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摘引几段文献,熟悉一下当地的情况。 * n) F- f5 S0 ^6 z r* f. H3 Y
( C& M* s4 F+ O% Y5 P* e
保平堡就是有一座堡门、城外有很多墩台烽燧的。 3 Q8 Y' t5 r; {7 k, H
平远堡就是第三天去的那个只留下一座“马面”的小村。 1 {2 |) A' s9 C% ~* O9 _% d3 J
: `* x! k) @$ Z2 x/ p6 H( y
6 J0 P: ~1 }: _+ W县志·关隘志 ( a. Y% m# \$ Z/ H1 R4 s9 d
6 y- j: O0 v0 R) I; P. g
. G+ \5 L& l: A. y: z. J1 j& |
+ u' _9 L5 t/ V
新平堡,在县东北六十里。明嘉靖二十五年置,隆庆六年增修。堡城砖甃(音zhou,四声),周三里有奇,今新平路参将驻之。 0 v" Y, ]' L7 e
《方舆纪要》 新平堡分边十八里,内水泉儿沟榆林县川为极冲。边外小石城为榆林旧县,俱属部驻牧。堡建于山后,东接宣镇西洋河,南接瓦窑沟、天城卫(天镇县的古名),归款后设市口于此,亦要地也。边防考大同东路,旧边自镇宁堡缩而南,与宣镇李信屯相联。不惟边垣遇远,且皆架堆。及嘉靖二十五年展拓而北,与宣镇西洋河相接,境土隘辟,分驻新平路参将,辖堡四,分边四十六里零。本路孤悬口外,备御最切,边外有榆林旧县,距新平山数十里,遗址犹存。
6 x, ~* |# {8 [! N- L《旧志》 堡东至洋河堡界碑二十里,西至边墙二里,北至边墙五里;西南至瓦窑口堡、石塘沟汛铺二十里,东南为平远堡,又东南为平定堡,西南为保平堡,又西南为桦门堡。在长城之外、重城之内,所谓城外五堡也,(明徐渭新平诗:“旗卷黄云暗,弓弯白日斜。健儿鸣羯鼓,稚子奏清笳。野味楡生肉,盘餮蕨吐芽。尊前歌出塞,豪兴满龙沙。”)
" |$ x% k _6 [$ O ) q. h2 O( t, r3 W; r, Q
马市口 ,在新平堡西北,至县六十三里,今新平营千总驻守。 1 d8 _$ t d6 Q" \
案《明史·鞑靼传》 嘉靖九年仇鸾用事,议开马市以中敌,兵部郎中杨继盛争之不得。明年春以侍郎史道莅其事,开市大同,此其始也。《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平远堡、新平堡,系一处大市,乃黄酋子松木段奈何哈木阿摺等台吉部落。每年一市,有赏宴,则在万历后黄台吉受封通贡市后矣。” 7 K6 g* @* X: k% U5 L/ |
# Z* F2 ~* S% F
平远堡,在新平东南四里。《方舆纪要》,嘉靖二十五年筑,隆庆六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分边十二里零。内大红花林极冲,边外红花林,回回墓,头二道河、白海子,俱属部驻牧。嘉靖中寇由此入犯宣府、柴沟诸处,盖东路要地也。《旧志》明设操守一员,今裁。
8 I- E4 C2 b q4 X 8 x8 D' A+ n: V
保平堡,在新平西南三里。《方舆纪要》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分边七里零。内平虎城极冲,外腰火儿诸处,即属部驻牧。堡建在山后,嘉靖三十七年寇由此入犯。亦备御要地。《旧志》明分驻守备一员,今裁。 . w0 B! z2 }. A0 u+ b7 I3 N7 P
5 K& k9 {" b9 x: n1 u. M$ w% [& i. t1 ?" x9 L0 M b4 _
% Q( V# Q. W6 ~% r! R; v9 J
- {3 T! P* M T( i: G1 Z2 o宣威楼就是文献里提到的“赏宴”地点。 / P7 ~4 u3 k$ Y
0 G% R6 B6 i6 T' R- L+ \
文中提到的“杨继盛”即杨椒山,故居在宣武门校场口,今故居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