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浏览咱们的网站时,无意间发现了去年几位网友拍摄的先农坛非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帖子。不经意间又使想起了在育才学校六年的中学生活。今天就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育才,也顺便在这一抒我对母校的思念吧。 家住在宣武区的朋友相信都听说过育才学校,因为它是这个教育贫困区里仅有的几所中学之一。学校位于先农坛内坛,宣武区南纬路,附近只有15路能够到达。现在残存的内坛墙几乎就是学校的围墙。育才学校始创于1937年的延安保小,解放后迁入北京,1952年正式迁入现在的位置。现在回想起来,育才学校真的可以说在北京独一无二。说道育才学校的特点可以用“大,全,绿”这几个字来概括。所谓大,就是这学校的面积。育才学校的本部的面积就有近100亩(合1500公亩)。这个数字在城四区里绝对数一数二的。2003年的时候合并了原来的88中后,面积就更大了(其实88中原来就是育才学校的一部分,后在文革后期分离)。不过听学校里的老教师讲早年育才学校的地面还要比现在大,除了包含过去古建筑博物馆的外,还占有先农坛西侧的燕山汽车配件厂和试车场。从学校的正门(我们俗称为“一道门”),也就是先农坛内坛的北门进入后,沿着笔直的甬道还要再通过“二道门”和“三道门”才能到达中学的教学楼。这之间有近一站地的距离,所以每次上学总要打出五六分钟的富余。 所谓“全”就是这所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是一应俱全。进了二道门左手边就是小学部,我95年刚上初一的时候小学的新楼刚刚建好,但旧楼的半边残墙还没被拆除,我04年会学校时也依旧是这样。育才的中学部原来也都是平房,95年的时候新楼也刚建好,为了配合先农坛的风貌,一律建为仿古式建筑。由于东坛墙外就是先农坛体育场了,有时候从教学楼望去,还能看见国安队训练的情景。(顺便提一下,每年全校都要举办一届“育才杯”足球赛,每个班都参加,我高一的那一届是我所在的1班夺魁,还是金志扬教练到育才来颁的这个奖) 幼儿园在中学部的西侧,不过02年学校翻盖新操场时被拆除了,幼儿园也就停办了。 虽说育才学校和先前的159中一样都是坐落在古建的学校,但是育才有着突出的一点不同就是它的“绿”,这里指的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树木:记得甬道两侧是高大挺拔的加拿大杨,阶梯教室北侧是一片小松树林,教学楼四周种满了日本友好学校赠送的樱花树。但是各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原来大操场(现在是棒球训练场)周围挺拔苍劲的古柏了。看到这些古树,你仿佛置身于天坛公园里一样,粗壮的树干有的要三个人才能合抱。记得初中时和同学们在操场踢累了球,就三四个一起爬到树干上,好不凉快。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最美好得六年啊! 我在育才的六年(1995-2001),也是育才变化最大的六年。这期间,通过跟古建单位协商,正式把所有古建部分从育才划分出去。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国旗杆是树立在先农坛上的(我记得是这个),体育课中的太极拳也是老师在大殿(即现在古建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殿,我始终不知道叫什么)前带领我们打的。现在这些都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在我毕业后不久,学校的建设也是一年变一个样,现在破旧的平房全都消失了,新的音美楼、篮球馆、食堂、留学生宿舍、400米塑胶炮跑道的操场、彩色沥青的篮球场几乎让我认不出原来的育才了。此外对过去的文物,学校也加强了保护,维修了坛墙并树立了讲解牌。这在过去是根本想不到的。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我对学校占用古建的想法。尽管育才是我的母校,尽管它的建筑都在刻意与古建博物馆相配合,但是我还是希望她能从先农坛腾退出去。因为先农坛作为文物也好,公园也罢,应该是全体北京人的,应该供更多的人去欣赏。(本来这里自1928年以来就是城南公园嘛)。当然应当指出的是现在占据先农坛内坛的单位不止一家,特别是先农坛北里小区,是作为北京市首批公布的“城中村”之一,04年的时候王岐山还来亲自视察过这里。其实94年的时候市文物局考虑过把育才整体搬迁到方庄,但是因为宣武区教委的竭力反对没有成行。当然历史发展都会需要一个过程的,随着各项条件逐渐成熟,相信将来会有一天先农坛会重现当年城南公园的盛景。不管那一天是多么的遥远。 这是一幅育才学校的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了解它的布局。灰色的外框就是先农坛的内坛墙。其中的第三教学楼就是刚刚合并不久的88中学。
先农坛内坛的北门,育才学校的正门,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道门”。我上初中时三个门洞只有中间的开放,两侧则被民房占用。2000年的时候清除了这些建筑,还原了坛门的原貌。先农坛全盛时期有1700多亩的面积,与天坛(4500亩)一样,坛墙也是北边呈弧线。其外坛的北到现在的新京报社和友谊医院一代,西坛墙在今天的太平路一线,均已拆毁。外坛的东坛墙与南坛墙还保留至今。内坛的四座坛门和坛墙至今基本保存完整。
古建博物馆,进入坛门不远便是,票价10元,鲜有人光顾。 笔直的甬道。
“二道门”,04年育才学校被北京市宣布为第二批高中示范校,其实就是重点中学换个名称而已。
小学部的大门,古香古色的。我的许多同学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全被育才“承包了”。
中学部教学楼。前面的铜像是育才的首任校长,徐特立。他也是毛泽东的老师。
中学部教学楼前面的篮球场。
初中楼与高中楼之间的连接体,也是古建风格。
新操场,这里就是原来幼儿园的所在地。可以看见先农坛内坛的南门,这里原是封闭堵死的。现在终于打通了,原来家住在南二环外的学生终于不用再跑冤枉路了上学了。
操场对面的阶梯教室和篮球馆。 9 s0 j7 F" r. ^% V' w* X.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1:36: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