有任何的意义。而有生命的,姑且简单分为植物和动物,它们所被人类称之为美的东西,有的是有意识的,如孔雀的展翅,蝴蝶的色彩,因为它们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吸引异性,延续生命,所以这种美,是有意识的行为。也有无意识的。如荷花的不蔓不枝,苍鹰的冲天展翅,这只是物种本身的特性,与物种本身想不想美没有任何关系。

3 w3 I7 Q. `( i8 \; [$ |7 `0 {

     2 从上面就可以引申出,可以讲在地球这个环境里,尤其是人类交流的这个范围中,所谓美,甚至是美不美,其实绝大部分都来自人类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本性,这样,美的来源问题,就可以更多的从人本身的角度来认识探讨了。

5 m' Q: c$ i1 g9 s' N6 C

      3 美是什么,如果说,艺术只是人类的一种感觉而已,那么现在评论艺术,以至评论生活中绝对离不开的一个词---美。我们也可以反问一句,这个词究竟最早出现在哪里;什么时候替代了表达我们中华民族与美相关这种范围的思维模式;什么时候用美这个词来表达这些相关内容,从而基本形成了大众认可的思维定式;甚至美这个词外延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如果说想搞艺术,想探讨相关的美学问题,这也是绕不开的课题。(这些话题,在鲍昆老师的观看再观看一书有更多的论述)。

* P. p/ f$ l* ]. q8 ^

     二 数码摄影 与大画幅

; b. O/ z8 |6 I5 O2 O1 ]

     究竟二者的区别在哪里,这种区别实际也是我们对于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深入认识之后的再研究。

7 o/ }1 E8 C) t! b

     他们的区别,难道仅仅表现为画质,象素,分辨率,宽容度吗,当然还可以列举很多技术上的差异,可我们是否觉得只是从技术角度考虑这种差异,是否过于把问题的思路引导偏移了呢?

) A" j X, P ~* ~7 x2 a4 Y% f

     其实玩过胶片的都知道,拍胶片时的审慎态度,即使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考虑,那么拍胶片--大画幅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是我们进行摄影拍摄时的一种习惯了,面对这种思维模式,刨除仅仅是为了省钱,是不是有创作思维方面的问题呢?

, @0 Z$ p, C/ n+ ]2 E

    数码摄影把暗房制作与前期拍摄,益发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甚至把前期拍摄,视为素材搜集,当然有些题材要强调现场的真实性,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这种模式,究竟是今后新技术摄影的发展方向呢?还把摄影引向邪路的危机信号呢?

2 i a! q4 q2 h- {! w; S0 q( V

    现在断言肯定过早,但是仅把这种区别,用一些简单的技术上的新名词来解释,也是空洞乏力的。

% m3 ^- u+ b2 B: F) Z) W

现在很多原来一起合作的摄影好友,分裂组合,抛除其他因素,是否是因为对于这个区别认识的不深刻,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而导致的呢?

( R/ }& X9 f3 ?

     三 摄影与美术

! f. E1 N7 C, h7 o7 Y9 J

     摄影与美术,的确有很深刻的血缘关系。但是很多画画的,不承认摄影是艺术。无论这种观点是否偏颇,但问题的提出似乎就是在于,摄影反映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必须存在的,而绘画它的画面既可以反映现实,更可以物化想象,而物化想象,对于摄影则是不可能的。

1 I6 r9 B, g3 }+ T: G

    那么即使是摄影只能表现现实存在的事物,那么就不可以称之为艺术,而仅以不能物化主观想象,就把摄影称之为没有创作,这样似乎也有失苛刻。但面对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

& M- g8 [2 ` n

每一种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技法。譬如油画,粉画 ,至少它们所使用的画笔,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基本不是关键因素,即使象中国画,水彩画,比较讲究,但是对于每一杆笔的选择,也决不会到了象现在数码相机的几千万分之一的程度。而正是这种对于工具的倚赖性强弱,自然也就表现在创作思维的诸多推理构成之中。

$ s; B7 n0 x1 ?" H, z

现在过于不承认相机本身的作用,或者过于强调相机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譬如人的手,你能说,哪个是红圈,哪个是金圈吗?但是光说不练,或者说纸上谈兵,只谈自己有多么高深的艺术造诣,而绝口不谈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如同忽视相机的功能一样不可取。

, j1 ?5 ^, `, A" s9 v" v* v

     四 艺术 个性  缺点 完美

2 S0 I* e& d; q) b7 j

     前面提到了美术与摄影的区别,其中一点就是数码摄影可以把诸多画面因素量化为微小差别的数值,这样就为仿制,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而手工创作,即使是同一人,同一条件,制作(姑且用制作)的同一件东西,也会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完全量化的生产过程中,这就是缺点,这就是错误,可是在艺术创作中,正是这种差异(错误,缺点)产生了个性,也就是这种差异,产生了艺术---产生了美。

1 t. c7 u7 d" C: S: E: ~

     知道了美术与摄影的区别,其实就是能够把握准确与正确这一关键思维要点。准确是一种数值概念,而艺术需要的是正确,这个正确的衡定,一方面来自于艺术家本身的个性,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普遍的审美原则,至于如何把握这个尺度,这是另外的问题,但是数值的准确,绝对不是艺术创作的正确,如果清晰了这一点。在摄影创作中,应当追求什么,就有了审美追求的底线标准。

* r9 S% J+ W) ^ n" T: \% K

    MD提到了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小的时候,做作文,写到路边的路灯,他写到,如同一朵朵开放的菊花,老师批评他,路灯是一个发光的球,怎么能是散开的菊花呢?结果,一个别有文采的的比喻就被扼杀了,现在回味:到不是他有天分文采,而源于他是近视眼,看到的街灯是散光的。话说到这,倒不是说这种歪打正着就是艺术,但是艺术就是每一个人自我感受的真情流露,这才具有艺术个性。他又讲,莫奈的日出,被世人所吹捧,是印象派的绝顶之作。而他以为,这是莫奈的晚年,已经眼睛老眼昏花,看到的世界,虽然是多彩的,但又是朦胧的,他的这种表现实际是一种缺陷限制之下的真实,可是被世人捧到了这种程度,实为一种望文生义。虽然他这种说法不无调侃之意,但我却悟出了几点:首先作品是真实感受的表现,虽然可能受某种限制,反而这种限制却造就了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还有就是,即使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也要探根寻源,而不要人云亦云,敢于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再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所被称为大师的作品,可能作品我们看到的是原作,而对于这些原作的评价解释,讲解翻译,有可能会出现误导,甚至会出现买椟还珠的笑话。

1 k! h I% I: Q' j" L

    最后说到,摄影人自己应当有信心探讨摄影的理论这一话题。现在社会很浮躁,静心搞理论不能马上挣钱,更不能卖片子,可是摄影才多少年,中国摄影才多少年,而数码摄影又是才多少年,如果不静下心来,探讨这些问题,摄影今后的发展,是很难有什么突破性进展的,即使有什么院校的一些教师在教授这些课程,但真正能够承担这个问题解决的希望,是不大可能全部寄托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所以,业余爱好者发烧友,想玩摄影的人,还是要考虑考虑一些摄影理论方面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发表于 2009-11-29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片更像是凝固的音乐啊。
发表于 2009-11-29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意读老朱的文章,娓娓道来,很有嚼头
发表于 2009-11-29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老哥组织些活动吧,集体拍片或是讲座、观片会什么的。

发表于 2009-12-3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沧海一声笑在2009-11-29 12:25:00的发言:
8 w# ^0 ~0 U; O2 H( p5 i7 ]

朱老哥组织些活动吧,集体拍片或是讲座、观片会什么的。

: @) j- B" f, N' d

支持,报名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知青----男人也得生孩子

  / m7 c0 |& v8 {4 K) @# o8 c; f

我是知青----男人也得生孩子

! p3 U1 M2 ?" v# j* q

 

, W7 _6 Y% ^0 w; r# g

 

1 M- \ y* \2 H/ W

    儿子结婚了。我在婚礼上,也发了一回言,有这样一段话:   “朱津京的名字,大家一看一听就知道是北京和天津的孩子,确实如此。但他最早的名字,叫朱寒,因为他是出生在东北黑龙江边一个叫九团九连的地方。出生的日子是3月20号。在北京已经是春意盎然,可在东北,那可是冰天雪地,棒打不走的时刻。为了祭奠这个日子,在我们知青编写的《北大荒不能忘记》这本书里,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男人也得生孩子》,记述了这个故事。

: m# f( O q+ t, t

     作为知青的孩子,肯定会受着上辈人生活坎坷经历的影响,我们即使返城,生活还是没有能够融汇到城市的标准之中,所以孩子的成长,自然也就多了这种坎坷经历的成分,而这种坎坷的磨难,我想也是我们作为父母,不得已而为之所赠与孩子的别样资产吧”。

# j3 l1 | q7 F3 R7 u+ s7 B

     我回到酒桌上,不单是我的同辈人知青战友,就连很多孩子的老师同学,都说这几句话有意思有感情。的确,我本来是想多说几句,但孩子说,您可别忆苦思甜,到时候一扇情,有人激动地痛哭流涕,怎么收场,所以我就点到而止了。

- U& y0 E' P7 [' f* ` `. Q l

     婚礼过后,我还得和一些朋友来答谢。说是答谢,也就是找个由头,再侃侃山,就又说到了知青这个话题。说了很多事情,最后说到我个人。虽然不无溢美之情,但我觉得还是比较贴近我的品性:一是做事认真,凡事要想做,就坚持去做,而不是考虑过多的其他因素(也许有话外之音,但我没听出来)一是,从来没把岁数作为障碍,作为知青这一代人,好像从来没有因为脸面上的事情,而影响对自己想学想做的事情。其实做事认真,也就是说,这些人爱钻牛角尖,爱较劲。虽然年龄到了该看透世界的岁数,但还是驴性不改;而第二句话,我觉着比较受用,我这个人,也许是知青的经历所决定,所以觉得我们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不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而应该归结于社会,归结于时代。我们如果不赶上文化革命浩劫,没有上山下乡,那么说不定,现今道貌岸然把持牛耳的还指不定是谁呢?所以,我现在仍想上学求知,这没有什么可见不得人的,我觉着是我们知青这代人的个性,只要我们自己不怯阵,再过几十年,知青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有些人总是希望我们会忘记一些事,但我绝不会,虽然不是因为我记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是,心灵上的创伤绝不会因时间而消逝。知青40年也好,华诞60年也好,改革开放30年也好,甚至再过多少年,即使熬到我去了阴间,也要不时的托梦给那些应该得到报应的造孽者。

+ x& F0 ^) v' {( L& u( E

     前两天,我们黑龙江兵团九团聚会,这是返城回来的第二次。当我头天装台的时候,21世纪剧院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知青真行,说聚会,全国都能有人来参加,现在的人可不行,想办这样的事,简直是说梦。说的很直白,没有什么渲染。使我想起有句俚语说什么是铁哥们:扛过枪,过过江,下过乡,涉过黄。我们就是下过乡的那代人。世间有很多曾经被人误解,而后被翻案的阶级,阶层,如地富反坏右,三种人,5‘16分子,红卫兵,造反派,还有什么一时记不起来,这些人即使如今被翻了案,似乎很少有人说自己曾经是这些名目的受害者,但是知青这个名分,虽然是文革浩劫的产物,但是每每走到一个场合,我从来都认为我自己曾经是一个知青比任何人不差什么,走到哪里,这一点我从来也未遮掩过,有的战友说:我们无悔,因为我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我是半从半疑。我半悔,因为我之所以走上这条路,不是我作为一个人,自主选择的路,而无悔,则是既然上了这条路,那么怎么走下去,我自己是可以把握的;是脊梁,虽然口太正,但是我们知青可以和任何称只有他们自己才是脊梁的人论剑,但是,是不是共和国的,我觉得最好是中国,民族,的,那样,我心里还不至于有被人卖了,还帮人点钱的那种恶心。

7 [& N" Z. Z: r; w) m3 m" f2 R

     我知道,知青,在世人心目中的位置,也就不用粉饰什么了,所以我也经常在想,我们这代知青核心品质是什么,我不断言别人,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敢爱敢恨”。敢爱,是因为我们在青春世界观形成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爱,才使我们能够生存活下来;而敢恨,虽然我是漂游在温饱线上,但大多数知青,不见的比我好到哪里,所以亲不亲,阶级分,光脚不怕穿鞋的,毛泽东思想即使不是万岁,而是万寿无疆了,那祖国的青山碧水,埋着的那些知青碎尸冤骨,将魂寄何方呢?

' Y& ~5 |/ o/ a- ]# P, D

  

: c8 a1 f2 D" ], d9 c9 p5 v3 n" p

附件《男人也得生孩子》

z0 i) v4 `- u6 X7 {- N; o( f

 

- {6 H5 N) x+ }2 X% w/ |* G7 b/ K

 

$ h6 j, ]8 ~8 ~$ Z9 _: \

                 男人也得生孩子


! Z5 ]2 g2 X i3 @' t1 d

     毋用赘言,兵团的生活相当艰苦,尽管如此,却并未使亚当夏娃望而怯步,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与她接触了。

/ h6 _, f" n. O/ i$ l

     本来,还残存着一丝返城的祈望,可是随着妊娠的出现,我们必须在这里结婚---扎根了。至今我们也不记得是哪年哪月哪日结的婚,只揣摩得出,是孩子出生1978年3月20日前的七、八个月吧。

- o- _+ y1 c3 M, C6 m/ \# v

     婚礼在那个年代,无所谓举办了,在父老面前认个亲,就心里长草似的,惦念着回家---建巢筑窝了。

! H' R! Z: W# x- f( x: x2 V

     九连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结婚的知青基本都分了房子住,我的那一间,是在77年封冻之前匆匆完工的。在北大荒生活过的人都有这种起码的常识:房子盖完之后,至少要通风换气晾一年,否则,急着搬进去,地湿房潮,天冷屋寒住进去的人要受病的。可胳膊拧不过大腿,肚子里的儿子,已经躁动着,急于要看看这个世界了,儿大不由爹娘,只好住进来再说吧。

+ c" _: W: E( C, g

     新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挂着华主席的像。家徒四壁,一旦搬进去住,铺盖不用愁,从宿舍搬过来就行,吃喝毕竟也不用愁,吃什么也能撑饱肚子,愁的就是找烧的。我如同驴一般,割野草、捡树叶,一下班,从不回家,先得在村外转上一圈,总得找点烧的才肯回家,因为每天除了做饭烧火之外,我还得不停地烧,我得把已经泛水的墙壁熏干。我知道,不抓紧时间烧,等上了冻,屋里冷的滋味比屋外更难忍受,更何况,我儿子将怎样冲破这道难关呀!

) c2 m) G3 s: c$ W6 m x

     当地的老职工,真是不错,吃了我们结婚的北京杂拌糖,抽完带过滤嘴的烟,就送来了各样的礼物。我现在依然牢记的是一句话:“先烧我家的柴禾吧,生娃要紧。”一是两只下蛋的母鸡,要知道,当年这就是唯一能够生钱的机器呀。我心中无限的感激,我可以用鸡蛋来滋补他娘俩了。

. { _7 a" R! G; ~7 k* [2 p

     时光如梭,儿子马上就要降临了。3月20日的前两天,变天了,而且刮起了小烟炮。虽然,九连离团部仅有5里地,可谁敢让一个已经临盆的孕妇,在这种条件下,到五里之外的地方生孩子呢。反正连里的知青卫生员多少也接生过三、五个孩子,再加上有那些侠肝义胆的贫下中农大婶大嫂们,生孩子该不算什么难事吧.可真是当事者迷,她一说要生了,我当时就完全木了,像磨坊的驴,屋里屋外不知转什么,就是不敢坐下来,唯一还能明白的事,就是把灶上的大锅装满水,玩命的烧,一是为了接产时用水,二是为了再与冰冷之神乞讨一点温暖。(事后想起来,仅那两天就干掉了我家配给的近半年的柴禾)。

9 s: v6 H. ?8 @+ h. l

     她在屋里哼哼,我在屋外不知所措,只能一趟一趟跑到卫生所,可卫生员见过世面:不要紧,多会见红了,再来叫我。等我再次跑回家,她只会哭,不能叫了。可我吓得连哭也不会了。当时真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喊爹娘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念语录更是无济于事。于是我一次次想到了死,可又不敢我一个人去死,我一死,那就是一家三口的性命呀。我不知嘴里在抽噎着什么,只是反复的嘟囔:快了,快了,好了,好了。为了抵御恐怖,我当时唯一能够麻木自己的就是烧,玩命的往灶洞里塞柴禾,仿佛,这是唯一能够解除她娘俩痛苦的灵招妙术了。

, f: z3 T: v- J' t0 {: q: L4 `

    “我流血了”,听到这句话,我嗖的一声窜到了卫生员的家,天虽然不是很晚,但夜幕已经把这块土地掩盖的严严实实,几乎没有一丝光亮,我真怕卫生员家里没点灯,那,我只有去死了。还好,卫生员也是知青,她早已把仅有的器械消完了毒,见我急成那样,抓起她丈夫的皮帽子,连大衣也没穿,一步三滑的跟着,朝我家赶去。也许是卫生员的花棉袄还挺扎眼,先后又有几位我至今永生不能忘怀的大婶大嫂们跟了过来。

- K" Z( G( y4 T% h" e

    “这屋这么凉,才15度,太危险了。”说实话,这宝贵的15度温度,是我用了近48小时玩命烧的结果呀,我还能怎么办呢,如果把我也当柴禾烧了,能再升上几度,我也死而无怨。

9 G; _0 Y1 ]& ?7 t& J a

   “ 这是喜蛋,等孩子生出来,放在锅里让帮生的娘儿们凑个热闹”看到了这十来个鸡蛋,我流泪了,我有知觉了。当时的我,不可能懂得什么更深的哲理。见到鸡蛋,我才意识到,我俩已是一天两夜滴水未进了。

: C+ p& z1 o$ J

     “你在外边烧火,不喊,甭进来。”听到这句话,自己的心似乎不再悠荡了,虽不能说心落了地,但不管怎么说,屋里终究有人了,我可以坐下来,直直腰再烧火了。

9 g6 p# _/ O; p( z+ Z5 ]

      灶眼里漏出的丝丝热气,伴着大锅里蒸腾的暖雾,使自己脑袋有些发沉,眼睛看不见了,这倒不是因为家里仅有一盏油灯放在里屋的关系,而是因为自己怕睁开眼睛,怕黑暗里突然伸出一只手,抢走她,抢走儿子。锅里热水的沸腾声、屋外烟炮的咆哮声,里屋她的尖叫声,还有卫生员的呵斥声,构织成了鬼门关前的交响曲。这时,在黑暗、冰冷、恐惧、连同哭叫声重压的我,不知饥饿、不知时间、不知冷暖、更不知道一会牵我走的是谁,是啼哭的孩子,是呻吟的他,还是招魂的黑白无常,我真不敢想,我只会烧,烧,烧掉这一切,一切。。。。。。

2 P) k+ q- T/ t* c: L% K

      “快,你快进来”,我一下木了,孩子生了,还是。。。。。。“进来,帮忙”。我只敢扶着墙蹭进了里屋。这时,她已经早已是有进气没出气的了。卫生员的眼已经直了,其他人的眼看不清楚,可能是暗红色的吧,而我呢,眼睛肯定是绿了。

$ N2 ~, y4 b$ v; q

     “别,别”天知道她是在呻吟着什么。

1 ]$ [/ k$ U4 j2 J- [

     “你站在炕边,让她拽着你的胳膊,别松劲!孩子生的下来生不下来,都在你。”这时一位当地的大婶,已经当之无愧的替代了那已是满头虚汗的卫生员,而累软了的卫生员,只能动的了嘴动不了手了。

3 ^6 [- b8 Q }/ K' `! ?

      我被木然的安排在炕边,伸出胳膊,奉命抓住墙上一个突出的木橛子。这时她的手,不知从哪来的那么大的劲,玩命的抠住了我的胳膊,事后我想,凡是想抓住生命的人,临危之时,都会是这个样子吧。当时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大脑肯定已经功能停止了。(回京之后,我才懂得,当时我的胳膊,起了产床支撑架的作用)确切地说,我当时就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意识的器械。

2 j) R6 D. f$ u x& V' o7 Z

      昏暗的油灯下,我只能看见黑红的血与黄白的肉,我已经什么都听不见了,随着她一次次的抽动,我越来越觉得,我害怕的所有感觉全都集中在那只胳膊上,我的胳膊被她的手渐渐的抠了进去,抠破了肉,抠到了骨头,可那时我已感不到疼痛,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有我胳膊上的血,一滴,一滴,与她,与儿子的血融合在一起了。。。。。。

b! M+ `2 E3 D; U. T) d w4 Y1 w

    “再使一把劲儿.”随着她的又一声撕天裂地的尖叫,我胳膊的骨头已经和她的指头紧密的结合了,“哇”的一声,孩子降生了。这时,不知是儿子哭了,还是她哭了,也不知是我哭了,还是卫生员哭了,反正我唯一的感觉:我们都没有死,我们活过来了。

- k, [; ~5 f$ v& }7 _

    “还是个带把的,没你事了,烧火去。”随着这道赦免令,我回到了灶台旁,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接着,就是玩命的烧,过了好一会,突然想起来,应该把大婶大嫂们带的喜蛋扔到锅里。随着鸡蛋的一起一伏,我的心也渐渐的平服了,我的眼也渐渐的合上了。

& ?& N- n/ O4 s

     后记:事后,她告诉我:屋里的她被外屋烟呛得受不住了,她挣扎着下了炕(此时此刻,卫生员已和大嫂大婶们,带着惊吓与疲劳回家了)推门一见,我已经窝在灶边睡着了。脑门被灶沿磕了一个口子,滴着血,后来灶门里的火悄悄窜了出来,烤着了残留的豆皮子,幸亏豆皮子上有我脑门地出来血,否则。。。。。。

) Q8 C" H/ {9 g& [

      儿子,就是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的,为了纪念,我给他起的名字叫朱寒。而我,一个男人,也生了一次孩子。

3 \* c$ k5 b, [* }& R

                             

1 b4 B: j, g3 ?2 B% a, T, p2 C y

 

! Y# |7 R2 e, q: g3 q4 X

                                                                                 原作于  1995,3,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4 03:15 , Processed in 1.20417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