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风情(5)-----长安街的“坟包”
这个地方,不用说什么,大家都知道是哪里了。民间的一些议论,不足为信,只是像我这样的温饱型没下岗的事X,才关注这件事。 据说。最早这里叫人民大坑。是为了人大准备建设用地的,但是,有人大,就得有政协。当时的两位僵持不下,只有滕着。后来,一位归了天,一位下了岗,但是,还是没人敢踏这个雷区。可谓阴魂不散。只好想了个折衷的方案,叫国家大剧院。 其实,这个地方自己很熟,因为自己在87---89正好在这个地场上中专,当时叫北京市西城职工中等艺术学校。那一阶段的风风雨雨,因为我每礼拜的三天课,所以很多事情都记忆犹新。那时刚开始接触摄影,还拍了很多片子,由于,还不知道纪实摄影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只是一种学习过程的回忆罢了。 后来,到了90年代,开始挖坑了。挖完了,又没信了。我们单位里那里很近,所以经常在几米之下的大坑底部,展开了足球比赛。虽然比不上专业场地,但毕竟这里的几米之下的黄土地,对于我们这些业余者来讲,已经很奢侈了。 后来就给封上了,说快开工了。我也就再没去过。 话茬是这么引起的。我在王府井改造时,曾经下海跟过演出,所以认识了一批声光电、化服道的哥们,我当时待业。有人说,这里开始招人了,咱们以前的好几个哥们都在里面混的人5人6的。我开始上心,可这时,单位又让我回去上班了。这个事就搁下了,但是,这里头的猫腻都是什么变得,咱嘴上积德,不去议论,但从几张片子可以略见端倪。 工期。现在已经是2007,这么大的国家工程,至今没有竣工的消息,很有意思; 甲方。一看就知道是个临时机构。也确实是如此。 据说,(只是据说)文化部不要,推给北京文化局,文化局不接,有一个世纪坛就够恶心的了。再弄一个这种玩意。谁沾上谁倒霉。原来,那些在基建阶段弄了点的,现在都开始抽身撤步了。其实,稍有点常识,这么个剧院,如何开支,如何保养,每人正视;据说还是水中景色。北京的水,现在比啤酒还贵,然而无风三斤土,有风遍地沙,上哪里去保证有观赏性的水源呢?再说,什么节目在这里演哪?宋某某可以去悉尼,但是,时过境迁,这种级别的尤物,谁出头攒活,卖不出票,谁也不会趟这盆浑水。中央电视台,别看有几个栏目,其实要不是就在外边攒活,最后的实播都是录播带放映-----省钱还不露马脚。要不是,就是单位赞助,歌星出道扬名,互相利用,各得其乐。真正说,能上这作台节目,姥姥。退一万步讲,要级别可以到大会堂演出,要效果有电视台录音棚,弄这么个夜障,是承包,还是官办,都是个无法根本解决的罪孽。 从形象上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他自己渊源讲求。外国的东西好,那也不能把国歌,国旗,都让外国人设计吧。我反正看不出什么美感,既不与长安街具体环境相吻合,又与中国基本国情不符(有人说,前面再立块说明牌,简直是现代化的大坟包) 我偶尔也翻翻书,这种事,这么多学者教授,为什么没有一个像梁思成,林徽因,拍案而起呢?这么多的委员,代表,为什么没有像彭德怀一样敢于坚持真理呢?北京马上就要奥运了,这块大鸡肋,如何处置,的确不是像我这种草民瞎说八道,就能解决的。但是,毛老头有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快开16大了。无论是怎样的和谐,必须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固然漫长,但是不能因为漫长,我们就不搞社会主义了吗? 又注:这一阵也许是天热。片子上的不多。自己前一阵有些其他的事 ,也为动笔。干脆天热怕中暑,码点文字。也是一种反思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