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2-15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脑做的?很有味道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本专门介绍电脑制作中国画的书,我还没来得及实践,看了沧海的这些大作.我说什么春节也得恶补一下.好和朋友们交代!!!

 楼主| 发表于 2007-2-16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墩系列-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6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门墩系列-2



发表于 2007-2-16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老朱拍的门墩比我的又多又好呢!我得努力了!

发表于 2007-2-16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猪老师喜欢就贴两幅.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很有味,我昨天刚翻了那本书,估计春节这几天,怎么也得弄出个一张两张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墩,一会咱还有!!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墩系列-3










发表于 2007-2-18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的门墩!
 楼主| 发表于 2007-2-20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寿街5号的一个老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拍摄的思索

胡同拍摄的思索

 

本来初四设想是到北京的胡同里转一转,看看春节的气象,没成想,早晨睁开眼,望窗外一看,嚯,雾气缭绕,宛如天宫,视野仅10几米,虽然有腾云驾雾之感,但却甚为自己生活在如此污染的环境之中,“猪人忧天”只好收收心,把自己近一年所拍的胡同片子整理一下,别说,还真有一些收获,现在呈上来,与君指正。

胡同的拍摄。也和其它题材的拍摄一样,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拍摄者自己进行思考。我自己觉得有三个问题需要正确认识:1 胡同摄影作品的艺术追求是什么。2 胡同摄影作品记录式的拍摄要侧重什么。3 胡同拍摄作品的意趣在那里。

  胡同摄影的艺术追求是什么。无论说什么艺术门类的追求,都记得这三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梦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胡同摄影也是如此。

首先,我个人觉得是对胡同要有感情,有感情才能有感觉。这一阵也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画册,稍微把自己的感觉理顺了一些。胡同文化肯定是中华大地在世界上独一份的,而华夏大地,仅存的几个有过胡同的城市,因为历史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没能形成系统深厚的文化体系,(有比肩北京胡同相与的城市,如天津,呼和浩特等等,但它们不是封建都城,没有严谨的封建格局.而六朝古都,仅存的其它几座,如洛阳,南京,邯郸等等,都没能形成规模的胡同建筑(居住格局)所以,从客观的角度讲,胡同文化实际是北京文化独具的千年积醸。我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标准,(其实胡同文化则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结合最完美的产物)也不期望我们中国人的祖宗遗产,非要外国人鉴定评判之后才有价值,我只是说,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难道不能为自己的祖宗馈赠,自己的生存价值,自己的子孙后代,争取一些具有真正意义的文化遗产吗?对于这一点,我不想多说,皮之不存,毛之存焉。封建历代帝王尚且知道一个国家都城建设,不仅是皇宫(人民大会堂)也不仅是地宫陵寝(XX纪念堂)而是要使在首都居住的臣民,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为这个民族创建灵魂的自觉性.那么,这坊那街,决不是为了开发商而不顾老百姓生存所投机规划.只有相互依存,与民同乐,才能同舟共济,共创和谐.看到今天的污染,难道老百姓呼吸的是毒气污染,那开发商再有钱,还能给中饱私囊的官员每人都配上防毒面罩不成?

然后,是对胡同的形成格局,要有一些历史常识.胡同里最常见的首先是房屋建筑,那么对于这种建筑格局的由来,要有基本的常识.从元大都的建城,到迁徙,再到明朝都城的建筑,以至围绕着北京城的格局,在四九城有什么设置,其中有什么道理,然后具体到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胡同名称,它的原本名字是什么意思,这样,在这些司,,,.,,,,等等的历史沿革,慢慢就鲜活起来了.那么,在这些胡同里面的普通民居.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什么富贵贫穷的说法如何而来.,就更容易理解了.当然有些名字,不能望文生义,可反过来说,就是这些胡同名字的每一次变更,实际上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情节.我觉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文脉,要发扬,首先要继承.要宏扬,首先要了解.

再有.对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情,以至现存还能有的蛛丝马迹,能够从一砖一瓦上,联想到文人逸事,血雨腥风,史料典故,传说故事.在现存的建筑上,找到历史的印痕,这是很享受的一种乐趣.所以,在拍某一段胡同的时候,最好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也看看网上的一些文字,那么拍的时候,你肯定有感情,有激情,你就会为自己生长在这里,感到自豪骄傲,也会为自己的拍摄行为,找到感觉----不仅仅是一种消遣,也不仅仅是享受,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还有.要品!!这是陈年的积酿,一石一瓦,一门一墩,都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刻意体现.从皇亲国戚,王公权臣,到寺庙街市,百姓贫民.每种建筑无不充分体现着封建等级的审美特色.建筑的样式,规格,材料,工艺.如果你真能静下心来,你可以构图,颜色,样式感到中华审美的奥妙之处 .从对称的庭院格局的儒学思想,到东南角开门的阴阳八卦道家学说,你可以知道,那一砖一瓦. 真是一颦一笑;而飞檐斗拱,则更无愧斗角钩心,这一阵,自己拍了一些片子,总结出十个选题,虽然每个选题少的几百张,多的上千张,每每一打开电脑,已经使自己不能自拔,沉醉不已,甚至真是后悔,为什么不尽早的投入到这难以言表的艺海荡舟之旅呢?

还有.我们是拍摄者,可我们也是北京人.这个北京人,并不是仅仅是户口本派出所的户籍所在地的概念,而是深深的热恋着胡同文化的驴行粉丝.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真正的融入胡同的喜怒哀乐之中.在晨钟暮鼓之中,看着紫金城的流光倒影,在春光夏雨里,倾听那润物无声的故事传说,我们对于拆迁房改,有着填膺的义愤.可我们也为公交车一卡四毛钱,走遍北京城而朝三暮四的易于满足,胡同的灵魂,是居住在胡同里的父老邻居,我们的心,我们的血是融在一起的,我们说什么,我们做什么,不仅仅是责任,而更是血浓于水的良心使然.

还有还有.我们是摄影者.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作品准确的表现胡同的文化.准确不是正确”,准确的标准是创作者的良心道德,我们能够融的进去.我们就能站的起来.我们要对比历史和现实,我们要对比首都和外地,我们要对比中国和世界.我们要对比文化和潮流.我们要把现实描绘成神话,我们要把故事填为新辞.我们一腔热血,将凝成炽热的爱,而我们炽热的爱,不仅是要把这种对于胡同文化的深情,升腾成历史与现实编钩点染的梦,更是要把这种爱,哲思锤炼,把梦写成诗,谱上曲,把我们的感情,用我们的镜头诉说,把瞬间锁定

一组八大胡同遗迹的片子









[upload=jpg]UploadFile/2007-2/200722121294855928.jpg[/upload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摄影作品与记录式的拍摄要侧重什么.

这个话题,说过不少次了.我只想强调两点,一是必须加强胡同摄影作品的文字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一是对于胡同拍摄的摄影作品,还是要强调胡同元素.

第一点.这一阵看了一些画册,这些画册,拍的每一张片子,都记有时间地点,除了让人觉得亲切可信之外,更让自己觉得,很多片子拍摄的时候,景物还在,等过一段时间就被拆毁了,这种有确切文字的记录,如果再加上拆毁之后的片子,也用文字记录说明,我想其中的作用,大家都会明白,作品的质量,并不是仅在于片子本身,更在于文字的保障支持了.退一步说.每一年,每一个季节,再同一个机位拍同一景物,到时候,摆在一起.肯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胡同影象老师的那两张豆角胡同的片子,是最好的例证)再往大点说:拍片的时候,环境,条件,周围他人的介绍,拍摄时的感觉,这些都是稍纵即失的.现在自己前一段拍的片子,就说不清楚在哪拍的了,现在整理起来,非常麻烦,希望引起注意.

第二点.可能曾经有过一些争论.我只是谈自己的感觉.我觉得,风花雪夜,猫狗鱼虫,都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所以如果把拍摄的物体与拍摄的思想绝对化,就是缘木求鱼.中国历来有文人画的传统,所谓梅兰竹菊,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际都是人们自己所负赘的东西,而摄影有这种天性.可以通过摄影语言,把不相关的景物,组织构成到一个画面之中,从而表述作者的创作构思和意趣志向.现在出的胡同的画册,除胡同景观之外,经常有些花草动物的特写,点缀其中,使得画册更加情趣盎然,所以,拍摄这些景物的时候.有时候除了触景生情之外,也可以考虑背景的环境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同样的东西,却可以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是一组东吉祥胡同16号门不同时间的片子)

1   2006.5.14

 

2     2006.12.3

         3     2006.12.25

         4    2007.1.1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胡同拍摄作品的意趣在那里。

这个话茬,实际是和一些经常拍其他题材的摄友聊起来的.摄影本身的最高价值在于他的纪实性,但是中国的国情,使得积习甚深的风光,花鸟的墨客骚人风气,很有一块市场.这里面说透了,就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积恶相传,现在却引以为荣.这些不是今天咱们所说的.而我所说.我们拍胡同,就是因为我们爱胡同,这就够了.拍的时候,不可能每张都是那么完美,但是这种片子,过些时候.它叫东西.尤其能成一个专题,一个系列.拍几年也是它.虽然北京城在疯狂的破坏胡同,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历史转折时的那种契机,你拍完了,可能你觉着不够完美.可等到拆没了,你的片子的价值决不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你可以说,我的作品可以无愧历史,无愧国人,无愧子孙.

幸好今天是下雾.无奈诹出这些文字,劳您费眼了.

 





      这组片子拍摄地点在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的双栅栏胡同,那里面有一个公共厕所,第5章片子可以感觉到。在清朝乾隆年间,确实有少数民族选送的的一个香妃,受宠住在现在新华门的那个楼上(原来叫什么福楼,有资料可查)为了安慰香妃。乾隆在街道的对面(原来可能也有道路或院墙)修建了一个完全仿照民族风格的“望乡楼”以示对香妃的宠爱,以解她的想家情思,现在这些建筑有没有了不可得知,因为那块地方已被军队占据,只有这点建筑留出一丝痕迹,使我们对于历史又有了更确切的理解和认识。这块雕塑是原拱门的装饰,完全是民族风格,是万字一根莲花图案。是大理石雕塑,石头的质地极佳,可以触摸到当时皇家园林的豪华尊贵。

                             猪年,春节.初四.

                                                            

                                                              于 京东,云深阁.

 楼主| 发表于 2007-2-22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资料《胡同面孔》新华门上面的那个楼原来叫“宝月楼”

那个雕塑是汉白玉,不是大理石。

对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砖雕,精美绝伦,春节喜庆,抓拍契机

抱鼓石,与门礅不一样的是,它的结构。为了承重,而且保护整体门框的稳固,所以作的相当大气,一般是豪门大院才有这种装饰。

门礅的题材,很多人都拍了,甚至有人出了集子,我今年春节感到这个题材要深挖,要坚持,肯定会有新的。发现除了以前说的方的,圆的,什么浅雕,深雕,浮雕,还有图案的丰富,简直真是个金娃娃。这一张的狮子还较完整。

因为春节休息,所以趁机作案,我溜进去了帽儿胡同中国美协的院子,的确有很多雕刻保持的十分完整,看着这些片子,觉得春节没白过。

戗檐,我不知有没有象门礅一类的专辑,反正我手里搜集的,绝对可以和门礅媲美,这里面的讲求甚多,好在他和门礅不同的是,人为损害的几率小一些,有时,还真有几乎完美的原创。


发表于 2007-2-23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猪的门墩不错,俺也曾在博客上搞了6期"门墩展".现在手头又积了很多,有时间再组几组发上来.建议老猪注上门墩的地方,一些特殊的门墩,可以给大家提供些拍摄信息.上面你发的这些门墩中我搭眼一看就认出来的有:长巷二条\车辇店北边小巷\纱络胡同等,其他形象相似不敢肯定.
发表于 2007-2-23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大雾,辛苦老猪在家给大家整照片了.可是可是可是,如果你出去拍胡同多好啊!我盼了很久这种天气也没碰到,那天值夜班,中午起床一看这么大的雾啊,立马就跑到草厂去了.可惜到的时候,雾气散了不少,味道不太浓厚了,可惜....如果我早上起床,一定拍出好片来献给大家.那天去的片子整理好后会发在我的续帖里,只能叫凑和吧,没有体现出大雾中胡同的意境.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胡同影响老师的真诚。说实话。我不敢说拍了多长时间,但是拍雾天我一直没有感觉。

门礅的事,我整理一下,争取弄个像点样的东西出来!

发表于 2007-2-24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过北京美协的大四合院---败落,冷清的令人不敢相信。
发表于 2007-2-24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拍门墩的同道很多嘛!我拍门墩一般是记录性的,要有一个透视图,两个立面图,好的话加个顶视图。左右两边,还把门楼、门牌拍上,一个门都得来个十来张才算完,很占地方,可留资料就得这样呀!以后打算带上尺子,把尺寸量了,带门楼也量了。
发表于 2007-2-25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呀!够我欣赏一段时间的,谢谢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墩,你手里的那本〈北京的门墩〉是哪个出版社,啥时出的?谁写的?

发表于 2007-2-26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门礅
作者:于润琦
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hbk905324&ref=SR&uid=wqsse4i3nsuu7gmm9ggs777m5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735992
北京的门礅
作者:于润琦 摄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09月     
内容提要
门礅,又称门枕石,是北京四合院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支撑正门和中门(又称二门或垂花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枕石;另一个作用是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门梁上的砖雕、彩绘相映成趣,显示了房屋主人的门第和社会地位,同时,也给门面增添了几分庄严、优雅与个性。
 门礅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无定论,如果从四合院的形成开始算起的话,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06-220年的汉代。在门枕石的外侧雕刻饰物,则在北魏文成帝皇后陵墓的石券门(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枕石外侧就有雕成虎头的样子;南朝梁代古墓的石门柱子下放有一高十几厘米的“门礅”,也可看作是门枕石外侧雕出的有某种意义的造型。
  具有北京特色的俗称--北京型门礅的大规模出现是在元朝建元大都时。后来朱元璋从元朝手中夺取政权后,把元代修建的北京城重新改建成都府时,又利用了门礅原本就引人注目的门中最显眼的这一部件来表现新的统治秩序。满清政府入关后,像继承其他制度一样,把门礅象征地位身份的制度也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因此,北京型门礅在明朝建都北京时就已形成了。到了清代,无论从形式,还是艺术风格都达到了顶峰。目前,我们看到的门礅大多为明、清所遗。
  北京型门礅形式多样,但根据特点(营造壮观的须弥座、铺上豪华而昂贵的锦铺,摆上狮子、鼓、箱子等)大致可分五类,每一类别都有不同的作用,代表着房屋主人身份、地位。
  狮子型门礅--皇族;抱鼓型门礅--高级文官;抱鼓型有兽吻头门礅--低级武官;箱子型有狮子门礅--高级文官;箱子型有雕饰门礅--低级文官;箱子型无雕饰门礅--富豪;门枕石--富家市民;门枕木--普通市民。
  每一种类型的门礅上都雕有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如:“九州同居”、“好事不断”、“并蒂同心”、“吉祥如意”、“八宝吉祥之一 吉祥节”等,其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堪称石雕工艺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最诚恳的谢意!![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胡同里的大门-1

利用春节休息,把近一年来的胡同拍照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近6000余张与胡同相关题材的片子,分成10个系列。这是门系列中的几张。可能文字有误希望指正,还有,广亮门前,总有一条半圆的铁片画弧于地面,不知干什么用的?

现代装饰门(后海酒吧街)


改造圆拱金柱门

新活金柱门

窄脸如意门

如意门

雕花如意门

蛮子门

广亮门


发表于 2007-2-27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我要也参加摄影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里的过年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枕石园的门墩

枕石园的门墩,听很多喜欢门墩的朋友提起过。在出版摄影界也小有名气。前两天,我去了一趟。

地处语言学院东南角,校方不知什么原因,不愿意让人接触。更别提照相了。老远就有几个保安,拿着警棍贼着我。我反正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兜了几个圈子。摔掉了尾巴,进门就拍,毕竟高校高科技管理,刚拍了几张,就被擒住。我赶紧撤,结果保留了这几张片子。

我不知道,个中原因,但是,传播教育的院校竟成了文化的私家领地。甚至还要动用保安,看来文保意识,不仅仅是老百姓要加强,这些拿着中国人钱,不让中国人观看自己文化的校霸老爷,也真欠大耳刮子。







发表于 2007-3-2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来这了呀,您也不给我来个电话,我就住对面的大院,那没管的那么严呀,我带孩子去过几次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23:29 , Processed in 1.223656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