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8|回复: 8

[原创]《晨到陶然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5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H0 w2 m N& \: h$ R3 g

       《晨到陶然亭》

! M( ` ]2 T; [/ A4 p

 

1 G' S2 I2 T% X# S& T7 X6 [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老城南隅。虽曾有旧址遗迹,多为附会杜撰或移址新建。此地为昔日下层人和文人游历的活动场所,早年废弃,污水淤塞,茅芦横杂,蚊蝇滋生。后经疏浚淤塘,引得清流,填除苇坑,堆土植树。如今公园,碧水蓝天,垂柳抚岸,青漪荡舟,亭点丘壑,楼踞高阜,廊随岸曲,阁临角耸……

: y$ X& z6 N$ k( f6 f$ [

我喜欢陶然亭,喜欢闹市取静的公园。那是北京老百姓自己生活的场所,那是谁都能找到欢乐的场所,那是任何人都能自由抒发的场所,那是传统文化承传的场所,那是时尚健身的场所,那是老少皆宜男女皆爱的场所,那是老百姓需要的场所。

4 @9 h( B5 _* q% L) V

陶然亭公园是静心的去处,健身的场所,开心的乐园,欢乐的天地。来这里的人以文交友,以习拜师,以练相聚,以趣同行。

5 I0 G- q1 N+ [5 W

陶然亭的人热情开朗,率真爽直,勤奋谦恭,好客广交。不管你是初到还是乍来,不管你是手生还是高手,不管你是恋旧喜古酷爱传统,不管你是新潮前卫专爱时髦,都能找到你的所爱,你的嗜好,你的乐趣,你的梦想。你都会成为其中的一员,你就是其中的一员。

/ {( L0 I6 ~" k" e4 A% S4 b

交际舞曲和着秧歌锣鼓,合唱大军PK戏剧票友,踢踏舞响同步长拳挪闪,花毽翻踢斗彩羽毛球飞……长绸舞圈,飞碟飘转,空竹嗡响,长号鸣空…… 草坪上训狗追跃腾扑,树林中调鸟音嗓高亮。山石后鹩哥学语,句句逼真;松竹前芦笙吹响,曲曲动听。京胡响处定有皮黄,生旦净末竞相亮嗓,梆竹打节定是落子,莲花蹦蹦苍凉悲惋……

+ z, x' {. L+ R2 `+ B* K

也许是儿童游乐场童真的嬉笑,也许是交际舞伴和谐的舞步,也许是习武养嗓人勤奋的苦练,也许踢毽抛球人矫健的身姿,也许是晚辈推着轮椅上老人的笑容,也许是情侣泛舟薄雾湖面的身影…… 这景吸引我一次次融入在陶然亭晨起的人流,这情感动我一回回流下令人血涨的热泪。

* v. {+ j* s) i! H) v _# @* z& Q

在陶然亭公园,我喜欢看遛鸟,逗鹩哥,听画眉,赏鹦鹉。我喜欢品一品评剧金派传人的《思夫》的委婉幽怨,赏一赏京剧铡美案反串“孟小冬”的高亢威猛的花脸,走一走铿锵有力刚柔相济的“探戈”,舞一舞黄土高原粗旷的秧歌。我喜欢徜徉在林荫曲径旁聆听画眉和鸣;我喜欢静坐在叠石溪流前图释小提琴奏出的《梁祝》;我喜欢静静地走进林中深处一睹八卦掌练家的摆扣走步,我喜欢挤进大众合唱的人群,十分投入地,激情豪迈地,扯着脖子,不着调,不记词地吼上一嗓子,这一吼,吼得我洋洋得意,浑身通泰,精神抖擞,老泪盈眶……

& i* M* E; c+ L, Y

我爱“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我爱陶然亭!我爱陶然亭人!

3 n! R2 M. M, R

 

* V: m6 i/ K% S

又:午饭在南横街原三圣庵改为“菩提缘”里吃香缘素食。环境典雅,秋阳暖暖,秋竹瑟瑟,秋菊黄黄,秋风爽爽,禅音声声,禅香缭缭,禅门开开,喝茶来来。禅食美味:禅衣腐皮,喜舍菜卷,普提上签,一指禅…呵呵,美哉!(价钱……呵呵)

& z9 I9 r0 r# y3 d5 @% r

(091004)

0 k4 a6 n8 f S! `. [% @( I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读第一小节,眼前一亮,以为是一篇文白间杂的好文字,再往下读,有点儿不舒服了就。

( t6 O% P6 ]/ v% M' }; Z, A

适当的使用排比句可以平衡行文节奏与着重勾点文章明暗,过多以后,反而觉着拖沓浅白。

9 X) W" w9 t. E! P/ T; x9 Z$ P

不知楼主怎么想,我以为描摹事物,应该抓住亮点虚化其余,那样的文字读起来才生动。对于大场面不宜采取大画幅铺陈描摹,除非这些文字当做背景使,否则有些使拙力还讨不着巧的感觉!!

" {% M+ x( |7 y" J+ O

-------------

V9 ~( n s" y& o; P

此篇文字漂亮在于一头一尾(文字最后‘又’的部分),但也不是完美,譬如最后一节“秋阳、秋竹、秋菊、秋风”之排比词语之间相叠太多,用一个秋字完全可以交待出背景,剩下空间选摘它字,使背景下的其它感受更丰满立体,那样是不是会深一个层次我说不好,可厚度一定会增添一些——倘若我来写,一定会这样处理。

4 g- ^& T8 U" L2 g8 J

中段醋溜有点欠火候,炸的时候没有炸透,泛泛一扫,看似用力很大,因空间太大都想照顾,行文有点儿急。

1 {; ~0 g7 d. z( m; V/ o8 h* y& M1 J

或者在下阅读水平低的缘故,觉着有点糠虚。

+ Z4 h" i3 H$ m8 L0 R! ^

---------------------

! l! b. F6 F- I7 ?% ~4 G

不懂瞎说,楼主您别恼火咱!!

发表于 2009-10-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09-10-6 7:31:00的发言: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为“引”可称帽,以文后“又:”相同的文体与正文分开。正文从“我喜欢陶然亭”到“我爱陶然亭人。”本想用括号,再用不同的颜色把这“帽”和“鞋”与正文分开,又想到这里是“老北京网”也就作罢了。
& p. F. ?! K' @, J3 P

    “引”也好“鞋”也好都是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倘若本末倒置过于重视形式忽略内容,那要走进死胡同。唐朝的人们找到了“诗”这一载体使得思想喷薄而发,随时间推移,过于强调形式,“诗”形式成了制约思想的枷锁,竹篮空摇,无一重物,到唐末宋初大量末流诗歌填充文坛,垃圾遍地。

; g+ a& T1 X& ~% ^

    “词”的演化也是如此。

; S4 ` K; M+ V: p m: o

    所以词被称之为 诗余 ;曲被称之为 词余,盖皆此变化。

! K2 S9 U! ~6 X H

-------------------------------

+ t) l4 T( N$ K0 H# j

    八大怪鸟重目,白石泼墨重草虫,皆为开一代先河之大家,何也?

. U$ y- @/ I. x$ B0 L8 B2 v6 G

    凝神着力于一点,余不旁顾,胸中有竹,腕下有技是也。

/ V$ N" D8 W/ `; u' Y

----------------

" X) l+ d# L1 i& j! @9 d+ ~% F. ~. i

    我觉着写字约略有如下层次。

* e# Y* _* H# ?6 m; G0 ^: W- V

 

3 u q8 k/ G6 q) {' B; [

    第一,欲 的层面,看到一些事物或心中有一些想法,要表达想表达,这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的欲望。

, l& e/ e+ k8 D3 h6 d. a* b% t

    第二,技 的层面,把想表达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文学手法变成文字落纸——这可有高低错落的差异了就。通过不停的阅读思考、观摩拆解咀嚼他人作品,形成自己的一套表达系统(主要是词汇量的累积、句式变换、通篇谋局、文体剪裁等等)熟练表达自己要讲述的事物,完成文字以后,与初衷或许有些小偏差,略修剪,不会出大枝杈,基本能完成设想。这需要写字的人潜下心来多年摸索学习,不是一蹴可就。如同画家手中画笔,要粗线条来粗线条,要细线条来细线条,疏处可跑马,密处不过针。

) |+ }6 Q. Q2 y' A( V

        这个过程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写字的乐趣也在于此。

+ |( W0 K- q2 G( V1 v: Z

        等到有了个感觉,想要一篇啥样的文字手头儿上阻力愈来愈小,不会吭哧瘪肚使拙力了,大约就能够得上写字匠的边儿了。

, j- `- z, T: Y0 _

        所以文字高手的文字不需要别人品评,一篇字出来,自己读几遍就知道这篇字到底是个啥成色、归于哪一档。

! S7 F9 g3 {5 N, H# B3 J

    第三,艺  的层面。通过以上积累,能够随心所欲表述自己了,就要把文字尽量艺术化,力求臻美。当然,这之前还要有一个思想的修炼过程,如自身修养不达,技术再怎么圆熟,也只能在“匠”的圈子里转。如碑石匠再好也只是镌刻别人写就的文字。

, j8 c4 x8 G c: [6 U. \

--------------------------

; N* q. m' j" U

    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倘若思想在文字之前,是好事儿,文字表达能力弱,加强训练就是,终能修成正果;假若思想落于文字之后,需注重学习加强思考,务必使二者等齐,以期达到更高界面。

7 S( @ r% _6 N, T$ Q

 

j" h A7 A* @1 l% E9 z- V

    假若思想浮浅苍白,又丢失学习劲头,自满自溢,文虽通而无可观者,等而下之,等而下之矣!!

8 @! f9 ^. Y& `5 K8 v

------------

/ |7 B% P/ R* U, ]8 V' x

    一点小感想,敲出来与楼主共勉!!

0 U5 e! _7 U( A" K: x

    谢谢您!!

# D- `$ V# L# j

    握手,一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说明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为“引”可称帽,以文后“又:”相同的文体与正文分开。正文从“我喜欢陶然亭”到“我爱陶然亭人。”本想用括号,再用不同的颜色把这“帽”和“鞋”与正文分开,又想到这里是“老北京网”也就作罢了。
发表于 2009-10-6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菜馆子味精太多,跟不要钱一样。既到陶然亭了,窑台涮肉首选。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t! L9 a% a( J

                  《晨到陶然亭》

. y) @4 t( h* O$ W7 i3 w& F) _! H5 J

 

$ {* i! b8 j" @$ F

( 注: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老城南隅。虽曾有旧址遗迹,多为附会杜撰或移址新建。此地为昔日下层人和文人游历的活动场所,早年废弃,污水淤塞,茅芦横杂,蚊蝇滋生。后经疏浚淤塘,引得清流,填除苇坑,堆土植树。如今公园,碧水蓝天,垂柳抚岸,青漪荡舟,亭点丘壑,楼踞高阜,廊随岸曲,阁临角耸……)

d. B* U v: d: w% | {5 J5 @9 h9 H) N

 

$ o0 |( {& \2 A9 T" C( W M' ^

      我喜欢陶然亭,喜欢闹市取静的公园。那是北京老百姓自己生活的场所:谁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欢乐,谁都能在这里尽情地抒发;那是传统文化承传,时尚健身的场所;那是老少皆宜,男女皆爱,老百姓需要的场所。

; Y$ _, l" a" Y; Z' p

    陶然亭公园是静心的去处,健身的场所,开心的乐园,欢乐的天地。来这里的人以文交友,以习拜师,以练相聚,以趣同行。

3 b5 K1 U" M; i5 y# Q3 {

    陶然亭的人热情开朗,率真爽直,勤奋谦恭,好客广交。不管你是初到还是乍来,是手生还是高人;不管你是恋旧喜古酷爱传统,是新潮前卫专爱时髦,都能找到你的所爱,你的嗜好,你的乐趣,你的梦想。你都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你就是其中的一员。

& \& f/ F* ^( X6 O M* l

    交际舞曲和着秧歌锣鼓,合唱大军PK戏剧票友,踢踏舞响同步长拳挪闪,花毽翻踢斗彩羽毛球飞……长绸舞圈,飞碟飘转,空竹嗡响,长号鸣空…… 草坪上训狗追跃腾扑,树林中调鸟音嗓高亮。山石后鹩哥学语,句句逼真;松竹前芦笙吹响,曲曲动听。京胡响处定有皮黄,生旦净末竞相亮嗓,梆竹打节定是落子,莲花蹦蹦苍凉悲惋……

}9 \% [' K7 P" [. a

    也许是儿童游乐场童真的嬉笑,是交际舞伴和谐的舞步;也许是习武养嗓人勤奋的苦练,踢毽抛球人矫健的身姿;也许是晚辈推着轮椅上老人的笑容,是情侣泛舟薄雾湖面的身影…… 这景吸引我一次次融入在陶然亭晨起的人流,这情感动我一回回流下令人血涨的热泪。

) z2 J* M! e! m r* ~2 b8 \

    在陶然亭公园,我喜欢看遛鸟,逗鹩哥,听画眉,赏鹦鹉。我喜欢品一品评剧金派传人的《思夫》的委婉幽怨,赏一赏京剧铡美案反串“孟小冬”的高亢威猛的花脸,走一走铿锵有力刚柔相济的“探戈”,舞一舞黄土高原粗旷的秧歌。我喜欢徜徉在林荫曲径旁聆听画眉和鸣;我喜欢静坐在叠石溪流前图释小提琴奏出的《梁祝》;我喜欢静静地走进林中深处一睹八卦掌练家的摆扣走步,我喜欢挤进大众合唱的人群,十分投入地,激情豪迈地,扯着脖子,不着调,不记词地吼上一嗓子,这一吼,吼得我洋洋得意,浑身通泰,精神抖擞,老泪盈眶……

8 Y( u" o' i( \9 ]

    我爱“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我爱陶然亭!我爱陶然亭人!

6 n9 Z6 k) y% ~, j

 

! c a4 G" C% C5 W0 ?* {" d

(补:秋风陶然,暖阳增怡。尽兴之余,丧鸦呱晦,腐蝇呕污,笑鄙离去,另辟静地。出南横街,见“菩提缘”,古屋清幽,食香生饥。择隅檐下,沐日面院:秋阳暖暖,秋风爽爽,修竹亭亭,傲菊黄黄,,梵音声声,佛香缭缭,禅门开开,喝茶来来。禅食美味:禅衣腐皮,喜舍菜卷,普提上签,一指禅…呵呵,善哉!美哉!)

0 D" e. y6 z: r/ Y' `

(091004)

/ |$ \! T0 \) s! l

(10月4日陶然亭归来,借兴涂文一乐,无意推敲,更无斟酌,一气写来。砖出玉见,今作小改,复刊此版。因我资浅,原处难进,重登鉴谅。7日)

% T8 `: K8 V; B

 

发表于 2009-10-8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陶然亭的朋友!
发表于 2010-11-29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然”雅士。
发表于 2010-11-29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谢如此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11:02 , Processed in 1.14751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