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05|回复: 21

[分享]上海的墓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20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是虽然不大,历史不过100多年,却有从明到现代的10座名人墓,现在发上来,供大家欣赏.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 k- S) X% T% x- D/ T e

陈子龙墓

2 ?1 Z& [0 z! K1 p: y

  位于松江区余山镇广富林村。陈于龙(1608-1647),字人中,更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崇祯进士。曾参加复社与夏大彝在松江组织畿社。历任绍兴推官、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南明弘光元年(164年),见朝政腐败,辞官还乡。清兵南厂。他在松江起兵抗清,事败,又结义兵,事泄被捕,在解送南京途中,投水自尽。他擅长诗文,与钱收斋、吴梅村齐名,曾整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988年修竣陈子龙墓,墓地为花岗石平台,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原物。墓前有石柱方亭,名沅江亭。有陈子龙画像碑,刻有传略。墓门额为李一氓书

~: a# k- V; I: w: }! \2 z( p$ k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 A) n: c( w* L: l

  " a( c; B7 i( ?4 C3 Y

黄道婆墓

% h5 O3 A( F. S$ w& E: G* i! u

  

; Y; T, C# q# }9 E

位于华泾镇东湾村(乌泥泾镇旧址)13号、处于徐浦大桥外环线便道北侧的黄道婆墓,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内设两层台梯。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护圈,中为椭圆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一汉白玉墓碑,其正面镌刻有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魏文伯题写的“元黄道婆墓”的手迹,墓碑背面刻有墓志,墓碑前置有长条形石供桌和石凳。墓的四周植有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常绿树木,三面围以白色院墙,整个墓地显得简朴、庄重。

* E! A" ^2 G; {! Z8 D \- N3 \

  黄道婆[1],又名黄婆、黄四娘、巧姑。生于宋末元初,乌泥泾镇人。早年家境贫困,她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做了童养媳,后又流落在凉州(海南岛)。黄道婆在那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从黎族民间学会了植棉纺织的技能,晚年返回故乡后她积极从事棉织工业的生产,用在海南学到的技术,结合汉族民间的纺织方法,进一步改变纺织工具,将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传授当地妇女,使当地棉纺织品销路远广,促进了松江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到了明代松江一带即成为国内出产棉布的中心了。

% L. l# E# w4 \

  黄道婆中国古代杰出的女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府乌泥泾人(今徐汇区华泾镇人)。相传流落崖州(今海南省),向黎族人民学习整套棉纺织技术,并改进创新,于元贞年间回到故里,传授棉纺织技术,对中国的纺织技术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也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黄道婆墓始建于元代,几度沧桑。1957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修复,并立碑,碑正面题“元代纺织家黄道婆之墓”,反面墓志详述其一生事迹。1962年重修,立汉白玉石碑,近年又重修。墓地四周种植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树,并围以花窗滴瓦围墙。墓台以青砖铺地,中为椭圆形图上墓,墓前置供桌、石凳,右前为 1957年碑,中立1962年碑,庄严而肃穆。1984年再度重修,占地1 亩,为圆形石圈土墓,青砖地、三面围墙,墓前立魏文伯书“元黄道婆墓”汉白玉石碑,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 j2 H3 q: F( p, L/ p

唐一岑墓

( g. c! ^3 T8 _0 C: t

  唐一岑墓位于崇明县城桥镇东,鳌山路中段南,东门果林场西南处。

" g2 Z- J6 `9 Y

  占地面积2亩。

2 S5 ]$ M' E" e$ G/ \& I& I, H

  唐一岑,广西临桂县人。明嘉清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以举人荐任崇

" \: g# {3 L9 [+ R: H: N2 A0 `

  明县令,忠爱为政。时值县治新迁,土城刚筑就遭倭寇犯境,唐率军民奋

" J5 g# ~1 T+ g) Q

  起抵抗,击退来敌。次年5月,倭寇复至,千户高才私通敌人,引寇入城,

5 ^; }9 n; ?5 t8 X8 k3 O

  唐率众与敌巷战,不幸以身殉职。为表彰其功绩,明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

9 s0 a( |% a: s+ {

  光禄寺丞,筑墓建祠于平洋沙旧城西南隅。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大

1 F5 U( }" d/ ]

  学士樊鎏见烈士墓遭海水侵坍,尸骨暴露,出资以石棺盛殓,迁葬于吴家

8 ^3 e; F! Z( K9 U2 r# _6 z& y3 \

  沙蟠龙镇。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知县曹文焕在墓地植树建祠。

- R6 `1 P- k% u, o

  195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57年,被列为省二等古墓葬,

* Y( h1 W3 G: ]2 _6 r9 h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明县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

) x! z n: B( P0 n8 ]

  位。十年动乱中,墓地建筑及绿化环境悉数毁坏。1981年5月,被县政府

6 ]/ Y, f" g6 ?

  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县人民政府在城桥镇东门果林场西南征

* [" C( J' n/ l" K2 }% C0 X

  地两亩,1989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10万元,并负责新墓地的设计

* N# N3 e3 ^8 F

  和施工。工程从1989年11月20日动工。1990年3月23日竣工。新墓地前有

& n4 q, w# _0 O

  石牌坊,后有甬道、基石、风墙、墓穴和历代碑文,两旁植常青松柏。中

- D$ _7 w% ^# A* U- r2 a

  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崇明藉书画家施南池分别题写墓碑和牌坊匾文。

( \; e* r% F) E; V

  1990年1月17日,将烈士棺从大同乡迁葬于新墓地。同年4月12日举行竣工典礼。1992年6月1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重新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z% @9 l% Q2 W$ a" c4 m( t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3 i6 D0 \7 Q/ f6 C

夏完淳父子墓

) c" m* E! g- w

  夏允彝夏完淳是明末名士,著名文学家。夏氏父子墓座落在小昆山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陈毅同志于1961年亲笔题写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夏氏父子出生于华亭。夏允彝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福建长乐县知县,应召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因母殁回乡。清顺治二年(1575),清兵破南京,夏氏父子偕好友陈子龙毁家倡义,起兵抗清,成为明末抗清领导人物。后战斗失利,允彝在今华田泾支流居地松塘投水殉节。其子夏完淳自幼聪明,“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不幸失败被捕。完淳在公堂上慷慨陈词,痛骂明降将洪承畴。在刑时,他傲然挺立,拒不下跪。郭沫若曾写话剧《南冠草》,歌颂他的英雄气节。他留下了300多篇诗词,高风亮节,肝胆照人。传世作有《南冠草》、《玉樊堂》、《续幸存录》等,今合编为《夏完淳集》。夏完淳于1577年9月在南京就义后,由友人运至荡湾,葬于其父之侧。 1956年,夏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Z$ O! d! U- T/ ?' h( `4 G1 a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0 w! {1 U5 y& ?

徐光启墓

, r& ]4 \. N! F4 ]% |- d1 Y/ M- w6 D

徐光启墓

8 A a4 b" d; M) Q, I% V* {3 G( Z

   徐光启墓在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G4 p7 |: T3 b9 F% ^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徐家汇。

. C* @( i4 _5 x8 B

  徐光启一生治学严谨,为官廉正,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不愧为“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 e' ~$ f* B D* _ M, q

  徐光启墓在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墓前原碑坊已失,石人、石马、华表均在。江南天主教会在徐光启进教三百年,为纪念这位“保禄”阁老,重修其墓地,又于墓前另置大石十字架一座,座旁志刻立碑缘起,并附有拉丁文碑文。清末由于墓地年久失修,缩为18亩。民国22年(1933年)为纪念徐光启逝世三百年,又在十字架四周围以铁栏,其下筑人造石栏杆和水泥路。抗日战争期间墓地荒废,空地成菜畦。

3 _+ Z3 ^) K4 y1 t5 t" K. S

  新中国建立后,由上海市文化局对徐光启墓地拨款整修,重建十字架基台,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原有碑坊、华表文物又遭破坏。1978年,墓地辟为南丹公园。1981年,在园北部建成椭圆形大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镌刻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手书“明徐光启墓”。1983年,墓前小路拓建成150平方米花岗石坟台,新建徐光启半胸一品官服花岗石雕像。左右植有龙柏及常青树。墓东侧建有徐氏手迹碑廊,勒石《几何原本序》、《葩经嫡证序》等部分手迹。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所撰《徐光启传》及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墓西侧有石马一尊。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围绕,遍植树木。是年11月,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改名光启公园。

) ~: i" G% ]+ e6 S! y. E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M! C6 Z0 t0 c0 \

太平天国烈士墓

/ ]1 ]7 _. n% l d# v$ E


 

* F! \/ t9 X! M+ S, ^+ N

  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屯粮巷村。六百平方米的花岗石平台上,周围环以石栏,中央矗立着黑石墓碑,碑之两旁立石柱,上置盖顶(石制屋顶),颇似古代墓葬前的石阙。碑上刻"太平天国烈土墓",碑阴有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除了担负起反对封建势力的任务外,更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任务。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了完成历史所赋予他的革命任务,曾作了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战绩是辉煌的。1862年忠王李秀成胜利进军上海,在这里有力地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在这一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太平天国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一九五四年修建时所撰。

$ X" O# |- w0 h) P- K |

  碑后是墓台,呈椭圆状。墓地上种着松柏和常绿树木,充满了庄严、静穆的气氛。

" K* g& M& m; O5 s! O1 q

  一百多年前的高桥之战,壮烈牺牲的太平军战士的尸体都移到屯粮巷,来不及埋葬,后来农民们用土掩盖,堆成一座狭长的坟,当地人都唤作"长坟"。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在高桥残酷烧杀,使这一带人民十分痛恨,从而益发增加对太平军的怀念。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每到清明节,总有人带了酒菜来供祭,还要烧锡箔。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来的人太多了,受到官府注意,才下令禁止。此后,土坟有损坏,也没人敢修,以致杂草丛生,成为荒冢。

: i- H! E( g. {6 J6 h! ^8 S5 S

  解放后,为纪念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周年,上海市文管会于1954年修复太平天国烈士墓,并建立石碑。1959年,将此墓列为上海市甲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中,墓碑遭到破坏。至1985年又进行重建,墓地亦扩大一倍,东西41米、南北11米,保护范围为墓地周围50米。

6 V* m" q. c" G7 o- t& Q& c0 ]4 d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 d( c e

邹容墓

$ h# z, L( t8 _$ o


 

: S+ m* M' ]. T

  邹容墓位于华泾镇建华村。

: I/ _1 T% T6 E7 k

  邹容(1885~1905)1903年加入爱国学社,组建中国学生同盟会,写成著名的《革命军》一书,倡言反清革命,号召推翻清廷,创建中华共和国,颂扬革命为世界之公理,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遭到清廷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迫害,《苏报》案发,章太炎被租界当局拘捕,邹容自投捕房,一同入狱于提蓝桥的公共租界监狱。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年仅21岁。

- H' V: C& x; g4 {7 [

  1924年春,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于右任、张继等20余人,专程前往华泾举行公祭,并推刘三和李根源主持修墓立碑事宜。当时墓地坪高出农田,围以铁栏杆,墓面南为圆形石砌墓,高2.36米,直径2.48米,墓前尖顶青石刻书“邹容之墓”。过神道石阶有石碑一座,刻有章太炎篆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后为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的青石墓表。碑后复有造型美观的高大石屏,气势雄伟,东西两边各立一座石亭。在文革中被毁。1980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邹容墓。墓区总占地一亩余,墓台座北朝南,面向大道,四周环有长青松柏,庄严肃穆,两边是正方形绿化区,广植花草。

8 ~% c- i7 {- ]# e9 o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 q. M' Y2 c4 d9 n9 o, A5 K- J

鲁迅墓

1 Q$ ?6 r0 Y: F, l; Z


 

E* L/ K( _1 a% x, K0 y

  鲁迅墓

+ q) P" f+ f; z; }

  鲁迅墓墓址在鲁迅公园(四川北路2288号,原虹口公园)中部。

: J6 [& \9 u) S

  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2日,鲁迅丧仪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后遗体葬于公墓东侧F区,编号为406~413穴位,面积50多平方米,规模亦简。

: V% @- M8 e# \/ n3 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即筹建新的鲁迅墓。1952年春,华东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经过酝酿,选择临近鲁迅故居、鲁迅生前到过的虹口公园建新墓。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迁墓。同月中旬,上海成立由市长陈毅任主任委员的鲁迅先生坟墓迁建委员会。6月初,中央批准由设计专家陈植主持的设计,并拨工程费90万元。同年7月19日开工,10月9日竣工。

& x% W5 x0 [9 m

  新建鲁迅墓,墓前铺有天鹅绒草皮,墓正南向,平面呈□形,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地中间是长方形绿地,四周围植瓜子黄杨,绿地前沿置斜卧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绿地中央偏后,建有鲁迅坐像。 像基座用四块花岗石镶成,上部浮雕花饰图案, 采用鲁迅亲自设计《坟》扉页的云彩部分; 图案下刻阴文鲁迅生卒年份:“1881~1936”。鲁迅像总高度1.71米,作者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萧传玖。绿地两边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树。经通道拾级而上,是一个可容四五百人的方形平台。平台左右植有两棵广玉兰,再往外为石柱花廊,植有紫藤,廊下设长条坐椅。平台正面是照壁式大墓碑,宽10.20米,高5.38米,中央镌刻毛泽东题字:“鲁迅先生之墓”,阴文贴金。墓碑下方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穴,上面用六块花岗石板密盖。墓穴左右各有一棵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所植的桧柏。碑后是屏风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还有日本友人赠送的樱花、腊梅、桂花树等。

9 Y( w" d6 o( Z

  1956年10月14日上午,鲁迅灵柩移柩仪式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和上海人民向鲁迅献旗、献花圈。旗是仿制当年鲁迅丧仪时民众代表所献“民族魂”锦旗。礼毕,灵柩即移迁。到达新墓地后,在墓前举行有宋庆龄、柯庆施、茅盾周扬巴金许广平等近2000人参加的迁葬仪式,巴金、茅盾和许广平先后致辞。仪式结束,举行鲁迅塑像揭幕礼。

- w2 ?: }5 L7 J# l: W

  鲁迅新墓建成后,曾多次整修。1961年,原白水泥鲁迅塑像改铸为铜像。同年3月,国务院公布鲁迅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W7 i4 `4 u( z8 `

  1986年10月,市人民政府确定鲁迅墓的保护范围,为基地周围50米,建筑控制地带为150米。

& M- T" z) {" _8 L5 U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_0 I3 P! @' @7 ~" ~1 ]7 \

宋教仁墓

5 p" ]/ o" l, x: |% D6 ^

  民主革命的先驱宋教仁,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于1910年在上海主编《民立报》鼓吹革命。1911年与谭人风等在上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舍,任总务干事,策划长江流域起义。武昌首义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多数,即着手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为窃国大盗袁世凯所忌。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泥人刺死。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群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葬宋于国内,墓呈半球形,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墓地中还立有宋教仁先生石雕像,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 e2 P# d& S- A) G

  宋教仁

" Y7 l: h) o# L; x/ o T

  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遂一,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摆述。

! E( n* |3 Q8 Z9 o

  1910年至1911年在上海任《民主报》主笔,7月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参与南北议和,5月在北京出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主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反对袁世凯专权。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1 _: u/ |4 `8 d" J0 Q

  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袁世凯格使赵秉钧派人跟踪到上海火车站,伺机暗杀了宋教仁,两天后身亡,时年仅32岁。"宋案"揭露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第二次革命。

" x6 E' b0 k. L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Y' v8 w) I' z! m/ j

宋庆龄墓

8 F. K, ~( J% p F% \: x

  宋庆龄墓

$ ~5 O! \$ `3 [$ m/ u+ S

  宋庆龄陵园 地址陵园路(1994年改名宋园路)21号。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嘱,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东侧。同年6月4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举行隆重的安葬典礼。嗣后,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各界人士的愿望,扩建宋氏墓地成宋庆龄陵园。1982年2月23日,宋庆龄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月10日,宋氏墓地经中央批准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

' o/ [ h9 x9 Z. A( c+ G+ N

  宋氏墓地原面积145平方米,扩建后为263平方米。宋庆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合葬墓居中,宋庆龄墓位于东侧,与其平行的西侧是与宋庆龄患难与共50余年的保姆李燕娥的墓。宋庆龄墓碑采用卧式,长120公分,宽60公分,正中镌刻着“一八九三——一九八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 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字样。墓后为小山坡,遍植中山柏、龙柏、雪松等常青树,墓地四周环植宋庆龄生前喜爱的丁香、玉兰、紫薇、杜鹃等树木花卉、万木青翠。墓地南端为可容纳千余人举行瞻仰活动的纪念广场,面积为2880平方米。

% J, w& u, @7 |+ N, i

  宋庆龄汉白玉雕像坐落在纪念广场北部中央。雕像的设计经全国征稿选出,在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的指导下塑成,雕像高2.52米,取用宋庆龄最具风采的50岁左右的形像,身穿旗袍及她出访锡兰(今斯里兰卡)时所穿的圆翻领上衣,头梳发髻,双手交叉叠放在膝上,面含微笑,显示出高风亮节的气质和慈祥的风度。

3 D; X2 V+ i6 B" J2 s- K9 U: Q

  陵园大道中部耸立宋庆龄纪念碑。碑身、碑座分别用青、红色花岗石制成,高3.3米,宽5米。碑下面刻着邓小平书写的“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 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30个烫金大字,背面碑文3300余字,记载宋庆龄光辉的一生。

" N) R/ ~8 c7 e9 t* R

  陵园道西端是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室,有6个展览厅和1个录像室,以录像、图片和实物介绍宋庆龄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和生活学习情况。

3 z; ]2 z% `' t0 g5 R; |

  宋庆龄墓地和陵园对外开放。1981~1992年的12年中,接待国内外人士210万人次,其中外宾3.8万余人,台湾同胞15万余人次。成为海峡两岸和全世界人民缅怀宋庆龄的重要场所。

]/ c, A/ r9 j+ n: t/ j4 M* ?9 m' S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纪念碑碑文

4 W6 |8 \# ]0 [1 ?# b( K* K

  宋庆龄同志,广东省文昌县人,一八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海。七岁时进上海中西女塾读书,一九〇八年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大学留学,一九一三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她从青年时代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一九一三年回国后,她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一九一五年与孙中山结婚,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一九二一年五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翌年六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在形势危急之际,她拒绝先行撤离,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先送孙中山撤离险境,充分表现了她献身革命事业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三年,她和廖仲恺等积极协助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并同列宁所派使节磋商合作,力争改组国民党为真正的革命党。一九二四年,国民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她积极支持、坚决拥护孙中山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新三民主义。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逝世,她向国内外介绍了孙中山的遗嘱。一九二六年一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坚决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6 T2 l# W& ~# b7 T1 J4 {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宋庆龄同志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等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革命前夕,她又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同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叛徒决裂。同年八月一日,她和邓演达、毛泽东等二十二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行为。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举行南昌武装起义。宋庆龄同志虽不在南昌,仍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为寻求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她于八月下旬赴苏联。在苏联和欧洲期间,她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反帝活动,并在一九二九年被选为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其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 C+ j( [+ e% D: g* k

  一九三一年,宋庆龄同志回国。当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她坚决反对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不抵抗主义的政策,发表了《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一文,严正地抨击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性,揭露它在民族危亡之际所进行的对内屠杀人民、对外投降帝国主义的反革命活动,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她密切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国为民,坚持正义,不遗余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怖统治,她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她以自己的崇高的威望和地位,通过广泛的社会联系,千方百计地支援、掩护和营救了许多被迫害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她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一九三四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宋庆龄同志等签名公布。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宋庆龄同志和何香凝、柳亚子等率先响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批评国民党当局的限制和压迫人民抗日斗争的片面抗战路线。一九三八年六月,她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此后的几年中,她通过各种途径向外国人士和华侨宣传抗日运动和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实况,揭露国民党制造的围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并且向许多国家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物资,运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人民抗日的战斗。

3 H( g& y' Y2 N( j2 h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宋庆龄同志在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先后创办儿童福利站、医院、阅览室、识字班以及儿童剧团等机构,为劳动群众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当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时,宋庆龄同志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发表声明,指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反人民性质,坚决反对蒋介石推行的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并要求美国人民制止美国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反动派。这一义正词严的声明,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全面内战的日子里,她面对着反动势力的种种恐吓和威胁,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她继续募集大批医疗器械、药品及其他物资支援解放区。她以大无畏的精神揭露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残暴和腐败,驳斥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诽谤。宋庆龄同志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 u& C6 H/ H) x, t: 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同志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进行了大量的国务活动,曾先后出访苏联、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锡兰等国,取得很大成功。一九五七年,她随同毛泽东同志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在长期的国际活动中,她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交往,进行了不懈的工作。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崇敬,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 o( Y1 I2 y# `

  宋庆龄同志是妇女界的杰出领袖。她一贯关注新中国的妇女工作,热情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福利会的工作。一九五一年宋庆龄同志接受一九五Ο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她献出全部奖金,作为发展中国儿童和妇女福利事业之用。

0 x1 N+ [% p: ?

  宋庆龄同志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故旧友朋,关怀台湾的前途,殷切期待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并为此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3 L. F0 o! K2 l4 y! E

  在中国长期革命的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宋庆龄同志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一向把她看作自己的亲密战友、同志和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她曾一再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党中央领导同志说服她,留在党外比在党内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她接受了这个意见。在她病重时,中共中央为了满足她以前入党的要求,在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决定接受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的夙愿。在她接到通知的时候已经病危,她微笑地说了句“谢谢”。同年五月十六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

" c- k Y8 f/ l" F5 g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宋庆龄同志因重病多方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遵照宋庆龄同志遗言,于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

4 ^2 o: i6 d, N2 a$ Z

  邓小平同志在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上说:“宋庆龄同志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的一生。是为新中国奋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周恩来同志称宋庆龄同志为国之瑰宝,她是当之无愧的。她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所建树的丰功伟绩,为国际友好、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与儿童福利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和正义人民的仰慕和崇敬。

& N+ i4 z1 S1 ~* q

  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 G8 C8 C, o! B0 a2 P& b( @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 N7 O. d5 }. E& z


 

8 w4 b. u$ B: C ?) O1 @+ q! D

; f# g3 _' i0 m" s2 n. I

宋庆龄父母墓

' t) F5 N0 X# L! P

宋庆龄墓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补充.
发表于 2009-9-20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信芳墓
发表于 2009-9-20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都是沾了松江府的光。
发表于 2009-9-20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度,字皙子,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早年留学日本。1902年参与创办《游学译编》。曾任东京中国留学生会会长。1906年创办《中国新报》,鼓吹君主立宪。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1915年组设筹安会,策划恢复帝制。黎元洪出任总统时,于1916716发布大总统令,通辑杨度等人。19183月,北洋政府发布特赦令,杨度恢复自由。1922年投向孙中山,加入国民党,1927年曾积极营救李大钊,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工作
发表于 2009-9-20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惠庆(1877-1950) 北洋 政府总理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  1912任北洋政府外交次长。 1919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 1926春,曾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1927移居天津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驻英大使、驻苏大使,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慈善教育事业。19492月,章士钊邵力子江庸等以私人资格到北平石家庄中共商谈和平。19505月在上海病逝。
发表于 2009-9-20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晋元

; @ L. T8 o. s i$ s

1905年出生,广东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192610月毕业,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后调到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连长。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五二四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 1026 他率领率 “八百壮士 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 部队退入租界后,被英军解除武装,送往胶州路“孤军营”,  19414月,叛兵4人在24日早操时,乘他不备,用凶器将其击死。 58,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赠为陆军少将。

发表于 2009-9-20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乐平墓
发表于 2009-9-23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去了徐光启和鲁迅的,下次一定去上海的公墓里去扫

发表于 2009-9-22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I+ o: M/ u8 ] ], p

给居士补一张徐光启墓的全景

5 G# C: X6 J' G( d3 d8 S! U0 y- n1 e

 


发表于 2009-9-22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9-22 22:01:00的发言:
5 n, z6 S! m& f

 

; L2 @$ r, D6 x8 e) e- T

给居士补一张徐光启墓的全景

; U* p) y' f% U- L"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0985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b' w7 c8 {, [. ]) t

 

7 \# [9 E6 k3 k' B) R' D2 J

教会大人物!

发表于 2009-10-31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多了古墓,见识下上海的万国公墓,让人耳目一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21:13 , Processed in 1.17370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