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5 f! h" V6 j7 D; `" X' u
那年头儿 & W% g' X8 U+ [! I$ E
那年头儿,谁赶上谁知道。
: g& ^; B, ]& c9 B6 h! O 西绒线胡同里南北向有一条油坊胡同,油坊胡同把口儿有一家副食店,因为门窗涂的是黄颜色,所以附近的居民都管它叫黄门儿。守着石驸马大街的二十四店和宣内大街的八店,我们一般不到这儿来买东西。只是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我们——我们院儿和我们胡同儿的街坊,一度竟舍近求远都跑到了黄门儿来买东西了。 % S J' n2 w5 w: e+ Y6 S7 A. L5 u
现在的人,也许无法再理解那个年头儿的事儿。 # s. U+ g2 u. _3 Z6 j
同院儿的大哥——比我们大的多,是个老实不过的孩子,出身教育先辈之家,从小规矩、知理,说话还腼腆。一个男孩子,您从不会看到他撒野粗鲁,也不会看到他无聊神游,读书学习自然是他的本分。在三十五中读书,早、中、晚,定时定点。高中毕业就被保送到了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就被指定去了部队的军事设计单位。他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 g+ O7 H; C5 b2 J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赶上了那年头儿。部队的要求是,成婚得由部队内部介绍,不能自由恋爱;倘若自由恋爱,必须严格政审批文。可邻家大哥偏偏是爱上了一个上海的出身资产阶级的姑娘。政治工作没有成效,大哥拿着退职回家一书令,回了北京,娶了媳妇儿,没了“出息”。
6 f7 X) }/ F( K7 W0 p 街道那会儿也有安置办,对这经历的人不知该如何处置好,就让他去了黄门儿,当了售货员,有文化,错不了帐。
/ U) |$ P5 E0 Q7 t9 P j 咱们想象也能想得出,文质彬彬的一个读书人,拿起油盐酱醋是什么模样儿。黄门儿里,除了女职工就是老职工,打诨逗俏什么都有,大哥只是静静的看着。我们有时也去黄门儿,大哥见我们一来,就远远的躲了,好在我们并不常去。难为的是,那时的副食店要推货下街道,可巧还就是我们门口儿这一带。大哥这身份,推车卖货的任务,甭点就是他的,经理可会派活儿了。晚上,妈妈就嘱咐我们,明天不要去给大哥添乱。
2 v8 x: R9 L. s6 L 第二天,我们几个孩子远远的看着,大哥带了口罩,文静的接待着顾客,今天的顾客也都显得很文静。我们每天见大哥回家苦愁着脸,知道大哥的心情,就悄悄商量着要帮大哥打开困境。当晚,我们就分别去了胡同里的各家各户,动员大家伙儿都去黄门儿买东西。熟门儿熟户儿,邻居们都挺热心,第二天,居然都跑到黄门儿去买东西了,再搭着和大哥说几句话儿,开始大哥还有点不自然,慢慢地也不尴尬了,和街坊们还时不时的聊上几句;那一直横眉的经理,也开始搭讪的和大哥说上一两句,我们在黄门儿外面看着,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 q5 L& `$ Z" n 就这样,一天、两天-------,渐渐,我们看到大哥回家时脸上有了笑容,有时,推车卖货前还会告诉我们,让我们想好第二天要买的东西,他会给我们带来------,大哥成了另一个人。
9 W% l8 j: z; N' k, n 过了一年,西单商场开始重整了,不知谁慧眼,大哥被请去做了橱窗的设计。再后来,人家就成了设计院的总工------,黄门儿的经理说,我们这儿还真出人才! 0 X9 R7 n" @/ `
不知怎么,今天想起那年头儿的事儿了,------。 |