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1|回复: 0

回忆吉祥胡同小学的同学。(1961年毕业的)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21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退休了,不知道还能干点什么?怅惘之中,旧事常常溜到眼前,就想,不妨形诸文字,把旧事留住一二,也许有抛砖引玉之功。

. ^3 Y( e- O, d5 o

     东城的吉祥胡同小学,我在那儿呆了整整六年。1955年到1961年。现在想一想,不能说学校、老师不好,起码自己是在那儿认的字,算的数儿。但较真的说起来,这六年的教育,从文化课方面说来,不是很好。

* b2 U- B g0 c; m H

     这个题目有点大,以后慢慢唠。先说说处了六年的同学吧。

0 |2 I/ q+ Z& G0 A) V

     小学同学,自从1961年毕业,分手,一晃近50年,星散四方,没有联系。当年的绿鬓朱颜,今都已是衰草枯杨了吧?试着想一想,那些稚龆的音容笑貌,宛在目前。许多人的名字甚至外号都还明晰。想到趣处,不免失态,孙儿辈们失笑,“老夫聊发少年狂”,问:“老人家可还要‘牵苍擎黄’”?

2 c6 f* { B9 l! |

     外号叫“嘎咕”,颇为费解。谢立群同学,为什么被起了这样的一个号?“水浒传”,朱贵的绰号是“旱地忽律”,“忽律”是什么物件?还是“旱地”的。这个东西如果是动物,可能是两栖类?谢立群和朱贵一样,让我想不清楚。感觉上,“嘎咕”,还是点“嘎”的意思在。想起这个“嘎”小子就不免从心里往外的漾着笑。

9 Y3 m; C4 R r" x" I. Z) c

     朱贵是名人,有人研究他,给出了答案(答案下回分解,此处不叙)。谢立群还不是名人,没有人研究,所以,到现在,不知道“嘎咕”何意?

/ Z% s. ?9 \6 i% u8 q; Y$ h

     我们班还有“世界领导人”周树森。周同学仪容修伟,鼻梁上架一幅眼镜,不苟言笑。在一群猴蹦猴跳的孩子们中间的确挺另类。这个外号起的缘由甚明。别说,看着和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有一相。

2 p; \5 h: Q4 |& \( t

     可圈可点的外号还有,容下篇再往出敲。先把想得起来的小学同学名字敲出来。希冀能在网海中碰上老同学,一睹之下,开心可矣。

' O( Z. W& y7 @

     谢、周二人之外,向守安、朱佳音、蒋超、刘迎明、申音大、王颂和、梁慕周、李本寨、邹平、马家骥、刘玲玲、李培鑫、李建华、肖五合、……。向老同学问好!

3 a) h' v- ]! o* n3 n( `1 o) Z

     

; a6 Z5 u+ m. G% m% s) p

     前回说到朱贵的绰号是“旱地忽律”,“忽律”是什么?汪曾祺老在“呼雷豹”一文中,辗转相证,说明:“忽律”,即鳄鱼之谓也。完了昨天的悬案,还说老同学。

' F0 }; r9 E5 R. |4 G; P$ d

     建国六十年,庆祝气氛渐浓。

2 |/ O" Z( u" h. U; c) A

     50年前,建国十周年,学校接到任务,出一个诗朗诵,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演出。蒋超同学被选中。小家伙在班里为我们预演,神气得很:“祖国十岁我十岁……”

7 a6 S7 \' C) F

     蒋超那时就住在什锦花园东口,回族。深目钩鼻,明显的伊斯兰特征。很可爱的小男孩。也许是凭外形条件,被选中上人民大会堂的吧?

: N6 Y7 S- ~' I8 C# U7 J4 q4 r2 [

     我维持了几十年的游泳的爱好,还是蒋超同学给开的头。那是在快放暑假的时候,他说放假后去什刹海游泳,拿出一个硬硬的纸片给我看,上面有照片和印章。我才知道,这是游泳证。

, c2 Z2 o7 d5 I# u/ x% m1 ]

     在一个小孩子的眼里,这种有着鲜红印章的东西很庄严。对之肃然起敬,就很想也拥有一个,蒋超慨然允诺,先就陪我去照相。在隆福寺,挨着蟾宫电影院,西边,光陆照相馆。过了几天,照片取出,一个傻小子,憨憨地笑。有这样的笑,都是因为在摄影师的身边有可爱的蒋超同学。后来,这个笑容就粘到游泳证上,开启了我持续了几十年的游泳爱好。

/ ^4 \* _) I Z1 e8 u, f# ^

      这张照片我很喜欢。但是,得之在游泳,失之亦游泳。跟钱包一块儿,在游泳池被小偷摸去了。很郁闷啊。

1 X3 c/ f2 ` D8 C9 Q

      蒋超同学如果着到这几个字,还能忆起这个同学吗?

4 j0 s! D' w5 a* ^/ B: G

      对了,蟾宫现在叫长虹了,是吧?那个照相馆还在不在?仍叫光陆?

4 l- S0 l. u8 W& c) b! H6 W, B5 |

      我不在北京了,有些老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样了。但知道隆福寺不如过去热闹了。世事如人事,你方唱罢我登场……,老的东西终将逝去,被新的取代。淡然以待,可也。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00:23 , Processed in 1.1238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