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9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不错呀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自有真情在-----东板桥小学团拜会

  " Y+ [3 G7 V4 M' V; E3 s) E, C

 

; N" Z# J6 g: b" R

人间自有真情在-----东板桥小学师生团拜会

9 U& f& r; B ]. W2 W Y9 X

 

+ k# {: I: n8 G+ W Q* \& ^" x

      本博讯:2009年1月18日,于北京重阳大酒楼,原北京东城区东板桥小学师生春节团拜会胜利召开,团拜会,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首先由主吹人致辞:“首先让我们以最最崇敬的心情祝愿辛勤培育我们园丁老师们,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然后让我们以最最诚挚的心情,祝愿同学,邻居,战友,以及幼儿心目中的偶像,情窦未开时的暗恋同桌,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现在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原东板桥小学教导主任杨刚婷讲话。(批注:杨刚婷,复员军人转业,据说曾在朝鲜战场上战斗过,小的时候,我们都对她怀有崇敬的心情)杨主任在讲话中,着重指出:东板桥小学不但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为四化建设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才,而且为其他学校输送了无数的优秀教师;所以我们要紧密的团结在周围,学习科学发展观,虽然我们的学校已经被和谐了,但是我们的真情是永存的(批注:她一直是主任,同时也是党支部书记,所以骨子里仍然浸透着这种味道)全场报以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然后由老师代表马维正。朗诵自己的诗作,并当场展示了自己书写的这首词的书法作品,在场的同学们又一次在心灵中受到了深刻的教益,为此全场同样报以极其热烈的掌声。最后由主吹人宣布:宴会开始,会后合影,至此在杯盘交错之间,师生情,同学情,战友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人感到,这难道是21世纪的世间真事吗。为此,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求。

+ o, {1 z4 H6 ?+ R8 O+ _: ~

     东板桥小学,东板桥,玉带河,东吉祥,自己在博客里面有了很多次的图片和文字叙述,但是每一次同学的聚会,都给了我一种无形的动力。为了所谓的玉带河工程,劳民伤财,奥运会时掩人耳目,遮挡起来,换届领导之后,成了最伟大的烂尾工程。自己在图书大厦找到了《北京玉河-2007年考古挖掘报告》一书,由北京文物研究所和北京东城文化委员会所撰写。打开内容,苍白无力。仅有点破瓷片和青砖,稍有常识的人,觉得这么大的工程,居然劳民伤财的找出点这些破东西,来遮掩权钱交易的罪行,真是科学发展的政府行为。玉河如此。东板桥的历史故事,生我养我的东吉祥胡同,自己也有过表述,东板桥小学,虽然写过上下两篇,但通过每一次的聚会,却又觉得,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还没有真正找到我们为什么怀念这里的真正理由。

. Z: v% P3 Q4 ]

     这次的聚会。同学们拿了很多过去的老照片,使我又一次感到了震撼。胡同的人文价值在哪里,真正我们祭奠的胡同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现在反而答不出来了。但是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在文革中消失的小学校,当时的学生是500余人,可这次聚会,却来了近80人,而且有各种原因,现场未到的同学还有很多。那究竟是为什么?我一孔之见:现在的人情味,太淡漠了,而现在虚假繁荣之下,人们在灯红酒绿之下,其实多是权钱交易,哪有丝毫的人间真情。说的越好听,实际是最操蛋。今早听了新闻,说现在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200位之后,那这不也是60年,30年的伟大成绩吗?早在康熙年间,中国的财富占世界财富总量的五分之一了,而打建国之后,眼瞅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我们却还紧密的团结在周围呢,还有什么可腆脸的呢?那为什么这个胡同里的小学校,成长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恋恋不舍这种上个世纪50年代的真情呢,我以为,客观条件是现在世间真的情感太少了,历史背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胡同小学的就近入学和上山下乡。小学的就近学,使得孩子们家庭,家长,都已经是邻居,这种平台,使得孩子们首先就有了真诚交往的核心价值观,然后是经历了文革浩劫洗礼之后的上山下乡。我们这些同学,几乎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葬送10年青春年华的,幼时的真情,奠基了青春时代的真诚,而十年的异乡漂泊,患难与共,又给了这种真情真诚,注入了思维理性的科学发展观----我们从小穿开裆裤一起长大,青春时,我们在一个大锅里捞大碴子睡大炕,说句糙话,可能你现在的老婆,小时候还是我暗恋的同窗呢?那有人会问,别的年代也有同学呀?不打自招。我儿子的大学同学,打没进校门,就已经心知道。谁用了什么阴谋诡计,竞争残杀,而上学之后的利益竞争,以及日后的毕业分配,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我觉得打上山乡之后的学生,可能已经没有真正同窗之谊的价值观了。至于现在的同事,更是扯淡,还真不如臭味相投的网友,能说点兴趣相投的酒后真言呢?至于说战友,文革中的最最伟大的亲密战友,都葬身于温都尔汗了,那这些一致通过,紧密团结在周围的政客,又有什么和我们这些生于胡同,长于胡同的平民老百姓可同日而语呢?如果您不信,可以问问,您的孩子,您的墓地还在中国吗,这就是科学的发展的,这些道貌岸然者的核心价值观。

& D7 g4 m# d9 ?+ m1 z& `% L$ H* x

    扯远了,会后同学们与老师们合影。又一次叨念,人间还有真情在,只在百姓心底存。

$ Z5 M( I( Z8 Q+ _ _

 

& f1 ?8 ^8 o2 O' F

                                                                                                                  牛年,四九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组曲--又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组曲(1)---又把新桃换旧符

0 e4 p" m m6 L6 A6 \3 V, {. k6 j. d

 

- Q( N3 d" i: I

     一年又过去了,实际是旧历年翻开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博客,感觉愤青的气味太浓了,

0 X7 D, b5 |" Y+ J7 P+ ^

换个角度看世界,也许心情会更好一些。

$ m, C9 I: f; u- _$ W

     也许是巧合,自己把片子放在了去年的文件夹里,打开一看,除了主角由耗子变成了牛,其它还真没有什么变化,也许是自己原地不动,也许是时间的脚步,使我们生活的内容,多是一种重复,再就是无非或许有些牛鼠之变的把戏吧。

1 G: H4 P6 z) }$ s( {2 I

     说起过年,小的时候,应该是上山下乡前的16个年头吧,三年自然灾害之前,我家是个小康人家,人来客往,因为我是长房的最小的公子,所以,多少可以弄点压岁钱,那时候,刚出来“钢镚”,几个大钢镚,自然是很奢侈的了。

! `1 o7 k7 [# E

     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似乎过年真是盼星星盼月亮,除了吃的,还可以兴许弄件新衣服,所以,那时候的过年,真是望眼欲穿。

6 l4 n5 M$ v' L% p1 p) z

     过了那一阵,就开始有按本供应的年货了。有葵花子,带皮花生,节日加量的每人2两菜子油。而高级点心,随着点心票和饼干票的配发,过年也可以摆在桌面上了。我家是旗人,还有一些这样的器具,把这些东西摆进八宝盒,然后再买几个高级水果,摆在玻璃盏上,真是先供着,不到30晚上是不能打发馋虫的。

6 {6 k- l" ]' y |4 X

     也就是那几年,厂甸也办庙会了。我印象很深,首先是糖葫芦,一大长串,弯个圈,晶莹透剔,红黄诱人。母亲已经和我约法三章,不准要只准看,所以当时1元5角的糖葫芦当然没戏了。可是母亲还是给我买了一包当时相当于一顿午餐价位(2角)的虾片,当时是新科技产品,称“龙虾片,日本进口”五颜六色,松脆香酥,我已经很知足了,临回家的时候,母亲又买了1袋四分钱的大米花和1袋三分钱的爆米花,给我带回家分给小朋友们吃,现在想起,那时的这些食品,简直比现在的大龙虾,玉米羹,要令我回味多少倍了。

. Q4 s) _/ c; V! _

     回到现实,今年的庙会,虽然号称收入见长,但我去了几个地方,普遍的感觉不如去年,其实世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本身这种还没有真正开放的国家,危机的系数,我觉内因大于外因。刚一上班,听说开车又要征收污染费了,我本想不再愤青,可是变着法的让你掏钱包,我能不痛心吗?闹了多少天的官员个人收入资产清查也无结论,而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项基本原则,到八荣八耻,倒是很升级,现在已经从科学上升到核心了,但是老百姓的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道新桃换旧符的把戏而已,真正耗子变牛的时节,你不用穷尽中国的词汇,老百姓自然会真心拥护的。

( |1 X7 o- h" @( K, O& |8 K

                                                           牛年,初七。











发表于 2009-2-1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一上班,听说开车又要征收污染费了,我本想不再愤青,可是变着法的让你掏钱包,我能不痛心吗?

6 ~' @/ e; f9 }4 p4 K

 

9 q8 W0 d" A" e1 m- Y

 

+ h( E7 B5 l( k

刚说不变了,又来文件了,今天政府又说这污染费要收,不过今年先不收了!

0 M+ R4 j% U6 I N& Y: G

 

3 y9 P4 ^: f: F4 T

这个没谱的信息只能说明一点,刀俎们在博弈!

 楼主| 发表于 2009-2-3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组曲(2)---天涯何处无芳草

春节组曲(2)---天涯何处无芳草

0 x9 r" Q+ l, J1 F- y
      看了一些春节的图片,我也很有感触:很多朋友拍了几年的春节---庙会,觉得片子似曾相似的太多了。可以罗列一下:糖葫芦,羊肉串,风车,民族头饰,然后是吃相,人挤人,再加上点红灯笼,花会和吹糖人,拉洋片,至多是有几个洋人,左不过就是这些玩意了。初学乍练,拍拍无妨,练练抓拍的技巧,用光构图,但是总是重复,就说明我们的眼界,我们的思路,还是不够开放。我今年也拍了春节和庙会,拍春节,我自然是拍胡同,个人乐趣吗。也拍了什刹海。拍庙会,我拍了大年29的石景山雕塑公园,重点是拍门墩。拍地坛是因为说地坛是北京市政府的点,比较投入,大年30去了那里,北京土产的玩意还是那些,但是我觉得演出还是不错的,后面再说。初一去的天坛看祭天表演,走个后门,冒充记者,机位还可以,以后汇报。
      单说地坛,其实北京有一个优势,就是有很多拍摄的机会,是免票的。譬如,这次我拍的表演,演员来自四川,估计最多也就是地区级的。演员们因为来北京表演,肯定很投入,看起来,比北京的那些走秀卖票的节目还养眼。尤其我去的早,只有一个熟人捷森。我俩转着圈的拍,而且演员也很配合。所以,我倒是觉得,如果再拍明年的庙会,我会把重点放在县地级演出团体的地方特色演出,这样不用出北京,也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好节目了。
      说句实话。我也拍过演出,演员们在大冷天,这么投入的演出,我很感动,而且这些姑娘真是很漂亮,要是北京的演员,早就拉到了。










发表于 2009-2-3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猪这张美人拍的真好

看那脸上的轮廓光,还有那手,拍的真好

( B5 X( y! b%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2-3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的讲座怎么着了?
发表于 2009-2-3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回复老猪871
咱们的讲座怎么着了? 时间要听掌柜的安排,
1 v/ R: P" A1 P7 e9 `7 s' T6 T

可能要在2月下旬,接着说说唐宋辽金时期的老北京。届时欢迎各位光临。

发表于 2009-2-5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看尾……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组曲(3)----多情反被无情恼

3 y1 ~3 E f/ E& C, h
春节组曲(3)----多情反被无情恼
    春节是个节日,每个人有每个人过节的乐趣。我去了三个庙会,然后就是串胡同,许是我太带着框框去看,总觉得今年的胡同,真是有点经济危机的困扰。挂国旗的,挂红灯笼的,帖门脸的,倒是还见到了几个,但是凑在一起的很少。也许是我自己的思维定势不对,没有尽善尽美的镜头,干脆,依旧依旧,看见什么就拍什么吧,左不过是胡同里的这些人和事。
      胡同里的人,很少。不知是人自己的心情所致,还是胡同最后终难免一劫的困扰,我大部分的镜头,多对准了雪泥鸿爪的胡同遗迹。
     静下心来,还真有很多可以为之倾倒的物件残存着。我和南城,逛前门西河沿下午的拍摄,剑走偏锋反而比上午在石景山庙会收获大的多。当您看到这些片子,(是指内容,不是自夸)心潮的确可以用“澎拜”来形容,一方面为这些残存珍宝的文化艺术魅力所折服。另一方面也为继续寻找探求这些遗痕,增加了巨大的动力。
   但是,一旦走出胡同,就觉得,难道胡同就真的被摧残了吗?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难道仅仅是一种题材选择上的偏好吗?我有时甚至觉得这种想法,和我的年龄不相符,可看到这些珍宝的时候,谁又能不为之触动激情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组曲(4)----笑问客从何处来

春节组曲(4)----笑问客从何处来

$ U) h R# N0 W1 ^

 

V; h8 F& n4 p% K6 H7 b

# K- y' _6 |( f) O

       十五一过,就算是春节已经过了,央视的这把火,无论说什么的都有,作为一个老百姓,平时信口开河都可以,但是,北京人吗,觉悟还是有的,国家财产被烧了,原来说是人民的财产,现在叫纳税人的财产,幸灾乐祸,火上加油,都不是北京爷们干的事,不过既然是事情出来了,总要有个交代,这一点也许会被核心价值的。

G# H+ u: d8 |& i' U# _) h5 N% q

     今年的春节,拍了一些东西,想有所侧重,所以也的确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由于自己把握不了这些题材如何的编辑,如何通过这些素材,有机的表现自己想说的,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感到力不从心。说的有点大,但是确实我觉得摄影作品还是要有点思想内涵才有意思。

" ?# ~9 h1 W0 G2 ^+ _: L0 f7 X

      这组片子,侧重北京各个角落里的各式人群,我没有走极端拍那些特别边缘的东西,我不是怕什么,而是觉得,毕竟这些东西不是事物的主流和本质,我们关心胡同,热爱胡同的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因为眷恋它的人性人味,哗众取宠是不正确的心态,而从日见平凡的普通生活,从司空见惯的百姓小事,体味出生活的辛酸苦乐,我觉得更有意思,借一句话说:把美人拍美了,不叫能耐,把别人不以为然的事物拍的让人刮目相看,这才是本事,我有这个心,也在这样争取着。

9 |' u4 W+ u3 Z' C& a: S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2-12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漂亮了,可学的太多了。

发表于 2009-2-13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臭豆腐的和伟人秀的那两张真雷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天不负有心人

老天不负有心人

" W7 Y# S% q/ X0 u" X7 ~; X% G

   北京一冬天没有下雪,我倒不是非说什么为了国计民生,墒情干旱,而是从摄影人的角度讲,一个冬天,尤其是北京,一片雪花也没有见到,总是一种遗憾,一种伤感。也许是天意,没成想在开春的雨水季节前后,居然下了雪,虽然因为季节的原因,树枝和有些地方挂不上雪,但是这久违的雪花,还是把京城一时间打扮的琼枝玉树,万种风情。无奈自己的笔拙,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词句来表达自己那种难以描绘的心灵满足之感,抓紧用相机拍了一些片子,还是有些意思的。我想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凡事只要心诚,总能感动老天的。

/ ?, P( f" O3 z6 H; `/ U1 Z

   这次拍的片子,说实话有点手忙脚乱了,因为心里虽然盼着下雪,但是季节已经到了,所以没有什么太实际的准备,一旦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真不知道如何得把这么美丽的景象记录表达出来。现在整理了一下照片,的确发现很多问题,然后再与其他朋友们互相的交流切磋,都是觉得没有把自己心中那种激情全部的表达出来,或者说,到了现场,反而到手足无措,被雪景的魅力给惊呆了。

+ E0 l9 d8 N3 e0 s

   后来,也就是昨天,我意犹未尽,又去了趟长城箭扣,我知道,这是一种危险的游戏,但是心中的那种对雪的欲望,仍然克制不住。去的路还可以,基本上没有雪了,到了长城上面,说实话,也不是那么雪景盎然,拍了一些片子,说不上满意,可等下山的时候,可真算是闯了一回鬼门关。上山的时候,雪已经在昨天冻结实了,可在我们上山的一天时间内,雪又化了,临到我们下山的时候,山里气温变化快,又形成了新的一层"地穿甲",我下山没几步,就开始抬不动脚了,一个劲的往下出溜,本来我还较劲,想抓住小路旁的树枝野草,可还没几步,一次打滑,我抓住了一个树枝,没想到这是一个枯枝,卡蹦一下折了,我差点从峭壁上螫下来,吓得我几乎连气都喘不上来了,安了老半天的神,最后只好坐在小路上,出溜一步是一步,楞从长城的峰顶,坐着雪溜车,滑了下来。到了山脚一看,手上是刺,牛仔裤的屁股部位已经磨破了,好歹是开车,也不影响形象,等把车开到了京承高速上,才觉得心回到了身体里面,等到家一下车,看到这样的裤子,真是后怕,万一哪一点失手,我这可真是为艺术献身了。

u/ D' F+ E) g/ |5 O( z

     我想,朋友们,如果再下雪,去拍长城,我的这个教训,对您也是个提醒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浓妆淡抹总相宜----彩色雪景

浓妆淡抹总相宜----彩色雪景

+ e5 Q8 t% U" Y, ]- I

 

5 Q- U& m8 f1 x$ j: j" o- |& k

     这场雪,给北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也给干旱的土地,带来了雨露的滋润。但从摄影发烧友的的心情讲,这场雪,更给我们带来了充分艺术享受的条件和空间,如果你拍了满意的片子,那是老天的恩赐,如果你没拍出像样的片子,那只有自怨自责吧。

# M' f* t% J' @ c @1 T

     作为拍摄雪景题材,北京的机会的确很少,尤其能够入镜的雪景就更少了,如何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东,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没出什么大片,但也是和周边的朋友们一起议论评片,有一些收获,从我个人的角度讲,主要是一点:无论是拍黑白还是拍彩色,都可以把雪景拍的非常美丽。

0 ]6 R& M& T; O" M

      作为黑白摄影,可能相对于某些特定的题材,有着独特的表现魅力,譬如男性的肖像作品,而某些生态类的微距小品,似乎用彩色拍摄更能体现生命的气息。

7 L/ ~) n2 H: f

     自己也看了一些网站网友的作品,这次的雪景照片,当属在长城箭扣拍的片子水平为之称最。但是细细分析,本来似乎这种白色浅淡的画面,处理成黑白手法,是一般的习惯,但是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片子,反而倒都是彩色片子,在那虚无缥缈的雪雾之中,闪现着一丝几缕的彩色,似有似无之间,点缀着长城砖石的身影色调,倒像是和人们诉说着,这里不仅是艺术的天堂境界,还是生你养你的人间俗世。

' n% T: ~. s1 _, a, l

     扯远一点,音乐的交响乐很好听,那小提琴独奏就不好听吗?如果你喜欢弹吉他,吹萨克斯,难道你就不喜欢江南丝竹或京胡曲牌吗?我觉得雪景题材的拍摄,不必拘泥于彩色或黑白,而是应该侧重于题材艺术表现的需要,而针对性的进行选择表现手法,当然可以根据创作者的主观审美意识驱使,有意识的强化某种风格,但是也不要固执己见,一叶障目。

/ p' H: n% q$ g' |+ d

     回到话题。我觉得这次拍的雪景的片子,在后期处理上,自己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都有一些不同的收获,至于是否恰到好处,肯定或有不同看法,我只是说:若把白雪塑公主,浓妆淡抹总相宜。

# F' Z. A/ j. [8 H2 y% K& H, z- P+ Q

 

( i8 ^# \0 X r) V4 L

                                                                                                雪后,北京图书大厦。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09-2-24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好,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组曲(5)-----福在心底知足处











* A* Z+ L/ k* H' O" A d+ A) C" i

 

* k0 t- {+ t9 Y2 K* V6 I

      本来春节这支小曲,怎么还得哼个两三句,没成想一场久违的春雪,打断了俺的思路,等把下雪的片子发完之后,觉得还有几句话,还得在这个话茬之下才能聊得下去,所以又把这几张片子,当个话茬继续的说两句。

+ M- ]( |! G9 m f, x

     福,和中国经常用的祝福之词:喜,禄,寿等等,都是年节喜庆之语,我也不是什么测字先生,但是在写这几个字的时候,忽然觉得中国文化的确博大精深,这绝非是望文生义,因为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民族的文化,才是由图像演化为文字的。如果拆开福字,这边的偏旁,是衣补,可以理解为福是有衣的组成,而另一边的,则是一,口,田,不是牵强附会,可以稍一联想,福就是有一口吃饭的田地。也就是能有一口吃的营生,再加上有穿的,那就是福!固然这样的想法,太没文化,但我也在想:凡事在于知足,人活着,有吃有穿难道不就是福吗?非要强求笏满堂,金玉衣,既使是活着的时候,能够保持晚节,那么死的时候,哪怕是富可敌国,也是死不带走,三尺黄土,了却终生吗。

. w; K7 T9 b" h5 s0 V

     这几张片子,都是在北京还能仅存的胡同中拍摄下来的。看着这些片子,如果没有在胡同里生活过得人们,可能真觉得不以为然,可你如果拿着相机,在举国欢庆的春节之际,看着自己的父老相邻,眼看就被拆迁了,可他们依然有着一种乐天知命的盎然,在古朴苍旧的木门上,在斑驳陆离的门铛前,贴上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贴上了对于生活的知足常乐之感,我没有多高的境界,我只能是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q& U+ P: j2 S% G/ C T- d- L

     又快开两会了,肯定为了和谐,有些事情的蝇营狗苟,总要讲究科学发展观的。即使是央视三十个亿能用几个卖炮仗的小虾米搪塞过关,那山西的矿难,的确不像世界金融危机,也归罪于中国之外。一个老百姓,没有什么太高的奢求,只是在心中的那个福,就是穿的有,吃得有。但是这个福字,也的确有点哲学道理,不仅是有吃有穿,关键在于那个田字,也就是说,得给每一个人,一个正经的营生,这就是安居与乐业,能保证安居乐业,即使是布衣糙食,人们也会认为生活是幸福的。我想如果这个福字,也是仓颉造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有了科学发展观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无数影迷竞折腰----色调雪景

引无数摄迷竞折腰----色调雪景

9 ^9 d; |6 S- i" p$ K

 

7 }. O+ F0 P6 ?0 J( ?1 z

      这场雪让我们过足了瘾,除了心理上的创作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外,而且的确在我们创作领域的某些极端环境,也得到了极其理想的客观便利---拍摄了很多高调片。

L* t% v- p# Q% A# s

      摄影在构图中有诸多要素,自己也总结过一些,其中有一条就是色调。

/ |& g7 W+ x: L

      这个色调有几重含义:色既是颜色,也是色调,而调,相对于色调来讲,则是更侧重于影调。我们习惯于说的高调片,低调片,实际也多是指这个方面,同样也有暖调,冷调的说法,那则多是侧重于颜色部分的调性。

+ ^& i# ?; @- s% M/ b: Z2 Q9 _

     从色调角度讲,肯定有色彩三原色的基本概念,色相,本身就具备着色明度的本性,这在色轮的位置上就能充分体现,而色纯度,既使颜色本身不是三原色,但是从色块本身来讲,它的纯度,同样体现着色调的明度,而色明度,很大程度就是色纯度的提高与降低了,虽然它的明度不见得都是简单的“灰色”造成,但是可以从色明度的角度讲,这就是灰度在这个色块中所占的比例所形成的新的色相,从而产生新的色纯度和色明度。

; N8 K# m" Z" J9 Q

      而所谓的高调低调,我把它简化成影调,甚至直接简化成黑白照片的黑白灰。这样,白的影调在画面中占得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就是高调片,而反之,则是低调片。

) s9 |! }$ ^& O2 T

      灰度,不是简单的理解为一个色相,而是一种层次的代名词,因为无论有多少位的动态范围,最黑与最白,都各占仅一个层次,其他的表现层次,都在这无穷无尽的灰度空间之中。

$ C( F6 ?7 c+ d# \; D; q

      彩色片有色调,那么黑白片,是否只有影调了呢?这也未免有些片面,如果在PS里面把彩色片转换为黑白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各种色彩的因素,都会成为你黑白转换中的重要因素。

6 A) _2 O* b$ \' O

      黑白片,低调片,黑的部分不能湮,而高调片白的地方不能呲,作为彩色片,重彩的部分不能杂乱无章,淡彩的地方也要控制色纯度。

6 [/ t1 s3 [7 z4 U

      虽然我们非常喜欢中国的水墨画,利用宣纸的独特纸性,能够表达出难以描述的无数层次的黑白灰色阶,但是我们是在搞摄影,尤其是在搞数码摄影,我们所能见到的万紫千红,云飞雾彰,在数码照相机中,都是以可计算的色阶来体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创作思路可以天马行空,但我们的创作手段,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 t0 s9 P. I. Y j$ L( F" _

     这几张片子,也是自己在这次雪后拍的,尤其是高调片,的确有后期制作的因素起作用。而色彩片,看着虽然很艳丽,但我是严格控制在直方图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真是不像数码底片制作的片子的话,那就是雪后的箭扣,天公的一次恩赐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09-2-27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2-27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美了,就是不带我和墩儿姐姐去,严重讨伐!!!给你掏油钱还不行啊!
发表于 2009-2-27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明亮的片子!!看了心情大好!

/ L9 v+ e- S1 | z, ?

 

. C7 `! w* n( S$ r/ C+ Z" _! w

何时抽空给我们讲讲如何拍好高调吧。

发表于 2009-2-27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雪滑你也敢去,太厉害了!我的另一位老师夜探仙女楼也差点献身,可得小心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胡同我的根

我的胡同我的根

/ K; J$ C" ~- V& o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北京的春天一是两会,一是中南海的玉兰花开放。今年的两会,迄今为止,好像没有报道老北京改造拆迁的事情,仿佛这件事并非刻意摆到桌面的议题。上行下效,自然市里,区里,就可以大有作为了。

0 V1 b* E2 ~7 W/ d

     看完农展馆的非物质文化博览会,我想,是否中国的文化,也和中国的偶像一样,只能是追认,物质文化,非要毁掉拆没,然后再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除了人所共知的利益关系之外,也给这些刨祖宗坟卖钱花的人,留有充分的时间余地,为什么汽油涨价和世界接轨那么快,而做这种事总要得逞之后再做评说,难道这也符合科学发展吗?

. p" A1 t |+ p" s8 R6 |

     看看奥运会的宣传片,看看北京的旅游手册,无不那这点刀俎之肉说事,可现在依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条款来保护,看来,弄不好,我也快成真正的八旗遗老遗少了。

5 S m r/ i0 w. j$ g# s

    废话太多了,抓紧时间,再抓点遗迹吧。说不上什么精神,我倒是觉得,哈那么多钱,造那么大动静,买圆明园铜兽首,实际就是一种作秀,拿回来也抵不住拆毁文化的狼心狗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8 13:23 , Processed in 1.199285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