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9-28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师傅,我总觉得您的相机有点跑焦,哪天您拍个标尺测试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8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柔,有机会,拍记得时候,帮我搂一眼.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9月30日

      今年国庆的一点感触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有沟通的,7 K# ]: G% R9 v* E' e2 U4 }" { 人有语言,动物肯定也有语言,其实细想起来,我们的地方话,民族语言,以至到外国话,实际对于一个不懂得外语的人,不同样是鸟语天书吗?原氏物语是个日本人写的东西,可从字面上看,也是中国的产物,所以,有些东西即便有差异,但是“妈妈”好象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发音,基本是相同的意思一样,就看你自己怎么去诠释了。

一本“狼图腾”的畅销,又勾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创作思路,假借动物之口,编造一些故事,在物欲横流,感情虚无的商业社会大环境中,显得略有一些纯真,说白了,这一样是一种别样新翻杨柳枝。

我曾经写过的那篇,我与猫的情节,写了一些和动物的交流,但我没有深入进去,前两天,看到译本法国人[],只是一个屁吗不懂的孩子,几岁就到世界各大荒原,与各种野兽进行身体接触,然后她的父母拍了很多片子,还出了书。居然还到中国北京图书大厦签名售书,她那么小,能懂什么环保意识,物种生态平衡,完全是一种父母的商业炒作。中国话叫虎毒不食儿,而她的父母居然把她放在狼群虎口,只为哗众取宠,这实际是最大的不人道,可是,现在,这些书,既没有人评说,也没有人指责,堂而皇之,摆在店堂,推销叫卖,真是太混蛋了,这样的父母就该杀,斩利决!

中国的人口现状,是上个世纪,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产物。现在的计划生育,尤其是城市的计划生育,使得基本上城市的中国家庭已经是独生子女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现在的一系列什么住房,就业,污染,资源,凡是能够想的起来的问题,无不是与这根筋有关,至于什么教育,医疗,保险,品质,道德,风尚更是这个 a5 S0 A ?" g7 E 问题所赘生出的繁衍物。自然是恶性循环,从教育说,历来的读书作官的封建思想,在现代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上个世纪,解放之后所做的那点努力,全都成了现代人的话柄,据说现在西点军校供奉的偶像,倒有雷锋,而我们可能能记得的英雄模范,随着青年鲁班,青年突击队队长的退役,已经从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忘的一干二净了。本来,城市有着受教育的优势,自然城里人的文化素质要高,可是城市抓的紧,而农村,本来孩子受教育还很困难,却生育率高过城市。这究竟是优胜劣汰,还是劣胜优汰,真是无法面对正视。

我知道,现在有个人叫霍金,好象是美国人,还来到过中国几所有名的大学讲过课。但是,他说的话,只能懂得他的肢体语言的一个翻译,才能够说的清楚,据说他研究的全是世界最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问题,至于是什么,我只在图书大厦看过封皮,没有胆量去打开那种天书。无独有偶,我小的时候,母亲在全国科协工作过,提到中国也有这样一位人物,就是科普作家高士奇。母亲讲过很多他的故事,我只记得,他因为科学实验,受了辐射导致不能用语言表达,只是通过他的一个翻译,来替他表述。母亲对这个翻译非常的敬佩,说他是能听懂天书的人。还有一个人,是日本人,据说因父母受原子弹的影响,生出来的他,没有四肢,但是,他有头脑。他成了日本人自强不息的一个偶像。我原来是不相信的按老北京话说,他就是一个“枯枝”,可当他出现在中国北京图书大厦时,我不敢看,可又忍不住去仔细看,真是,四肢什么都没有,只是座在一个特制的轮椅上,也就是位20岁左右的花季美少年,谈笑风生,眉目之间流露着天真自信,而看不到丝毫的痛苦和煎熬。这些人的成长,生存,无一不是社会在支持着他们。后来,张海迪也来到图书大厦,虽然,也很让人敬佩,可是我从心底,缺少了一丝可以为她分担些什么的心绪。我想:作为社会这个客观群体,同样和做人一样,不要授人滴水之恩,就渴望别人会泉涌相报。那个日本人,也不是来宣传什么大和民族的优良品种优势,只是平和的来中国看一看而已,所以,我们反而从人,人类,人性的角度受到了深刻的教益。可是,咱们树立的英雄模范,数的上的,就剩下一个李素丽还活着,其他,基本是追认,这也可能算得上一个中国特色吧。所以,我总想:是不是中国的偶像只能是了就是好呢?反正世间很多事情,刻意为之,可能反而受到与意其反的效果。所谓: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有这个意思吧。

从上面的人引申到动物。家畜,宠物,野生动物。先说家畜,正因为人类掌握了其弱点,尤其是控制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些野生动物,渐渐“进化”成了家畜。虽然不愁吃,不愁喝,但却是用任人随意宰割的下场换来的。而宠物是在家畜的特性上,又多了一种奴性。可以献媚。可以撒娇,甚至可以把狗眼看人低的畜性,美化成对主人的忠贞。可是说到底,生活中,宠物可能比家畜更为优越一些,但是它们是用更卑鄙的奴性,却唤起人类对于除本身物种之外的更强的占有欲。这些家畜,宠物(刨除人为因素之外)它们以自身的生存为目的,以邻为壑,致使危及生命物种。这么说,似乎有些牵强。再举两例。据说,大熊猫,原来是食肉动物,但是随着地球的变化,最后变成了在特定环境中的食草类动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化。动物自己因客观原因需要改变什么,是为了生存,但是,即使是改变,也不以牺牲他种族利益为原则。所以大熊猫能存活下来,而食肉不变的动物,很多已经是靠动物园来繁殖延续后代了。这就是既要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与时具进,还要不以牺牲其他物种利益,而获取双赢。还要特举一种动物-----麻雀。首先是它的适应性,可能现在北京基本上看到的最多的鸟类,就是它了。它不挑食,可以杂食所有能够支持生存的东西;它不象小燕子,喜欢在曾经友好为善的人类房檐屋顶筑巢,最后因人类的人心变了,自己跟不上变化(虽然是错误的具体大环境变化)那么结果只能是随之消亡;而麻雀最大的生存优势在于自己-----因为它们,虽然不挑吃,不挑住,但是一旦被人类抓住之后,从来没有屈服过,甚至即使是从鸟窝掏出来的雏雀,任人类挖空心思,把对付其他品种鸟类的办法,来对待它们,也从未奏效,回答就是为了自由,宁肯放弃生命。所以正是因为这种气节,使得人类最后必须正视这种现实: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不为苟食,宁为玉碎,正是这种生活态度,保全了自己,保全了物种,保全了生命,保全了一条客观真理:无欲则刚。

动物尚且如此,但是人类还是依照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然界的植物,强加了自己的意愿。中国素有这种风气,所谓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而松竹梅又是岁寒三友,其实既有文人墨客骚情闲趣,也有着普通人,对于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种心情。其实,有时候,这些寄予着人们情思的植物,被文人们妙笔生花,确实,让人感到这些花儿草儿,能有那么温馨的情感,近人皆知的菏塘月色,前人所著的爱莲说,还有从另一角度借词发挥的病梅馆记,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文化教益和思想启迪。我原来,是很喜欢余秋雨的文章,喜欢他能够以学术的渊博,来贯穿驰骋本不相连的事物。尤其记忆深刻的是,一篇描写日本樱花的文章,把日本民族的特性,与樱花所表现出姿态,融会贯通,入木三分,看了特别的解气。可是有一次,唐师曾到图书大厦讲座,谈到,本来中国万里行,世界万里行的创意,是他与中央台的某个导谈及的,可等他把自己的思路天真的奉献给他人之后,那人过了一段时间,却找到了教授,作成了这组大文章。而我是比较相信唐老鸭说的更靠谱,但是,也没有什么可觉得惨痛悲壮的,只是,后来读起先生的作品,就没有了先前的那种崇拜感了。

越说越离题了。其实,世间的事物,本该是“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还是自己心不静,偏要以自己的好恶去曲解别人,最终闹的个自己没有好下场。今天,是911,五周年。我们决不会赞同恐怖主义,但是,什么两极分化,三个世界,现在全没有了,一切都是DAOLANG 为大爷,那再没点这种事,真不知道,世界大同是姓资还是姓社了。说句中国人的心里话,什么靖国神社,我们13亿人,旦分有个血性青年,也别说什么人肉炸弹,就是在那里拉泡屎,撒泡尿,有人管,就势喊两句,虽然仅仅是阿Q心理,也让世人知道还有中国人。当年,陈独秀,还在罗锅桥准备炸恭王爷哪,革命这么多年,居然还让战败国,肆无忌惮,真是郁闷呀。

不说了,只能是瞎码几个字,权当凑个纸钱,也算凭吊一下五年前冤死的那些孤魂野鬼吧。

 

06,9.11               于京东云深阁。

  补记:1 r" X3 J. _4 @& [' o) c# h) ^, o 这两天去了扬州,镇江,似乎已经看不出什么地方特色,民俗民风。尤其是那种南方精明小农经济的私欲,与大环境的商业意识结合,简直有丧心病狂之势,一个瘦西湖,门票竟然高达80元,而景观基本是现代的再造,没有多少文化含量。至于其他一应所见,可想而知,令人后怕!

南北方的各异风格没有了,贫穷的封闭的通火车挣钱了,本来应该安居乐业的,都只知道玩命挣钱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全都政绩工程竭泽而渔了,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了记几笔,作为今年101的一点寄语吧。

               06930,于图书大厦。

 

 

发表于 2006-9-30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料到你对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的理解和俺这么接近,没料到.....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7日

我的大学-----兵团篇(劳作篇)

 

   当我写完了第一篇之后,有些零碎的印记,越发的清晰起来,也许,爱回忆,爱沉浸于过去的事情,是说明这个人确实已经老了,我不想否认,只是说,顺其自然,想说就说吧。

   兵团的生活,首先是生产。我们这个连队是个农业连队,就是种庄稼,主要是小麦,大豆和苞米,间或有些高粱和谷子,不知为什么,高粱和谷子,基本是长不好的,只能作为饲料,喂牲口用。

由于我们连队是农场的底子,所以基本是熟地,除了播种时放些化肥,以后除了锄草和趟地,基本是靠天吃饭。东北的地,播什么长什么,根本不用什么农民的心态来对待庄稼好坏,所以,知青即使在东北参加过生产实践,实际上对于农业知识根本毫无了解。刚来东北的第一次麦收,当时是军队干部当家,说要锻炼部队,把拖拉机,收割机放在一边,让人们全部用镰刀割麦子。说实话,那种弯下腰的滋味,现在想起来,真是无法形容,只是觉得要不是就别直起来,要不是就别弯下去,幸亏是节气不饶人,老天爷一变脸,那上万吨的粮食就得在地里和泥了,这么瞎干了三天,我是尝到了“割”的厉害。可粮食不能不收呀,最后还得用机器。后来几年,这种事情就没再闹过了,我也成了一个不怎么会使镰刀的农民。

农业的活,春播,夏锄,秋收,冬储。我因为出身不好,不可能开拖拉机,所以,十年就是干了十年农民所干的手工体力劳动。春播,由于东北是机器作业,所以播种的事情,我们农工是基本不直接参与的。而其他三项农活,可让我们尝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含义。

东北地多,所以一块地,有时有几千米长。现在说几千米,好象就是轰一下油门就解决了,那时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几千米是什么概念呢。“锄禾当日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东北的农田管理,就是体现在是要靠人工进行锄草间苗。一根锄头三米长,要在土垄上一边一锄,然后再在每棵苗的中间串格,间苗锄草。七月流火,在东北好几公里长的土地上,顶着烈日,一下一下,丈量着。近一个半月,就是这一出。有时候从地上还有露水时开始铲地,几乎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一根垄还没有铲完,是经常的事。午饭是在地的那一头由拖拉机送过来的,水也是在地的那一头,所以,你没有干完活就别想喝水,也别想吃饭了。现在想想有什么防晒霜,那时,狗屁。一开始,知青不知厉害,热了就脱光膀子干,可等一下班,除了血红的日晒燎伤,那浑身就根本不能碰一下。过两天,脱皮,出水疱,真难以言表,后来吃一堑,长一智,再热,也得穿长袖,出再多的汗,太阳能晒干,除了有点厄淋,有点汗臊气,可是皮肤基本是不会再遭那种罪了。有时候赶上雷阵雨,小伙子还能玩命的跑,姑娘们本来就累的快吐血了,想跑也跑不动。东北是平原,所以一下雨,就是狂风打头,然后是黑云遮天,一般都是雷闪交加,在城市里有建筑挡住视线,还没有那么深切的孤独恐怖感,说实话,一旦遇上暴风雨,一个人,就像是波涛汹涌的黑海洋中的小破船,随时都有被吞噬的恐惧。刚来时,有人还赖在地里哭爹喊娘,后来遇的多了,与其在那等着雷劈雨浇,还不如,趁早强咬牙关,溜之大吉呢。

等粮食收到场院,就是晒翻扬灌。晒粮,还好点,就怕下雨,一下雨,就跟着了火一样,赶紧攒堆遮盖,到时候每人都淋的跟落汤鸡似的。扬场,夏天麦收,麦芒扎的你浑身红血点,一身汗裹着一身土,一会就在身上和了泥,可这时候,东北的大蚊子可得了瓷,玩命的进攻,你又腾不出手来,所以,一身的血泡不知是蚊子咬的还是麦芒扎的。冬天扬场就更遭罪了,下风头,完全是一种小烟炮的架势,穿多了干不了活,穿少了,西北风一下就把你刺个透心凉。其实无论怎样穿戴,最后总是在毛衣上结上霜,因为,外面的棉袄基本冻透,里面的汗水变成哈气。已经浸透内衣,只有中间地带的毛衣绒衣,成为了这两种温度的结合点,所以,东北冬天干活,不是以时间计算,而是以毛衣开始结霜而告休息的。

所谓灌。东北的粮食多是调拨内地,而大豆是出口,所以粮食的灌袋装车是必然的。一个麻袋162斤半,2斤半是麻袋的重量,讲求三撮子半,正好,比张秉贵一抓准的手艺,有之过而无不及,而且习以为常。然后就是扛麻袋,有时还得上跳板,也许是苍天有眼,十年,我扛过难以记数的麻袋,居然没有在腰上落下毛病。我想,这也是老实人自有天照应吧。

农活基本是如此,由于出身的关系,十年东北生涯,除了有四个月是养猪(那可当时是众目所属的甜活)之外,一直是干农工。肩扛,扛麻袋,我扛过两个(325斤)上三级跳板装车;靠的是腰。而肩挑,真是硬工夫。别看两个水桶,一根扁担,挑上十几里路。你试试。一开始还垫块毛巾,后来只能是直接压在脖颈子那块肌肉上,头两天红肿,然后是水疱,再后来是血泡了。一开始,还用针挑个口,想让水流出来,可是一会,口子就封上了。后来,贫下中农交了招:用针,穿上马尾,穿透。然后把马尾留在水疱中。一个来小时来回拽一下,免得粘连上。后来,找马尾,还的去马号,哪有劲呀,干脆,用女战友的头发替代。还真行。至于抹什么酒精紫药水(当时只有这些)根本不管用。反正不能让小扁担把肩给压趴下,人% c& N- w3 D m; i$ s% V6 w ,就是这样,别人能行,自己就能行。没有一个月,就是挑再沉的东西,只有浑身的劳累,而肩膀已经适应了,说个真事:有时为了偷懒,十来公分宽的扁担,只要一用巧劲,喀吧一声,就能被两边担的东西压折。这时候,就可以趁领根新扁担之名目逃个工了。

至于推小车,那是腰工,靠屁股的扭动操控,现在我推独轮车也没问题。要问这些活是干什么用?脱坯,烧窑,造砖,盖房。说到这,我还盖过房,所以回家看北京城里的简易房,真是小菜一碟。

又快写的差不多了。劳动,对于生存也许是伟大的,而对于生活,我想,人长着脑袋,就是为了思考,体力劳动,终究不能成为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所以既有劳动创造了世界的说法,也有劳动改造的政策。那个年代的劳动,虽然说不上恐怖,但是,也决非是享受。我不想糟践那十年的劳动经历,直到现在也不想找补点什么。劳动本身没有什么可供指摘的过错,我只是想说,如果再有这种机会,我还是选择上学。

                 06919 云深阁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

今年十一过去了,接触了一些新的朋友。照片正在整理中。

这几张是北京旅游节的玩笑之作。我想,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得天独厚,我们作为北京人,又应该为这里作些什么。希望朋友们用自己的相机,用笔,尽一些微薄之力。莫以善小而不为!!





发表于 2006-10-8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情!!

[em07][em07][em07][em07][em17][em17]
发表于 2006-10-8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朱哥哥被美女包围的那一张..[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爱屋及乌)喜欢朱哥哥被美女包围的那一张..[e...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11日



发表于 2006-10-11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0-11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学时,见解,人格,现在谈起来是那么的天真,甚至有刷漆的感觉,想有所思想,又为现实所累,其实这些是绕不开,躲不了的。

这种好文章,希望经常的光临,终归,谎言是遮不住真理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人格,真理,这些词汇,现在听起来,只是天真的代名词,如果谁还议论这些话题,肯定是有病。

哀,莫大于心死。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

我们谈论这些,似乎有刷漆之感。

但愿我们不要到,连看这种文章的兴趣都没有了的地步。

希望您多带来一些这样有启示作用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到了这种年龄,还有这种雅趣,我想,这不就是美、好,吗?
发表于 2006-10-12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网,是北京的,同时也是中国人的。

视野的开阔,网络的平台,我们是否不能仅囿于个人的BOKE,也应有点危机感。

要开6年聚会了,会议的程序,内容,有什么举措。怎么聚集人气,我们自身还有什么阻碍网站发展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有些网友的流失。原因是什么。希望在召集通知单上,表个态,否则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聚会意义就不大了。

像这样的好文章,网友,希望网站能思索一下,怎样从更高的视角来关注策划网站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16日


发表于 2006-10-16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猪真有你的,写了这么多的千字文什么时候攒起来出一本书哈。一口气说这么多,你真的感动我了,加入一下![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7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17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

马上要开斑竹会了,自己从摄影的角度考虑了一下。现在是三个版面,我能理解,一个是拍记,一个是转贴图,一个是原创,也就是光影版,现在自己的帖子没人回应,看来是自己远离了老北京的设想。

胡同的题材。在于每天的拍摄,自己上班,只能抓空。所以,只能发一些题材指向不确切的片子,自己想:一是这些片子,同样反映了某一个北京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空间,表现着具体的自我,一方面,作为摄影版块,摄影图片的内容和表现技巧同样重要,自己觉着也是一个斑竹应尽的责任。

这是一组旅游节的片子,京味也许不太浓,但也是北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20日

我的大学-----兵团篇(业余生活篇)

  

上山下乡,除了解决了当时的就业压力,使一大部分嗷嗷待哺的孩子,终于能找到一口,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价值补偿,这是那个年代万不得已的一招损棋。现在再说多不好也是过去了,但确实也有一样好处,就是直接简单便捷的把文化传播到了边疆农村,使得农村人的头脑一下进步了很多,甚至与时代(中国的当时的时代)接轨了。我现在仍然关注知青的事情,譬如黑明的“走过青春”还有我身边把东北小芳带回城里,繁生的新一代农村都市人,都很有典型性。自己至今还有听书落泪的毛病,惹人发笑,自己知道有些天真,但依然忘怀不了我们自己在兵团的那些生活片段。

诚然,贫下中农教给了我们劳动,教会了东北的一些特殊的生活常识,他们是农民,不狡猾但是自私,不敢奢望发财但决不放弃占小便宜,: e% c2 K+ \9 e: ^: ~. z9 l$ n) ` 他们有自知之明但仍然以再教育精神贵族而嫉妒知青,甚至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学会了运用手中的权利,去榨取豪夺,来换取个人的利益。举个惨痛的例子:我儿子生在东北(有机会我那篇‘男人也得生孩子’会奉献大家的),生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大妈大嫂的鼎立相助,但是,后来听信这些没有文化的先辈的教诲,我们把一生下来的孩子,两个腿就捆的紧紧的,其实也就是不到十个月,遗患无穷,至今我儿子依然有点内八字的感觉。这些源于没有文化的再教育,使得刚来东北的知青,除了精神上遭受压迫,而且在生活上,更是受人摆布。随着年龄的长大,阅历的丰富,再加上社会上文化大革命的弊端日益显露,而知青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优势,就益发凸显出来了。

东北的居住建筑很有意思,一个门,像一个单元,中间是个共享空间,然后在中间部位分成四个门紧挨着,居住四户。所谓荤笑话说,喝多了,摸错了门上错了炕,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四户靠南墙的炕在南边,靠北墙的炕在北边,除了晕了头,一般还不会的。东北冷,所以一间屋子里的面积至少5分之3是火炕。每户回家除了上炕,就是外间这个“共享空间”有点空地。正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好了,邻居是一家人赛的,不好想躲都躲不开。那时没有电视,东北电匣子打开,一不留神就是老毛子台,再说就是中国台也没什么新鲜玩意,所以只能在那点地方侃山。说这些是为了下边这句话,知青一来,有了宿舍,这些贫下中农就把知青的宿舍,当成了夜生活的娱乐场。刚来头几年,不敢说什么,后来就知青就不吝了,有了抵触表现。结果农民领导变招,晚上没事了,开会。先在大食堂讲两句套话,然后分组讨论。好赖那时农工还是分男工女工班,所以我在的农工班讨论都是大老爷们,荤素全有,有时,老农还带点自留地的蛤蟆头,就着宿舍里的那张唯一能卷烟的‘兵团战士报’一起云山雾罩,消磨无聊的时光。

知青来了,首先是把学校办起来了。我们连老知青素质高,青华附,北大附的全有,后来居然办起了高中。有这样的素质,一旦有了机会,肯定会激起生活的浪花,我们连的样板戏演唱(沙家浜),在全团也小有名器,这决不是胡勒,听我漫漫道来。

可能是71年吧,开始了样板戏在连队普及的运动。从知青讲,有点文艺活动,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所以非常投入,从连队到老百姓,更是老帽进城开了眼了,一时间,成了除必须的生产活动的最高政治运动。我们连决定演出(沙家浜)。

我的舞美生涯也就是从那时侯启始的。

连队本来有个食堂,也有个几米见方的高台。我们的演出场地就这样定了。

舞美当时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画芦苇荡。没有经验,后来想到应该是有幕布,幕布是什么,根本不知道,穷则思变,从所有知青的床单找近似于芦苇的图案,你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结果是找了个基本是绿色带花的床单,我从团部又买了所有能买到的水粉颜色(也就是56种)开练,连涂带抹,样本就是那本简谱剧本的剧照。一开始还一根根的画 ( a& l2 L( I" U! Z ,到后来就成了一锅粥,现在看起来,完全是印象派杰作,超级的行为艺术。等到演出的时候,几米的的台口,只有两米多的一块像绿粑粑介子似的破布在拽着,真是笑掉大牙,可当时,可是了不起的艺术作品,周围所有连队没有一个有背景幕布的,看到这种规模,完全为之倾倒。说句客观的话,当时注意力全在演出(看的为了演,而演的更是为了演),加上昏暗的灯光,也不是一点看不过去。(其他事情在“我的演艺生涯”2表述过)。

那一年没事就演一次,后来搞拉练,还到屯子里演出,屯子高挂着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条幅,使我们才感觉到我们是兵团战士。

名气大了,团部要搞汇演竞赛,派了团部宣传队的人上这里考察。本来我们心里就不服团部宣传队,知道他们在师里汇演拿个倒数第一名。结果,那天,几个连队演完,公认我们最好,可是结果出来(现在想起来真是荒唐)说:我们排演的是前四场,而沙家浜重点是后面的武装夺取政权。所以没成第一名。全连这个气呀,跟着没几天,就又排出来三场戏。这时候9连的沙家浜演出已经名声在外,结果是团里调演,到团部大影院演出。别的不怵,音响灯光肯定借助东风了,就是那块幕布,到了台上,就成了一面日本膏药旗大小的感觉了。白璧微瑕,无伤大雅。演出大获成功。结果,团里宣传队重组,撤掉红灯记,改演沙家浜,也和现在京剧名角调演,中央台春节晚会一样,把主角调走,重组大船,底下哪个团生死如何,不在考虑之内,大局为重,冠冕堂皇。我们连的胡传葵,刁德一,还有乐队一把小提琴,就直接进入创演小组了。到了这时候,我们知青的梦,开始破灭了,文艺演出,从大形势上说,是文革产物的溺生,从兵团干部讲,也是一种捞取政治资本的项目,根本不是为了知青的业余生活。等到团里再演出。我们好不容易,看过一次。也许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再也没有了那种由衷的亲切感。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虽然宣传队的知青在那一段风光了一把。所谓京官难做。事情如果本身就不合乎道理,一旦败露,下场更加难堪。本来,在连队,当官的,还没有那么的胆子,可是到了团里。入党、提干、上学、择职。全成了那些操控知青命运的那些人(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的诱饵。到头来,宣传队的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自然成了这些禽兽的首选。当时敢怒不敢言,我们连的女副指导员,调到团里,没多长时间,就割腕自杀了,家长不敢探望,尸骨无人收敛。我为此曾写过一篇文字,有机会再呈将上来。顺从的可以交换,不顺从的只有死路一条。

写到这。我没有勇气再写下去了,不是辛酸,也不是恐惧,只是觉得,在东北的某些个乱坟岗子里,还埋着多少知青的冤魂青骨,而至今依然无人为之所谓,泪水,叹息,无助于是,只能是在多少年之后的国庆前夕,写点祭文,寄托我们的哀思吧。

 

           06923.于京东云深阁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25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很忙,所以没能每天交作业。

这里是北京的中国书店的一角。

我在书店工作,但我觉得只有到了这里,才能够真正享受“逛”书店,淘书的乐趣。

这里有很多值得尊重,默默无闻的,为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作着细致,严谨,以至枯燥,单调的工作的人。

拍记,也是为了这一目的。但拍记有着乐趣,我想做这样的工作,也会有乐趣,但从一定角度讲,更是一种长城之砖的虔诚和奉献

发表于 2006-10-25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0-25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真精神,真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每一个人,每一家人的欢乐,快乐,忧郁,苦闷,都是北京人的,所以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为别人的忧郁而忧郁。乍一听,有点“二”,其实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何尝不是同一个道理呢?

老百姓,普通人的,最常见的喜怒哀乐,实际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共同感情。

一屋不净,何以净天下?我们静下心来。把生活中的细节,小结,处理的完美了,那么生活,感情,艺术,也会日趋完美,想一蹴而就,实际是痴人说梦!

算起来,我也是爷爷辈了,就拿我当个靶子,我的心态,不也是一个老北京人(八旗一株)的典型或是缩影吗?

热爱生活,热爱摄影,快乐生活,快乐摄影,八旗遗风,与时具进!!!

对了,咱家下一代的大号曰:  ?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10月27日




发表于 2006-10-26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定门,糟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3 10:23 , Processed in 1.250225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