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00|回复: 29

什么可以打包——我的拆迁记录节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28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Q9 P0 F7 e1 s6 d& ^1 @" r

    《飘》里奥哈拉对思嘉说“土地是你唯一值得用生命去捍卫的。”

' u( K5 `* V8 z F& }

    我没有办法捍卫我老宅子座下的这一丁点土地,因而我总感觉悲哀。

, D" D8 w' e9 r# e, ]9 }

    大庆临近,拆迁办放缓了工作节奏怕激起事端。被拆迁居民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拼命往这件事儿上靠,谁为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都不过分,砂锅砸蒜的买卖,来一杵子是一杵子,那些封官许愿发财致富的诺言,谁心里都清楚是一张画饼,永不可能吃到嘴里。

* V% F: w R R& D* k

    中国的百姓如荒原上的野草自生自灭,但凡没牲畜叨扰,便认为应该念佛。几千年的惯性,尤其这几十年疯狂的折腾,倦了,疲了,麻木了。

2 F# m' L) |4 |* y; b

    街上到处都在谈论大庆,但凡是北京人,不被牵扯的少。这儿戒严,那儿限行,比闹运还邪乎。

' ~0 p6 O$ R: c/ z9 a

    我年岁小,大庆场面赶上不多。

3 _$ i- [' g4 d1 M- N0 V

    倘若非要追忆,就数十年前了,那天是在我姨家过的。天上的飞机正好从头顶飞过,我和两个表弟以及我俩儿子嬉闹成一处。我姨和我媳妇厨房里包饺子。姨夫在旗,没有节俭的习惯,印象里,电视、音响、寻呼机、手机,他总最先买来,然后一边享受高科技一边嘬着牙花子吸溜,眼瞅那些东西的价格体温似的往下落,直到凉心。我姨夫手巧,我还不知道滴灌技术的时候,人家阳台上的花草早已上了高架,提前享受到土法配制的营养液。春节前后,无土栽培的牡丹粉紫芳菲,就是有点纤瘦,仿佛饿垮了架的美人,无力的躲在阳台上喘气儿等着大限来临。我跟我姨夫要好,主要原因是他炒得一手好菜。十冬腊月,我可以毫无怨言的骑车穿大半个京城到宣武门菜市场去给他买一瓶虾籽。至于徒步四十分钟到岳各庄批发市场扛回两捆山东大葱,视执箸手冻得僵硬手指还不能完全分开于不顾,乐呵呵“欣赏”他的“炒笨葱”之类的事更多了。他待我为知音,我乐得辛苦腿而满足自己的肚子。

* z2 {: ^2 S& w! D; i1 k

    满族人晃着长刀拼着命的把明朝朱姓人往南轰,直到剩下一座台湾孤岛;民国人掂着炸弹和讲演稿纸把满族人挤到社会边缘,贝勒爷们靠炒勺和花草愉悦自己。可他们都不是最不幸的——比起那些割了一辈子命,最后一镰刀把气若游丝自己的命革去之老前辈们,真的还不算穷。

6 A: s- u: e* _# L! w

    我跟我的姨夫没谈论过政治,或者确切点儿说,他躲避政治。印象最深的就属“猫论”出来的时候,他给我煮面盯着面锅发呆,用筷子挑面锅里冒出的那些小泡,自言自语: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岂不是不计较过程只要结果?

6 ~* s2 h$ ?4 n6 i, O; K$ G8 @8 [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胃壁上,十几年了,每当酒后走在阳光里,看见那些下岗的北京人手提塑料袋捡翻垃圾桶找饮料瓶,恶毒的想法就会不由地孳生出来,倘若翻着翻着,翻出来一个弃婴,这些人会怎么办?

7 x7 g& i( c- X$ j

    民国之初,蔡元培还热血的时候,写字批评当时的北京人,看到烂纸趋之若鹜,对道旁饿得濒死的孩子如若不见,这么些年了,没甚大改观——也许更甚,不单是对生命,同时也对灵魂。

, f9 M3 r' O/ Y) O: |$ b% @

    我老早就认为周围的人有灵魂者不多,瞧着兴高采烈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他们花天酒地、他们尔虞我诈、他们狂赌烂嫖、他们假装浪漫…… ……实际上都是找借口让自己站下来等着——跑得太快,他们的灵魂远远落在后面。

7 @: F7 H( k- } x* b4 X

    伏尼契老太太说:无论我活着,或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我看不出一丝向上的轻松,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悲吟。牛虻,渺小的牛虻在政治扫帚一般的牛尾巴下有多大的生存机会呢?

5 y- m. v' _+ n: Y( }* c

    冥冥中我可以感觉到一架巨大的碾肉机轰隆隆转动着,很多人忙忙碌碌,把男女老少不停地塞进机器里碾成血水和肉酱,另一些人搬运这些黏腥的混合物到某处埋起来,上面种上一棵马什么什么主义名字的树。机器的摇手汗流浃背亢奋地干着,原料短缺时候,保不齐把周围同伴也投到滚筒里去,然后会有新的摇手补充上来,如此往复。对这种高效率乌托邦式的生产方式看清楚的人越来越多,摇手不再卖力气开始怠工,导师脱了道士的大氅亲自上阵,直到自己再也摇不动,躺倒水晶棺材里感受水分慢慢散失,空剩下一张人皮供不明真相者转圈儿走着看——猴儿山不是也这样?

5 s ] @3 M: p1 Z6 G8 n. i

    见马克思,他们真应该见见马克思,聚拢在那个靠着一个叫燕妮的女人吃一辈子软饭,闲下来也关心人类,与女仆给未来造小孩儿的洋神父周围。

. o5 F0 H8 ?6 Y

    我的想象力有限,真的想不出马恩列斯毛邓江这些货聚在一起会有何情况发生,可以肯定,用不了多少时候,天堂里的上帝,冥府中的阎王都会带着服务人员跑人间来躲清静,他们的家乡,翻天覆地分田分地真忙,搞起了割命,成分不好,你让他们怎么办?

% y0 E1 G) _! ^/ e& o

    电影中是个正面人物说到死的时候,都以见马克思替代,即便认了个洋爷爷,也不能不要祖宗啊,这倒好,奋斗了几十年,真有一部分子女去见了马克思,一见,还都不愿意回来了。

. h2 P$ j7 n' Z) S; D" M- r

    这几天一顿穷忙乎,租了两套房子,一个三居一个两居,门对门,塔楼,十六层。我媳妇再也不用忍受蚊子暗恋死命追着叮咬之苦,十六层,人爬上去都喘,何况蚊子!看来这个冬天我要在这里窝冬了,希望北京的雪下大点,埋了一层的门最好。

$ s! P" t8 T1 T4 Q

    跟我出生入死始终不曾离弃的书们被我装了箱,装烟的箱子,免一点三十箱,一边呼哧带喘说着笑话跟我那帮子哥们,一边咒骂自己,贪得无厌积存下来如此庞大的一堆,有几本儿又认真读过!每一本书都是一张卡,而我,就是POS终端,过境一刷,真正能在我生命中划下多少痕迹别人可以知道,而我自己完全蒙在鼓里,刷狠了,留下划痕,再也不好使。

! E0 o8 b3 a* `' `) h

    家具已经运过去大多半,各个屋里逐渐空荡,床都拆了,剩下垫子。我儿子们没睡过光杆儿垫子,每夜睡前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我比他们幸运,我睡过地震棚,而他们没我福气好。

7 `4 w; j( h+ A5 b- h! ~8 h. e3 j

    我老妈收拾东西速度很慢,每一件衣服,每一本书都要亲自过手,我吃惊她还保存着我小学时候用过的文具盒。铁的,上面一大一小两朵葵花,戴红领巾敬礼的少女,漆皮上刻着我的名字,刻痕生了锈。

0 h7 y" n. B7 K0 R+ Y- m# C1 `. P

    我不能催我妈,每一件东西上都有她生活的痕迹,仔细捡拾,我愿意把她想带走的东西一件不落的运到我们的新家。

^9 t+ F- S/ d2 g

    搬我那些书,想起一个幽默的题目《庄严(装严)的箱子》,写什么还不知道,我想等大雪封了一楼的门,我坐在十六楼温暖的房子里,我的狗伸长脖子趴我脚面上的时候再慢慢想。

+ E) a4 P! j# g2 U& H

    我家四周除了前面一家都已拆平,气锤突突响着搞得我有些烦躁。站在露台上四望,一眼可以看得见三环路,视野里三三两两的树,红砖、灰砖碎屑铺就的大背景。

! A& [4 i" y: L2 S+ i- U

    我承认,单就景象来说,有一种介于凄凉和破败之间的美。

( g/ j- l, K$ ~0 o F6 N: U. P- Q

    前头一家人因为财产分赃不公正闹官司,法院把房子给封了。这家人很有意思,婆婆、儿媳妇、小孙女一起过,公公靠着另外一个女人不回家,儿子傍着一个有小孩儿的四川女人。风言说公公因为看不上儿媳妇,嫖娼居然带着儿子,亲自推荐小姐,父子一同上阵,不知道真假。

& Q0 G! \) D5 m# P

    其实那孩子小时候挺好的,老跟我弟弟一起玩儿,后来偷王府井商场仓库犯了案,笆篱子学习了几年,出来开始打架,脖子上套很粗一根链子,胳膊上纹青。

( O! @% g8 q3 E6 M/ b* e

    家里空了,我的金妮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习惯了,楼上楼下撒欢儿。我写这些字的时候,老叼我裤脚咬我的脚趾头,踅摸了一个新乒乓球扔给她,她叼着跑到三楼转角,放下来,看乒乓球顺着楼梯下跳到一楼门口,然后叼上来再重复。玩儿就玩儿吧,搬家以后,空间小了,再找这样一种玩法都不容易。

9 {$ a B; O% v; b* a4 C5 z) V

    不知是好是坏,好几年前送人的鸽子飞回来一对儿,怎么赶也不走,把喂鸡的玉米豆撒一把在露台上,看鸽子咕咕叫着吃食,不时有麻雀和山喜鹊落在房檐旁的高树上羡慕地下瞅,想起了好多年以前的生活,有点嘘唏。我妈说:回来就回来吧,我瞅新楼的阳台挺大,放阳台上养着,啥时候愿意走再走。

. [8 z; U4 p: {* C2 m3 {0 r8 E& S3 P3 _) \

    昨日干完活儿,跟一帮子哥们坐离家不远的小饭馆里喝酒,这趟街拆光了一半儿,有些不稳,另一半的人们照常做着生意仿佛这一切与他们无关。被拆平的另一侧已经被立起来的瓦楞铁挡严,坐在敞门的饭馆里,隔着瓦楞铁,可以看见三环路迷蒙的灯光,要大庆了,丽泽桥上彩灯闪烁鲜花盛开,堆砌起这个华丽的盛世。

9 B2 M: S4 J% n1 m9 S

    我一个哥哥经历过拆迁,现住在大兴,一说起拆迁就很气愤,往回走的路上,用脚踹开遮挡铁皮到后面小解,那些结成小队身着迷彩服手里拎着橡胶棍的保安擦着我们身边走过,两个戴红箍儿的头领侧着脖子看,我那个哥哥从瓦楞铁后头探出脑袋说:看TM什么看,撒尿没见过呀?戴箍儿翻了翻白眼儿没言语。

! \9 n$ ?+ h0 Z

    那两个是当地人,其中一个我有点面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此刻,看着上面各位都亮着头像在线呢,不知为何,心里挺高兴。
发表于 2009-9-28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事叫鹰飞赶上了,需要帮忙说一声,不管是凑数吓唬敌人狗腿子,还是搬家用苦力。
发表于 2009-9-28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x5 p8 R1 m- ^. x

原来土地和房产都是归个人所有,永生永世的私产,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土地和房子变成“公有制”的?

; m( Z# `- x- [8 J

 

$ v) z2 x) x0 \" T$ h3 O" R/ T; ~

麻烦大家帮忙给查查,谢谢!

0 _" V5 F. `- N( U' `

 

) Z2 Y p* E6 Z* o3 H/ X6 Y# f

 

, a6 j7 K, w# M7 }8 I$ s5 ^

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历史上多次有政权想搞土地公有制,比如新莽搞的王田制。洪天王的天朝田亩制度,圣库制度。

发表于 2009-9-28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土地和房产都是归个人所有,永生永世的私产,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土地和房子变成“公有制”的?

# g+ A% F9 p {" _8 C1 D+ I% d2 |8 b

 

# ^+ X& P1 A+ S

麻烦大家帮忙给查查,谢谢!

发表于 2009-9-28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打包儿的都打上了:)

% C- c% X4 J1 G' T" f* q0 s; o% s7 T' H

 

3 W0 u" c7 k P$ A; E+ {* e! s

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妈妈见那过去的故事》我倒还记得!

' b v" M, D0 t: r5 b( H$ W

还记得有个歌手唱过几星红旗比谁的名字更重要,结果没几天,晏驾了!!

发表于 2009-9-28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时候就很感谢我的祖宗,怹老几位吃喝嫖赌一辈子什么也没留下。倒给后代留下个无产阶级名头,要不然当初为经租房如今为拆迁得多闹心。

3 J, b* s7 Q) ?; m0 o! j8 M8 c

以前有个歌《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挺好听的。妈说了: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编歌的人恐怕没想到吧,没过几年。妈妈还是过去内路子。该没有的还是没有,该干嘛还干嘛!茶馆伙计李仨儿的话忒实在了:抓走更好,到哪也卖苦力!

发表于 2009-9-28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踅摸了一个新乒乓球扔给她,她叼着跑到三楼转角,放下来,看乒乓球顺着楼梯下跳到一楼门口,然后叼上来再重复。玩儿就玩儿吧,搬家以后,空间小了,再找这样一种玩法都不容易。-------真牛!真会玩!
发表于 2009-9-30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9-28 16:45:00的发言:
3 m1 _1 d# {/ p8 Z" k. ]

我有时候就很感谢我的祖宗,怹老几位吃喝嫖赌一辈子什么也没留下。倒给后代留下个无产阶级名头,要不然当初为经租房如今为拆迁得多闹心。

$ Q( G- L4 f! Z) N; j$ k

以前有个歌《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挺好听的。妈说了: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编歌的人恐怕没想到吧,没过几年。妈妈还是过去内路子。该没有的还是没有,该干嘛还干嘛!茶馆伙计李仨儿的话忒实在了:抓走更好,到哪也卖苦力!

( Z/ |6 R' S; z z4 T

 

) x ?' u7 F& ]

 

* D( H5 R9 [7 {8 q: f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经典老歌      管桦词  瞿希贤曲

- v) ]0 Q- A' b

 

9 e) ]" Z! `- ^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6 N0 l/ w; f8 T$ S2 U& N: b2 y# c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9 n# g/ }* v4 M/ w8 w% }4 n6 ]' ]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 v. V; f& E$ k, g% d' ^; i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7 ~; J! W' f' C7 e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9 Z) W6 O8 S8 U% X5 `0 k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4 p& K# w+ Z' m$ e9 ^) P: Z* k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

7 y, f j- h e+ o

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

% w1 V) K! E. c) z. C! U1 y

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

# R i& |' R3 _9 G( L

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 g# C3 B; R7 N% Z$ Q# S3 _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

/ ^' a+ P4 r T& o8 b) I) g' W8 r

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

" q% y+ \' [ K* F" l4 l; @& V

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

- S+ d/ ?# u+ _

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 B8 g) {3 _! u4 Y# k) r

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

. J' q) d" @& T! }2 V8 A

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 [* M. D% R5 X4 V4 |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1 c8 G. i, y( G$ ~# `6 W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 T7 E, N% R. G1 x: }# g/ T. h1 `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4 j1 g: \ [% Q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x" O/ y; k% X1 }0 L! }* ?* w- v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 p {3 Y' K7 a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O5 g* Y5 e* P4 B; M

 

* E& L1 Y" r7 h y3 }- G3 v

 

3 C4 S, ~1 J/ j

 

' E z- e t4 K# [7 g9 |

到了五八年大跃进时,全国农村都组建了人民公社,实现了集体化。这回妈妈"好了",又没有了自己的土地!(妈妈  去了对自己的土地 有权,从58年起这个权力归集体了!)

- ]5 D( `1 c [3 V


发表于 2009-9-29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彼得森在2009-9-29 18:23:00的发言:
4 m, b; O1 @% g1 Q. Y/ E8 `$ F

 

! Z+ G" a- [6 O% u* I2 a3 j0 h

2009.9.14 CCTV 4国际卫星对西欧电视广播中,播出了"中国文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农民歌手---马广福坐客的"十月记忆"-"农民之歌"专题.在这个专题里,CCTV的解说讲到:......1950年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分到土地后的农民因为一盘散沙......后来就走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了......

: Z$ f3 s. X0 A$ N/ I: k

 

% h0 I3 a. {+ K. O* R

看完这个节目,我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自己土地的农民,在自己土地上耕作,会效益低、一盘散沙?正常思维应该是:分到土地后的农民耕作的效益一定比包产到户要高吧?!带着这一疑问,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 O2 i( o+ L& t5 s

 

! f9 x& G0 p$ }/ t

 

, {4 e% B5 o- v. {! V6 G

1.CP的土地革命

- a+ z8 ^) W0 m' M. [

1947年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详细地研究了中国土地制度的状况,总结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见中国土地改革)发布以后土地改革的经验,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 J1 _4 {0 {7 ^! w. z


   2.土地改革

5 s4 m1 u& L+ H/ }8 l9 t. E# i

1950年,为了应对朝鲜战争,提升民众对共和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获得建设资金和兑现土地革命的承诺,中国政府进行了遍及全国的土地改革。通过发动贫苦农民斗争和暴力镇压等方法,从经济甚至肉体上消灭了中国农村的地主和富农,实现了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农民们领到了新的地契,很多贫苦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政府的声望空前高涨,农民们欢欣鼓舞,热情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政府也从地主富农那里没收了大量财富用于建设资金。

' g, O4 `! s, q9 u2 G

 

& J# h+ t3 K* I: g$ L

3.农民虽然有土地,但没有土地收益

7 S. {. L2 q9 q

从1951年开始,国营粮食企业逐渐取代了私营粮食企业在中国粮食市场的主导地位,到了53年,中国粮食市场基本全部都是国营粮食企业了。政府也同时拥有了对粮食的定价权,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降低城市工人工资以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用于大规模建设,国营粮食企业依靠其垄断地位,把粮食价格降低到不到51年价格的1/3。因为谷贱伤农,农民自然不愿意把粮食售卖给国营粮食企业,宁可自己留着或者进行黑市交易。为了解决粮食收购问题,政府在五三年开始实行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统购统销制度。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只能按照国家征购价格卖给国家,不能自行售卖。由此出现了,农民虽然有土地,但没有土地收益的怪现象。

0 \, m( [) j- ]8 u

 

5 w+ |( ]& y2 Q& L

4.(待续)

( m8 d1 k p, Y7 v! P7 f& k

 

3 F/ b* R0 Y# n" g8 I/ n2 ` M

因为我父亲的朋友,很多都是经租房问题,有的是独门独院被没收,发还的时候只有一半,院子被无情的分成两半,拦腰盖了一排房子,另辟院门。这些人很苦,房子收不回来,上访人家不理你,起诉吧法院又不受理。

1 g" E7 `: q' R

 

2 _2 X! p6 q- M! A; x9 e" j3 N

因此,我查了很多法律条文,就是找不到土地突然被公有的依据,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共产了。

& i+ X- [% G. o& T, y

 

; F$ |, X- D/ o, \# h; m F8 y

维权路漫漫啊!政府跟你耗时间,可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两鬓斑白,等这些人驾鹤西归,自然就没有人给政府“找麻烦”了。

4 ~$ q2 o% t+ b/ l& z5 t

 

% B3 `/ @1 k$ m+ [! d( v& R

 

发表于 2009-9-2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接第12楼)

; t5 M) r' Q8 d5 g$ u' o& e7 g7 }5 O6 l

 

' H& s% n; x, A+ @# i$ D, a( ^

4.50年代中期---农村开始了集体合作化

0 X' i6 s5 V2 z6 } a4 h! s8 p

 

& M/ a) k% Z2 @1 Q1 g( |4 w

从古到今,中国的农业就是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所以,从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户那里收购粮食,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无法更加有效发挥ZF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组织农民出河工修水利。再加上领  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大规模集   体化生产,个体的小农经济和他们的理念格格不入。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村就开始了集体合作化进程,到了五八年大跃进时,全国农村都组建了人民公社,实现了集体化。官方又向农民们宣传超英赶美,共产主义已经在中国实现,组织公社食堂,禁止农民自己开伙,然后大炼钢铁。 从此,中国农民不仅失  去了对收获的农产品的定价权、支配权甚至失  去了对自己的土地  有 权,在整个中国农村,ZF的权力机构的分支,也第一次渗   透到了县以下的单位达到了乡村,ZF干部数量增加上不知多少倍。

- V& {, D- X+ S6 A) F0 ?

 

# B0 d; m1 {' |, |* \+ b$ r

由于公社食堂造成的粮食浪费,大炼钢铁导致的耽误农时,尤其是那些干部响应超英赶美的号召争着放卫星,虚报粮食产量,再加上ZF的反瞒产政策,导致国家超额征购农村粮食,很多地方连农民的口粮和来年的种子都被征走了,这在公社化以前的个体小农劳动时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一切政治举措再加上国家连续向国外出口大量粮食换取黄金和外汇,导致了延续三年的严重 饥 荒,城市居民的定量供应都不能保证,造成大量营养不良和浮肿病例。而被人民公社和户口制度束缚在农村的饥饿农民,连外出逃荒要饭都不可能,只能呆在家里等死,三年饥 荒导致了几千万人因为和平年代的人 祸饿 死,可谓共和国农村最大的悲剧!

7 E( T! t. p! i) S

 

% [; G4 j1 O [& ?2 g$ L" {

 

$ N/ Y& s1 X1 v+ I- A+ S8 X

5.(待续)

- _0 A$ S' K: e4 V


发表于 2009-9-29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9-29 18:28:00的发言:
7 n0 ~! k* D5 S( _9 W

土地问题,2元土地制度,国朝的土地制度历史,这些话题当初我在另一个论坛,弄过长篇大论,为此多次被封ID。最后还接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电话。

- @- p0 X7 E j5 s

     这段历史很有趣,而且想看真实情况得自己搜集资料去。

+ } C- f% h4 T; K5 L7 o

 

4 [' D* L3 I# B% H4 B6 E, U5 c5 j

 

8 O; W q# X, j6 i, @/ J

土地问题,关键要看法律依据,可是从49年以后所修的宪法里,我没有找到土地收归共有这些法律条款。

5 \; I/ o. L6 ~( p0 u( O) i

 

- e+ d4 D. x1 X4 i( I

也就是说,土地,就这样黑不提白不提的就被公有了。

发表于 2009-9-29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草长鹰飞版主的指教!
  Y+ r& r, R* O0 v, S9 ]. _# h, u5 z7 b$ Z1 s# O' p- J
那我就试着"润色"一下后面的文字,如果经改写后的文章使版主和各位在阅读时感到"不便",我在这厢先"有礼"了!* W; E% {3 m  e
也希望版主在看完我下面的跟帖后,随时帮忙"把握"一二,以便我去纠正!  握手!
发表于 2009-9-29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盘子兄:我着实没什么可担心的,这边不时兴瞎"折腾",不像天朝"欣欣向荣一天一个变化"!!!

* g' V, H4 h7 O% u3 H4 ]* b

 

: T3 w; ?$ u& W4 n3 w

因为我对内地眼下是个啥"方式"心里没底,"规矩界线"不太清楚,说深说浅没把握,一旦有个不周到的地方,唯恐让咱们老北京网"没面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彼得森在2009-9-29 22:56:00的发言:
谢谢草长鹰飞版主的指教! 那我就试着"润色"一下后面的文字,如果经改写后的文章使版主和各位在阅读时感到"不便",我在这厢先"有礼"了! 也希望版主在看完我下面的跟帖后,随时帮忙"把握"一二,以便我去纠正! 握手!
$ o+ u) N/ e/ }

您别客气,放心写您的!

2 x/ O9 |* @; A+ S( H

我跟在您后边儿,手里拿着橡皮和板擦儿呢,美人改张飞我在行!!

+ d% ~: i: } ~4 f

笑~~

发表于 2009-9-30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个资料吧。这是50年代出版的一本有关土改的宣传画册的首页。此书以图片和实物照片,图表等为佐证,介绍了土改前封建地主,帝国主义霸占良田沃土,残酷剥削压迫无地农民。然后记录了得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发展生产,支持解放战争的感人情景。另外也不忘了说一句,即使是过去的地主,也分得了一份土地,迫使其改造世界观,自食其力。书的扉页上如下图这么写着,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贫农,你也一样感谢党,感谢毛主席!你是那个时代的识文断字的普通人,你也会为自己迎来了美好的时代而无比憧憬!可以说CP最初的土地政策是非常赢得民众拥戴的。

( Y: X" v( c7 N$ U

 

/ D- |0 \$ y1 K$ d


7 i: q6 p0 h' B6 _0 q3 f8 \

 

: X3 r5 N) c+ U* ~% x G, V- T

大概因为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太大。建国前和建国最初期,在城市里,对当时已经存在的私营工商业也采取了扶持和鼓励的政策。比如给企业主提供贷款,举办工业展览促进贸易,政府向私营企业大规模采购物资,协助调解劳资纠纷,政府协助为企业扩大生产和推广产品提供便利。很多企业主在当时都觉得战争结束了,新政权诞生了,是大显身手,发展事业的好时候了。当时的宣传口号十分美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在这种氛围下,有一些跑了的资本家甚至还回来了。我手头有本1949年某企业印刷的,参加中山公园第一次工业展览的宣传册。可以看到当时政策对企业主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开始积极发展生产和扩大投资。

发表于 2009-9-30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经典的儿童歌曲的歌词是管桦创作,歌曲1958年发表在儿童音乐创刊号上,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当时管桦是中央乐团创作组的负责人,瞿希贤是他的下属。瞿是奉命为词谱曲,在当时许多时代特色分明的歌曲的谱写中,她只认为这是一首抒情儿童歌曲,但管是负责人,诗人、作家,又是领导,瞿希贤不得违命,她捧着歌词反复研读,寻找灵感———或许正是因为颇费工夫,才有了后来的成功。瞿希贤这样说:“真想不到,一次奉命创作,居然会感动那么多人的心灵。”。

& L! ]4 @6 z5 Q" @3 A

      这首歌的首次录唱是中央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我也在其中,年纪还很小。领唱是吉庆莲同学,当时她已上中学。为了使我们能唱出感情,赖广益指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来终成为每次演出的保留节目。

/ I& E/ T" c4 H

      找了很多版本,都是“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我记忆中当时唱是“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找不到原版了。

) }* Y( ^3 A, L2 H* C! B4 L$ L* C1 a

      这首歌现在还在流传,黑鸭子组合唱的优美婉和,反反复复就是前四句,给人勾画了童年的美景。后面重要的主题,在轻飘飘的歌声中早已经没有了------。

4 t. L9 A: b) t0 z

      听着听着就想问,后面呢?后面?

$ W6 _4 v5 o: R

 

! k- ]3 W+ X/ k7 E) P1 s

      看到这首歌,想到这里,插一句:)

% m2 u0 Z: X- f4 Z8 q; v! l: {( g7 F

 

发表于 2009-9-30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一直想弄套1948年版毛选。可惜阴错阳差总是没入手。看过电子版,有些意思。
发表于 2009-9-30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9-30 8:30:00的发言:
7 }* @, A/ l& K5 ]- T. a

提供个资料吧。这是50年代出版的一本有关土改的宣传画册的首页。此书以图片和实物照片,图表等为佐证,介绍了土改前封建地主,帝国主义霸占良田沃土,残酷剥削压迫无地农民......

9 q) }3 Y% ]( n( _

盘子兄提供的这本50年代的资料很不错,不过这二天又有了新"情况".估计今后还有一类书将"走俏",既《毛选五卷》,因为大家都要学、都要用!所以有前瞻性的出版商应赶紧再版出书!也许这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续完吧,当个资料或者显微镜。

: x4 Q2 h U; M2 o/ N4 v* G; C

婉转点,用曲笔一样也可以表述清楚的。

& q/ n. ^; t V

 

" M3 |( F1 D* \

谢谢了,握手!!

发表于 2009-9-29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09-9-28 17:33:00的发言:
, j# k: P- A, G

原来土地和房产都是归个人所有,永生永世的私产,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土地和房子变成“公有制”的?

* n2 E0 b5 D. E2 e/ u

 

' P: @, J$ e; V

麻烦大家帮忙给查查,谢谢!

9 P, j, o6 M) h# Q2 l5 U

 

% ]" m5 j4 y6 l0 M& w* r

2009.9.14 CCTV 4国际卫星对西欧电视广播中,播出了"中国文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农民歌手---马广福坐客的"十月记忆"-"农民之歌"专题.在这个专题里,CCTV的解说讲到:......1950年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分到土地后的农民因为一盘散沙......后来就走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了......

) ]3 R5 S1 i/ e# n3 F, K

 

- V/ s2 s1 Q* H% @ M9 [. m, _

看完这个节目,我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自己土地的农民,在自己土地上耕作,会效益低、一盘散沙?正常思维应该是:分到土地后的农民耕作的效益一定比包产到户要高吧?!带着这一疑问,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 q B1 e: a% U9 d

 

- C+ l: v( P: O: `

 

?1 h% [+ L8 }

1.CP的土地革命

( j; o" z9 k1 p0 s6 J3 _0 D

1947年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详细地研究了中国土地制度的状况,总结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见中国土地改革)发布以后土地改革的经验,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 B# V. I4 b# |9 D


   2.土地改革

- E8 o% S; Q% P7 S; X! Y! H0 e

1950年,为了应对朝鲜战争,提升民众对共和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获得建设资金和兑现土地革命的承诺,中国政府进行了遍及全国的土地改革。通过发动贫苦农民斗争和暴力镇压等方法,从经济甚至肉体上消灭了中国农村的地主和富农,实现了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农民们领到了新的地契,很多贫苦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政府的声望空前高涨,农民们欢欣鼓舞,热情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政府也从地主富农那里没收了大量财富用于建设资金。

. }5 g+ G' I: @- ?% B8 A9 ^9 W1 C7 X

 

% y9 A+ |; S `

3.农民虽然有土地,但没有土地收益

4 P5 @% _( y6 c0 I

从1951年开始,国营粮食企业逐渐取代了私营粮食企业在中国粮食市场的主导地位,到了53年,中国粮食市场基本全部都是国营粮食企业了。政府也同时拥有了对粮食的定价权,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降低城市工人工资以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用于大规模建设,国营粮食企业依靠其垄断地位,把粮食价格降低到不到51年价格的1/3。因为谷贱伤农,农民自然不愿意把粮食售卖给国营粮食企业,宁可自己留着或者进行黑市交易。为了解决粮食收购问题,政府在五三年开始实行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统购统销制度。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只能按照国家征购价格卖给国家,不能自行售卖。由此出现了,农民虽然有土地,但没有土地收益的怪现象。

0 e3 X* W+ L3 _4 h" ~; C

 

2 w9 Y- T' |; F! E& g

4.(待续)

发表于 2009-9-29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问题,2元土地制度,国朝的土地制度历史,这些话题当初我在另一个论坛,弄过长篇大论,为此多次被封ID。最后还接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电话。

" U: o, m/ \7 _; C% `

     这段历史很有趣,而且想看真实情况得自己搜集资料去。

发表于 2009-9-29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9-29 18:28:00的发言:
土地问题,2元土地制度,国朝的土地制度历史,这些话题当初我在另一个论坛,弄过长篇大论,为此多次被封ID。最后还接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电话。
# Q' D" z- O' S1 {- R9 ?

盘子兄您真的很"幸福",没请您"喝茶"? 那么我后面的话题就不续了!

发表于 2009-9-29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2年,我自己觉得不应搞当初那种锋芒毕露的长篇大论。毕竟咱们没坦克,说什么也不好使。不过真相应留给后人,我特别赞同历史学者沈志华教授的话:给受众一个真实的历史,至于受众怎么理解,那我管不着。

/ w7 X8 `% V. j% a

这些年有句网络流行语:“无图无真相。”告知真相,证据恐怕最重要。因此我就总觉得还是先收集材料吧。有货在手,稍加整理,就是真相。

发表于 2009-9-29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森您怕什么的呢?相关部门似乎也不打越洋电话。您该说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回复爱屋:比我的维尼伶俐,可没有我的维尼厚道。

2 {8 I: s) a9 Y0 w

2:回盘子兄:李三儿活着有点幽默,含着苦橄榄核儿说不出咸甜的味道,可谁又不是李三儿,逃得出李三儿的宿命呢?

" }5 h8 x% H! O0 v6 {

3:回复飞哥:无论是谁,赶上了这个世道,多少都得让他们撞一膀子,实际上我还算看得开。等我忙乎完了,纠集大伙儿喝酒。谢了啊!

3 T3 F' F& d7 n$ D2 s

4:回复路丁先生:谁讲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的好光景”不是我妈所期盼的,这个让做儿子的有些伤心。总会过去的,我想。

- O8 @0 u+ K0 [ q

 

发表于 2009-9-29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您写的文章,有透一口气儿的感觉,不是一次了。我心里感谢,您就不必回复了
发表于 2009-9-30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接第22楼)

# |. D1 u. j1 b5 g; k3 _1 v

 

* P. w; j" P n8 F

5. 1962年,农村实行三自一包政策
1962年,ZF认识到大跃进和放卫星的错误,采取刘少奇制定的农村三自一包政策,恢复农村和国民经济,主张在农村扩大自留地、发展集市贸易自由市场、主张工商企业自负盈亏,以及农业包产到户等政策。这个政策起到了恢复经济的显著作用,但是,这时的农民,拥有自主经营处分权的土地,似乎只剩下自留地了。

/ Y' _, F+ @( F# G

 

+ Q0 R3 A# a1 L

6.三自一包政策被废除
好景不长,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刘少奇被打倒,他的政策自然也被废除,农民回到人民公社劳动体制,好在不再吃食堂了。每天劳动记工分,一个整劳力一天10分,半劳力(老人孩子,童工???)7分。辛苦一天,收入普遍不到3毛钱,到了年底按照人头工分比例分配粮食,很多家里孩子多的家庭,到了年底还要欠生产队的钱和粮食。辛苦一年,除了勉强有口饭吃,一无所得还要背负债务。

2 A# q' Y6 X' X q3 n. M( X

 

) ]" a* f; y& E: t: \

7.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6年,文革终于结束了,三年后的1979年,安徽小岗村第一个分地,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终于又一次拥有了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和对农产品的处分权。这种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经营智慧,但是,从制度上说,农民和他们耕种的土地已经从50年前的所有权彻底变成了承包租赁权土地所有者农户变成了集体后面的国家!!!

3 r7 i2 t) V' @1 z


 

/ E" L7 D# N7 {. T* `+ _# {

 

. d ]& ?/ D$ J) a* P; V2 k8 i' |

(续完)

发表于 2009-9-30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将来我也弄套电子版的读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0:00 , Processed in 1.18938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