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猪871

《这儿,北京----每周一歌》后门与什刹海3(5.18)[含4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7月7日

团结湖逸事

 

我家在东吉祥的房子,因为文革的原因,肯定是“自愿上缴”了,但是,我经过了十年浩劫,又从东北回来了。总的有个地方住呀,刚回来返城的时候,老婆孩子还没在北京,还好混一些,但是这终归不是个事呀。我也问过此事,当时回复,或是政府给你们找房,或是十年之后,再滕退原来的住房,后来她们也来到了北京,哥哥姐姐想尽办法,最后在团结湖找到了一处住房。当时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全家也为我们庆幸,我们终于住上了楼房。

这是一座13层的板楼,我们分在二楼,而且是阴面,可当时谁还管这些,搬进来就是花子拾金了,当时,自己在单位还牛了一把,终于住上高楼大厦了,致使当时还让同志们上我家大搓一顿了呢。

团结湖小区,虽然比不上原来的三里河,和平里的老住宅区,但是在当时,确实是很有名的居住开发地。在这里,我见过刘晓庆,据说当时也住在此地。说是太红火的形容也没必要,但就我们这座楼来讲,基本是落实房屋政策的人员,藏龙卧虎,套用一句话,亲不亲,阶级分,当时楼里的邻里关系特别好,根本不是现在这种老死不相往来,除了平时交往串门,而且每逢年节,还互相登门祝贺拜年。就我们这个单元,住着的人,曾经给中央领导当翻译,晚间新闻经常出镜;而且住着,一位五星级饭店的老总。当时他只开着一辆三铃工具车。当然事过境迁,现在,这个楼里。落实政策时搬过来的住户,十有八九,也又另搬新居了。

我住在阴面,搬进来的时候,房子还没干透,所以我家的大衣柜,头一年因为贴墙而立,所以,等来年开春一看,里面竟挂了一层薄霜。这还不是最可气的。有件事说起来就恶心,但是还得让我出出火。

我家是二楼,说的好听,可以不用因为断电没电梯多一些烦恼,但是出的这档事更恼心。高层建筑,下水管道,一层直接对接总管道,而其他12层的下水管道,都是经由二层转入总管道。一天,我在上班,突然楼里邻居来电话,快回家,水管崩了,我赶紧往家跑,刚进了二楼楼道。一汩汩臭气扑鼻而来,等我打开单元门,真不敢想象,污水粪便,已经没过了脚脖子。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屋门一看,原来是下水管道总管堵了,污水居然顶到二楼。从我家的厕所往上反水。我真是气蒙了。先是跑到7楼,关了自来水总闸门,又挨家挨户告知:让每家先别用下水道,然后回到家里,使劲用毛巾被堵住了厕所的两个污水口。顶着臭气,开始淘水,折腾了一下午,才算勉强有个样子。给房管局打电话,人家说,你得让我们下的去脚呀。反正那个味,哪个气,听着电话,眼泪都熏干了,真是刻骨铭心。到了晚上,来了俩人,说今天楼里已经断水,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了,明天修理吧。这一夜,我们只能就在楼底干熬了一宿。第二天,修理工来了。说先拿管道疏通机透透,没承想,机器质量太差,根本搅不动,这时,单元邻居总经理给饭店打电话,又调来了饭店进口疏通机,等疏通差不多了,这个机器也坏了,当时据师傅讲,管道里有硬质杂物,机器坏了就算了,估计不砸开总管道,以后还得堵。反正今天是熬过去了,但是再跟房管局讲,根本没人接茬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只管自家门前雪吧,二楼同单元的邻居做了几个活塞,每天只要下水道有异样声响,我们就把它堵上。听着很离奇,还真没过多长时间。又堵了,我们未雨绸缪,所以这次污水反到三楼。结果过程和我们一样,这一下楼里可不干了,集体找到房管所,房管所众怒难搪,最后,破开总管道,原来里面有一根近一米的圆木棍,分析到最后,事出有因,每个管道在楼顶都有个通气口。有人把一根圆木棒插在上面,安装了一个简易电视天线,后来有了有线,这个天线日晒雨淋,老化折断,木棍就顺着通气口,掉到了底层拐脖处,从而成了管道中堵塞的罪魁祸首。这场恶心的污水大战,就是从此而来。经过此事,我发誓说只要是再搬家,一定是不要阴面,一定是决不住低层。

说了上面的事,算个恶心,再说个事,真是个伤心,要说听完这事,您肯定说我编故事,我跟您说呀,这事还真上过北京晚报呢。

应该是上个世纪末了,也就是数伏之后,我们兵团的一个战友,请客到他家吃饭,那时,咱还没买车,所以两口子吃饱喝足之后,骑着车,慢悠悠的从和平里往团结湖回家,都快到团结湖北口了,说着说着,噌了,好你先走,我和你拉开点距离。耳不听心不烦,老婆子先走了,我慢慢的往前骑着。她在前面看不清了,也就是差个56分钟的距离,等我刚一拐进小区的楼底下,就听见人在喊,我赶紧蹬了几步,原来是老婆子喊:抓流氓。我这可一听,刚才的火,一下全顶到了脑门顶。高层都有个风门,她是从东门进的,这人从电梯间里,窜出来,一下搂住了她的腰,这时,她的车就正好堵在了东门口。而我跳下车来。把我的车一扔,也差不多堵住了西门口。正好来个瓮中捉鳖。我俩也是秫秸杆打狼,两头害怕,所以扯着脖子喊‘救命’可这时候,还没到12点,周围的窗户,还有一半还亮着灯,可就没有一个人出来。这时候,真应了那句话:上阵父子兵,熟睡的儿子从楼上提搂两个酒瓶子,连眼还没睁开,就窜下楼来,看清没看清,抡圆了,朝一个脑袋开了过去。幸亏是在扭动挣扎,没有开正,等他再正眼一看,勒错人了,酒瓶子是在我脑壳上碎的,他更是火冒三丈,出生牛犊不怕虎,干脆把我往旁边一推,趁势骑在在那小子身上,抡圆了巴掌拳头一痛狠揣。老婆子这时都差了声的喊:‘救命’,实际上,她这时已经不是为自己喊救命,而是看出来我们俩已经红了眼的蛮干,弄不好,真要出人命呀。她这拉我一把,那拽儿子一下,怎么也不行,惊恐焦集,扑腾一下 , K3 i& Q) y$ r: n! [/ V5 x 摔倒在电梯门前,这时节,我也确实累了,儿子也差不多了。就趁势停下了手,等转过身,看看老婆子,只是哭哭啼啼,没啥大事。这时,她挣扎着站起来,说:“差不多就行了,千万别出人命呀”。我喘了喘口气,一想,也真有些害怕了,我再一看那小子,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声了,真害怕了。赶紧狂敲一楼一号门,敲了老半天,人家才开了灯,又盘问了好几句,知道开门没有什么干系时,才绊绊磕磕打开了门。“打110报警吧”邻居还是旁观者清,这才想起来报警。不是胡说,一连打了10分钟。根本没人接听。其实,这时还不到夜里1点。这时邻居又提醒,给团结湖派出所打电话,又查了114,找到号码,拨了好几次,才拨通,那边一痛的问,然后说一会到。过了一段时间,警车拉着警笛,转着警灯,开到了楼门口。这时候再一看,就像开幕铃声响了一样,周边楼房的灯全亮了,窗口站满了看嬉戏哈的人。楼里也走出了几户邻居,口中念念有词:“我们还以为两口子打架呢”。警察下车来,问了问情况。再摸了摸那小子的呼吸,“不行,给急救中心打电话,这人不不能动。”。有人出主意,说给这小子浇点凉水,就激过来了。我有文革的经验教训,知道这样是毒火攻心的做法,赶紧制止了。赶紧又给急救中心打电话,过了半个小时,急救车来了,下来个穿白大褂的,摸摸脉,“没事,他是吓过去了。哎,你们谁付车钱,”我又向邻居借了几十圆钱。才把他们打发走。这时,警察又向所里汇报,叫来了几个保安,把这小子抬上了警车。临上车前,警察在电梯间转了一下,没发现什么,对我说,一会儿,你们到派出所做笔录,说完就走了。我们爷仨,跟烂泥一样,爬进了自己的家门。那时就还真不害怕了,反正人没死,歇了有半个小时,家里电话响了,一接,是派出所催呢。赶忙下去,刚走到风门,看到斑斑血迹,心里一阵后怕,先冲一下吧,拎了两筒水,又冲又拖,勉强看不大清了。就赶紧去了派出所。这时已经快三点了。警察可能也知道这种事情的后果,只是重新登记了一下,单位,姓名,住址,经过只是寥寥几句,也就算了。老婆子害怕,问那人怎么样了,‘没事了,醒过来了,一会他们家属来,要是没别的事,你们就先回去吧’,事已至此,的饶人处且饶人,虽然我脑袋起了个大包,但是,一路往家走,一边想到这件事的经过始末,觉得的确有很多启示:世态炎凉,骨肉亲情,细细琢磨,回味无穷。第二天早晨,虽然,有的邻居眼神有些异样,但没有谁再提及此事了,过了一个礼拜,晚报竟然登出这条消息,不过居然是某某单位女工下班,有人骚扰,左邻右舍,见义勇为,最后擒住罪犯,揪往派出所纭纭。再过了一个礼拜,还是没啥动静,往派出所问一下,也是云山雾罩,不知所言。到了我的大包渐渐消去,这事也就渐渐的淡漠了。据说,因为,最后警察没有找到凶器,就大事化了,按醉酒寻事处理了。

说了这两件事,还有一件奇事,如果你不信,我家的酒柜里还放着那两瓶酒作个证明呢。

从我家的小区到我家的内室。我算了一下,共9道门。其实也不是很多。但是这个事,说出箩大天来。你也不会信。也就是儿子上了大学的第一年,偶尔还是从电影学院回家睡觉。也是78月份吧,半夜老婆子,把我摇醒,说大屋有个人。我这人什么也不信,说老婆子胡吣,她说是真的。夜里两三点的了。我说,不是你瞅花眼了吧,可能是儿子的行头。老婆子半信半疑,见我也不起来看看,干脆也就闷头睡了。早晨5点来钟,她又把我晃悠醒了。她说是真的。我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也许是儿子的同学,她说好象是外国人,穿着旅行鞋,黄头发,她这一闹,我想睡也不行了。看看吧,哎呀,真是一个大活人,我头发根一下就立了起来,可再一细看,他倒没睁开眼,是倚在我家的沙发上,鼾声如雷,酣睡正香。是不是儿子同学呢?这类怪人,以前儿子的同学也有这种架势的。进小屋,叫醒儿子。他也一百个不耐烦。我俩说死说活,把他拉进大屋,他也一楞,我没带人来咱家呀。怪了,老婆子有些蒙了,赶快给派出所打110吧。我有了上次打架的经验。我俩怎么也治得住一个人,等我再一细看,这时,一股酒气夹着毛子特有的臭胳肢窝味泛了上来。我和儿子相视一笑,这可是个天大的怪事,不过,改革开放了,凡事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叫醒他吧。这时已是早上6点多了,再开着灯,一细看,也就是个20刚出头的小男孩儿。儿子晃了半天,他才醒了过来。满嘴滴了骨碌,幸亏儿子还懂得英语,用英语问他。他也不是很明白。这时,老婆子给他端过一碗凉开水。他一饮而尽,似乎才明白了些。晃悠着站了起来。从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条纸来,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建国饭店筷子的包装纸套。儿子连比画带猜测,大概明白了,他是住在那里。晚上去附近酒吧耍,到夜里喝醉了,出门就上了9路车,没成想,方向坐反了。我家正在9路总站,而小区又是顺路的第一个路口,我家楼房地处小区顶头,前面没路了。而一楼只要进了风门,只能上二楼,我家又在单元第一个门,他醉眼昏花,就这么螂螂跄跄的摸进了我家。大屋窗户亮,朦胧中他就进了大屋,一头栽在沙发上,闷头昏睡了。虽然以上这些,是连猜带蒙想象出来的,但是也八九不离十;老婆子一看这孩子比儿子还小点,也就无甚敌意了。儿子还是受过高等教育,先给建国饭店打个电话问问吧,还真是,一个波兰的团住在这里,可能是有个男孩昨夜未归。打着电话。我们就让他先洗漱了一下,然后热了些奶,拿出个面包,给他吃。他也大概明白了我们的态度。很是感激,但是言语不通,最后,给我们留了一个波兰的地址。最后由儿子给他打了个车,跟司机也是用那个筷子套说事的。

事过境迁。快三年了,我们也都快忘了。儿子大约快毕业的前几天,有人给他来电话,说及此事,我们才想起来,儿子用英文也给他留了我家和儿子的地址电话。等第二天晚上。这个小伙子和一个中国老头,来到我家,登门拜谢。原来这是个波兰官员的孩子,上北京参观。这个老头是波兰华沙中国领事馆的官员,两家在波兰交情很深,所以,他们家长让这个老头,带着他。到我家来致谢。带来的两瓶葡萄酒,在当地不比茅台差,而且重谢有用这种酒的习俗。这时,这个孩子英语汉语都流畅了许多,和儿子交流了半天。最后握手言别。这件事,虽然没什么大的后果,想起来,也是有些后怕,万一要是进来个坏人,该咋办呢?,反正已经过去了。现在说说,也算得上一段奇闻怪事吧。

这些事,都是平民百姓的一些烦琐小事,听起来。有些离奇,但也不至于影响安定团结,举办奥运,三个代表,八荣八耻,说出来,记在此,过后等世界杯外国人那一出造过去了,您要不嫌碍眼,就搂上两眼,就酒伴茶吧。

 

              0677 于图书大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7-7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哥的阅历\经历丰厚,功底坚实,兄弟佩服!
发表于 2006-7-7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日咋没见鹰飞兄弟啊?莫非要猪哥给改名?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草长‘蝇’飞闹的吧,

看来哪天还得绑他吃顿真正的爆肚了。

发表于 2006-7-7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朱老师写的东西怎么这么好呢,原来您的生活经历是这么的不一般啊。钦佩!
发表于 2006-7-7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朱老哥的文章看着真过瘾。
发表于 2006-7-7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6-7-7 12:13:01的发言:

可能是草长‘蝇’飞闹的吧,

看来哪天还得绑他吃顿真正的爆肚了。

[em01]

坚决顶!!!

发表于 2006-7-7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沧海一声笑在2006-7-7 13:44:25的发言:
呵呵,朱老哥的文章看着真过瘾。

哈哈,看着老朱大侠拍片子上窜下眺,回来再看图文,这才过瘾!!!!
发表于 2006-7-7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给我提醒了,我也住高层的二层,要早有北京网,您早写出来,我决不会上赶着要二层。(玩笑)谢谢您,我可以早做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06-7-8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屋及乌说我上窜下跳,看来我只能是个跳梁小丑了。不过我道觉得:老要张狂少要稳。到了这年龄,还是要心态简单一点为好了。再窜几年,就该歇菜了。

昨天这篇文字,发在青年网,回帖说那个外国人到我家的事,表示疑问。我说这是代沟,90年代,晚上开门,走个过堂风,再加上,家里又不能吃贿受贿,连贼都懒得进,最多也就是丢了几辆自行车,就算扶贫了,没丢过几辆自行车,那算北京人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7月

今天现在还在加班,无法参加组织活动,哥几个是否就在附近呢?
发表于 2006-7-10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7-1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鼓励。也希望见到您的片子。

但是,从我的心底讲,我是要看到您的文字。

还有,您是双宿双飞的,那一为贤人的大作。我是深盼拜读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虽然不是胡同里的花,但她是北京的,是我喜欢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 ,是拍荷花的好时候。

下个月的月专题拟为“胡同里的花”

发表于 2006-7-10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不尽的角楼,拍不尽的荷花,拍不尽的胡同,拍不尽的......(哪哪都拍不尽),拍不尽我们的北京城!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7月10

 



发表于 2006-7-11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6-7-8 7:52:18的发言:

爱屋及乌说我上窜下跳,看来我只能是个跳梁小丑了。不过我道觉得:老要张狂少要稳。到了这年龄,还是要心态简单一点为好了。再窜几年,就该歇菜了。

昨天这篇文字,发在青年网,回帖说那个外国人到我家的事,表示疑问。我说这是代沟,90年代,晚上开门,走个过堂风,再加上,家里又不能吃贿受贿,连贼都懒得进,最多也就是丢了几辆自行车,就算扶贫了,没丢过几辆自行车,那算北京人吗?

[em01][em01][em01]

嘿嘿,您还真不禁夸,我看您拍片子的利落劲儿,心底里感觉咱俩是一类人,您爬哪里我就想跟着,比如那次上男厕所的墙.呵呵,就是俺晚生几年,手懒,写不出好文字,就当你那边大珠小珠落玉盘,我这边哗啦哗啦活泥丸吧,就是的乐子!

再有,真得简单点儿,我那是真的佩服您的朝气.就像突然虫子把我塞进卤煮火烧的版主位置,又惊又喜,那边解释,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在这里一勺烩了,同事不喜欢这个解释,我确特别特别的喜欢,尤其喜欢乱七八糟这个字眼,真是天才的解释,我还就赖这儿不走啦,哈哈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7月11日

平淡,平凡,平静,平和。

触惊不乱,见怪不怪,

穿堂走鬼,我心依旧。



发表于 2006-7-13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院子俺也进去过,很棒!我拍的好像有点虚.[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第一次的拍记活动。有这样一个院子,我进了他的屋,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这是个很好的题材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猪871)皇城一角 每日一帖



发表于 2006-7-14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

人家得花多少工夫倒腾成这样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八旗子弟?!
发表于 2006-7-14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像就是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几个拿手菜

 

   所谓民以食为天。任何事情都要肚里有食的前提之下,才能继续,据说‘迎闯王,不纳粮’的经典,已经不局限于政治,甚至现在广告教科书,也把这种调动人们注意力惟利是图的简练,作为时代市场心理的极好范例。

不讲什么旧社会,咱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小的时候,最解馋的的是夜晚走街串巷的“鸡胗个”忘了几分钱,只记得是一串,有点像现在的麻辣烫,看一眼,垂滟欲滴。吃完了,余香满口。但好景不长,自己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其中故事,不再言表。只记得,过了这三年的某一日,有人说,东板桥食堂有卖‘炸油轨的了’,这才意味着:油饼的再现,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一个痛苦可怕的时期终于熬过去了。

小时候的食品,印象最深的是,三年自然灾害,发的点心票和饼干票。母亲把这两张票给到我自己手里自主掌握使用,还给个67毛钱。这是我一个月唯一也是最奢侈的一种零食享受待遇。买的什么已经记不住了,有时,俩票一起买,有时分着买,真是那句话: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过程,因为你每次拿着票到那区区可数的点心柜台一站时,心情是不一样的,你不是来看嘴的,你是名正言顺的顾客,当然,这种享受,每月都要细品一段时间。实际上柜台里有什么,多少价钱,早已比小99背的还熟,但是,望着里面的点心,饼干,关键是挺着腰板在审视,在挑选,那时那个时间段简直是比皇帝选妃子临幸背宫更为得意忘形的。

65年,国家情况渐渐好转了。母亲带我去过几个地方,吃了现在还能回味的几种品味。一是东四把角的华侨大厦。那时,广东人来京一般住在那里。49年,打下北京,解放军住在我家的一个班长{连我还记住他的名字 ; C+ D8 h& @: h! B+ Q 祁爵}南下广东,一直有联系。来京请吃饭。那回开了眼,先坐了回电梯。又吃了回海鲜[当时不叫海鲜]只记得吃了一只大虾米。真是让北京的胡同之蛙开了眼。一是去动物园附近的新疆餐厅,虽然那时招待员也是新疆打扮,但那时太小,还不知道欣赏异域风情,只记得吃了羊肉串,还有几片哈密瓜和杏干。从此,我才知道,羊肉有时候真比猪肉好吃多了。还有一次,文革前,琉璃厂开了厂甸。这是困难时期过后,北京第一次的庙会重新登场。母亲带我去了。家里有个规矩,大人带你出去,只能看,不准要。我记得大米花3分钱,暴米花4分钱,还看见了一米多长的糖葫芦,一块钱。最后母亲问我买什么,斗胆要了一包炸虾片,2角钱。又香又脆,五彩缤纷,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去了兵团,最大优势就是吃饭管保,但是没有菜,东北只产萝卜和土豆,所以一年四季,从小萝卜小土豆到大萝卜大土豆,再到冻萝卜冻土豆,然后是烂萝卜烂土豆。只有一种做法:把大豆油搁上,抓一把花椒[花椒可以无限期的存放]浇上一盆水,撒把大盐粒,然后把萝卜或土豆或者萝卜土豆往里一扔,齐活。连汤带水,生油烂菜,一年四季,万吃不换。最有意思连队养的猪,吃的品种和人一样。人从这边刨萝卜土豆,猪食从那边刨萝卜土豆。从出土吃到烂成一锅泥,然后再从新开始。周而复始,辨证唯物。所以我现在一闻豆油和萝卜,就反胃。唯一的享受,就是老乡偶尔给个咸鹅蛋,既是腹中美食,又是政治待遇。

也曾去过绥滨县城{我兵团所在地},两个饭馆,一个汉民一个清真,想打牙祭,如果万一赶上有唯一的炒菜-----炒鸡蛋,那简直就是贵宾楼的享受了,我去东北10年,只赶上过一次。其他就是把罐头打开,掺点蔬菜[当地人还是有办法弄点其他蔬菜的]。这就是下馆子,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把 # v* j& j2 Y$ X: T/ B& ^2 }9 E) e. p 了。

东北兵团还有个好处,一个月杀一回猪,秋收春播也得杀猪“浇油”。春节更是爽快,每家半扇猪,一年一个连队怎么也得杀宰200来头猪,自然,我这个小农工,也就成了一个屠夫。算起来,在东北十年,怎么也得有近千头猪,成了我的刀下之羹。

回京之后,毕竟有了点收入,像夏天来客,用暖壶去打扎啤了,冬天,家里支个火锅,还是温饱之家吗。那时人还是很讲邻里关系的,所以,班上的同事,相约几个要好,经常各带一两样拿手菜,互相到某人家里会餐,虽说不上奢侈,也是一道美食风景线。

那时北京最奢侈的当然是粤菜,先是王府井北口的 : F& {* Z+ D. t2 i 那家,好象叫香港美食城,然后就是地安门内的明珠海鲜了。一时间,北京的海味就着港怂的娘娘腔,就好象南北军阀大战,北军打败了,被南军占领了的感觉似的。

然后,就是酸汤鱼,好象是四川风味,现在商店还有那种佐料,印象最深的就是,榨菜叶子作的咸菜入汤,很好吃。跟着就是红焖羊肉,味道也不错,不过好象只流行了一个冬季。然后就是羊蝎子,分两伙,红焖和白汤,各有各的味道,现在能够坚持的几家,基本上还是有品尝价值的。再就是水煮鱼了,看来麻辣诱惑一族的能量还是挺大的,现在有名的几家,味道仍然感到一种顽强的四川雄味。最后就是鸭脖子了,可以讲,这是禽流感之后的第一种禽类流行食品。同样是辣,但是湖北的辣是干辣,而四川的辣是麻辣,各有千秋,不可互代。

而北京有一阵经久不衰的小吃----麻小,实际真不是北京的土特产,实际可以讲,它是适应了北京那种市民文化,应运而生的。北京人不吃早茶,不在茶馆摆龙门阵,但是平民百姓,也得有个交流的场所呀。原来北京的酒铺,基本是卖酒,搭点酒菜,至多有点烟卖,是和其他的副食品小卖部不在一起经营的,也和饭馆食摊,不是一码事。但它独占一席之地。而且都有铺面,桌椅俱全。但是像孙二娘,十字坡的店,北京很少,它不象外国店靠老婆子风流招致。像那篇名著写的:破落纨绔,拿着半拉芝麻火烧,也得摆谱,坐在酒铺和人家下棋,掉了芝麻粒,用手比化,一个一个沾着吐沫拈起来,最后看见一个掉在桌缝里,作思索状,然后高呼一声,“妙棋”一掌击桌,震出这漏网芝麻。这种景象,在北京的小酒馆里。绝对有其难兄难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品种极少的酒铺,都改做他业了,据我观察,朝阳门西南角的那家酒铺,基本是最后一家转产的。但是,老百姓还得有一种最低层次的交流场所呀,这时候,街边的夜市就出现了,其实,吃的东西本身,已经基本不是北京特色,羊肉串为主,间或有麻辣烫,然后就是煮花生毛豆之类的物不美价较廉的小食品了,人们本身就是在消磨和打发,所以,要的是气氛,街边路旁。甭管卫生污染,爷来享受了一把夜生活是真的。我记得最火的不是三里屯,也不是王府井夜市,而是新街口丁字街那一溜。其实,那地方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可就来了神,正经有一号。晚上下班不走的;谈完政事,浪迹民风的;无家可归的;来京打工的;当然后半夜下班的小姐们,风流游客们;更是这里的后半夜主角。所谓:7点到家,是好男人家;10点到家是吃家;12点到家的是酒家;夜里2点到家的是玩家;早上7点到家的是赌家。正是这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后来这里因扰民过甚,东直门鬼街应运而生,而且,那里离使馆区近,男女鬼子们也经常有光顾的。至于拉皮条,倒光盘,卖药的,算命的。卖花的,比比皆是,真是五毒具全,那要是一天不打场架,喝倒几个,真才是斜了门呢。既然有了新的空间,羊肉串又烟熏火燎的,烤好上桌刚放下几分钟,想侃会山,羊肉就凉了。市场需要就是产品定位的航标,麻小天时地利人和。又是海鲜,又是单个论价,又是便于侃山,又是时尚潮流。结果,东直门鬼街,成了北京麻小的聚集生发之源了。虽然现在改造,改名,兑水,搬迁,但是到东直门鬼街不吃麻小,就和到了北京不吃烤鸭不爬八达岭长城一样,那可纯是个帽爷了。昨天,麻小暴了光,看来以后麻小肯定打住了,可是我总不明白,北京这么多的大盖帽,居然让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麻小,从无到有,到形成气候,最后到成了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这种玩忽职守,坑害百姓,助纣尾孽的一应混吃抓钱的家伙,听到这个消息,他们还有脸见人吗?

86年调到王府井书店作美工。慢慢朋友多了,地方正是北京的中心,外地战友也经常在这中转打尖。吃喝是少不了的。但是基本还是量入为出。有句话,南口书店里的耗子也许就是北边馄钝侯养的,[真不是斜伙,连上尾巴一尺多长的耗子,把楼梯啃的跟刀削的一样,您说一个穷书店养的出来这么富态的耗子吗?]一说的是街里街外的,干商业的就更得互有来往。有时经常弄点小酒,沟通攻关吗。我有个兵团战友,在八面槽浦五房,战友都换过命,所以一旦有了这些事,咱也用不着讲什么虚礼假面,我就去那里买点物美价廉的东西,打的旗号是最便宜的肺头,等扔到秤盘子里的,可就什么都有了。虽然是筋头巴脑,不中看却中吃,这才是就酒的上选。那几年,还真是深感战友的情谊比海深比山高呀。

同志们也讲互相串门聚餐,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城改造,相互住的也远了,所以,再上谁家,基本是谁家自己的拿手菜闪亮登场了。不再携带什么小吃零食了。而这时候,做饭,已经是这个年龄段,男人的一种素质,修养,享受了,这真不是胡勒。我就有几种拿手菜。

凉菜。我做的沙拉,不用市面的的沙拉油。是自己用鸡蛋黄和熟油慢慢勾兑搅拌而成的。关键在于打鸡蛋黄。找好位置。磕开鸡蛋,让蛋清缓缓流出,然后,颠个个,再把这面蛋壳里的蛋青倾倒干净,而蛋黄绝对不准破碎一丝一缕。往里兑油,掌握数量,把握程度,手还得不挺的搅拌,虽然听着累,其实是一种展示,一种享受。最后,所有料品备齐,就好像名角亮相,沙拉油往上一浇,一搅和,那时真有一种成就感呀!至于口感口味如何,是否真的比瓶装成品还好吃,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参与的过程。

做菜。我爱吃肉,所以青菜作不好,但是我的香酥鸡,还是有口皆碑的。鸡要煮的7分熟,味道和佐料基本已经入味,然后晾干,温油炸酥。这还不算难,关键是沾的佐料。虽然基本成分是花椒盐,但是吃的是火候。花椒得在铁勺里慢火烤透烹酥。不能使大铁锅,一旦火大了,花椒离不开灶门火口,等到花椒香味出来,绝对不能过火,但也不能欠火,火小研不碎,火大串烟味。千钧一发,火候一到,赶快离火。然后拿着擀面杖,竖起来在铁勺里研磨,基本成均匀碎末状,等晾凉了之后,再防盐,[加早了,盐化了,就成砣了]尝一下,再放味精。然后再放到结实一点的碗里,进行第二次研磨,这是为了把粒状的味精研碎,最后,等鸡块炸好上桌,一小盘晶莹鹅黄,细腻幽香的花椒盐,就像画龙点睛一样,摆到恰当位置,等客人就着佐料,吃着炸鸡,连声称赞时,你就是一口没吃着,心里也是香喷喷的。

说完菜。再说主食。我的疙瘩汤,绝对震了。

疙瘩汤是老北京保留剧目。据说。慈禧得意这口。但有句不雅的话说,她的御膳房厨子,是用嘴慢慢流出的溪流,来保证疙瘩的大小允称。听着闹心,细一琢磨:疙瘩汤一是火候,一是疙瘩的均匀。就这么简单的小食品种,作好了,还真不容易。我告诉你一招[别的网上我还不说呢]先用香油炸花椒,炸好后,把花椒粒剔除不用,重新上火,开锅后,放入葱花和两片姜片,炸到火候,到入适量老抽。等油花落尽,放水入锅。这时再和疙瘩,[保证疙瘩的火候和口感]把水管调成滴答状,匀速搅拌,等到水开锅的时候,疙瘩已经拌好。这时先把水转开搅动,然后顺着水势,把疙瘩徐徐到入水中,这时切记不停搅拌。然后打入鸡蛋,尝完咸淡,加盐,味精,醋少许,上桌前,撒上几个香菜叶,黄绿相间,色香味美,干稀适度,汤食皆宜。

说了这些,所谓君子远庖厨,男子汉,大豆腐,还弄什么炒菜做饭的废话。其实,这是一种生活乐趣。民以食为天,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享受尽可能的生活乐趣,我想,即使劳累了大家这么长时间,看了我这些絮语,能知道,北京人现在在吃什么,想什么,也算是了解了最真实的胡同文化的一些枝节细目吧。

 

                 0666  图书大厦

 

 

发表于 2006-7-14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

 

[em02][em02][em02]

这个帖子谁都能不回,我不能不回,俺家当家得说过,俺这个媳妇什么都好,就是饭做不好.俺为此自卑了很久很久了,天赋差,咱也勤找补呢,菜谱买了几大本,没学会几样,私下里真觉得失败啊.俺那当家的只有在吃我炒的菜的时候,训我最得意,俺只能顺眉耷眼,乖乖听呵,看到哥哥的帖子,觉得俺翻身的机会来了,打印你的疙瘩汤,今晚小试身手,我还就不信了!!!!!!!!

[em05][em05][em05]
发表于 2006-7-14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您写的太谗人了,什么时候有机会一定得尝尝您做的菜。[em10][em1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过去了,看来,真有买椟还珠的架势。

再夸我,捎上点,文字写的馋人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4 08:58 , Processed in 1.210376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