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了“北京街头”几个字。应该是:

这是一组北京街头豫剧爱好者的影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3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感觉老北京真的很美的,有空带我去转转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4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14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11月14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17日

我的大学-----仓库篇(下)

 

        生活越来越与北京贴近了,可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却离北京越来越远了。我虽然还可称作为职员出身,但实际上10年的东北生活,已经把自己潜移默化成一个农民------自食其力,不招灾惹祸,没有奢求,甚至也不敢想象还能挣什么外快。就这样稀里胡涂在仓库这个天地里,烧着锅炉,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姐夫在电影学院当个老师,接了个活《金鹿儿》是冷眉主演,我也就跟着剧组去了一次广州。这下是开了眼,知道世界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回来之后,虽然也赖在北影泡了一个来月,想在那个圈里混口饭吃,结果自然是纯属痴人说梦,孩子还得要托儿费呢,悻悻的又回到仓库上班了。

      正巧,仓库跟车的搬运工缺少,那时已是春天,我也不用烧锅炉了,就跟着车成了搬运工。现在的孩子只知道搬家公司,哪知道那时搬运工也是个炙手可热的工种呢,那时我挣32元钱,而搬运工每天都有4毛钱的出车补助,一个月下来,10块多钱呢。刚干俩月,好梦没到头,就被上文说到的汽车队队长,也就是新华书店革委会专案组的那位爷看见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不让我跟车了。我当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搬运工,是有机会可以当司机的。所以,谁当了搬运工,首先得上他那里去拜山,认师傅,所谓结党营私,拉帮结伙就是这个意思。我这个窝火呀。都80年代了,怎么还有这套帮会码头的路数呀。我也不是个省油灯,暗中观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车队的文书,是个军队家属。我不说什么过火的话,反正这个队长也是个招猫逗狗的家伙。他家在昌平,所以下了班,就去这个文书家鬼混,文书的男人是军人,不在北京,所以这些事,是纲上线上的事。我干脆写了份材料,而且亲自去当时新华书店的公司党委送交的。说实话,这小子毕竟文革的所作所为,也让后来官复原职的领导想整他一下,有了这个碴,派了工作组,在仓库呆了半个月。虽然,到头来,只是那个文书调走了,可也是敲山震虎的大举措。而始作俑者就是我这个东北回来的锅炉工。最后,可能他直嘬牙花子,而我却正式的成为了一个新华书店新书流转库的配书员。

       等于这一下我就进入了业务这个层次,告别了锅炉,也告别了后勤,虽然现在想起来。也有些觉得过分,但又一想,与天奋斗,其乐无穷,有时候,光脚不怕穿鞋的,逼急了,兔子还蹬死鹰哪!

到了班组,自己老实肯干,虽然无功,但求无过。这时的自己除了抡圆了看书,就是琢磨自己怎么能够用自己的脑力生活,而不是体力劳动。再三琢磨,还是从自己喜欢的美术下手。

从开始画黑板报,到刷宣传标语。慢慢的自己觉得这里面的事情,不仅仅是混饭吃,而且有着无尽的乐趣。所以自己开始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学习书法。书店有的是纸,而且我还得为工作需要写点宣传标语,每天的临帖写字也就属于正常的事情了。所以,我的真正的美术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了。我以前说过:我人生最开始的目标是当个大厨子,自己吃的好,还能给孩子带回家点实惠。后来调动工作,接触了记者,觉得这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真是无冕之皇,就想当个记者;后来,接触了一些业务,就觉得,人活在世上,只能当甲方,尤其是中国特色,当乙方就别想和人一样活着了。再到后来,几经目睹宦海沉浮,最终认定: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把自己的职业(饭碗)和自己的理想(爱好)结合在一起,这是最佳的人生。我现在能活的这样舒心,关键在于此!

自己自学了一段时间,觉得应该上学了。那时候,各种补习班的学费才5元钱。我先后学了三次书法(每次三个月)我的班主任是康雍先生,至今我还珍藏着他的墨宝。而也就是在那九个月的时间,开了眼界,我知道还有美术班,也有实用美术班,要想在这上面发展的话,肯定要上学的!

怎么办,考学补习班好几门课程,学费就要了盒钱了,穷则思变,书店有各样的补习材料,自学吧。也是苍天有眼,原本在王府井大街音像书店的美工腿摔瘸了,需要美工,结果通过活动努力,自己86年从仓库调到了王府井音像书店。当美工,上学自然是名正言顺了。几个月的自学努力没白费,我于87年考上了西城区职工中专实用美术专业。

这个学校,位置就是现在大会堂西边大锅的那个地方。同学五湖四海,岁数我还算是中间的。论水平参次不齐,我也算是个中流吧。虽然自己玩命学习,画素描,作构成,但是比起那些干电影院美工,干报刊编辑的同学还是自惭形秽。这时候自己一方面刻苦努力,一方面也在为自己设计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二年上摄影课,老师是风光(兼构图)是现在清华美院的苏民安教授(当时他还是工艺美院的讲师)人像是京城赫赫有名的老贾,贾玉福先生,如果说先生的风光摄影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那么贾先生的美女摄影,则让自己知道了,爱美是伟大的,追求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虽然这些年过去了,先生是我现在大本专业的班主任,而先生则是经常联系的良师密友。

经过了两年半的学习,确实给自己有了质量上的进补。使自己能够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学业上出现的问题。从现象接触到了本质,虽然不能说,从知其然进步到了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但是我觉得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它是有它内在规律的,虽然也许有什么天才创造,可是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学习,偶然的一孔之见,绝对生长不出苍天独帜的。

也许是学习之后必然的机会,学校在广场边上,89年的那点事,我是看了个清清楚楚。正好,新买的海鸥DF,又新学的摄影课程,所以,有事没事的,就搂上他两张。说实话,那时对于纪实摄影的真正意义根本不理解,拍照纯属是拍热闹,现在翻出来那时候的片子,知道了纪实摄影在整个摄影门类中的重要位置,知道了摄影对于拍摄者来讲,不仅仅是娱乐,而且有着责任和义务。

我的大学,可以讲,从上中专开始,才有了真正文化的含义。人一生,上学可能只是占全部生命中很小一部分,可这部分,对于每一个人来讲,绝对至关重要,可当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的。我们这一代人,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还好,自己赶个尾巴,还可以上个夜大,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可看到现在还有的那些没有能力条件上学的孩子,我不知道该怎样议论这个话题。。。。。。

上学,学习的目的,现在说白了,就是应试教育,完全是为了饭碗,为了职业。而面对这种状况,我反而觉得自己的上学,是一种福分,是一种享受。我喜欢摄影,通过上学,了解了摄影,理解了摄影,甚至可以讲,通过了系统的学习,摄影已经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支柱。而这种支柱的力量,就是来自上学。所以,我衷心的祝福,上学的人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而是当成上天的恩赐。当你为自己的理想进行奋斗的时候,你通过学习所得到的知识成为你奋斗的能源和信心的时候,你将会为人能够学习而涅盘升华!这也是学习上学的经历,可以作为在人生大学漫漫征途上的一座加油补气的驿站吧!

写到这里,应该是1995年了。王府井改造的事情,使得自己下岗待业了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也就是两年,可自己,已经凭着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许,具体的收获没有什么,可却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信心:凭自己的能力,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立的活的很痛快的。

                       061116   京东云深阁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20日


发表于 2006-11-20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同事们有的3个扎堆在网上看车呢,都是我没听过的牌子,有的在网上看化妆品呢,而我,就在这看你的大作,哈哈大笑不止.....同事们都傻眼了....得了,笑过了,排了腹中废气了,感激之心油然而生!真提气啊,嘿嘿.....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1-20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求学之路真是很戏剧化啊,回想俺自己的上学阶段,就平板得象个大白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22日

车展我拍了很多养眼的镜头,但是总觉得有些外国人,最爱拍这些镜头,我说不出的一种心绪。。。

发表于 2006-11-22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军绿车好可爱啊....美女也提气,老大太邋遢了.....[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23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24日

我的大学-----二次待业篇

 

王府井音像书店的美工生活,使自己真正接触了实用美术对于商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使自己对于美术的认识,从一种爱好,逐渐升华成一种理想。也许现在人谈理想,或者说纯属扯淡,或者说非常现实有钱就有了一切。可当时的我,一是没有钱,一是我觉得,我所做的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都是一种享受。从没觉着累,也没有觉着烦。举个例子,说写字。现在别说让商业美工写字,就是让大学本科毕业生写个美术字,他们只能用电脑写,要是用蝇头小楷抄个大板,用统一规格笔画的宋体,黑体,以至任何一种字体,我想决不亚于让他做毕业论文。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匠人所为,而我却坚持说书法的造诣,首先在于量的积累。书店由于书这种商品的特殊性,所以,文字宣传的比重极大,这样的工作训练,使得书店美工的美术字(不是指书法艺术)是在王府井大街有一号的。当时,王府井百货大楼有一批美工,东安市场有几个,再就是各大商店都有美工。由于那时橱窗宣传是商业促销的重要手段,而且地处首都的金街,稍有点岁数的人,都知道王府井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的橱窗设计,那是北京的脸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更何况还有国际友人和外地各省市的专家同行呢,所以,自己在王府井音像书店这近十年的橱窗更迭换代,虽然说不上什么成就感,但是,也算是名副其实在王府井混过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装饰材料,装饰工艺,都有了日新月异的进展,现在装饰手段的这些技术,对于自己来讲,都已经手拿把掐。从用锼弓子锼几厘米有机玻璃字,到几十平米的大展板橱窗,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这一代的商业美工没有不知道百花的。可百花的起源和行市,也是这些商业美工给托起来的。

不可否认,这一代人的文化硬伤,使得电脑设计一旦形成态势之后,很多有才华的美工,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迈过这个门坎,现在从东四这条街,再到西四那条街,林立参差的各种装饰公司,各个电脑前面操作的人员,说实话,百分之九十以上,根本没有受过什么美术的教育,甚至,一个门脸铺面里面,也不见得有一个学过美术的。可是,事情就是这么现实,一个电脑,横梗在这些曾经号称艺术大师面前时,他们真玩不转呀。我也有过这种经历,着急,真恨不得背着人抽自己的大嘴巴,可一张喷绘,你再有弥天的创意,完美的构思,也得听着人家几乎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电脑操作工的脸子。

这方面的教训,苦头,真让自己下了好几次决心,想在电脑上有所进步,由于知识结构和环境年龄诸因素的影响,我那几年,没能赶上那班车,致使自己几乎沦为了美术制作的小工头了。

而真正让我想把电脑攻克的决心,出自这样一件事。我们北大荒九团的知青,搞了一次聚会。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出了一本回忆录《北大荒不能忘记》最后出书的完成稿是我设计的封面。原来最初自己设计的扉页是浅阴影的拖拉机翻开的黑土地,然后上面再布置美术字。由于底图图案是用照片变形夸张,才能出那种效果,自己封面可以四色套画,加上变形美术字,还是很有感觉的,可是扉页的这种设计,必须由电脑来完成,现在自己做这种事,简直太小儿科了,可当时,还是托了关系,说一张图成本价是400元,当时9几年,月工资还不到40元,听到这个天文数字,只好作罢了,别人虽然都说封面设计的有格调,而我总觉得功亏一篑,意犹未尽,为自己作的事都没能做的尽善尽美,那别的就更甭提了。从此立下决心,只要有时间,自己说什么也要闯过这一关。

当时工艺美院还没有并到清华。工艺美院一直是我们做实用美术人心底的一座神圣殿堂,听说那里有PS的培训班,一打听,学费5250元(这个数字说到现在依然是刻骨铭心也不为过)觉得离自己太远了,自己的这点工资除了养家糊口,哪能凑够那个数呀。而那时侯,我们音像书店已经开始卖电脑了。但是,对着那些洋文,别说想学,就是手摸着电脑,问句哪是怎么回事,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

     虽然电脑这个事耿耿于怀,可毕竟自己这点美工手艺当时,还是能够混饭吃的。那两年。我干过工程(王府井南口的港美大厦的装修工程)干过演出(当时天安门广场几米高的美术字,没少划拉)干过舞美(北京电视台的五彩缤纷当时是最红的综艺节目之一)也干过画扇面,画手绢,画鸡蛋壳什么的,也给人家设计过几个封面,由于电脑已经开始占领这块领域,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回味的。楼里住着个玩建筑照明的邻居,本来一个月,我总画个两三张效果图弄个几百块钱,也是人家客户要求电脑制图,这笔买卖还是被电脑给折腾走了。

     在待业这两年,虽然做了很多的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只有这件事。

     那是港美大厦的装修。我的一位原来合作过的大哥,看我待业没工作了,就提出让我去他那里帮个忙,话是这么说,其实是给我一个饭碗。他是个老知青。当过老师,娶的夫人也是个拿的起,放的下的主。因为老师的工资养不了老少,干脆下海。这在80年代也是好生了得的人物。两个月的工程下来,思想,处世,为人各个方面收获颇丰,焕然一新的社会角色,更使自己对于人生和朋友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不要总埋怨现在交不了真心朋友,其实扪心自问,你把心都拿出来了吗?其他就都不讲了,就是工程完工后,他们把我请到华威酒店,开门见山,问我在外面打工多少工资,我说搞演出每天100元,那好,俩月6000元。我当时(96年)哪见过这么多钱呀。没等我醒过味来,又拿过一个信封,两万。这是你的,当时自己真没话了。蒙了半天,最后说了句这样的话:这些钱,您替我攒着。儿子以后上大学的学费有着落了。后来他们一直帮我在银行存取生利。最后儿子考上电影学院之后,我朗朗的说,学费咱早就准备好了,那时的那种得意之态,至今回味起来,依然觉得自己称得上是个男人,是个丈夫,是个父亲。而这种机会,我想也许以后不会遇到了,但是我依然认为,只要真心对待朋友,朋友也会真心对待你的!

     这一代人的经历,如同中国的很多历史一样,用的着的时候,用来为什么而涂脂抹粉,用不着的时候,早把你抛到九霄云外。原来,自己看书全凭着兴趣,现在着重是摄影方面的和老北京方面的书籍。摄影的不提,就是老北京的一些回忆录,虽然现在依然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但有时候,历史上的跳梁鬾俩的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譬如文革打倒聂元梓时,就有人说,她在延安时就如何如何,再譬如,批判周扬,有人不识风向,说周扬现在挨批了,49年进城之后,你迫害别人,这是报应,等等。其实现在仍在摇头摆尾的一些家伙,对于历史上的丑剧,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比谁都明白,有的现在居然还要翻历史的事实,想起来,真是可笑。可笑不仅是这些人本人,也不仅在于现在还想利用这些人的某些价值的人,可笑的是,这个民族,居然一边高喊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面却把历史的价值,只作为教科书的码洋了。美国人,昨天都当作历史,而中国人,你问问什么是文化大革命,什么是上山下乡,什么是把接班人写进党章,什么是仓皇出逃坠死温都尔汗。没人再听这些絮叨。其实,追寻历史教训,是对现实最好的诠释。其实,政客们是很会打历史牌的。文革的号角,不就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吗。在这里说这些,有些我们以为真知朔见的几个字的散碎看法议论,很多在历史上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既为这些年轻人的奔走忙活感到振奋,也为这些年轻人所做的事情辛酸,本来上个世纪早有定论,为什么还会这样难以让人正视呢。

     我写这些东西,回帖的越来越少,看嬉戏哈的少了,当成茶资饭秽的少了,我不想迎合一些文字华丽,无病呻吟的习惯,就像拍记一样,拍的再不好,它是真的。而棚拍糖水片,它只是一种娱乐。我可能还会写一些,差不多的时候,也可以把节奏放的再慢一些。好象鲁迅先生说过:有人临死前忏悔,希望以前说过的错话,别人能够原谅,而鲁迅先生自己说我不忏悔,宁肯带着咒骂去进地狱或天堂(意如此),我不敢效颦,只是说,别人可以不回帖,甚至不看不读,只要坛子没提出不要再写这样反胃的文字了,我想:我还会这样惹人讨厌,写这些鄙帚自珍的东西的。

                               06,冬日,小雪。京东云深阁。

    

发表于 2006-11-27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嘿嘿嘿嘿嘿!!!!!我想嫂夫人看到这些个文字,一定会好好犒劳你的!

呵呵哈,老大也会多愁善感啊,赶紧写吧,少废话!不然让嫂子打你屁屁!!!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11月27日


发表于 2006-11-27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沒有经过那年代的人,是无法理解你的。只有我们这一代,才能体会其中的 酸、甜、苦、辣。当然,我们更应向前看,庆幸在我们后半生赶上了好时代,让我们更加珍惜它,享受它吧。鼓起勇气,继续写作,我会认真拜读

发表于 2006-11-28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两只猫

特别可爱

自己做错了事,就非常惶恐

很爱她们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28日

感谢城根和诸位的鼓励。自己因为工作需要,借调搞展览,所以时间相对紧张了,这些文字可能不能保证每周一篇了。等我自己调整过来之后,还会继续写下去的。


发表于 2006-11-28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着。有时间给你做作思想工作(聊聊)

 

 

[em01][em01][em01][em04][em04]8 T* g" f9 b#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8 13:24: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1月29日


发表于 2006-11-30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6-11-27 14:20:17的发言:
......文字码到这时,已是无人回帖了。可能这已经表明这样的文字,或者说这个帖子已经差不多该收场了。......

前辈可别这么说,还是希望您能坚持下去。

这种发帖子的方式很让人佩服,有自己的故事在里面,看着不枯燥,有意思。得象您学习!

另外,很喜欢您在其他坛友帖子里的点评。看得出来您是用心的,不容易,PFPF!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2月1日

                  我的大学---大专篇(上)          

 

在社会上重新回炉了两年,有收获,也有损失。收获是坚定了自己的自尊:人,怎么都能活着,什么叫活的好,什么叫活的不好,全在于自己的心态。失去了什么呢?失去的是一种群体意识。个人可以有成功,有得意,但是真正仅凭个人奋斗,尤其是外部环境还不是真正仅凭个人本事吃饭的空间之中,十有八、九是不能成功的。

以前的伦理道德观念,把处理人际关系,作为钻营之道,不肖一瞥,现在,这是最时髦的科学理论,从厚黑学到经营管理,简直成了每个为官的护官符。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是根本立不住脚的。而我从学校出来,在东北的十年,基本是封闭状态。然后,在仓库这几年也是井底之蛙。即使是来到了王府井,也只是人在这里,而头脑思想意识,还是跟不上趟。

现在,谁能挣钱,谁就是人上人。至于什么是应该或者是不应该,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能再出结论的,(而且胜者王侯败者贼,不足为据)。而我为人木纳,只能是循规蹈矩,所以,在商业的金街,也没能学到丝毫的经营赚钱之道。至于人际关系,因为自己还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可以小傲江湖了,这更等于是雪上加霜,结果这两年的二次待业,最大的损失,现在看来,就是思想意识上,没有真正跟上时代价值观念的节奏。

虽然说是大专篇,其实,人生的大学,真是不以上学的学历为衡量标准的。

我听说了新华书店在西单建了一个图书大厦,而担任经理的,就是我们原来在仓库一起拉车配书的同事。自己就写了一份东西。然后就交到了那人手里。可以讲:那人是很够意思的。说来真是凑巧,就在97年我生日的那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正在北京电视台作一台节目,那天节目在上午已经开拍,实际上,舞美的工作,也就完成了。正好接到电话,让我明天报到。我就跟大家说:今天我请客,一是我的生日;一是我要金盆洗手,回单位上班了。哥几个一听,行,二锅头两瓶,再买上点酒菜,就算给我送行了。第二天,我到单位报到 ,手续很简单,随后说现在美工还没有什么具体工作,你先到仓库去备货吧。

故地重游。自己似乎还有种衣锦还乡的自豪感。在仓库干了近三个月。根据工作需要,就调出来,在筹建办上班了。

图书大厦,于98518开业。这样,我就在这后几个月,承受了人生最关键的考验。结果,不言而明,自然是自有应得。我原来以为,这个人(经理)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就应该鳔着膀子干,自己天真的想,士为知己者死,那么前面有地雷阵还是悬崖峭壁,我也是为他滚雷铺路万死不辞,现在说这话,别说看这些文字的人不信,就是我现在看着听着这些事情,也觉得这怎么会发生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吗?事实是残酷的,我也不想过细描述,只是说,这段的经历,对于我的人生,基本属于人生定性归属的转折了。现在回首说,我是一个太书生气的人,那么,我也不想评价那个人,但书生气太重,则是和那个人现在,一起喝酒时,他自己已经和我们承认他人生事业的软肋之所在了。

现在我还在图书大厦,有些话只能是点到为止。但是作为历史的教训,我应该总结:一个人,想作点好事,并不是因为你有了一种好的动机,或者是好的愿望就能实现的。你活在一个现时的空间里,一切事物的运转,并不是以你为坐标的。关键在于结果,既不是过程中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也不在于,你心地多善良。而这个人(现在我们依然是好朋友)我个人以为,犯的同样也有这样的毛病,但愿,图书大厦给他的教训,能够为我也为他今后的路程引以为戒吧。

话说到这了,我不能再谈什么图书大厦,对于我人生有什么这个那个了,但是,我依然明白,我身上所能掌握的一技之长,全是新华书店给我的。从饭碗,到技术,从上学到初有所成,我要知恩图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虽然说什么‘良禽择木而栖’,我倒觉得应该是,为人要善始善终。所以,我现在虽然依然是图书大厦最低级别的工资,我倒是阿Q自嘲:我们这一代人,横向对比起来,我这样还算得上是温饱型吧。

文字写到这里。往下写,就真得回避一些东西,不能信口开河了。与其如此,干脆就写写我的大专真正的事吧。

新华书店的美工,实力是很强的。我来的晚,技艺上无法和这些虽然年龄上小,但确实是我师哥的美工们比试。不怕笑话,一般接到大活,我基本还是个下手的位置。为此,自己除了认真的学习美工本身的技能技巧之外,一直在动脑筋,要另辟蹊境,加之自己又喜欢摄影,干脆,就在这上面做文章算了。这是其一。再者,图书大厦,对于员工的再教育抓的很紧,政策上也很倾斜,借此东风,何乐而不为。固然自己有很多的困难,毕竟还不到止步不前的地步。自己一咬牙,考!书店有书,先死磕补习的科目,自己拿出了一年的时间,家里一套书,单位就甭提了。虽然说不上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补习,至少是除了偶尔看看电视剧,其他业余时间,全用在补习功课上了。

我是在东城报的名,但是最终填志愿,却是宣武红旗夜大艺术摄影专业。当时选择是因为,我在中专之前的补习书法和素描,就是这个学校。现在看起来,说句公平的话:这个学校还算是对得起这些学费的。

两年半的大专学业,自己在班里,是年龄最大的,而年龄最小的同学,比我儿子还小好几岁,现在,20几个同学,仍然坚持摄影的,也就是56个了。

大专的老师,也和大专的学生一样。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而且目的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玩,甚至也有是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作为学生,不够敬业的老师,毕竟也是老师,就不提他了。而也确实在这5个学期的课程之中,还是有很多老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我为了学习PS,反复的学习了5次,有蹭别的班的,有赖在下一级的。老师对于我这样的老莱子。依然很尊重,真是再三再四,甚至是再五的给我讲解示范,如果说,我现在之所以能够使用数码相机,使用电脑网络,这是和大专老师的不辞辛劳,反反复复的教导决然分不开的,虽然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还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回拜老师,但是今天在工作上、摄影上有了丝毫的进步和成绩,大专这一步,是自己对于摄影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坚实积累阶段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而对于电脑来讲,大专这近三年的学习,使自己确实迈过了一个门槛。这个门坎,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确实是一道分水岭,如果你迈不过去,可能你就永远的留在上个世纪了。

既然是说上学读书,我们谁也不能说没有读书做官的恶习干扰,但是老师之中,依然还是有一些,那种较真的人,在上大专的时候,教政经的老师,就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深记心中:等2008年过去,北京的人不能满街都去卖糖葫芦去吧。他是讲北京的整体规划的历史延续性。也许不无偏颇,但我觉得,上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老师,为人师表,其实做人处世也在给学生作着示范,而学生除了老师那里学到学业,其他的东西,在于自己怎样去悟。我想这也是上学的价值含量吧。

大专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同时更让自己感到了不足,其实这也正是好事。以上这些文字说的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自己通过大专这个平台,接触了更多的朋友,也得到了更多的收益,这些话,留在下篇再叙!

 

                      061130

                      京东,云深阁。

 

 

发表于 2006-12-1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拜读,行啊!继续关注。
发表于 2006-12-1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哥辛苦啦!!

长见识。

[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日子没见到你的音信了。该整一下了,中午我离琉璃厂也近,怎茬?
发表于 2006-12-1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虚的您就别发了,那是废片/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朋友的提醒,我注意了,尽量提高发片的质量!!!
发表于 2006-12-4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废片不废片,我认真拍了,也认真发了,就不是废片,岂能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这世道活着本来就累,不能再给自己添累了!!![em05][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2月4日

这一阵,拍的胡同题材较少,可能有些片子是以前扫描的,不够清晰。

这一阵准备发一些题材更宽阔的片子,比如讲,车展,时装展。可能题材属于北京人生活更开阔的一个视角,这样对于看待版快题材内容,也许也是一种思路。至少,这些片子,也是可以只把老猪作为一个普通北京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至文化修养的真实写照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2月6日

我不知到版块和文章,怎样才能更好的聚集人气。刻意的追求。强勉的导向,一相情愿的絮叨。。。。。。干脆,与其倒不如,我信马由缰,不拘泥于片子的内容了。反正我的作品,也可谓:文如其人,那么我的片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已到天命之年的人,一种生活态度,或是一种生活现状吧!




发表于 2006-12-5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酷呀!喜欢最后一张,斑竹真用心,文章写的也用心.其实我觉得"用内心看世界,让世界看自己的内心"才是最有价值的生活,这不是忙于利禄的人能理解的,我支持您!  n6 Q; F( c) k! Y9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14:04:5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8 08:43 , Processed in 1.24036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