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东板桥小学(下)
上文书说到,东板桥附近的风俗人情,也就是为了诸位,知道在北京的一个胡同深处,在这样的一个时空之内,有着这样一个小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熏陶着的孩子。这样的环境生成了一个这样的学校,而这样的一个学校,又培养教育了我们这样的一批人。 学校的位置,在东吉祥与东板桥连接的集合处。也就是菜站的后面,有一个三个门的小斜岔,其中一个门,就是东板桥小学。学校是个三进的院子。一进门的第一个院,是个操场。大门在东北角,东南角是男厕所,西南角有棵大槐树(这次我去拍片,已经不见了),这棵槐树拴的那根爬竿,寄托了我们无尽的童趣。和槐树并排的左手是一个跳高跳远的沙坑。槐树的底下是一个领操台,往右一点,就是二门的门洞。 二门的门洞里有一间屋,叫预备室,是老师们呆的地方。进了二门,东墙门洞有一个预备室和一间教室,南墙有两间教室,西墙的屋子,门是朝西开的,所以西墙实际也是里院的东房,而北墙是没有房子的,只有两个双杠,和两个水泥砌的乒乓球台。第二个院是低年级。这个院的西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棵枣树,这两棵枣树,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忘怀的无尽甜蜜。 后院没有门,只是一个四合套院。院子不大,我上学的时候,上下课还是校工摇着铃铛,每当这种摇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就像打开圈门的小羊,跑到这不大的院子里,嬉笑打闹,潇洒笑声。校工除了摇铃,像夏天的窗户苇薄的遮阳帘安装启合,冬天的按烟筒,生炉子,以致到请家长,修桌椅,反正那时候,我们眼里的工人阶级,最初的形象就是如此启蒙的。 学校招生基本是附近的孩子,东到北河沿、火药局,西到慈慧殿、南北月牙,南到酒醋局、蜡库,北到岔子胡同,东不压桥。一般是一年收两个班,但是比我小两年级那一年,收了三个班,也就是说学校总共12、3个班,每班40余人,全校5百多孩子,还有10几位老师。由于胡同里的孩子,家庭条件,父母工作的差异,所以,各种孩子,在这里既有家庭的影响,性情各异,也因同在一个空间,孩子的心灵又被重新捣碎重组。不过终是这点水和这点泥,这个学校,似乎不象天津南开一下出了两个国家总理,有什么伟大的人才出世,虽然是这样,我依然认为,我自己这种档次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早熟)基本是在这里脱坯成型的。 自己的家庭,还算是个知识分子环境。而且,这个学校的老师不仅教过我的姐姐,还教过我的姑姑,学校虽小,资历却很绵长。由于这种关系,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完全成了钦定的班干部。但是必须指出,人越早成名,可能就会越早失败。由于自己学习上的确很优秀,加上老师的宠惯,也就益发失去了同学们的亲情。那时侯,我还不知道世间人情冷暖的利害,导致自己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夭折----第一批红领巾的名单上,居然没有我。我哭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哭,也不知道汲取什么教训,幸亏老师给足了面子,在6。1的前两天,又候补了几个同学,勉强把自己塞进了组织。 虽然有了这次教训,由于各种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己除了在学习上,力求全校第一名之外,对于如何与同学们搞好团结,与老师搞好关系,还是从没有认真的想过。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学养成的这种习惯,一直延习到现在,扪心自问,我至今只做过的干部就是红领巾的小队长(还是副的)。至于图书大厦的美术摄影主管,其实只是个虚名。反思这一生走过的路程,谁还不知道当官有权好,可是命里注定,自己自作自受,自以为专业好了,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现在看来,真是缺了哪根筋呀,也许下辈子能够重新找补吧。 三四年级的时候,北京正兴起打乒乓球,自己在学校取得过一点成绩,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去少年宫报名,因为水平太低,结果自然是没有录取。可我却因此而知道了社会上还有这样宽阔的天地。而后,继续的参加了少年宫的围棋组和少年宫的图书馆。虽然母亲在数学研究所工作,我又是围棋组的尖子组员,可能是我的脑子本身就是从属于我这个横向思维的动物,所以更多的时间,却花在了去少年宫图书馆借书阅读上了。不是高攀,聂卫平就是同期的学长,自己却依然在围棋上面没有什么造诣。可是,这几年的课外阅读,使我增长了非常难得的知识,为什么这么说难得,一是当时的信息传播渠道,当属图书,如果能够有市一级的图书阅览条件,是很珍贵的;一是当时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只有家庭和学校,圈子很窄,而这时候的孩子,正是一张白纸,你能知道世界有多大,你就能把多大的世界装进你的心中。还是那句话:今天能够诹两句,一是小学老师的教诲,一个就是得益于少年宫图书馆。 到了5年级,自己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正,学校要组织儿童团,要取品学兼优的同学,我每年的评语,都是“良”,而且是:要注意团结同学,戒除骄傲自满等字样,所以,肯定没有我了,我当时居然提出了要成立“独立大队”成了当时学校的一时趣谈。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是需要友情和交流的。我由于学习上没给老师添麻烦,而自己又搞不好团结,所以,没有一个学习小组有我的位置。(当然到了现在这个岁数,有时也用“圣贤自古多寂寞”来自欺欺人)内心的那点孤傲,还是抵不住小朋友们在一起的那种天成意趣,最后,顶着头皮,向老师提出:自己也想加入课外学习小组。这样,老师把一个全是女孩子的学习小组安排我加入了。由于我家那时住房还是很宽绰的,学习小组就设在了我家。 说句局外话,那天看了油油写的童年的一些回忆,我感到非常的真实亲切。虽然由于年龄的关系,很多细节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那种童贞,那种幸福,从人的成长过程上讲,都是共通的。 也许是时代的关系。有些游戏,我们那个年代,男孩是决不参加的,如跳皮筋。而跳房子,揣(chua音)拐,男孩偶尔参加,至于骑马打仗,就是男孩的专利了。这四个女孩,打头(组长)是我们班女生的领军人物,虽然说不上多漂亮,但很受班里同学的瞩目。这次到了我家来,我们成了学习小组的结合体,那时虽然还很小,小朋友还是有起哄的。听到起哄,自己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按文辞说是情窦初开也许是文不对题,但平心静气说,心里总有点异样的自豪感,这还是客观存在的。 这里面的故事,很多也很琐碎,就拣两件事说吧。先说玩。我们在一起,除了把每天的作业完成之后,就是玩。但是玩什么呢。女孩玩的,有我在,她们也不好意思总晒着我,而男孩玩的活动,院里又容不下。况且,那时侯,又没有扑克牌之类的玩意,最后根据我家的天时地利(天时。我家白天没有家长;地利。我家屋子宽绰)玩起了摸瞎子。说是叫摸瞎子,其实是一个人蒙上眼装瞎子,别人在屋里任何一个地方角落藏着,直到被“瞎子”摸到脸出了声,被认出来为止。这种玩法,可真是小鬼当家了。阎王不在家,小鬼闹翻天。从柜顶到床底下,从被窝里到衣柜,反正那时10岁左右的孩子个也不大,哪都敢钻,哪都能藏。有时候真让你觉得只有那个时候,这种最简单的游戏,其实真是孩子们最大的享受了。直到玩累了,屋里折腾的乱七八糟了,也都有点饿了,也就假装风魔的收拾收拾,各回各家了。母亲晚上回来,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说我,她归置归置也就过去了。而明天这帮小鬼一来,还是该咋着就咋着,只要童心尽兴,真是无忧无虑。因为我们玩的尽兴,结果,引得其他同学也到我家来玩,后来,老师查小组,知道了这种状况,提出了批评,调整了组员,这种令我们消魂的游戏,才慢慢的降下温度来。但是,每当我想起东吉祥这个院子的时候,这段摸瞎子的童年游戏,总是伴随着琅琅的笑声。回荡在我的眼前耳底,挥之不去。 再说吃。我家是父母都上班,所以,我基本是在外面买着吃中午饭,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做饭的需求。那时的女孩子,还是在家作些家务的,所以有时偶尔我要作点吃的,她们也会帮个忙。拣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烤粉丝。现在想起来很简单,可那时,一是粉丝用购货本供应,每月每家二两。一是如果有大人在家,决不会让孩子们瞎造。而我的家长不在家,所以有了先决条件,她们就教我烤粉丝。刚一开始,拿一根粉丝,往火上一撩,也许糊了,也许断了,也许烧着了,一下窜上火苗,还得赶紧扔了,怕烧着手。就在这反复的革命实践过程中,烤粉丝的技巧日见成熟,看着粉丝,在离炉火恰当的距离,恰当的火候之中,膨胀,翻卷,变黄,那时我,不,我们真像是完成了一次卫星上天巨大成功似的,而感到无限的自豪。 说到吃,还有一件事:前面提到过,我们学校,有两棵枣树,这两棵枣树,每到枣熟飘香的时候,我总是盼着学校的打枣的日子早日到来。学校每年都把打下来的枣子,每个学生分上三五个,共享天伦之乐。我家没有“乡下”的亲戚,所以像白薯干,酸枣,简直比我能吃到的漕槽糕,动物饼干还诱人,更别说什么大枣了。而学习小组的女孩,就是心细,柔情似水,就在我家学习小组的那两年,那个女孩每次都把“老家”带来的大枣带好多给我,现在回想起来,不仅那时吃这些枣的时候,不免有些遐想非非,就是现在提及此事,说句玩笑话:也是一种男子汉的纯情享受。 小学的事情,毕竟离我很远了。我只能有时和儿时的同学,或者到地安门转一圈的时候,我才能把那些散碎的影象,在脑海里渐渐的鲜活起来。到了这把年纪,碎嘴唠叨只是一种年龄的标志,并不能说明自己有什么见解。中国有个词叫“良莠不齐”。其实,这是正常的,可是那不行,你必须照顾所有的关系,平衡所有的厉害,小的时候,似乎拣到1分钱,交给老师,也是光荣的。可是现在,连设在西单的拣拾物品认领处,都不知道上哪的姥姥家去了。从小就没有精英意识,只有委曲求全,钻营谋取,到了21世纪的今天,恐怕中国人自己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对,也不能自圆其说了。小学自己是很逞强,是骄傲抢先。可是都像现在都是明哲保身的意识,那还能有什么整体的进步吗?现在不是说没有竞争,而且是可以说竞争的行为非常明确,非常残酷,甚至于手段非常非常卑劣----可那是为了自我,为了自己比别人活的更好更舒适,所以千军万马高考忙,是为了金榜题名,独生子女,教育普及,到头来一群莘莘学子,或是勾心斗角,或是拿钱买分,或是权钱交易,或是。。。。。。,反正现在教育的最终结果,培养的人,很难说是心地健全人格完善的人了。 又快过春节了,想点高兴事吧,看看已被拆毁的小学旧址,说说心中残存的幼年喜乐,再低头想想,自己总归还算是温饱型吧,爷们,焖一口吧,知足吧,得空再聊。 07.小寒 京东,云深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