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2-2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热播荀慧生呢,那边,荀慧生故居渐渐成为孤岛,很多人参与奔走才保护下来的故居啊。。。那边还有肖长华故居,马福禄故居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2月2日

戏说与撰说

 

这两天看着电视剧《荀慧生》说不上有什么收益,但也联想一些事情。加上白天,从南横街从东望西走。有个胡同,据胡同口趴活的板爷说,这个胡同曾经荀慧生有处宅子。我也大意了,觉着怎么也能找着。只是信步往胡同里走了走,结果看哪也拿不准,胡同已经拆的七零八落,后来见到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上厕所,我认为是这个胡同里的老居民,可等我一问,人家直摇头,反倒我像个“帽爷”,弄的自己说不不出的一种惆怅。一路往回走,一路的遐想,就胡思乱想起这几个事来。

言归正传。我想三个话茬:首先,荀慧生是花旦,他的传人大家都能知道的应该是戏校校长的孙毓敏。就冲这个戏(电视剧)。我也钦佩孙校长。(即使这部剧不是孙校长的主导)其次,这个戏等我这篇文字写完了,可能还未演完。那么,我的心里总想把它和《霸王别姬》比试,这时节没有结论的瞎侃,也许比“盖棺定论”更有意思。还有,我总觉得文化还是有力量的。也别瞎套近乎和姜昆是兵团战友,但他在我心目中,最大功绩是发现了赵本山,救活了二人转。使东北文化有了振兴中兴的契机。所以,电视剧不管是撰说或者是戏说,还真有些“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呢。

先说这部《荀慧生》。说起电视剧,也前也议论过。不过,那些获奖作品,也许是主旋律的比重较大,真正在老百姓心理留点印象的,还真不太多。从四大名著,到戏说改编,可能说的损点,还不如“丢手绢”这样的儿歌,能够扎根民间,经世不衰。文化艺术,和政治工具的微妙关系,中国是割不断理还乱。从焚书坑儒,到十年浩劫,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前两天,忘了翻哪本书,是这样一句话,我有印象:话剧,曾经在历史上有过几次振兴。一是抗战,一是解放,一是浩劫过后。说明话剧艺术的振兴是与历史发展的转折时代紧密连接的。其实,文化,思想的进步与发展,虽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真正的上层建筑的突破,肯定是依附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之中。不敢妄谈文化,不敢妄谈历史。但谁都知道,中国历史的文明鼎盛之时,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正因为奴隶制被封建体制所推翻所革命,这种社会的发展,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奠定了宏观的框架,至今说的百家争鸣,文化道德,似乎已经是一种泛指的固定内容词汇了。其实掰开揉碎了讲,这个“百家”,指的是什么?这个“道”、这个“德”可能就是春秋战国那个时期的产物吧?再就是“五。四”。这是按教科书所讲: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转化”的历史时期。所以伴随着西方的铁枪利炮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种社会体制的根本进化,才能使中国的文化真正进步和突破,而这种真正的进步和突破,只能是由生产关系及相应社会制度的改变而生发的。至于49年的解放,记得小时侯学过“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的”那么,这种跨越,是个例,还是规律;或者是其他什么,咱这个胡同老百姓是弄不明白的,反正,现在的好多事情,好象并非因为“飞跃”是个说法,就能成为事实了似的。现在的很多事情,好象倒真有点像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羊吃人”一样,“资本积累的初期阶段。每一分钱,都是血淋淋的”。所以这种经济基础,这样的生产关系。凭咱这点小学水平,也能知道;别指望产生出什么真正引领社会前进的优秀作品了。扯远了,太平盛世,和谐社会,文化除了社会教益的秉性之外,毕竟还有一大批拿此混饭吃的“家”“腕。所以,13亿的泱泱大国,这时的文化可能也能找出星崩入眼的事来。我看这个“荀”剧,到今个,有3点想法:首先是一句话“无君子不养艺人”对不对,应该是对的。那么,好的艺人首先要演好的节目,好的节目谁来评定,那么这个评定的角色是谁?也别太较真,您够“君子”您就搞文化—养艺人养节目---养文化。如果您是个官迷财迷色迷,不是坦荡君子,那么反问一句,文化成了这样,您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了呢?其次是京剧的普及。剧种本身的进步,繁荣,振兴,其实在于自身。连文革都能搞出8个样板戏,至今KALAOK,还津津乐道。可到了时下,三个代表的大好条件之下,就不能搞出几个好的京剧节目来吗?实在马上搞不出来,像这样普及型的介绍梨园故事的电视剧,也是(至少)老百姓愿意看的吧?还有,就是“传人”。荀派的传人我只知道孙校长,如果每派的传人,都搞点经典演播的电视剧,我想也算是不辱京剧传人的一点善举吧。

前面说到,文艺的本质是不是,“打击敌人,教育人民”我觉得至少不是文艺的全部。文艺是因人类传达交流情感,思想而产生的。我文化浅,不知道“风、雅、颂”是什么内容,但望文生义,觉得颂可能是歌颂是当时时代政治需要的“主”旋律。而雅,是有闲阶级的“家”“腕”所捣腾的东西。真正老百姓的风,是民风,是民间的风尚。当然这只是瞎掰,但肯定从几千年前,文艺(文化)的内容就有了内容格局区别,甚至是体系,否则也不会有风雅颂的这个说法。看了《荀》剧的同时,我总在想《霸王别姬》。可能是在外国拿了大奖,据说国内没有播出。毕竟陈凯歌还没有像文革一样,非白即黑的砸烂捣碎。看出来,还是死孩子放屁---有缓。同样是说京剧,因为《荀》剧没演完,所以不知道在某些原则问题的处理上,与霸剧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我是看了亮剑的电视剧,又找了原著读了一便,觉得好象有腰斩之嫌,最后是剩的把原著,变得连高鄂都不如,干脆删节。这种肚量很有意思,中央台对台演播,参政议政,讲的吐沫星子横飞,鸡飞狗跳,煞是文章。主持人,佳宾都说的跟22世纪的话差不多了,可是稍一调台,好象真是看节目一样,怎么也觉着,应该让这个主持当春晚的导演编剧。

再说二人转。其实,二人转的节目很多是糟粕,但是它只是低级下流,至多是有伤风化,而不是其他什么。可是现在,露脐装,三点式,大街上满都是为了挣钱,无非一个是说,一个是演,所以都是为了“钱”,也就无可厚非了。再加上,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不能象北京,让全国人的粉,全抹在首都人的脸上,人家也得解决温饱。咱可以坐车四毛钱,可近在咫尺的天津,起步优惠就是一块五,难道天津的工交车全是大奔开空调吗?再说相声。据说现在注册的相声演员,全国只有400多人,可还觉着风光不够,中国13亿人,光北京春节放炮仗炸出毛病的,也不止这个数吧。人到了人前显贵的时候,还不要忘了夹着尾巴做人。姜昆据说是发现赵本山的人,别的不说,我总觉得,东北是我们青春十年的养育之地,东北的老乡,现在生活如何,是不是也住得上1万元一平米的住房?坐车多远全花4毛钱了呢?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与渔。跪乳反哺之说,我想也是八荣八耻的内容吧?那么,我们能我们现在的一点能力,回报给他们什么呢。我觉得姜昆这件事,不仅是救活了一门民间艺术,使很多人能过上温饱生活,更让我觉得,知青的事情,是谁造成的。我会永远记在心上,但是那块黑土地,那里的父老乡亲,确实是对我们有说不清的的情意呀。为此,从这点讲,他不仅是办实事的官员,也是知青品质的代表人物。

电视剧又开演了,等我看过这出,再和您聊。

 

                         猪年,五九过后

京东 云深阁

 

发表于 2007-2-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7-1-19 14:56:39的发言:

道听途说      

  马本来是侯宝林的徒弟,据说在文革的时候,他造了恩师的反。这件事可能不甚确凿,但好象这个传闻,流传的很长很广。姑且不论具体人具体事,但是我觉得,只要文革作过这种事情的人,以后再怎么哭天抹泪,追悔莫及,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我想这辈子欠的帐,就得这辈子还!·一是书中说,马季开创了歌颂式相声的先河,而且是可以树碑立传的。如果说此事当真,我就有些想法了。相声的生命力在哪里,和人民,老百姓的血脉系在哪里,是歌颂还是讽刺,乍看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果过点火的说,这不是拿脸当屁股吗?每一种艺术门类,它的产生存在,是有艺术的共性,但它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其独自的个性,譬如摄影,再夸大它的艺术性,摄影的本质特性还是在于能够真实的记录性。反过来说,现在二人转很火,但是就是赵本山来主演,它也演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不懂相声,我能够记得的马季的相声,也就是“打电话”,似乎还有“钓鱼”,至少“打电话”肯定是他说的。如果说深入人心,那么这个相声不会是所谓的歌颂式相声吧。 

1. 马季站出来批侯宝林应该是真的,开大会批侯之后的连续几天,人们私下议论纷纷.

2.马开歌颂式相声的先河,确有其事.比较著名的有:

<找舅舅>,(歌颂内蒙古包头新面貌的..凭一封民国X年的来信去包头找舅舅,信里说火车只通到张家口...)

<女队长>(歌颂农村新人新事的.."哗啦啦,哗啦啦,好容易攒了八十八,俩人钱她当家,我这个男人算白搭")

<昨天>.(歌颂北京新社会的..北京临解放时,一个老祥子被国民党伤兵打了,昏迷十年.醒来后.......最后一句台词"找我的洋车去!")

后来的作品基本上一个不如一个了.

' I3 s* ~6 E! J) a0 Z;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3 20:44: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4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俯视是怎么拍得?
发表于 2007-2-4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这里很多照片好像不是站在地面拍的吧?
发表于 2007-2-4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楼上的,你的猜测是对的,你看我回复你,我在817楼呢,粉高哈,呵呵。

813楼,已阅,京北工地加班中。

前几天刚在网上看到上海的那个老洋房,马勒别墅,结果有一天演荀慧生的时候,就看到剧组租用马勒别墅这个老古董拍戏了,就是那个上海大款娶了喜欢荀慧生的那个女子的婚宴场地,镜头捉襟见肘,不敢乱动,原因,是这个精美的老洋楼,周围,全部是高楼大厦,一动就露馅了。不管当年荀慧生是否到过这个别墅,看到这个巧克力别墅还是惊喜不已,随后担心剧组会不会过多的粉饰,伤害了这个老楼,最终,还是陷入荀慧生脆美的唱腔中。。。。那个演员只是对口型,虽然对的不好,但是,声音应该是荀慧生当年的,美。。。。。

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马勒别墅,于1936年落成。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当年花园主人马勒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设计的。当初小女儿梦到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马勒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7年造成。主楼为三层,顶部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5米,屋顶陡直。这一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三个垂直于主屋脊的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四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了斯堪的那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


( t9 ^' X( ]8 g6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11:09:4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2-5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祭祖活动的花絮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笼架鸟进入寻常百姓家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里的猫,也是胡同的生灵

 





发表于 2007-2-7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透一下地点白。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去年,拍记活动,东四附近的胡同,2,3是9门小吃祭祖活动抓拍,在后海夹道,可看活动帖子的地图。

另,您的错别字,可够我一梦。

发表于 2007-2-7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

东四,后海都去过,但,后海夹道没去过。相信能找着。

发表于 2007-2-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淘淘在2007-2-7 23:08:26的发言:

我想多看看北大门口的照片`~大哥哥能不能拍点呀`??~~??

帮帮忙吧,我离开北京几个月了,蛮怀念的。

希望能看到。

如有机会去的话,一定拍几幅发上----住的离哪儿较远。

西雅图的北京爷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2-8 0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喜欢您直率的发言,由于自己所谓的斑竹,使得一些朋友不能畅所欲言,尤其是对自己片子技术上的毛病,再次谢谢。

这张片子至少拍在10年以前,是50E拍的,后来学习过了PS 把两张不同景深的片子合成到一起。由于当时600线的扫描已经很先进,所以躁点的问题,肯定是很明显的。

看的出您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影友希望您多发片子,多发评论,尤其是对于斑竹的批评,这是我的心里话。

再次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肉兼得,外地风味,胡同飘香,文化聚餐








发表于 2007-2-8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老猪两张 :是受老猪的帖子启发从过去随手捻来的照片中翻出来的。冬天的平民生活就是这么实惠、诱人:拖布和排骨享受着同样的待遇,腊肠也散发的韵律的光辉。



& x1 ^' V N#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8 21:41: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8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就有食欲
 楼主| 发表于 2007-2-9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2月9日

仓廪实,而后知礼仪        

 

这个话题,我想过很久,但总找不着感觉,不知道怎样把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联在一起。我知道,有钱的人不一定有知识,而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钱。可我又觉得,如果真有什么纯文化,那么这些人就不食人间烟火了吗?

我记得小的时候,据说过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曾经在大英图书馆看了21年的书,就在他经常读书坐的那个位子,地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所摩擦的痕迹。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是刚刚走上社会,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么他用什么来养家糊口呢?据说燕妮很漂亮,家里也很富有,当时正是文革期间,我就想,那燕妮家是不是地富反坏右呢?可能是,要不然谁家家养得起21年只看书,不挣钱的丈夫和男人呢?可是,马氏并没有和燕妮划清界限,没有离婚出走,没有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竟然在这些说不清的供养之下,竟然为无产阶级描述了一本圣经----世间的这些事,竟然这样经不起推敲。毛主席是富农出身,朱老总是云南军校的学生,周某人是留学生,可能就是陈永贵是真正的农民。我就想:所谓职业革命家,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词分开,革命家也好,资本家(红色黑色另当别论)也好,能不能只是一种职业,只是一种社会分工呢?刘少奇握着时传祥的手说: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什么时候,文化和政治只是一种社会分工,而不是工具或者是粉擦抹布呢?

其实,我还是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必须是没有经济利益干扰之下的产物。我记得上了大学的时候,老师讲过,真正的纯粹的文艺作品是没有的,如果说有,那么一个是中国的曹雪芹,一个是梵高,因为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想过用自己的艺术创作来糊口,来交换,来获取自己其他的目的效益。我当时是相信了,也感动了。可是下了课,我又想,人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的价值,而活着谁不是为了更好呢?要把问题绝对化,可能也只能是课本教堂的缘木求鱼吧?

我越来越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按说,自己什么都不是,干吗要钻这牛角尖呢?自己是美工出身,经过自己的努力和领导的关爱,从一个锅炉工,搬运工,最后成了王府井,长安街上的美工,旦分有点人性人格,还真是得扪心自问。我不可能在商业美工上有什么造诣了,可我喜欢上了摄影,我就想在这上面,寄托一些自己发自内心的东西。

自己在书店,看书方便。后来有机会,也买了一些书。记得水浒上写西门庆 想泡潘金莲,王妈说了五个字,我触通旁类,我觉得有些故事的道理在于自己的理解。“潘驴邓小闲”我不是卫道者。我只是想凡事可以互通。作好什么事,至少要有钱,这个钱多少不论,但是必须除了当事人自己温饱之外,还要使做事的人,要无后顾之忧,要能养家煳口。这就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可现在,除了北京可能还有个30年工龄不下岗的说法,其他地界,明个还不知道上哪找饭辙呢。 好象外国有什么文化基金会,好象封建社会也有个“御用文人”的开销。可现在,有钱的人多数是暴发户,没见过钱,所以他们也有不了贵族的气质。不可能一掷千金,以前有下海,有票友,甚至有堂会,可现在也有这出,但是钱从哪出却不得而知,所以才有了假冒发票业的繁荣昌盛。至于堂会,现在不是了,叫老干部疗养所,从长安街数过去,恐怕真是琳琅满目呀。可真让谁自己出血,现在见到的可真不多,可能也就是那个嫁了好莱坞老明星,掏枯井的那个男人,干点现在中国人现在不愿做的事吧。

 再说,作好一件事,还要有闲,也就是说,得空出脑子来,想一些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出来,而不是睁眼七件事,柴米油烟房孩妈。

其实,文艺文学,我们知道,不是是谁都能玩出彩来的。现在的人,穷的为钱,富的想官,谁有心思干那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事呢。再者说,文学是“投枪和匕首”,和谐社会你舞枪弄棒的干啥呀?但是在我们这群摄友之间,也还是有这样的铮铮汉子。FK老师,在文卫调查版进行的纪实连续报道,给我们树立了看的见,摸的着的榜样。说实话,平时在一起拍片,或者偶尔聚会,并没有深交。但是今天我看了他的这篇纪实报道,既为他感到骄傲,也感到自己的惭愧,甚至想说一句:老弟,悠着点,注意身子骨,注意保护自己!

仓廪实,并不仅仅是兜里有几个钱了。而是说,人们必须见到过钱,而且自己现在想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钱,今天人活着,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更是为了生活。这样对于礼仪的理解,才能悟性得出,为了生活的完美而追求的境界。现在既然经济基础还得等“下个世纪(现在是这个世纪了)的中叶,达到小康水平”所以只有到了那个时候,13亿人,可能会有一些为了生活而搞艺术的人逐渐出现吧?但我想,那什么是小康呢?是不是总得等到,中国大地实行普选的时候,人们自己才是认识了做人的意义和实质之后,才能是真正意义的小康呢?

听了一句话,不知对不对:文化是文明的前沿。我不明其中所意,我只是觉得,人可以上学,可以花钱买文凭,现在,还可以公派留学,这样花了老百姓的钱,镀了自己子孙的金。然后再把国家资产不用洗钱,就转到了外国银行,何乐而不为呀?原来封建社会,君主皇帝,还把各地的藩镇的王爷孩子留在京城,以杜后患,可现在,满嘴的爱国奉献的人,真是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理想,看着他的三亲六辈,早都办好绿卡,买好墓地的伟大情操,真为共产主义的与时具进拍手叫绝。所以,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啥时候,把个人收入透明了,我想,也就没这么多骂娘的了。可是文凭不是文明,买是买不来的。至于啥时能脱胎换骨,立地成佛,可能我是看不见了。

我有时还在想,什么作品才能真正有文化呢?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看了布列松的琉璃厂的那张片子,觉得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这种视角,为什么意大利的那个人拍了红旗渠,可国内却组织了那么多的批判文章。我记得哪个电视剧说:毛老头写了沁园春。雪,之后,蒋介石组织了当时所有能调动的名人才子,想再和一篇,结果,交上来的,全是相形见绌。我现在想。除了毛老头的文采胆略,无人可比之外,还有一点,当时毛的角度是无所顾忌,而不用阿溢奉承,按最俗的话,就是畅所欲言,所以才能到真善美的高度完美。如果要是有一丝的这样那样的想法,可能就会无人喝彩了。所以,我们现在想拍点作品出来,如果也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来搀兑其中,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那真是都可着你的后门灌铅了。

说着说着,电视剧荀演完了,我不想评论什么,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霸剧一比,差在哪里,其实谁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这么走下去,就和中国足球一样呗。13亿人的中国,居然电视剧都演不过区区弹丸之地的香港,您再说什么先进文化代表,到头来收视率是最好的回答。

 

 

                  07,立春。

                  京东,云深阁

 

发表于 2007-2-9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您文章的朴素。喜欢您平民题材的片子。



发表于 2007-2-9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送煤的小伙子可以放到我的《煤》帖子里嘛。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最典型的景观----门联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北京最典型的景观----门联





发表于 2007-2-13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这得跑相当多的地方才能积攒这么多好门联呀!新年快到了,又是贴春联的时候了!新年了整个专题吧:庙会?饺子?放炮?新衣裳?让大家有个交作业的动力嘛!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里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情人节。。。。。。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墩系列 -1

看了胡同影像老师的故宫系列,快过年了,也发个系列片。别那么小家子气!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门墩系列 -1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片子,原汁原味,未作调整。只为一种胡同那种真实,那种深重。那种逼真,那种沉醉!!
发表于 2007-2-15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开新帖子了,借楼主这块地面,发张以前的电脑绘图,祝大家身体健康,年年有鱼,
再来张竖版的,这个似乎看起来顺眼些.
2 v3 w5 j$ F8 O4 ]"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9:29:3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21:45 , Processed in 1.1853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