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8-1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这几天先把四川的作业汇报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今天,城根老爷子,上老猪这买书,中午小酌。谈的兴起,说新斑竹上任之后,各有不俗表现,并且有的还制定了本版的一些约定,相形之下,自己万分惭愧,回到屋里。在网上找寻了一下,也没找到{老哥俩喝痛快了呗]。

虽然没有见到实物,自己也想东施效颦,把贴图版也弄个规矩出来,不知大家都有什么意见,现在征集一下,争取在下礼拜弄个草稿出来。

因这一阵,去四川,所以,还是把那的片子,权当作业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四川归来近10天了。那里的景象,还是不时的进入我的梦中。但是毕竟这个版块,是老北京网,内容也不好信马由缰,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再说还要以身作则吗。所以这几张片子,就作为四川之行的一个小结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8月4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8月4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t5 p+ V" |" z' b; i

 

从四川回来之后,心里很乱。说不出的一种感觉,总觉得好象打乱了什么,所谓:有福不会享吧。其实,这已经是第二次去那里了。去年也是这个时间,只是路程不大相同。去年记住的名字就是:四姑娘山,新都桥,大的地方就是甘孜州,而这次也是如此,只记住了九寨沟,还有就是阿坝州。

这两个州,都是藏族自治州,所以,虽然没能真正进入西藏,却实地领略了藏族的很多知识感受:信仰,虔诚,朴实,善良,还有寺庙,喇嘛,转经筒,经幡。你到了那里,你不可能不被感动,甚至你会想,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这样纯洁,那么,还有谁还会再为钱去奔命呢?

回到了北京,再一回味,仿佛刚才是从天国做梦归来,而现实却是这样残酷,我不忍自己的梦被惊醒,所以一直泡在电脑前面,反复翻看着这些照片。看着看着,高原的白云,风吹草低的牦牛,四姑娘山的积雪,甚至九寨沟的溪流,似乎渐渐的排比下去了,那金色的寺庙,五彩的经幡,也不那么清晰了,而最后。占据我的眼球的全是那些生活中最真实的藏民了。

也许去年去四川,因为我很长时间,没有离开北京了,所以打一上了火车,[不对,是还没上火车],我的相机就没有停止过。[这次,二次同行的朋友说:当时真以为这人没照过像呢],一路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再到四川,车上车下,我照了好几个G。的确,一路上的景物,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出于出行机会的珍惜,所以,对于第一次看到,三门峡,秦岭,窑洞,数公里隧道的我来讲,还真是一种开眼的机会。直到了成都,才觉得摄影的序幕是应该此时此地才真正拉开的。

去年的天气很好,所以拍起来速度有保障,再加上数码20D刚使熟练,不拍白不拍,一天竟能拍出2个G的片子来。说实话,甘孜州确实很美,导游又是前几届的学长,所以景色是没挑了。再加上清澈透底的蓝天,触手可及的白云,形象特具的藏民,翻飞舞动的经幡,8天的行程,我拍满了20个G,还有10个135反转。[至今,去年的片子也没能处理完]。回到北京,再一看片子,自己满意的很少,一细琢磨,思想上也没有什么收获。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现在想起来,只有带回来的几十件藏饰,还能勉强证明自己去过那里。

今年,自己调整了思路。一是不被景色的罕见所迷惑,一是从最具体的细微之处着眼。我们去拍片子,最后是要用片子说话,光有激动,兴奋,到头来,拍出的东西,什么也不是,那不是纯是一趟旅游了吗。

今年的路线。比起去年,的确是逊色不少[当然,也有见怪不惊的原因了]。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浮光掠影,面面俱到,反而觉得比去年有所收获。

今年,自己首先分析了相机的性能,分析题材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尽最大可能全部使用三脚架。一个题材,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变换机位,参数组合,增减暴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把一个题材拍透拍全。从回来之后的片子分析,数量上比去年少了近一半,而质量上自己满意的作品,反而好象比去年多了不少。这也可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吧。

再有一点,自己在去年回来之后,也认真对自己的片子,进行了反思,尤其和老师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比较。并且,在图书大厦找了很多相关的书籍资料,寻找症结。虽然说不上是准备充足,但也算得上是有的放矢有备而来吧。

上面是从技术层面上看待去今两年的拍摄。我想,近一年来,自己在胡同拍记活动的实践,对于这次四川的拍摄也是很大的帮助。自己拍胡同,从开始的玩玩凑乐,到感兴趣,再到喜欢投入,我觉得不仅是一种题材关注的转变,还有一种把摄影当作纯游戏和把摄影当作自己思维语汇转变的质变。说实话,我对于纪实摄影,就像对于政治一样,根本觉得那只是一种工具的驱使,没有什么个性,没有什么艺术,虽然所谓的沙龙摄影,不是摄影的真谛之所在,但是,他可以真实的,不用粉饰的表达俗人百姓的喜怒爱乐。可经过胡同拍记一段时间之后,我自己至少觉得,我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观察社会的每个角落,描述今天,续写历史。为此,我也特意搜集了很多关于北京的资料,文章,评述,图片,从而,看书的习惯也从原来随手翻看,到有主题有重点的看书方式了。随着拍记,原来自己觉得很熟悉的胡同,变的那样厚重,那样博大,原来以为很不以为然的胡同,却给了自己爱好---摄影,展开了最宏大的舞台。并且享受到了,拍摄其他题材所得不到的乐趣。甚至这次去四川,能有点滴的进步,我觉得,拍记活动的塌实,认真,用脑子思索和用脑子观察有机的结合,是这次我虽然到了陌生的地方,仍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每一次的拍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回来总想写点什么,想写篇游记,到头来,成了这种样子,可能这就是情结所在吧。我也思索过:写这篇游记,重点在于为什么人们喜欢西藏。我的结论是----那里的人们,有真正,虔诚的信仰,而我们[世人]已经没有了信仰,所以也谈不上虔诚,人和动物本身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精神的,而动物没有,当人们看到西藏,看到有信仰的人,是这样活着的时候,他们心底残存的人的本性被触动了,被震撼了,但是不是那里的人,终究要离开那里的,所以,这种激动,只是一种过眼烟云,一种梦中话语,所说的故事,所拍的片子,好一点的,也就是对于那里的人,有一种敬重,有一种崇拜,而绝大多数人,只是猎奇,采风,看看雪山,遛遛寺庙而已。虽然自己远不能体味那种献身信仰的幸福,但我愿意,把我的着眼点尽最大可能放在这些最纯粹的人上面。

西藏通火车了,根据以往的教训,弊肯定大于利。这是中国国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至于其他的事情,一好遮百丑,可是,等木已成舟,那时侯,西藏会变成什么样,天还会这么蓝,水还会这么清,人还会这么纯吗。我不敢想。

也许,我只因为是北京人,所以外面再精彩,我还是觉得那只是一时的游乐,而我的根,我的情结,还是在这里,在北京,在胡同。

 

                 丙戊.七夕之夜,云深阁。

 

 

发表于 2006-8-4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刚才是从天国做梦归来,而现实却是这样残酷,我不忍自己的梦被惊醒,所以一直泡在电脑前面,反复翻看着这些照片。看着看着,高原的白云,风吹草低的牦牛,四姑娘山的积雪,甚至九寨沟的溪流,似乎渐渐的排比下去了,那金色的寺庙,五彩的经幡,也不那么清晰了,而最后。占据我的眼球的全是那些生活中最真实的藏民了。

抓紧时间把这种心境整理出来吧,每日一贴虽好,但显得有些零乱。如果怕影响版面,不如自己建个博客,把自己分散的东西系统梳理一下也是一种收获。

游走的镜头后面是一种心气、心境的记录。

我把贴在老北京的片片作为专题(还有其他的博客)集中在一个博客里,发现这两年文物方面也转悠了不少地方。

http://xz.netsh.com/eden/blog/ctl_eden_blog.php?iBlogID=1593096

 真羡慕你两次去了四川西部,我只是2004年去云南回来路过四川探亲匆忙间去了几个地方。九寨沟,阿坝一直是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 |0 N* a( C( j4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4 17:54: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4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可以注册建一个自己的网易像册,像册空间很大,上传原大照片速度也很快。

宇鹏网易像册:

http://photo.163.com/photos/yupeng200455/

7 ?; T2 u5 B; v+ E3 a* p4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4 17:52: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这几天忙着大本论文的修改。所以等一旦过了这出。我一定扎啤伺候。侃透聊深。尽兴审校。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8。6

我小时侯喜欢足球,现在有机会,我也拍几张这样的,过把瘾。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8月7日

南北文化的撞击 ,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层次,不同的领域角落,不同的深度广度,有机会从对比的角度,看待老北京老胡同,可能还会有更新的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8月9日

昨天查了一下档案,原来自己的片子。被删了这么多,啥时才能恢复那?
发表于 2006-8-9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拍记,原来自己觉得很熟悉的胡同,变的那样厚重,那样博大,原来以为很不以为然的胡同,却给了自己爱好---摄影,展开了最宏大的舞台。并且享受到了,拍摄其他题材所得不到的乐趣。[em10][em10][em10]
发表于 2006-8-9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shot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卤煮火烧的滋味,已经在四区五城,更具规模了。今天打点一下,更衣沐浴,化妆刮脸,也上人家那串串门。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8月10日,11日的片子没有全上来吧。

在卤煮火烧版比较明显。

删去存档的片子,基本还原,可能有些丢针,在所难免吗。

搬家之后还有什么举措呀?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8月12日

11日在卤煮火烧版写了篇文字。今天一看没有了,可能正是搬家这个坎,那么今天就先重发在这里了。

话说卤煮火烧

 

说起卤煮火烧,本来以为很容易的一个话题,等打开机器,却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信口开河了。

我小的时候,只记得炒肝,因为那时父亲每星期一的休息,必到烟袋斜街的鑫园浴池泡澡,带上我,既有天伦之乐[在家我是老小]又可以帮他老人家搓搓背,而奖励我的,就是在后门桥西边的合义斋吃碗炒肝,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4分一碗。至于其他的下水。北京那时候,连肉都很紧张,谁家买到了排骨,那都是一件幸事,所以偶尔吃到的这些,只能是熟食。

到了东北。自己杀猪。有点权利之便。东北人不吃连贴[脾脏]俗称沙肝。我们就打着这个旗号,筋头巴脑,再割点肉头,用水一煮,所谓的杀猪菜,就着自产自销的“北大荒”,消磨着想家的情思。

回京之后,自己烟是没学会,但是,还是爱弄两口,所以,这些下酒的吃食,好吃不贵,就成了自己的关注重点。

那时,就听说了,卤煮火烧的优势。但是,自己生在东城,上班也只是东西城,也不象现在有车,还有这么多的朋友,所以只听人家说有什么小肠陈,但却没有机会[还是经济实力]去专门拜访。

不过炒肝的情调一直没有忘却,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搞第一届书市,我这个在仓库的搬运工,也到那里充当保卫人员,吃了几天盒饭,有个哥们,说请你到鲜鱼口天仙居吃炒肝。那时。我的工资是32元,养家糊口全指着他那,听说有人请客,反正文化宫这么大,偷偷溜会儿岗 - X, X* R8 A0 l! P7 G2 F ,也没人知道。就说:一人5碗,不喝酒。到时候,用加班补贴再还请他。

到了那里。人确实很多。我去占位。他去买单和取货,他一时豪兴大发,又买了一屉包子。结果出了个乐子。本来一次两碗,端了四次之后,他偏要拿包子% B$ x" m/ h5 ^9 a; N ,结果可能阴差阳错,只拿回了一碗炒肝。我们是这样买,旁边的人也是这样,本来就是人挤人,桌子上的炒肝根本说不清是谁买的了,好象旁边还是个东北人,买的更多,每人是8碗的量,我吃到第五碗的时候,我的朋友也拿起第五碗[总数第10]的时候,人家基本上也吃的差不多了,20几碗时看不清楚,就剩几碗时,肯定一目了然了。数不对了,两边就呛呛起来了,当时我还没缓过味来,吵呗,哥们匝地呀,这么整,真没劲呀。我那朋友,本来是请客,哪能跌这份,不依不饶,胡搅蛮缠,就差上了京骂,可我一听人家是东北大碴子味,有了一种乡音的感觉,再加上我是被请客的,身上还穿着工作服和臂章,只好和稀泥。服务员这事也见多了,一看总共20多碗,饶点可以宁人息事,就提出上服务台再端一碗,其实大家都已经吃饱了,炒肝再香,你想毕竟是下水,也就差不多了。我那朋友说实话,也就是在北京的饭馆里咋呼一下,出了门,东北大老爷们,别说递牙,就是正眼看人家一下,也得提点心,所以,嘟嘟囔囔的,不要不要了,提着没吃完的包子,俩人回了文化宫。

我后来调到了王府井,那时是骑车上班,走东四小街,再穿演乐胡同。走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一家炒肝不错,而且很有意思,

据说这家的老板[老板娘]是原来一家正宗卖炒肝店的退休职工,所以,炒肝味道极为老道,甚至中晚餐,反倒成了陪衬。那时他有个儿子看摊,一看就不是善主,大秃瓢,光板脊梁,一条黑色纺绸灯笼裤,一双洒鞋。带一个小指粗的金链,来回逛荡。他家雇佣的伙计 - Z7 f+ [( s, K8 z 估计是一伙湘鄂赣大山角落里的亲友,说话几年一直听不懂,但是很能吃苦。后来就看出来,那个领班的姑娘肚子大了。再过一阵,老太太就不出面了,好象是领班的妹妹开始收钱了,再过一阵,听说生了个大胖小子。母以子贵,等那个领班再出现时,她的面目表情,似乎已经是这家的正式儿媳了。这时,那小子基本不再干活了。而炒肝也从6毛长到一块了,又过了一年,他家又生了一个大小子,这时候,小姨的资本家的感觉也体现出来了。而那两口子,只是在门口逗着两个大胖小子,当甩手掌柜了。这时,炒肝又卖到130分一碗了。然后吗,自然是人算不如天算,小街扩建,这家的买卖就消失了,我的炒肝早点生涯也就结束了。

不是说卤煮火烧吗,怎么又唠起炒肝来了。该打。等上了红旗夜大。三年的南城生涯,使我进一步接触了北京的底蕴。那时,牛街清真寺还没拆,有些政绩工程还未开工,所以很多颇有南城韵味的风土人情的画面,经常的涌入我的眼帘。由于那时,还没有对于胡同拍记有那么大的关注兴趣,结果使一批濒临拆迁的资料,没能成为我的相机记录的内容。

可是,因为上课就得吃饭,就得好吃不贵,所以有印象的是青年餐厅的东北的大棒骨,右安门河边的知青餐馆,滨河路边上的烤羊肉串,而印象最深的就是南恒街的小肠陈了。虽然,那里的价格稍微贵上一两元钱,但是味道确实独具,尤其是火候,大肠不筋不碎,肺头略有嚼头,炸豆腐外焦里嫩,尤其是佐料,都是那些玩意,可吃起来就不是一种感觉了。一般是俩人,一人一瓶小二,然后兴起之后,再添个啤的。吃完之后,虽然确实有一种下水的卤味在嘴里荡漾,但是,的确仨碗底,俩火烧,一个小二,一瓶凉啤,也够的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了,真是把每个馋虫的胃口,报答的舒服之极了。

其实,前面说到的炒肝,和现在说的卤煮火烧,都是北京平民百姓的热选,但是,我觉得,这种产生于,北京、平民的吃食,是不可能在王府一条街之流的夜市或庙会上尝到其中真谛的。还有这些东西,产生于北京,所以外来的餐馆也不会有什么真传。我现在记得几个小餐馆:东绒线胡同西口的鸡脖子,三联书店对面小胡同里的面馆,还有大名鼎鼎的后海爆肚,这些地道的北京小吃,好象还是那些北京人自己“勤行”为好,因为他们有一种品牌意识。当然前面提到的那家炒肝铺子,用的外地人,也很火,但是,话说到这,我联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要开餐馆,累的筋疲力尽,也不见成效,说还是做X吧,不靠天,不靠娘,工作只要一张床,说的好心酸,说实话,想让这些真想养家糊口的外地姑娘,仅靠自己拼搏,就能成点气候,那是做梦,好了象那家一样,给人家作儿媳{这里面还有很多不好启齿的因素},还得生个大儿子,可能会改变一下命运的安排,否则,有路子,托路子,没路子自然就得落个脱裤子了。所以,指望外地打工的小餐馆。来传承北京这些别具特色,好吃不贵,薄利多销的小食精品,可能是有些文不对题吧。

写到这,还真是卤煮火烧-------瞎侃胡吃。这些文字,有些也不见得能上大雅之堂,反正也是给爱吃卤猪火烧人看的,所以也就别猴戴眼镜----假充圣人喽。最后还是那句话:有空哥几个,找地,暴搓卤煮火烧去!

                 0687于北京图书大厦

 

发表于 2006-8-11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猪哥,帖子再发回"卤煮"吧.
发表于 2006-8-11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哥几个,找地,暴搓卤煮火烧去!”------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快提供最专业,最家传,最正宗的小肠陈新址。
 楼主| 发表于 2006-8-12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8月12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网站的技术调整还有问题,总是丢片,丢数据,点击率的统计也是出入很大,技术上还要保证呀。
发表于 2006-8-13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6-8-11 16:21:08的发言:
尽快提供最专业,最老家传,最正宗的小肠陈新址。

据了觧(小肠陈)后代正宗店有四家    方庄、黄寺大街、永外粮库后边、最后在南横街老店西边有一个店,条件不如前三家。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分感谢。

这礼拜要带孩子夏历营。有什么事得下星期再张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8月14日


发表于 2006-8-18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坐玉渊潭

, M( M! `8 }) A7 r*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9:43:4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18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夕阳
 楼主| 发表于 2006-8-18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自己的计划,每周必要交上一篇文字与大家交流,但是,官身不由己,这礼拜一直没有得空,只能干脆找出一篇自己学习摄影的体会供大家指教。

我们这个版块,既要突出老北京特色,又要在众多兄弟版块中突出摄影的技术艺术性,我不知大家同意与否,根据大家的意见,自己再组织一些文字和活动。

关于色彩在摄影感觉中的一点体会

   首先,自己在收集了一些片子的前提下,有了一些对于色彩在摄影造型的整体构成之中作用的感受,

   光影决定型状,色彩传达感情。摄影之中,甚至所有艺术,都是把色彩作为传达创作情感的艺术手段,这里着重说说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摄影构图手段,自己以为是:光,阴,影,色,质,形。这六方面组成。前三点基本是对于光线的理解和运用,第四点是针对于颜色,第五点是讲究摄影的质地表现,起到透视和强调虚化作用第六点就是与其他造型艺术相通的构图构成了。第四点色,色可以理解为色相与色调,色是指色相,而调可以理解为色彩饱和度,这种相辅相生的关系,才给了计算机多少比特,多少色深度的理论支持。简言之,有调无色,在摄影表现为黑白,黑白摄影的魅力,除了大机器给予它的精致入微质感表现的技术支持之外,更在于从0---256级[计算机的所谓阶差]的无穷灰调的千奇万幻,再加上RGB 三种颜色色相的不同组合,这里面的变化,就难以用文字简单表述了。色,也就是色相,不管学者把世界的基本色分成什么三原色,什么七彩虹,以至这光环,那光谱,了解了更好,稍微知道了,也对摄影创作也无甚影响,但是,我觉得,既然色彩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传达情感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色相,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摄影发烧友是要有基本常识的,所谓冷暖调,其实就是人类感觉赋予色彩色相的主观感受。延伸讲两点,1,色彩的饱和度和画面其他色相色彩的对比调和[包括亮度,纯度,面积,清晰度],决定着作品主观意识的准确传达;2,色彩的感情有着地域,民俗的不同倾向,研究表现题材的背景资料,对于准确体现题材有着南辕北辙的界限作用。

     

               8月18日。图书大厦 

 楼主| 发表于 2006-8-18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屋及乌的片子,有进步,过两天我也把同样的题材片子,互相交流一下,可能比光用文字解释更清晰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昨天说回爱屋及乌莲花的帖子。昨天回家,找了几张。我想,除了内容之外,贴图版的朋友,也在摄影技术艺术上多来交流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4 08:32 , Processed in 1.287461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