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54|回复: 21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18 0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同庆街路遇活雷锋,当年战斗两次二等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9-18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雷锋精神是好的,永远值得继承下去。
发表于 2009-9-18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礼!!!

2 r0 E: a3 r* a1 R

向老兵致敬!!!

3 K3 W/ ?8 G4 E/ D. J3 X

我虽没有当过兵,但我向往当兵。

发表于 2009-9-18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9-9-18 9:23:00的发言:
如果总是义务,那他吃什么?老婆孩子呢?
3 p7 U6 I/ ^0 K! ^

( q; U* n2 g7 m" b0 n, d! o: B* N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9-18 2:28:00的发言:

61,工厂倒闭自谋生路.jpg

- J) o X/ ]! w/ K

 

. M) ?% z4 I9 H$ _ R

 请教大家,如果照片能说明问题,这是因为图片还是因为文字?

6 \3 v5 N$ R8 A! e* d8 z& d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路丁)斋主哪天拍的?我也在那儿看见啦:)

2009年9月17日中午,颐和园东门,大牌坊以东100米处,同庆街路北,看见老兵事迹很感人。当年老兵在前线,一年半荣立两次二等功,这在军旅之中是很不易的,也可以说是生命换来的。看破生死之人,才有非常之举吧。
发表于 2009-9-18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总是义务,那他吃什么?老婆孩子呢?
发表于 2009-9-18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9-9-18 9:23:00的发言:
如果总是义务,那他吃什么?老婆孩子呢?
+ U; I5 V4 E/ P' m! v9 T( P3 R

那俩命换的牌牌儿就当饭吃了。

发表于 2009-9-18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等军功,终其生有粮饷无虞。能出来义务服务,是一种好心态,值得钦佩。
发表于 2009-9-18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斋主哪天拍的?我也在那儿看见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0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记半天了我也擦擦尘土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0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红豆只生南国,增砖添瓦大家同庆











发表于 2009-9-18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 拍片宣扬雷锋精神,好纪实。
发表于 2009-9-18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活生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敬佩。
发表于 2009-9-18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许是在为生命中血雨腥风的经历寻找一种安慰和忏悔的方式……
发表于 2009-9-19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中
发表于 2009-9-20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兵致敬!
发表于 2009-9-23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10-2-14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查看了图文,感想多多,宣传老兵事迹敬佩!

发表于 2010-3-15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姥爷家是菏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菏泽名人:

V# s0 `3 ^ q' L/ @, H1 ?

赵登禹,1937年家住北平市地安门外大街方砖厂胡同里边的辛寺。

% W Y ]3 _) u& q

北平市市长何思源,1948年家住北平市锡拉胡同。

4 T( r# i# Z% ~) u" q7 t+ E% m# }

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2010年家住自己家里。

$ y- w+ Y. _7 ?$ L

僧格林沁,战死于菏泽。家住北京南锣鼓巷炒豆胡同。

+ `1 e6 j( S" k

 

+ X( S' Z. J4 n* `8 |/ J8 W# T7 H

 

发表于 2010-3-17 0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次把俺的旧货抖搂一下,这一年又一年的,真快!

: N9 }8 Q- _+ l2 F- n 9 ]! }; c9 H+ U! s8 u( ?& n9 Q4 V& j$ j4 b& m9 R0 g! w& D- E+ m+ ~' k$ I+ ?; I3 K8 D8 a) W. E: _. t# e5 ^1 G5 L) q; M( L; t1 r! o" C. A" ]. _$ E, o! J I. t0 | E( O( a, x8 d& j8 e5 d5 H0 `& G& r, W& z. y6 Q! |5 S, h$ ?7 ~" G2 D+ M3 D( m' u1 D7 B; l( o1 m. Y c W2 w* l& s" u$ k
$ {$ {5 t3 r! a. N( L

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转眼之间四十多年过去了,要不是因为有这么个纪念日,连我这个从小学生时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人都快把他忘记了。后来人们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叫:“三月五日雷锋来,三月六日雷锋走。”每年的这一天,街头上便能看到彩旗飘扬,电线杆上挂着“学习雷锋精神,免费为您服务”的大红横幅,横幅下面有免费为您理发、修自行车、修半导体收音机等义务项目,记得我们工厂的一位同事每年三月五日剃一个秃头,然后让头发慢条斯理地长一年,等到第二年的“雷锋日”再来剃头,说是那天理发不要钱,还美其名曰“雷锋头”。

+ D" u$ C" u# q6 g

    雷锋把党比作母亲,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处处为人民做好事不留名。战友的父母来信说家里有困难、需要钱,雷锋便偷着往战友家里寄钱,一双袜子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帮助施工工地推砖,冒雨送娘俩回姥姥家都不留下姓名。这是我九岁那年看一部叫《雷锋》的黑白片电影中的精彩片断。

" \$ }7 r( K- z- A& Q& l4 g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快速地向前迈动着,记得又出了一部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彩色影片,由刘佩奇和宋春丽主演。电影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当年雷锋的同班战友乔安山在倒车时撞倒电线杆,砸死了班长雷锋。后来乔安山立志永远保持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不计较个人得失。可是当他做完好事后,或是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人家却处处为难他。他的儿子也说他的那种雷锋精神己经跟不上形势了,可是当他们出车又一次遇到困难时,银幕上出现了一群小红帽,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帮他们推车。当乔安山问他们要不要钱时,他们说我们是在学习雷锋精神助人为乐,不要钱。电影的最后乔安山面对一群学生们讲了两句很感人的话:“同学们,从你们身上我又看到了当年的雷锋精神,雷锋他还活着!”但这个阶段的学雷锋精神己是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了。

3 I ]1 K0 K; w: j1 D+ O" c! \! c+ E

    到了2000年以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当问起小学生谁是雷锋时,他们却反问你他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的,我们班没这个名字。问起中学生时他们说只听说过谢霆锋和郭峰,没听说过有一个雷锋,何着全是歌星呀!问起大学生时他们说听说过此人,好像是每年春天出来做一次好事。

! o8 p H. u/ G, y# Z* y/ K

    雷锋精神传万代!当年的今天,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学雷锋运动而产生了这条口号。现在看来传万代是根本不现实的,助人为乐变成了有偿服务,帮人服务不收费反而倒引起对方的警惕和误会。一双袜子如果要是穿九年,经济如何发展?更不用说连名字都不留就给人家寄钱了。虽然雷锋精神不能传万代,但我们这代人是永远不会忘记雷锋精神的。借雷锋纪念日的机会怀念和回忆一下雷锋,让我们的后人尽可能的不要忘记他,就象乔安山说他的儿子那样:“我还要再给你紧两扣!”

: r H7 Z! H. c- {/ K* E7 U$ C7 @

                                             写于2005年3月5日

$ a+ y; t6 ^' V8 X! S7 Q( H

转帖于俺家的:http://www.jixuelu.com/luzhu/luzhu.htm

4 X5 K% P F: I3 G, D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菏泽名人

菏泽名人:

# D' E/ Y: B. T) ?9 O/ r8 o

赵登禹,1937年家住北平市地安门外大街方砖厂胡同里边的辛寺。

$ b$ u j0 ^4 y, U0 J6 J- N

北平市市长何思源,1948年家住北平市锡拉胡同。

0 U$ V. W. |% D6 |" ?" l) r

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2010年家住自己家里。

; H* V& J( P' r

僧格林沁,战死于菏泽。家住北京南锣鼓巷炒豆胡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5 11:36 , Processed in 1.2591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