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起名与写诗填词
看了近来一些朋友的摄影作品,拍的不错,内容,角度,思想,以至构图用光等等摄影语汇的运用,都很有欣赏的价值,但是白璧微瑕,似乎大家对于自己作品名称不甚注意。 作品名称的意义,不用赘述,提纲携领,开宗明义,画龙点睛,精神集致,都是作品名称的作用之所在。现在,在坛子里用“无题”或“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等等虚词教少了,但反过来,矫枉过正,简直非常直白的“某年某月某日拍记”一类的名字屡见不鲜。我想,这样的文字,写在文中,作为说明还可以,作为几幅作品的名称,就似乎有些简单了。其实,作品的名字,同样是整体创作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把作品中的物象记录,用标题点睛出创作者的飘逸意境,从而使作品欣赏起来更为完美,使读者心灵神会作者创作意图,和体味作品匠心神韵的作用,可确谓不二功效。 自己这一阵在‘皇城一角,每日一贴’后来{10页之后}的贴图中,每四张一组,用一种打油诗的形式,把四张图片中要表达的潜在意思,强化出来,我想如果到了400张片子,也就是100首打油诗,不也是一曲“新燕京竹枝词”吗?现在把已诹成的几枝献一下丑。
胡同公园武艺浓, 老人晨练。 中华文明沐春风, 儿孙难解名钱利, 自慰最美夕阳红
养儿更知觌犊心, 《母亲》 秋实呈报暖晖春, 待到泉台奉二老, 再生永侍父母恩。
寂寞已耐世外缘, 和尚道士 淘取真经在人间, 少僧难忌身外世, 冷眼向洋苦熬仙。
滚滚红尘缚荣枯, 潭拓寺 关爷沦做孔方卒, 抛钱欲换儿孙济, 烟渺飞灰探祸福。
胡同天地万千重, 胡同人像 俊哥靓女乐陶中, 寻常百姓风情事, 集萃成裘撰史宗。
忽如一夜春风来, 搬家小广告: }0 f# y% ~0 a' z
千蚊万蝇逐门开, 腥风招引魍魉至, 寻价买土陌路埋。
袖章红遍神州地, 红袖章 造反运动有功绩, 境迁仍秉风神貌, 婚丧嫁娶戴入席。
望子成龙人之情, 儿子 倾心培育汗泪莹, 不图儿孙多抱负, 只盼长闻昵语声
鸡鸣犬吠幻新天 搬迁告示 胡同百姓闹搬迁, 通知高悬鬼画符, 公告纷飞换纸钱。
演艺娱乐堪称家, 明星 色艺具佳冕芳华, 傀儡偶像纯游戏, 过眼烟云逐水哗。
这十首打油诗,因为是配图而做,尤其自己的功底极浅,所以读起来不可能朗朗上口,还没有达到图文相生的水平。而些片子,也不是纯粹的摄影作品,而是“拍记”片,希望这种新的纪实方式,可能比纯图片或纯文字更能有意思。所以自己还想继续在这方面作点工作。 其实,即使是摄影作品,也要起好的名字,如《十月的螃蟹》,看似直白,实际寓意深刻,还有《稗子与麦子》,也是如此,至于谢海龙的《我要读书》一看画面,就有些直白,但是这是为了宣传,这样设计也无妨。但是自己要是拍些独到意境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别起什么‘无题’一类的名字为好。 上面说了这些,我个人以为,中国的诗辞歌赋,文化瑰宝,只要稍有涉猎,必当受益匪浅。当然这里积淀极深,自己贸然谈论此话题,正可谓:无知者无畏。话赶到这了,我就把自己的一点体会说一下
; U6 G, p F. j, L/ i" l- s; O5 W' W ,以求诸方指正。 诗。我觉着是基本是三种。绝[5绝,7绝]律[5律7律]还有长律。这是古体诗。还有就是新诗。主要是作家创作的,再就是谚语俗成,如竹枝词,打油诗一类。 诗的字数,就是根据上面几种基本格式变化。但是,有几点要记住:平仄,压韵,对仗。平仄压韵,对于有汉语拼音基础的人,找出四声,声母韵母,仔细一琢磨并非深不可测。对仗实际就是对联写法的应用。看看对联和作品,再看些律诗,就有了感觉。 词。就稍微难一点。但是,明白了平仄压韵,再根据每一个曲牌的字数,构思规划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很难。 自己学习诗词。得益于先背会了毛老头的诗词,然后读一点相关的讲解文章,了解诗词格律的大概其。然后记住一个词“填词”。先把,想效仿的一首词[词牌],把平仄和韵脚注出来。然后根据这个模式,进行用字造句的安排遣派。虽然这种模式,乍一接触,的确很别扭,一旦进入,其了无穷。 自己也试着在这里发过一篇小词: 沁园春。拍记有感 丙戍,春日。 春染燕幽,东寺街头,皇城腹地。聚网友高朋,探微胡同。掌柜风情,虫子雕技,老张金旗,哪吒小昵;问情系,文脉谁留驻?吾辈扛旗! 持戟相机纸笔,挽京城残韵绘情迷。窥青砖旧瓦,名人印履;京腔燕调,童谣梦语;争春殉秋,驰马过溪。寥廓兴衰填新曲。拍一张,到夕阳鬓染,再嗅烛泥。
又:张老师名金起,但确实是一面金旗。
这篇词,如果让真正懂得诗词的人,也许会笑掉大牙。但是,祖国的文化遗产,老百姓也得有点责任心呀,所以,我写出来,一是表达心绪,一是求教诸位。再怎么说。人总有第一步迈出的时候吗。 这篇文字自己读后,也似乎有卖弄之嫌。但是我以前也说过:摄影人自己,写自己的感受最真挚,最贴切,肯定也会最感人。现在玩笔的,拿起了照相机,似乎觉得,不就是一按快门吗?咱不说什么,咱们怎么也上过几年学吧,字会写,无非就是个前后顺序,码呗,你能拍,你敢拍,我就能写,就敢写。到头来只不定图文并茂的噱头。归谁所属呢。 这类文章[写作技法]一类书,可以看,长些知识,但没有一个作家是靠背会这类书而成名成家的。所以,今天看了老猪这些文字,也就是知道:这一代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虽然得到了生活阅历的考验锻炼,但也失去了可能发展的机会。学着写一些,感慨,记述的文字,也可谓无伤大雅,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真能再生一次,我是绝不会选择上山下乡的。
+ m9 _# _9 C% E
06.6.6 于图书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