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对陵寝建筑规制了解不多,最近看到zhaohq的再访清西陵系列,困惑于一个问题,就是,隆恩门的华带牌和天花枝条的位置。
一般的大门要是有华带牌则不设置天花,因为天花会遮挡住华带牌,而这些皇家陵寝的隆恩门都有天花,而且是只有枝条,而无天花板,一开始我以为这些枝条是后来建筑改做其他用途加上去的,后来看所有的隆恩门都是这样,似乎是一种规制,只有枝条而无板似乎也就是为了不遮挡住华带牌。
请问这是不是清代皇家陵寝的一种特殊规则?为什么一定要加上这些枝条?难道是为了显示等级?
请各位大师给说说吧
请教 隆恩门 天花-华带牌位置
与其他不同,慕陵隆恩门的枝条到华带牌下还断了,似乎就是为了让人看清华带牌,那为什么还非要放枝条呢?
都有枝条而无天花板
举报
我一直以为是镶嵌字时工匠钉的.......
没人知道吗?
再加一张zhaohq刚发的:慕东陵的
怀疑这个天花枝条是后加的;把匾额放到天花之内似乎按封建制度是很不敬的行为,更何况
是皇陵。
另外这个天花的位置也较其他建筑低了许多,通常这个高度似乎没有必要加天花。那天花的作用
变成了单一的遮盖或是保护这些匾额。
这些只见天花枝条,不见天花板,也是正常,如是确系古物,也许是清末或是民国,想要保护或是
重新利用这些建筑,但进行到一半却又因其他原因停了下来。
再有曾见过用西陵实景拍摄影视剧的,用陵区冒充大型寺庙或殿宇,不会是。。。。。。
天花枝条比较破旧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般天花都是在殿堂建筑里,有隔扇保护着,风吹不到,所以保存的都比较好。这个在大门位置,直接通风,就比较破了。。。
我也认为一般在这个位置是不宜放天花的,好像没见过别处有这么做的,像故宫的协和门也是分心槽的,体量比隆恩门还要大,也没用天花。从等级上来说,活着皇帝宫殿的门也应该比过世皇帝的门等级高吧。
如果非要放天花,这种只有枝条而没有天花板的做法,似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倒是一个办法。
个人倾向于这种做法可能是陵墓建筑的一种规制,但具体是什么规制不清楚,这也正是我所困惑的。
对于天花我不懂。
只向各位提供图片。
河北遵化清东陵我去了三次,留下一些图片。
都是原创。
门无存,匾亦无啦。
只去过一次。没经验,忘了看隆恩门匾额及天花。
不过从我留存的图片看,隆恩殿和明楼都有匾额。
关于两座定东陵:
从这张很小的局部的图片看,未看到天花。
慈安陵的隆恩殿和明楼都未见到匾额。
没注意有无天花。
我特意走过去拍慈禧陵的隆恩门匾,没找到!
慈禧陵的隆恩门,隆恩殿及明楼,一块匾我也没见到。
当其时,惠陵在修缮。
我拍完神厨库院,拍了西朝房,刚想混进隆恩门,就被施工方驱逐出境了.......险些砸了俺的机器!
呵呵!
楼主看清楚了吗?养性门的四颗门簪子上是放匾额的地方,而天花板在匾额的上方
你一楼的图片 那些天花板的安装位置显然不对,都降低到门簪上了,这是错误的做法
这真是怪啊 天花怎么把匾额封在里面了?
一般都是在天花板下安装匾额啊
这个不好说是错误做法,因为建筑规模影响着华带牌与大木的位置关系,养性门的进深要比隆恩门大得多,也就有条件将斗拱跳数增多,从而加大了桃尖梁和桃尖随梁中间的高差,有了一定的高差后,华带牌就可以容身在这个空间内。而隆恩门由于等级与建筑规模的限制,多为不出跳或一跳斗拱,造成了桃尖梁和桃尖随梁高差小,无法容下华带牌,华带牌的上端已接近到下金桁位置,此时,如在和养性门相同的位置(大柁中部)安装天花,则会将华带牌分成两半,一半在天花上,一半在天花下。
而且就算有一个错了,怎么会所有的隆恩门都做错?
还是怀疑这样做有等级或是什么规制的考虑。
下图:隆恩门示意,
紫色:如按照养性门安装天花后位置
橙色:现在隆恩门的天花位置
红色:华带牌
绿色:门簪
下图:养性门示意,
紫色:天花位置
万岁门与隆恩门大木结构相似,都为分心槽。
下图:按照一般做法(如养性门)的天花位置,可见将华带牌分成两半,万岁门还是两跳的斗拱,高差比隆恩门还大。
下图:按照隆恩门做法的天花位置示意。
您分析得很对,我还是认为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该用天花板
那些天花板非常破旧,按道理说,藏在顶上的天花板是最不易破损的
周围的梁柱都是半新的,天花板反而破成那样,我估计是从别的地方移来放在那里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4:03 , Processed in 0.147608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